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


  卷),亦俱效。更有雷头风者,头痛而成核块,头面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诛伐(宜沈氏荷叶汤)。或头中如雷之鸣,为风邪所客故也,肿核宜刺出血(宜清震汤)。亦有因痰热者,痰热者,痰热生风也(宜祛痰丸)。更有夹脑风者,两太阳连脑痛是也(宜透顶散)。更有大头风者,头大如斗,俗名大头瘟,天行时疫病也,感天地不正之气,甚而溃裂出脓,由邪客上焦之故(宜普济消毒饮)。其相类而病轻者,名发颐,肿在耳前後(宜甘桔汤加薄荷、荆芥、连翘、黄芩、牛蒡子)。头风症治 《医鉴》曰:头风之症,索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 之间,有麻 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聋,或目痛,或眉 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热郁也,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妇人头风,宜养血祛风汤。叶天士曰:有气血皆虚,新凉上受,经脉不和,脑後筋掣牵痛,倏起倏静音,乃阳风之邪,宜荷叶边、苦丁茶、蔓荆子、甘菊、连翘。有内风头痛瓷 冷者,宜杞子、首鸟、茯神、柏子仁、菊花炭、橹豆皮。有痛在头左脑後,厥阴风木上触者,宜细生地、白芍、炒杞子、柏子仁、茯神、甘菊。有暑风湿热,混於上窍,津液无以运行,凝滞而成偏头痛,舌强乾涸者,宜连翘、石膏、滑石、甘草、荷梗、桑叶、羚羊角、蔓荆子。有失血过多,阴气太伤,阳气浮越,头痛筋惕,脉数虚而动,当用镇摄者,宜人叁、阿胶、牡蛎、生地、白芍、天冬、炙草。正头风痛 《灵枢》曰:凡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是手足六阳脉,俱上於头面也。又曰:足太阳脉上额交巅,直入络脑别下项,其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拨,即正头痛也。偏头风痛 《灵枢》曰:足少阳之脉,起目锐嘜,上抵头角,其病头角额痛。子和曰:头风之甚者,久则目昏。偏头风痛者,属少阳相火,久则目缩,小大便秘涩,皆宜出血而大下之。《入门》曰:偏头痛年久,大便燥,目赤眩晕者,此肺乘肝,气郁血壅而然,宜大承气汤大下之,外用大黄、芒硝为末,井泥调贴两太阳穴,乃能愈也。日行头风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此症定宜先导引,次行右法,握固搭膝而坐,以手扪两耳塞兑,闭目,用意躬身前努,使七窍之气上攻,邪气自然退散矣。运 央 《保生秘要》曰:手脚屈拳,闭口,存想,自泥丸而起,渐想至涌泉,候汗出而自愈。说 从头汗上而下出,邪气净降矣。

  首风风伤於卫病也,说 沐则腠理皆开,而风为阳邪,善行而易入,乘其腠之开,邪遂袭而入,则卫受之,故成首风,其症头面多汗,必恶风(宜大川芎丸)。或沐浴後眩晕头痛,亦首风类(宜白芷丸)。首风症 《医说》曰:不概入头风条例,而独立其名曰首风,见此症专由沐後而得,所以别於头风之由於六淫七情者也。古人就病定名,意深哉。

  脑风风邪客脑病也。脑者,居於头,说 骨中百会穴分,即其部也。《灵枢》曰:脑为髓之海,髓海有馀,则轻劲多力,不足则脑转耳呜,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经文此言,脑之本病也若风邪入於风府,由风府而上入於脑,则有脑风之症,其状项背怯寒,脑户穴冷(宜神圣散)。亦有风邪但攻於上焦,而邪气上熏,令人日夜头痛不止者,亦为脑风(宜太阳丹)。宜分别治之也。脑风原由 《内经》曰:髓者,骨之充也,髓伤则脑髓消烁,体解俴然不去也。注云:不去者,不能行去也。《入门》曰: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於脑,故上至脑,不至尾侱,皆精髓升降之道路。

