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议

《活幼口议》

  儿科著作。二十卷。元·曾世荣撰。刊于1294年。本书对儿科理论和临床证治予以广泛的阐述和评议,充分发挥了作者本人的见解。卷一三议明至理25篇,总论儿科的生理、病理特点,并对几家主要的儿科著作稍加评论。卷四五议初生牙儿证候26篇;卷六论指纹脉;卷七论面部气色;卷八病证疑难18篇;卷九议胎中受病诸证15篇;卷十二十议小儿各种病证的证治。

  序

  总论

  总论

  撮要

  辨疑

  补遗

  正讹

  卷之一议明至理二十五篇

  议原本

  议通变

  议难易

  议参详

  议专业

  议审究

  议同异

  议根本

  卷之二

  议虚实

  议脉气

  议投药

  议下药

  议行医

  议禀赋

  议辨理

  议料理

  卷之三

  议调理

  议伤怜

  议食忌

  议责善

  议钱氏方

  议王氏方

  议张氏方

  议幼幼新书

  卷之四议初生牙儿症候二十六篇

  议呵欠

  议伸舒

  议喷嚏

  议脐突

  议夜啼

  议口生疮

  议身体热

  议血眼

  议卵肿

  议蛆疮

  议鼻塞

  议耳耳

  议便血

  卷之五

  议发痈

  议撮口

  议合壳

  议闭小便

  议盘肠

  议咳嗽

  议乳

  议自汗

  议自利

  议哭无声

  议视无情

  议反身张目上窜

  议乳失时哺不节

  卷之六

  小儿形症诀歌

  脉指诀歌

  指下脉诀歌

  三脉五脉宜说

  乳食不和

  三关指纹要诀

  指纹脉诀说

  议指纹脉总要

  详解纹脉

  卷之七

  小儿面部气色(并序)

  五脏五色本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脏生本相临

  五脏胜伏相交

  五脏受敌克入

  五脏畏爱

  五脏子母生成

  分定五位所属

  五脏伏敌喜伤

  面部气色总现

  卷之七五位分部定位

  肺部所主

  肾部所主

  肝部所主

  脾部所主

  卷之八病症疑难一十八篇

  一·逆症似顺

  二·阴症反阳

  三·阴盛强(上声)阳

  四·虚极生热

  五·冷久必寒

  六·热多作燥

  七·理实致虚

  八·利表伤里

  九·退热作渴

  十·疗惊发风

  十一·风痰隐久

  十二·惊热无时

  十三·恐悸喘息

  十四·食噎咳逆

  十五·令子无辜

  十六·受气不足

  十七·饭多伤气

  十八·脐中受热

  卷之九议胎中受病诸症一十五篇

  一·鬼胎

  二·魃病

  三·胎气

  四·胎病

  五·胎病作热

  六·胎气蕴热

  七·胎病风热

  八·胎病惊热

  九·胎病风痰

  十·胎病结热

  十一·胎病寒邪

  十二胎病荣热

  十三胎病卫热

  十四胎病脏寒

  十五胎病潮热

  卷之十十种症候发端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卷之十一

  小儿伤寒正受夹惊夹食

  小儿有患惊风痰热四症如何用药

  小儿(泄泻)除疳泻为虚热泻余皆脏腑虚寒弱得之

  小儿(痢疾)医云五疳八痢

  小儿疳疾其症数端其候不同

  小儿诸症悉皆着载方

  卷之十二

  议急慢惊风等症候总序

  议急惊风症候

  卷之十三

  真珠天麻丸

  却风散

  揭风汤(所治在前)

  青金丸

  截风丹

  定搐散

  暖金丹

  卷之十四

  慢惊风传变(治法截要)

  保命丹

  观音全蝎散

  犀角散

  醒脾散

  神保既济丹

  卷之十五

  慢脾风候(治法截要)

  卷之十五慢脾风候(治法截要)

  白僵蚕丸

  附硫丸

  黑附汤

  辰砂膏

  七宝妙砂丹

  卷之十五痫疾症候

  化风丹

  夺魂散

  卷之十六

  议十种热症候

  分十种热症附诸热类

  卷之十六分十种热症附诸热类

  脱甲散(亦名葱根煎散)

  大连翘饮(治症在前)

  梨浆饮(治症在前)

