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目经大成
目经大成
卷之三 散阵
十神汤二十一
麻黄 葛根 芎 升麻 白芷 紫苏 橘皮 香附 芍药 甘草此阳经外感通剂也。吴鹤皋曰:古人治风寒必分六经,见症用药。然两目暴病,发热头痛,而六经不甚显明,总以疏风利气之药主之。是方除芍药、甘草,余皆疏利。故可以解感冒气塞之症。又必用斯二者,欲阴阳之气无尽向汗中泄也。吴绶曰: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阳明时疫。若太阳伤寒发热,用之则引邪入胃,传变发斑。此矛彼盾,正在司业者,细心审视耳。
诗曰:谁家葛地生甘草,何处芎香似紫苏,芍药栏前升远眺,橘麻黄落芷扶疏。
卷之三 散阵
胃风汤二十二
升麻 白芷 葛根 柴胡 本 蔓荆 黄连 当归 甘草 苍术 草豆蔻 姜、枣煎。
上睑肿盛而 ,能食,或飧泄,或下血,此方主之。
睑肿而脉肉动,责以胃风。善食易饥,即瘅成消中之理。飧泄,食已即出,盖风居肠胃,如扇扬尘。下血者,阳明多血,遇风则善行故也。爰用白芷、葛根、柴胡、 本、苍术、蔓荆、草蔻,群队升散之药,驱逐胃风,使从外解。黄连、升麻、当归、甘草,苦降甘缓,遏抑风威,不致变热。经曰:风淫所胜,平以清凉,佐以苦甘。
此之谓也。若久病而有前症,此胃虚外风袭入,宜用人参、茯苓、白术、粟米健脾而除湿,芎 、当归、白芍、肉桂养血以驱风。
诗曰:胃风何自来,苍葛餐多矣,微芷蔓柴升,病本当不起,所以黄连氏,草果甘不饵。
卷之三 散阵
麻桂饮二十三
肉桂 当归 甘草 麻黄 生姜此麻黄、桂枝二汤之变方也。无论诸经、四季,凡阴寒邪盛,热散忌早、寒散忌过者,与是药。盖姜、桂之性,愈老愈辣。和以甘草不防发伤气之内寒。麻黄之资,能散能收,监以当归,自可解阴虚之表热。
诗曰:肉桂偕麻黄,当归合草姜,署名麻桂饮,功效匪寻常。
卷之三 散阵
大温中饮二十四
人参 黄 白术 当归 地黄 肉桂 干姜 柴胡 麻黄 芎 甘草元气大虚,阴邪难解,及素禀薄弱,忽感风寒,恶寒头痛,此方主之。
辛温散寒,辛凉散热,举世尚矣。至阴阳互为其根,汗化于液,元虚之人,须从补散,浅人思不及此。景岳以十全诸物,阴阳平治,微用姜、柴、麻黄解其寒热,可谓拾仲景之遗。服后不畏寒反觉热燥,乃阳回作汗佳兆。
更以理阴煎、麻桂饮二方参而用之,万不可既疑且悔,将改用凉剂也。
诗曰:大温中,十一味,参 术草姜麻桂,芎归柴胡熟地黄,饮毕风寒应渐去。
卷之三 散阵
神应散二十五
当归 防风 蒺藜 芎 细辛 菊花 白芷(各三两) 甘草(两半) 石膏(六两,半生、半煨熟) 草乌(五两,黑豆一升,同 熟,去豆)
目赤肿一二日,头眩头风,此方主之。
头痛有六经,便应分经论治。然病已一二日,此盛热生风、久风动痰而致。故君以石膏泄其风热。臣以草乌散其风痰。芎、防、蒺藜、细辛、芷、菊,且佐且使,宣其风气。再用当归养血于疏风之后,又以济风药之燥。
甘草调胃于降火之余,而兼缓风邪上逆。定风止痛,此散有神应者欤,故曰神应。
诗曰:辛防芎芷拣当归,白菊川乌刺蒺藜,甘草石膏生熟用,散名神应语非虚。
卷之三 散阵
升阳散火汤二十六
