神农本草经赞


  百枝赤节。质异名仍。花研众采。叶镂三棱。春秋分撷。虚实搜征。金根铁角。味办淄渑。

  吴普曰。一名百枝。名医曰。一名赤节。与狗脊同名。二月八月采根。苏颂曰。花有黄红白三种。叶作三叉。苏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实。无刺者根虚。软为胜。博物志。菝与萆 相乱。李时珍曰。菝 江浙人谓之金刚根。楚人谓之铁菱角。列子。口将爽者先辨淄渑。

  卷二中经

  白薇

  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痛。温疟洗洗。发作有时。生川谷。

  春草纤微。分阴属妇。红颤轻花。青归细柳。烦洗清凉。狂回攻掊。禊节三三。秉兰共友。

  尔雅。 春草也。李时珍曰。微 音相近。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王好古曰。古方多用以治妇人。易。分阴分阳。诗。至于属妇。苏颂曰。根叶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

  苏轼诗。清凉洗烦煎。宋濂诗。良剂急攻掊。名医曰。三月三日采根。韩诗外传。郑国之俗。

  上巳秉兰草。祓除不祥。宋书志。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

  卷二中经

  水萍

  味辛寒。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消渴。久服轻身。一名水华。生池泽陌花漠漠。池水油油。风翻星乱。月逗云浮。铺茵鸭睡。开翠鳞游。莫言湮梗。岂逐群流。

  李时珍曰。季春杨花入水所化。杨云鹤赋。嗟杨花之漠漠。元 诗。池光漫油油。庾肩吾诗。风翻乍青紫。赵昂赋。月上兮处处疑星。钱起诗。浮云正似萍。云林异景志。太原少尹。

  樊千里。载数车浮萍。入池为鸭作茵褥。杨基诗。鱼跳翠乍开。常 赋。同乎漂梗之人。南濠诗话引。魏仲先益池萍诗。免得漂然逐众流。

  卷二中经

  王瓜

  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一名土瓜。生平泽。

  俯瞩篱垣。蔓牵瓞濯。花小黄匀。叶圆青濯。甫降青霜。纷垂赤雹。三五根连。壅培。

  名医曰。生鲁地田野。及人家墙垣。诗笺。瓜瓞。瓜小状似 。故谓之瓞。李时珍曰。

  其蔓多须。叶圆如蹄有尖。面青背淡。江西人栽之沃土。六七月开小黄花成簇。王勃序。紫电青霜。寇宗 曰。瓜壳径寸。长二寸许。七八月熟。红赤色。今人谓之赤雹子。细根上又生淡黄根。三五相连。汉书传注。 瘠薄之地。

  卷二中经

  地榆

  味苦微寒。主妇人乳 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创。生山谷。

  平原榆布。特立茎苗。宝珠安用。玉豉常调。阳骄雾敛。金铄石销。茗香酿熟。藕佐山肴。

  苏颂曰。平原山泽处处有之。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叶似榆叶。古词。宁得一把地榆。

  安用明月宝珠。煮石经。何不食石用玉豉。注。地榆也。群芳谱。此草雾而不渝。太阳气盛故也。烧灰能铄金石。其根作饮若茗汁。酿酒。其叶又可炸食。欧阳修记。山肴野蔌。

  卷二中经

  海藻

  味苦寒。主瘿瘤气头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一名落首。生池泽。

  托身洪流。藏修洁澡。萦带萝牵。如云发绕。火藉光明。鉴形丑好。似组似纶。偕功海岛。

  嵇康诗。俯 绿藻。托身洪流。礼。藏焉修焉。埤雅。藻水草之有纹者。字从澡。言自洁如澡也。杜甫诗。径石相萦带。昭明太子诗。牵萝下石磴。尔雅注。一名海萝。诗。 发如云。陶弘景曰。生海岛。黑色如乱发。书注。藻火。藻。取其洁。火取其明也。阎复启。藻鉴垂光。刘禹锡赋。彼多方兮。自生丑好。李时珍曰。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

  即昆布也。性味相近。主疗一致。

  卷二中经

  泽兰

  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创。痈肿。创脓。一名虎兰。一名龙枣。生大泽傍。

  猗猗兰霭。秋发幽香。南陔叶并。九畹茎方。遗思纫佩。具浴 汤。窃名荪芷。引类都梁。

  嵇康诗。猗猗兰霭。苏颂曰。七月开花紫白色。束晰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吴普曰。

  二月生苗。赤节。四叶相值。苏恭曰。茎方节紫。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又。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又。折芳馨兮遗所思。礼。三日则 汤请浴。遁斋闲览。楚辞所咏之兰。或以为猗兰。或以为都梁香。当以泽兰为止。杨慎序。人家盆植如蒲萱者。兰之别种。曰荪与芷耳。九畹之受诬。千载矣。尔雅翼。今之兰草都梁香也。