  正气调胃散

  卷之十六

  议吐泻详症六法所治

  议潮热有五

  议痢热

  议积症

  卷之十七

  总论肿胀

  议肿

  卷之十七议肿

  荣卫饮子

  分气饮子

  大效神功救生丹

  卷之十七议胀

  褐丸子

  三棱煎丸

  锁肚胀急

  附初生锁肚撮口施药法说

  大茱连圆

  卷之十七蛔虫胀

  小沉香煎丸

  下虫丸

  卷之十八小儿伤寒

  大效人参枳实汤

  小儿惊热风痰

  大效疏风散

  卷之十八疳疾症候方议

  大效使君槟榔丸

  胡黄连丸

  肥肌丸

  兰香散

  独活饮子

  三黄散

  人参散

  槟榔散

  黄散

  地骨皮散

  卷之十八痢疾症候方议

  豆蔻散

  生熟饮子

  神效鸡青丸

  大效至圣千金饮子

  大艾煎丸

  白饼子

  术蔻面

  香脯

  卷之十八疳热症候方议

  人参散

  神妙宣气丸

  蚵丸

  卷之十九泄泻症候方仪

  肠散

  契圣既济丹

  术附汤

  卷之十九

  小儿吐症方议

  卷之十九小儿吐症方议

  八白饮

  人参温中丸

  调中正胃散

  煨附丸

  青金丹

  豆蔻散

  半丁丸

  正气丸

  盐豉丸

  卷之十九

  渴症方仪

  喘急症候方仪

  卷之十九喘急症候方仪

  八味理中丸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又方定喘饮子

  雄黄丹

  卷之二十

  疮疹症候方议

  议瘕痞癖

  卷之二十议瘕痞癖

  人参萝卜饮

  豆蔻草果饮子

  卷之二十眼患症候方议

  透关散

  荜澄茄(不拘不少)

  大效点明膏

  至妙立消膏

  生干地黄汤

  小防风汤

  小流气饮

  小菊花膏

  总议小儿眼患

  卷之二十治诸病杂方

  石韦散

  桃红丸

  犀角地黄膏

  丹毒至效散

  犀灰散

  蚕蜕纸(不拘多少)

  磁石散

  茆根汤

  出血不止良方

  木舌金丝膏

  生肌散

  大效金丝膏无

  天南星丸

  通关散

  秘敷头疮方

  茱连丸

  摩风膏

  姜黄散

  小牛黄丸

  四圣汤(治二十一症)

  天麻散

  丹波元胤跋

  序

  世言医病与医国同一源流国以新造之病为难攻人以幼稚之疾为难疗新造之国病在于人心之未孚法制之未备故事不厌乎议如周人之于市郑人之于乡校是已幼稚之童病在于气血之未全筋脉之尘言其有箦笋而蟹蟛蜞者几希奚兹演翁口议之所由作也翁质直而不华雅朴而实辩如议证议药议诸氏之方皆凿凿乎如老法吏之议刑辟丝发不可以动移求之文理诚若不足索之义理沛然有余凤髓玉诀政亦不容多逊也或曰轮人之轮庖丁之牛应之于手得之于心盖非区区口耳所能造今议以口为言其视莫能教子不见全牛之妙迳庭盖可知已吁有是哉使释凿而特以原本为第一议曰乳哺曰食忌曰伤怜不必议可也然且以不绝于口翁之此意岂独为金HT工计哉有能以幼幼为心宝有其书圭复其说宛如省翁之耳提面命将护于震夙之初调理于生育之后于其疾乎何忧其或以竖子之梗为予告亦将语之曰翁有口议在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挈而同归寿域中此翁之初心然也然则是议也又当求诸省翁之心谨母曰膝HT口说

  时岁在癸未梅月朔且石峰熊槐书

  总论

  按魏氏前序云求之文理诚若不足兹则不敢妄喙妒就议中述其切要一二言之讥者幸鉴

  [总论] 撮要

  一儿在胞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便神全气和胎气常安生子必伟一怀娠之后最忌食热毒等物庶儿孩降生儿有脐突疮瘫等患一乳母常须养其血和其气乐以忘忧使乳汁温平纵儿疾作自安平过半矣一婴儿平常无病不必服药饵恐遇疾不即为效一初生儿必忌外客所触庶免致客忤热古人所以忌客一脯一儿孩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一儿孩变蒸作热非谓其病虽不药自愈一小儿受病在脐有自愈者故先贤惟理其脏未言其腑腑阳脏阴如麻子一症乃是腑病一小儿颅囟未合乃气虚所致勿视为寻常一儿生谷道无穿多至不救药无速验必假物透以通之一惊风发搐手足不定执捉恐风痫逆入经络废害肢体一小儿母容入神庙中恐神情闪烁必生怖畏一小儿笑极与和哭极与乐睡思既浓母使吐嚼一儿患吐泻女吐男泻是为急症吐泻不止脾虚风即生急宜疗之一儿患疮疹发惊不可下惊药有热不可用退热药有汗不可止汗或吐不可理吐或下亦有可不一儿患鼻孔黑如煤耳叶廊焦黑目翻指甲黑作鸦声或吼叫数声及手寻父娘衣皆无可治疗一药忌脑麝HT粉水银及用针艾尤忌砒毒皆不可轻用一食忌甜成疳饱伤冷成积肥生痰如焦苦辛辣馊酸恐毒尤不可食

  [总论] 辨疑

  一儿患阴痫其脉浮数洪弦是阴中之阳非真阳也一儿患慢惊得脉数呼吸粗大是其症绝非阳回也一儿患豆疹作热非伤寒也但看耳后有赤缕者是一儿患身及张非惊风也或投寒凉药亦愈然非惊风所传一婴儿闻响即掣跳者非惊也乃肺肝不足而神有未安一热在筋脉亦发搐者非真搐也如或过剂则变假为真一议张氏方书南人得病不可以北人处方自是南北异道不可不辨也

