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藏方


  上件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一枚,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天浆散

  治下痢腹痛,脓血相杂。

  罂粟壳(五枚,蜜炙) 乌梅(半枚) 甘草(半寸) 干姜(一块,炮) 酸石榴皮(一片,如钱上只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候。白痢,不用甘草;赤痢,不用干姜;赤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参香散

  治腹痛下痢,日夜频并。

  罂粟壳(蜜炙,四两) 木香(二两) 人参(去芦头,一两) 乳香(半两,别研)

  上前三味为细末,次入乳香和匀。每服二钱,米饮调下,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贯众散

  治血痢不止,或如鸡鸭肝片,或如小豆汁者,悉能治之。

  黄连(去须,半两) 贯众(去土细锉,二钱半)

  上件同炒令变色,地上出火毒,碾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调下,空心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粟煎散

  治久痢不瘥,或赤或白,或瘀血作片,后重疼痛,日夜无度。

  罂粟壳(一十枚,蜜炙黄色) 甘草(三寸半,擘破,一半炙令黄,一半生用)

  上件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入粟米一撮,同煎至一盏,去滓服,空心、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圣枣子

  治一切恶痢。

  木香(一分) 乳香(一钱,别研) 没药(一钱,别研) 肉豆蔻(二枚,面裹煨)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用大干枣一枚去核,先入半钱药末在枣内,次入水浸巴豆半枚,又下,食前。

  卷第七 泄泻方五道

  软红丸

  消虚积,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相杂。

  乳香(别研) 砂(别研。二味各一皂子大) 续随子(四十九枚,去皮) 蝎(二枚,去毒)

  霜(别研)

  上件为细末,于瓷器内熔蜡成汁,入麻油半茶脚许,后入余药,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

  卷第七 泄泻方五道

  针头丸

  治水泻积痢。

  杏仁(四十枚,去尖,烧留性) 巴豆(四十枚,去皮,烧留性) 砒(二字,别研) 草乌头(上件为细末,酒煮蜡一两和丸如芥子大。每服五丸,小儿三丸。赤痢,煎甘草汤下。白痢,

  卷第七 泄泻方五道

  茱连丸

  治泄泻及赤白痢。

  黄连 吴茱萸 罂粟壳(蜜炙去顶。三味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泄泻,米饮下。赤痢,甘草

  卷第七 泄泻方五道

  朱砂丸

  治大人、小儿暴下水泻及积痢。

  杏仁(二十粒,汤浸去皮尖) 巴豆(二十粒,去心核,油令尽)

  上件研细,蒸枣肉为丸如芥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倒流水下,食前。

  卷第七 泄泻方五道

  三神丸

  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便赤白,昼夜频并。

  草乌头(三枚,各去皮,将一枚生用,一枚炮熟,一枚烧化灰)

  上件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大人每服五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送下。

  赤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灵砂丹

  治痰涎留滞,结积成癖,上攻头目,昏痛眩晕,目暗耳鸣,肢体烦倦,项背拘急,战掉,肌肉 动,麻痹不仁,应一切风痰积饮,悉皆治之。

  皂角(不 肥实者,去皮弦子,二斤。用河水三升、生姜自然汁半升,揉皂角,取浓汁,滤去滓,于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 天南星(生用) 半夏(汤洗去滑) 白附子(生用)

  白矾(枯。四味各四两) 猪牙皂角(肥实者,去皮弦,涂酥炙赤色,称二两) 朱砂(一两半,研如上件同为细末,入朱砂同研匀,将前皂角膏子搜和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每服三十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祛涎丸

  治风痰壅盛,头目昏痛,旋晕欲倒,呕哕恶心,恍惚健忘,神思昏愦,肢体烦疼,拘急,头面肿痒,手足不举,或时麻痹。

  天南星(四两) 半夏(九两半) 白附子(二两六钱) 川乌头(七钱半)

  以上四味并生为细末,用生绢袋盛,以井花水揉洗、澄滤,有滓更研,再入袋摆洗尽,瓷盆日。去水晒干如玉片,方入后诸药: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称一两) 剑脊乌梢蛇(酒浸一宿,去皮骨,焙干,称一两) 白上件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绿豆大。以飞研细朱砂一两、麝香末二钱为衣,风干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五生丸

  消风化痰。治头目旋晕,呕吐涎沫。

  天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干) 半夏(汤洗七次) 附子(炮,去皮脐) 白附子 天麻白矾上件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天麻白术丸

  治风湿痰饮,攻冲头目,昏运重痛,咽膈壅滞不利,应一切痰饮,悉皆主之。

  天麻(去苗) 白术 天南星(炮) 半夏(汤洗净) 白附子(炮) 川芎 白僵蚕(炒去丝嘴)

  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细研雄黄为衣。每服四十丸温生姜、紫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白附子化痰丸

  治风痰积于胸膈,头疼目晕。

  半夏(汤洗七次,生姜自然汁制) 天南星(炮) 石膏 细辛(去叶土) 白茯苓(去皮) 肉桂白芷(一分) 麝香上件为细末,同麝香研匀,取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熟水送下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白丸

  治膈脘痰涎不利,头目昏晕,吐逆涎沫。

  天南星(生用) 半夏(生用) 生硫黄(别研。三味各一两) 附子(一枚重六钱者,生,去皮上件为细末,入细面三两,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沸汤内煮令浮,漉出,生姜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木乳丸

  治风痰上盛,咳嗽连声,唾出稠粘。

  皂角(去皮、弦、子,焙干) 天南星(生用)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白附子(生用) 晋矾上件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浓煎生姜汤下,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蠲饮枳实丸