柴胡 防风 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 人参 芍药 甘草(半炙半生)
经曰:食以养生。又曰:安谷者昌。胃虚过食冷物,填寒至阴升生之气,致所食不化,郁而生火,肌表热,五心烦热。久郁不达,则销灼真阴,而皮肤筋骨皆为之热。故宜味薄气辛如柴胡、干葛、羌独活辈以举之。清阳既出上窍,则郁火随升麻凉而退矣。再有芍药微收其耗,人参大补其元,甘草生仍退热,从而炙之,人参之侪偶也。得此因、见此症,不处此方,徒以为火,知降而不知升,知夺而不知散,是绝其谷食也,安望其养生。
诗曰:升阳柴胡家干葛,防风升麻羌独活,甘草半生半炙煎,散火宁须参和芍。
卷之三 散阵
黄防风汤熏蒸法二十七
阴邪缠于目系,头疼睛痛,发散不退,宜以汤气蒸之。用生黄 一斤,防风半斤,作汤数斛,盛以大浴盆,盆上置一小板。令病患赤身横坐于上,周遭以席簟围定,勿令风入。汤冷再换再添,俟汗大泄,即以本汤浴之,周时可瘥。若阳邪传阴,攻散有碍,则用青橘叶煮汤,熏洗如前,亦效。或曰熏蒸徒欲发汗,但白水亦可,何必药。是又不然,盖人身窍窦内通脏腑,一切诸气由窍而入,呼吸传变,无处不之。黄 甘温善补,得防风而功弥速,驱风辅正,两得之矣。橘叶香浊善散,乘青用而力益猛,第入腠理,不丧元神。所取在气,非专藉其热而发汗也。经曰:开者发之,适事为故。
卷之三 散阵
艾葱熨法二十八
诸经头痛,攻散不退,用生葱白、干艾叶、生西附子等分,同捣如泥,作薄饼,布包,着病患头上,用熨斗置明火徐徐熨之。焦则再换再熨,痛止为度。盖葱、艾能通气,西附能暖气,从而熨之,则邪从气散,亦热因热用之治。针砭艾灸,仍是宣泄其热,功效虽速,出乎无奈,未若此法之稳便,病患乐而从事。炒米、炒盐,袋盛熨痛处,亦佳。
卷之三 散阵
通天散二十九
鹅不食草(二钱) 羊踯躅花 白芷 青黛 雄黄(一钱) 细辛当归 芎 附子(各七分) 麝香(五分) 药俱生用,为极细末,锡罐收藏。吹鼻中。
目暴赤肿,气血郁壅肝脾,法当搐鼻两窍,使邪从涕泪而出,则痛稍止,乃敢开视。故以鹅不食草、羊踯躅花、青黛、雄黄解其风毒,芎 、当归、白芷、附子行其气血。乃麝香、细辛香燥之品,欲其壅郁速开。经曰:暴者夺之。是盖汗、吐一变法也。然药虽少,而性实锐,搐之宜缓而不宜急,体弱及久病患禁用。方名通天何义?天气通于肺,肺窍开于鼻也。
卷之三
固阵
真元衰惫,气弛精滑,漏泄日甚,不尽不已,汇固方:
卷之三 固阵
玉屏风散一
黄 防风(各二钱) 白术(四钱)
御风走雨,虽车马不免寒湿。以外得之,自然伤形,皮肤枯槁,自汗不禁,理宜峻补卫气,则形斯复。黄甘温,表虚之圣药也。防风微苦辛,遇风能御,因以相等。倍用白术者,取其健脾,不致虚不受补,得以成玉屏风之美名云尔。
诗曰:白术能过夏,黄 却怯冬,遮寒无肉阵,赖有药防风。
卷之三 固阵
百合固金汤二
生地 麦冬 百合 当归 熟地黄 芍药 贝母 甘草 元参 桔梗肺伤咽痛,喘咳痰血,目赤痛,此方主之。
肺金受伤,则肾水之源绝。肾脉挟咽,虚火上炎,故痛。火上蒸肺,故喘咳。痰因火生,血由火逼,故气轮赤痛。须生地、麦冬、贝母、元参、桔梗润燥除痰,芍药、当归、熟地黄、百合、甘草养阴滋本。