  [总论] 补遗

  二卷云三才之道各得其九上当有九九者三字四卷云不荫心上当有血字

  [总论] 正讹

  五卷云预利利害上利字当作知字十二卷心气不足而生之惭字合当作渐字以上姑举大概余亦未能审于是非揭之卷端以俟今之省翁云

  [卷之一] 议明至理序

  窃闻形端表正周公测度之圭(音基)意到心明华氏扶持之旨处方议幼师傅至理为良凭药活人学造精粹始妙纯乎其道者惟籍专诚违乎其议者可行必用夫人知其难不知其所以难究其学未究其自然学言之难者莫过乎药备晓其意参详审察以尽其善然后可以知其难易之旨也仆世居江南叨参医士极意开陈管见愿彰海字同声虽然利钝从人毕竟因由有自所着是书悉议幼幼症候诚为学者奥览一悟至理无问不通舍去褊隘之为体取洞明之见方行浅揭(音气)宜探深渊杲通神圣以服众情者岂不韪欤

  [卷之一 议明至理二十五篇] 议原本

  议曰古人有择妇孕产之文荆公着昭教育子之法数篇利益万世规模安得人人而尚之世有君子小人之别故当述陈利害明智审详而已夫人立室安家求嗣必纯纳妇种子在贤旦德然而妇乃贤淑夫又质良生男不肖者有之非夫妇之失情人伦失序事有不备者良由公始不能善HT胚胎之气妯娌不兴矜顾护爱之理气胎涵养宜在冲和冲和者同其天地之宽量应乎四时之营运妊娠之间怀育之次但常令孕妇乐以忘忧不作怖畏亦无恐惧饥食有常起居自若此乃以顺其中而全其神以和其气而益其脉是与调而助之扶而补之何患胎气不安生子不伟所谓妇人之性自未鄙窄因由暴触以动其气气动则伤血血伤则损脉脉损则胎气不固胎气不固其子何宜爱子者宜顺保其胎气调妇者宜匀和其血脉然后乃曰得其所哉况夫人生清净与天地以同原性禀真常合阴阳而假质母怀精血成形夫抱气神为子何由聪慧盖为母性弥宽所以智能乃值父精广爱亦有乡相起自犁锄乃是室家相从意同道合至诚礼貌怡然一妇一夫淳谨憨勤岂在多淫多欲虽由拙见亦有至理存乎中矣

  [卷之一 议明至理二十五篇] 议通变

  议曰愚谓初生婴孩至于童稚血气柔弱疾病危虚夫疾之在急不可仓皇医之欲安岂可减裂至于垣午则可行有其巅则防蹶医学得中务令胜善良工进药药用在人通变为医医行存志志若通则医不繁机能变则药不紊(音问乱也)通变者为奇得志者为妙古云心通方学通愚曰志变作良医仆辄着此书殊无文墨但实虽则喽喽嗦嗦其意乃欲使学人通变而已通者正理广博触受咸知变者实明根源开发胸臆若只按古调理今人处用平方饮食坐卧不问饥饱劳逸不使然其天时地利岂可不知犬吠鸡鸣尤宜尽意春夏秋冬四时有正邪之令吐利惊疳五脏传久暴之疾所谓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犹甚堪行即行不堪行即转(转其意用别当后议)是谓通变之道聪慧之施谋机策略智度攻讨此乃兵家之权杀罚为用审察详辨诊切视听此乃医家之业大只一切所为皆由通变惟有活人用功过于兵法主治在乎通而知其变此乃良工用心规矩疑其变且智不通此乃庸夫用心操执常运其通而知其变见其症而知其病生死预决危困不戕斯乃上工之谓顺逆相投利害相混何由而通何因而变斯乃下客之谓嗟乎幼孩易得候变我即因其症与候而变治之或轻或重而作我亦随其轻与重而理之通变之道如是而已

  [卷之一 议明至理二十五篇] 议难易

  议曰天地阴阳尚有盈亏世人阴阳自致顺逆失其调度者邪正相干违其安和者患灾相反小儿一科古人云有异于常者为难然长幼受疾自是不同所有难易之言者非谓阴阳胜伏非谓传变差殊非谓脉气参差非谓脏腑虚实是以述其症者悉谓之难违其候者总谓之易无以难症而妄之谓之易无以易候而妄谓之难难易之功不出至诚穷理尽性为得之矣原夫医学师范性参古风是必臆记诸家明文旨归要说更须端的审察轻重较量儿观儿幼传变又不可执于古意亦不可滥恃于常情搜罗尽善究竟周旋无一症一候留连于其间方可谓十举十全之妙道者耶古人云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小儿方脉指下易明心用了了其或不然悉关蒙昧才有生疏前功俱丧思之掌幼童负利害不可自逞寸能何堪称誉家传三世之业未果彰名盖由灭裂用医仓皇太急故有得失鸣呼既无深思远虑岂有广见多闻若求侥幸之功必害平生之福迂哉浅见宁保无虞性命相投岂可视为容易症候未明万毋勉强学人幸详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