  脑疽膀胱经积热病也。如初起肿痛甚,烦渴引冷,脉数有力者,由湿毒上壅。如漫肿微痛,渴不饮冷,脉虽数而无力者,由阴虚火炽(湿毒宜黄连消毒饮,阴虚宜六味丸)。若不成脓,不溃腐,阳气虚也(宜四君子汤加归、儀)。不生肌,不收敛,脾气虚也(宜十全大补汤)。然阳虚脾虚之患,凡外症皆然,不独脑疽已也,宜知之。又有脑烁,初起即如木橛,上起顶门,下至大椎,发肿如火烧,色青黑,不溃,只损外皮,如犬咬去肉一般,即溃,亦不敛,皆由阴精消烁之故,此死症也,古无治方。又有脑痈,皮薄易破,此轻症(宜清热消毒饮),非如脑疽皮厚难治,急当内托也。薛立斋言:凡患肿毒欲成脓腐溃,生肌收敛并用,托里为主,此至言也,故立斋於托里消毒散一方,多设加减法(加减法载在前),亦欲人知所以用之耳。仙方活命饮,亦痈疽初起之圣药。又有赤疽,发太阳穴,其形不拘大小,以速破见脓,既脓速敛为要,以额角近连太阳,皆要害处。若肿满太阳,即成虚损,难於收拾。若既破而伤风水,疡科书言此症,七日刺不得脓,十日不穴,必死,诚有见於此症之不易疗也。至若太阳穴生痈疽,与目相近,不於五六日内急破之,毒气攻眼,则眼合不开,破後更伤风水,则目睛必伤。其痈疽发於眉头者,亦必攻人眼目。发在眉後者,又必攻入太阳。皆要害处不可忽者。头疡症治 陈文治曰:脑疽初起,宜黄连消毒饮。肿硬作痛,继以仙方活命饮一二剂。说 此病原属虚火,按之脉数而濡,乃湿热壅盛,故用黄连消毒饮。肿硬作痛,乃气血凝滞,故用仙方活命饮。并以甘温之剂,补益阳气,托里而溃腐之,不宜用苦寒伤其胃气,反致不得腐化。凡疮易消散,易腐溃,易收敛,皆气血壮盛故也,可以类推。又曰:昔杜碧清患脑疽,自药不愈,丹溪治之,令服防风通圣散。答曰:已数服。丹溪云:宜皆以酒制,杜悟,急服乃瘥。治头痛方二十七羌活附子汤犯脑 羌活 附子 防风 黄芩 升麻 白芷 甘草黄柏麻黄 姜蚕 苍术玉真丸下虚 硫黄二两 石膏半夏 硝石各一两 姜汁丸,每二十丸,姜汤下。寒甚者去石膏加钟乳粉,灸关元穴。补中益气汤气虚 人叁 黄儀归身 白术 升麻 柴胡 陈皮 炙草 姜枣白虎汤 阳明 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 麻黄附子 细辛生熟地黄丸肝风 生地 熟地枳壳 甘菊 防风 牛膝 羌活 杏仁 金石斛蜜丸,每三钱,食前,用豆淋酒送下。钩藤散又 钩藤钩 陈皮 半夏 茯苓 麦冬 甘草 石膏 人叁 甘菊防风沉香降气散 怒伤 沉香 木香柴胡 白芍 细辛 青皮 陈皮 苏子清空膏头痛 羌活 防风 柴胡 川芎 黄连 黄芩 甘草 每末三钱,临卧茶清下。茶调散实痛 黄芩二两 川芎一两 细茶三钱 白芷五钱 薄荷二钱 荆芥四钱巅顶及脑痛,加细辛、 说 蔓荆子各三钱。为末,茶调下。菊花散又 甘菊 旋覆 防风枳壳 羌活 石膏 蔓荆子 甘草各钱半姜三片四物汤血虚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加味调中益气汤气虚 黄儀一钱 人叁 炙草 苍术各七分 陈皮 当归川芎各五分 木香 蔓荆子 升麻 柴胡细辛各三分选奇汤因风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夏生冬炙八分香茹饮因暑 香茹 厚朴 扁豆 甘草清上泻火汤因热 羌活 豪幂 荆芥 人叁 当归 知母 黄柏 黄芩黄连 黄儀 白术 升麻 细辛 甘草生地 红花 蔓荆子此方奇效之至。芎乌散气厥 川芎 乌药等分每末二钱,以烧秤锤淬酒下。兼治产後头痛。补气汤因热 升麻 黄儀 炙草 细辛 当归 木香 一方有麻黄,斟酌用之。石膏散风热 石膏 麻黄 首乌 葛根神芎散又 蔓荆子 青黛 川芎各钱二分 郁金 芒硝各一钱 石膏一钱半细辛一钱 薄荷二钱 红豆一粒 为末搐鼻。安神散郁热 黄儀 羌活 黄柏各一两 防风二钱半 酒知母 酒生地柴胡升麻各五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钱每末五钱,水煎服。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尤妙。川芎散又 薄荷 羌活 荆芥柴胡 川芎 甘菊 细辛 槐子 茵陈 香附 石膏 生甘草香砂枳术丸伤食 木香 砂仁枳壳 白术红丸子又 三 蓬术 乾姜青皮 陈皮 胡椒 醋糊丸,矾红为衣。葛花解醒汤伤酒 人叁 茯苓木香 陈皮 砂仁 神僸 葛花 蔻仁 知母青皮 猪苓乳香落盏散过散 粟壳 陈皮甘草 桔梗 柴胡 乳香麻黄吴萸汤寒冷 麻黄 吴萸升麻 苍术 羌活 柴胡 黄芩 黄连黄柏 半夏 川芎 细辛 红花 蔓荆子治眩晕方八玉壶丸 风热 南星 半夏各一两 天麻五钱 白面三两 蜜丸,每三十丸,先将水一碗煎滚下药,浮即热,轻轻捞起,姜汤下。茶调散又 方详上。导痰汤寒湿 半夏四两 南星枳实 赤苓 橘红各一两 炙草五钱 每末四钱,加姜十片,食後煎服。十全大补汤元虚 人叁 黄儀当归 白术 肉桂 白芍 熟地 茯苓 川芎 炙草 姜 枣补中益气汤气虚 人叁 黄儀当归 白术 柴胡 升麻 甘草 陈皮四物汤血虚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六君子汤挟痰 人叁 茯苓白术 炙草 半夏 陈皮二陈汤又 茯苓 半夏 陈皮甘草治头风方十九茶调散偏正风 方详上。透顶散搐鼻 细辛二茎 瓜蒂七个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冰片 麝香各分半先研药细,後入冰麝研匀,每用豆部 ,随病人左右搐之,良久,出涎碗部 乃愈。芎犀丸臭涕 川芎 朱砂 石膏 片脑 人叁 茯苓 炙草 细辛 犀角山栀麦冬 阿胶沈氏头风丸两边痛 煨天麻麸枳壳 酒白芍 炒黑瓜蒌仁 於术炭各一两 姜炒半夏僸 炒焦枣仁各两半黄连吴萸五钱同炒去萸 砂仁 甘菊 炙草各五钱酒归身四两 沉香屑四钱 檀香屑三钱 金石斛三两,黑枣肉二十枚,煎汤代水泛丸,空心,大枣汤下二钱。此馀自制方也,用之屡效。全蝎散气攻 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 土狗二个 五倍子五钱 为末,酒调,摊贴太阳穴上。龙香散 痛极 地龙去土焙 乳香等分 为末,每以一字作纸捻,灯上烧烟,以鼻 均C牛脑丹头风 白芷、川芎各三钱,为末,抹黄牛脑子上,磁器内加酒顿熟,乘热食之,尽量一醉,醒则其病如失,甚验。乩仙方半边痛 诗曰:辛本羌蚕荷半夏,防荆芎芷附天麻,三分苏草麻黄共,水酒煎时加细茶。蓖麻子纸