诗曰:麦门归贝母,草梗合删楚,生熟地无人,芍药开元圃。
卷之三 固阵
妙香散三
人参 山药 黄 茯神(各一两) 远志 桔梗 甘草(各五钱) 益智仁 朱砂(各三钱) 木香(二钱) 麝(一钱)
因梦遗精,因遗视惑,此方主之。
梦者,因也,想也。无夜无梦,无梦不遗,心神乱矣。神乱则气荡,气荡则精离,精离目本失资,故视而昏惑。理宜人参、茯神、远志、桔梗、朱砂清神而安神,山药、黄 、甘草、益智仁、木香调气而益气。神明气正,则真火祛邪,淫梦弗作,精不固而自固尔。乃麝脐辟恶通幽之品,假以为使,其千里之验乎,特本材名散,曰妙香。虽然梦遗别名幽媾,即妄亦真。凡远莫寄言,近难践约,去不能再来,藉得通其殷勤,宣泄情郁。是故今夜邯郸,明夜巫山,睡过三生亦喜欢。此人梦缘既种,盟可重寻,一枕黑酣,迷离惝恍。又或灯火渐昏,寒衾独拥,雨蕉风竹,纷聒无眠。牡丹亭上,花神摄合谁来,蝴蝶圆中,月老逗留何处。蓦然心伤,恨服此散。
诗曰:妙香木麝两氤氲,人静神凝益远闻, 宿授殊详药草,风鸣桔梗志无分。
卷之三 固阵
加减巩堤丸四
(山药打糊为丸,芡实,大朱砂飞净作衣,封固听用)
人参 附片 肉桂 小茴 韭子(各一两) 地黄 当归 黄 龟胶 枸杞 羊肾(炙,各三两) 五味 故纸胡巴 巴戟 益智仁 鹿茸(各二两)
病患火症泄利太过,小水不禁,目暗,此方主之。
溲溺惟宣,形气治也。不禁,则病矣。因药过利且目暗,其形气大虚可知。故宜鹿茸、当归、龟胶、羊肾、地黄、枸杞味浓之属以补形,附子、肉桂、故纸、小茴、葫芦巴、巴戟天、人参、黄 、家韭子、益智仁辛温之品以补气。曰巩堤者,欲水藏巩固如堤。故复以山药、朱砂为糊为衣,益以滋培水土,百川东障,此丸其近之。
诗曰:戟天参 巴地桂,龟羊鹿并杞茴味,附 补骨韭归阳,不但巩堤还益智。
卷之三 固阵
大补黄汤五
黄 人参 苁蓉 山茱萸 白术 当归 肉桂 五味子 甘草 芎 防风 茯苓 地黄大病后,目昏自汗,此方主之。
有因而汗,虽汗无伤。无因而汗,则阳虚矣。曰:大病后自汗且目昏,此克伐太过,阴阳俱虚。乃用十全大补加肉苁蓉、五味、枣皮,生津液而收耗气,不用白芍用防风者,脏腑无恙,但皮毛之间微有病,而欲平也。间虚不受补,宜牡蛎、黄 、麻黄根、浮小麦煎服。陈来章曰:汗乃心之液,心有火则出不止,宜牡蛎、浮小麦之咸凉,以去烦热。阳为阴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宜黄 、麻黄根之甘温,而实肌表。
诗曰:大补黄 汤,元本十全意,蓉味枣皮加,致精销阴翳。出芍入防风,相畏特相使。
卷之三 固阵
当归六黄汤六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二钱) 黄 (四钱) 黄连(五分) 黄芩 黄柏(各一钱)
阴虚有火,鬼门不闭,盗汗,此方主之。
汗孔,谓之鬼门。盗汗,睡而自出也,责在阴虚。所以然者,阴虚人睡去,则卫外之阳乘隙陷入阴中,扰动津液而表失所固,故泄而为汗。既觉,则阳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汗即止。是以鬼门不闭,久久令人丧魄。