  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麸炒去穣) 半夏(汤洗,浸一宿,切、焙干) 陈橘皮(去白。三味各二两) 黑牵牛(上件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温肺丸

  治肺胃不和,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咳嗽不止,头目昏痛。

  白术(一两) 丁香(一分) 半夏(二两,汤浸洗七遍,生姜汁浸一夜,焙干) 干姜(一两,上件同捣、罗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腹痛食前,呕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青金丹

  治风涎壅嗽,咽膈不利。

  晋矾(生) 半夏(生。二味各三两) 焰硝(二两) 天南星(生用,一两)

  上件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为衣。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生犀半夏丸

  治心肺冷热不和,痰盛气促咳嗽。

  生犀屑(半两,入药臼中捣为细末) 半夏(四两,用生姜四两,去皮细切,同捣令烂,制作上件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人参汤送下,食后。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生姜橘皮丸

  升降滞气,消饮去痰,温中散寒,快膈美食。

  陈橘皮(去白,一斤) 生姜(洗,一斤,薄切焙) 神曲(微炒,二两)

  上件同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丸,米饮、熟水任下,食后。无问老幼皆可服。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圣金丸

  治停痰宿饮,上喘咳嗽,呕逆头疼,全不入食。

  半夏(用生姜自然汁浸两宿,取出切作片子,新瓦上焙干) 威灵仙(净洗去根土,焙干称)

  上件各三两为细末,用不 皂角五、七钱,河水一碗、井水一碗揉皂角为汁,滤去滓,用银临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大降气汤

  治上盛下虚,膈壅涎实,咽干不利,咳嗽喘粗,腹肋满闷。

  紫苏子(微炒) 川芎 细辛(去叶土) 前胡 当归(洗焙) 浓朴(去粗皮,生姜制) 桔梗(甘草(炙。以上十二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五片、紫苏五叶,煎至八分,去滓热服,空心、食前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丁香茯苓汤

  治久积陈寒,留滞肠胃,呕吐痰沫,或有酸水,全不入食。

  丁香(一两) 木香(一两) 干姜(一两半,炮) 附子(炮,去皮脐) 半夏(汤洗七次) 陈橘上件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白术半夏汤

  治胃虚停饮,痰逆恶心,中满 刺,胁肋疼痛,头目昏运,肢节倦怠,全不思白术(一两) 丁香(一两) 赤茯苓(去皮,一两) 半夏(二两,汤洗七次,焙干)

  肉桂(去上件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一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枳实半夏汤

  治痰饮停留,胸膈痞闷,或咳嗽气塞,头目昏重,呕哕恶心,项背拘急。

  半夏(一两,切作片子,汤洗七次,去滑) 陈橘皮(去白,一两) 枳实(汤浸去穣,薄切,上件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八 痰饮方一十八道

  水玉汤

  治眉棱骨痛不可忍者,此痰厥也。

  半夏(不以多少,汤洗七次,切作片子)

  上件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人参紫菀煎

  治肺感寒邪,咳嗽喘急,胸膈痞闷,肢体烦疼。

  人参(去芦头) 紫菀 百合 贝母(炮) 款冬花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 甘草(炙) 桔上件为细末,次研杏仁令细,同前药和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细嚼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款冬花膏

  治肺气虚寒,咳嗽不止,痰唾并多,或吐血、咯血、劳嗽,并皆治之。

  款冬花 紫菀 百部(以上三味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白术 甘草(炙。以上三味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后,临卧。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蛤蚧丸

  治肺脏内伤,咳嗽气急,积久不除,渐加羸瘦。

  蛤蚧(一对,炙去口足) 诃子(煨去核) 阿胶(蛤粉炒成珠子) 熟干地黄(洗焙)

  麦门冬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后。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大五味子丸

  治肺胃受寒,咳嗽不已,呕吐痰沫,胁肋引痛,喘满气短,睡卧不安。

  五味子(一两) 干姜(一钱,炮) 肉桂(去粗皮,三分) 甘草(一钱半,炙) 款冬花(二钱)

  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用热汤化下,食空。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杏仁煎

  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服之即定。

  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 胡桃肉(去皮,半两)

  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天门冬煎

  治肺脏风壅,咳嗽稠痰,咽膈气寒,头目不清。

  天门冬(去心,二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款冬花(去枝梗) 桔梗(去芦头) 紫菀(去土)

  皮尖,研如膏)

  上件前六味,将地黄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搜和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细嚼,温熟水送下,食后。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梅膏丸

  化痰止咳嗽,定喘消停饮。

  乌梅(四两) 巴豆(十四粒,去壳,用水三碗同乌梅一处煮水尽,留巴豆七粒,同乌梅肉研冬花 皂角(炙上件为细末,入膏子内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用生姜汤送下,食后服。如喘促痰咳,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栝蒌丸

  治风热咳嗽,痰涎壅盛,头目不利,鼻塞不通。

  栝蒌(一枚大者,去穣) 天南星(炮) 半夏(汤洗七次) 细辛(去叶土) 防风(去芦头) 当上件除栝蒌外,余七味为末,入在栝蒌内,用纸数幅紧裹,于饭上蒸两次后却于新瓦上焙干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阿胶丸

  治肺受风寒,咳嗽不止,痰涎并多,上喘气促,睡卧不安。或肺经客热,咳而面赤不已者,亦宜服之。

  阿胶(一分,用蚌粉炒令黄色) 贝母(七枚、中等者,炮) 天南星(一枚,重一分,炮令黄)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煎生姜汤下,食后。

  卷第八 咳嗽方三十七道

  钟乳养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