  卷二中经

  防己

  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生川谷。

  如葛延缘。水驱风障。辐解文分。茎通气壮。险健思防。敌仇善将。丁足腥闻。木强弗尚。

  李当之曰。其根如葛蔓延。陈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苏颂曰。破之文作车辐解。茎甚嫩。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然。

  李杲曰。防己如险健之人。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御敌。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黄庭坚诗。不战者善将。雷 论。凡使。勿用黄腥皮皱有丁足者。书。腥闻在上。陶弘景曰。黑点木强者不佳。

  卷二中经

  款冬花

  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一名橐吾。一名颗冻。一名虎须。一名兔奚。生山谷。

  类形 茆。保质三冬。兔奚钻冻。蜂斗能容。丰肥萼直。茂悦冰封。阴蒸阳煦。心似寒松。

  陶弘景曰。其形如宿 。诗疏。茆江东人。谓之 。傅咸赋。独保质而全角。李时珍曰。

  一名钻冻。苏颂曰。十二月开花。黄青紫萼。初出如菊花。通直而肥。又有红花。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蜂斗叶。述征记。洛水款冬花。茂悦层冰之中。郭璞赞。阳煦阴蒸。苏轼诗。知君心似后雕松。

  卷二中经

  牡丹

  味辛寒。主寒热。中风。螈 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一名鹿韭。一名鼠妇。生山谷。

  百两精金。丹延植盛。荆棘同俦。琅 是竞。艳思移姿。真香失性。枯燥形全。四经顺令。

  陶弘景曰。土人谓之百两金。李时珍曰。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

  其根入药最良。白居易诗。根本是琅 。苏颂曰。世人欲花之诡异。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其根性殊失本真。不可入药。温庭筠诗。裁成艳思偏应巧。苏轼诗。真香亦竟空。苏颂曰。山牡丹。茎梗枯燥。李时珍曰。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伏火。

  卷二中经

  马先蒿

  味平。主寒热。鬼注。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屎蒿。生川泽。

  先缘新近。蓝以高瞻。麻花紫艳。豆角青尖。牡因子辨。邪远名嫌。马通臭味。炼石炎炎。

  苏恭曰。一名马新蒿。晏子蒿。草之高者也。掌禹锡曰。七月开花。似胡麻花而紫赤。

  八月生角。似豆角锐而长。李时珍曰。马先蒿。牡嵩。原是二种。诗疏。所谓有子者。乃马先蒿。而复引无子之牡蒿释之。误矣。蒿气如马矢。先乃矢之讹。新又先之讹也。北史传。

  食采有邪蒿。邢峙令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礼。礼不讳嫌名。汉书传注。以马通熏之马矢也。名医曰。一名炼石草。陶弘景曰。又名烂石。诗赫赫炎炎。

  卷二中经

  积雪草

  味苦寒。主大热恶创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叶叶特生。沿溪萦碧。海挹苏融。雪霏寒积。重叠钱圆。参差荇坼。茶饮辛香。风生两腋。

  苏恭曰。此草蔓生溪涧侧。倪瓒诗。冷文萦碧暮烟和。苏颂曰。一名海苏。陶弘景曰。

  积雪草。以寒凉得名。寇宗 曰。形如水荇。叶叶各生。今人谓之连钱草。蔡邕表。前后重叠。

  诗。参差荇菜。苏颂曰。江浙人多以作茶饮。庚辛玉册。引蔓抟地。香如细辛。卢仝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卷二中经

  女菀

  味辛温。主风洗洗霍乱。泄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生川谷或山阳。

  负阴尚白。集菀嘘枯。金清肺洁。玉润肤腴。名题织女。形易妆嫫。五辛味浊。远屏沾濡。

  老子。负阴而抱阳。礼。殷人尚白。名医曰。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国语。人皆集于菀。

  己独集于枯。后汉书传。孔公绪嘘枯吹生。搜神记。金清则义。南史传。刘遵内含玉润。肘后方。治人面黑令白。忌五辛。手太阴气分药也。肺热。则面紫黑。肺清。则面白。白居易诗。妆嫫徒费黛。晋书志。我志沾濡。

  卷二中经

  王孙

  味苦平。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谷。

  饵之延年。终南具有。呼听多孙。讹沿两牡。摩顶河车。剥肤旱藕。夜合黄昏。名同物否。

  唐书传。姜抚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甘守诚曰。牡蒙也。(王孙别名)易名以神之耳。