治宜兼补真阳,不独论阴虚也。今曰阴虚有火,尚有目红面赭,口干便赤脉数等症,理宜当归、二地以养阴,黄芩、连、柏以泻火,倍用黄 以固表。若大病后及失血,新产盗汗,此为虚脱,急用参、 、归、茸、白术、五味、枣仁、枸杞大剂温服,倘以六黄处方,下喉随毙。
诗曰:当归六黄,生地熟地,连柏芩 ,此方谁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卷之三 固阵
宁志丸七
(合甘露饮二方)
人参 茯神 远志 柏仁 当归 琥珀 乳香 枣仁 黄 地黄 五味(各等分) 朱砂(减半为衣)
因惊失志,怔忡不宁,梦乱无寐,遗精盗汗,此方主之。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治心之验也。因惊失志,寸衷不可自问矣。故怔忡无寐,寐而梦乱,盗汗遗精。精遗,五味、地黄滋以固之;盗汗,黄 、人参补而敛之;梦乱睡不熟,神不宁而火动,和以柏仁、远志、茯神;惊悸失志,神已怯而魂离,安以乳香、朱砂、琥珀。饵此丸外,更早眠晏起,专内视而简外事,间或焚香烹茶,弹琴看剑,消遣坐驰。如此数月,不惟病却,觉天机活泼,直欲与造化论锱铢也。率暴心痛,烦躁发热,吐血、便血,皆可出入是方。
诗曰:宁志参 琥珀神,远归枣地饵闺人,谩言唇血朱砂艳,乳味香逾柏子仁。
如脾肾亏损,不能收摄精液,及带浊、经淋、虚滑不固,须菟丝、石枣、肉蔻、故纸、归、地理其肾,参、、术、草、莲子、山药、五味益其脾,茯神、朱砂、远志交通君相,沉香、附子、肉桂升降水火,则滑者秘涩而固者通利,精液治矣。此景岳固阴煎,苓术菟丝丸加减而变此方。屡施屡验,爰命名甘露饮云。
诗曰:桂沉莲蔻天香妙,术草萸朱药味好,当道故人附地仙,发丝神志超耆老。
卷之三 固阵
秘真丸八
人参 地黄 枣皮 山药 远志 柏仁 枣仁 五味 甘草 菟丝 金樱子 当归 牡蛎 龙骨一切滑泄带浊,淋遗多汗,及经水不固,致目暗羞明,此方主之。
精、气、神,真元之体也。神役气,气役精,真元之用也。一为情欲所伤,则体用乖张,故得上项诸症。是方也,有人参、山药、甘草立胎顾母,则万汇咸宁。有枣仁、远志、柏子仁交通心肾,则淫火不作。有当归、地黄、山萸、五味、菟丝滋培水木,则源泉不断。其金樱子、龙骨、牡蛎者,涩可收脱,以诸药偕之,乃所以秘固真元,不为阴邪所耗耳。故曰秘真。
诗曰:真人地远不思归,柏枣成仁药菟丝,龙骨草甘 牡蛎,金樱啖尽味山茱。
卷之三 固阵
二气左归丸九
白党参 黄 沙苑 鹿胶 龟胶 五味 枣皮(各二两) 地黄 当归 枸杞 苁蓉 葳蕤仁 山药(各三两)
夏枯草 肉桂 楮实子(各一两) 防风 菊花 茺蔚子(各五钱)
无时泪出,此方主之。
泪之化液也,源于肾。泪之成水也,由于肝。肝窍不密,虚风内作,无时泣出,法宜肝肾同治。故用人参、山药、夏枯草、肉桂、黄 、防风、白菊、茺蔚子、楮实升发肝中阳气,且以疏内风而实窍窦。地黄、当归、枸杞、苁蓉,山茱萸、龟鹿胶、蕤仁、五味子、沙苑,顾养肾中阴血,自可滋泛火而通化源。曰二气左归者,阳气归肝,阴气归肾,肝肾位左,以故名之。是丸成,宜龙眼、荔枝、大枣、姜煎汤,不时送下二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