  诗。终南何有。吴普曰。楚名王孙。齐名长孙。又名海孙。名医曰。一名黄孙。易林。受福多孙。诗。并驱从两牡兮。李时珍曰。古方所用牡蒙。是紫参。后人所用牡蒙。乃王孙。叶生巅顶。类紫河车叶。孟子。摩顶放踵。易。剥床以肤。李时珍曰。一名黄昏与夜合。名同物异。

  卷二中经

  蜀羊泉

  味苦微寒。主头秃。恶创热气。疥搔痂癣。虫疗龋齿。生川谷。

  沃饶西蜀。阴湿萌生。蚓吹流肿。蜂缀坚茎。细区鼠迹。滑误鸦睛。功收漆啮。涂浴兼营。

  卢思道诗。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苏恭曰。俗名漆姑。生阴湿地。颜延之诗。惠浸萌生。摘元方。蚯蚓气吹者。捣入黄丹 之。李时珍曰。黄蜂作窠。 漆姑草为蒂。陈藏器曰。

  漆姑叶细。多生石边。苏恭曰。捣涂漆疮。羊泉乃大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乃同名也。苏颂曰。或言老鸦眼睛草。李时珍谓此乃龙葵也。性滑如葵。苏误认。耳生漆疮者。

  煎汤浴之。

  卷二中经

  嚼床

  微咸寒。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生川谷及田野。

  错认香 。 搓气劣。平泽熟田。方茎对节。纵竖脊坚。引伸腰折。麻直苏舒。澡身止热。

  李时珍曰。原野甚多。方茎对节。大叶似香 。搓之不香。苏恭曰。此草生平泽熟田。

  沈约赋。既纵竖而横构。刘因诗。会经坚脊度危关。易。引而伸之。晋书传。陶潜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吴普曰。一名爵麻。别录曰。一名香苏。颜延之颂。类麻能直。李时珍曰。苏性舒畅。故谓之苏。礼。儒有澡身而浴德。

  卷二中经

  假苏

  味辛温。主寒热鼠 。瘰 生创。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 。生川泽。(今名荆芥)

  如苏久假。味亦辛温。旅生掇野。树艺浇园。藏同鼠朴。毒禁鱼飧。摘蔬闲觅。碍石盘根。

  苏恭曰。气味辛香。如苏。孟子久假而不归。后汉书注。野谷不因种植而生。曰旅生。

  柳宗元诗。掇野代嘉肴。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庾信赋。石堰水而浇园。李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布子生苗。炒食。战国策。应侯曰。周人谓鼠未腊者为朴。公羊传。赵盾方食鱼飧。辍耕录。凡食河豚。不可食荆芥。苏轼诗。穿林间觅野芎苗。方千诗。

  须知碍石作盘根。苏颂曰。又有石荆芥。生山石间。体性相近。

  卷二中经

  翘根

  味甘。寒平。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

  根若扬翘。作甘和苦。产忆高嵩。性同曲枸。冠玉增容。披云快睹。记佚形忘。久荒榛莽。

  郑曼季诗。春草扬翘。书。稼穑作甘。周礼。食医凡和夏多苦。太平御览。作味苦平。

  名医曰。生嵩高山。二八月采。吴普曰。采以作蒸。饮酒病患。诗疏。南山有枸。多枝而曲。能败酒味。南史传。鲍泉面如冠玉。赵良器赋。光近侍以增容。世说。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陶弘景曰。方药不用。俗无识者。李白诗。嵯峨蔽榛莽。

  卷二中经

  桑根白皮

  味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

  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补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 。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东方神木。公桑女桑。休哉苞系。沃若条扬。寄生耳黑。构接衣黄。附疏五 。志奋功襄。

  (音软)

  说文通释。桑东方自然神木之名。礼。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诗。猗彼女桑。宋史志。欢愿休哉。易。休否系于苞桑。诗。其叶沃若。又。以伐远扬。传。条阳也。陶弘景曰。桑耳又呼为桑上寄生。群芳谱。桑木将槁。黄衣构叶。则叶大五 。槐耳。榆耳。柳耳。柘耳。

  杨栌耳。李时珍曰。桑 以下。功性则一也。

  卷二中经

  竹叶

  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

  主风 。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缥节黄苞。露凝寒湿。绿助秋声。粉含沥汁。绷锦龙狞。蔬珠凤粒。千亩胸中。森森玉立。

  韩愈诗。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方千诗。露凝寒色湿遮门。李白诗。绿竹助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