  卷又 蓖麻子去壳五钱 大枣去核十五个 共捣如泥,涂纸上,用箸一只

  卷之,去箸纳鼻中,良久取下,清涕即止。沈氏荷叶汤雷头风 落帚子三钱 升麻 川芎 制茅术各一钱 先将鲜荷叶一张摺叠,不得扯碎,水二碗半,煎至二碗,再入药,加生姜三片,煎七分服。此馀自制方也,每用一二帖即愈。清震汤又 升麻 苍术 荷叶各四钱 食後服。祛痰丸又 姜制皂角 半夏各一两 大黄酒浸纸包煨再浸煨三次二两 橘红 桔梗 天麻各五钱 片芩七钱 薄荷三钱 青礞石 白芷 甘草各一钱 蒸饼丸,临卧茶下。普济消毒饮大头风 黄连 黄芩各八分 人叁 柴胡 桔梗各五分 元叁橘红甘草各四分 牛蒡子 连翘 板蓝根各一分 马勃二分 姜蚕 升麻各三分 薄荷六分便秘加酒大黄一钱。甘桔汤发颐 甘草 桔梗消风散 热头风 荆芥 甘草各一钱 人叁 白茯苓 姜蚕 川芎 防风藿香羌活 蝉脱各五分 陈皮 厚朴各三分加细茶一撮 每末二钱,茶下。追风散冷头风 炮川乌 熟石膏 炒姜蚕 荆芥穗 防风 川芎 甘草各五钱制南星 制白附子 羌活 天麻 地龙 全蝎 白芷各二钱半 炮草乌 乳香没药雄黄各钱二分半 每末五分,临卧茶酒下。二陈汤热郁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养血祛风汤妇人 当归 川芎防风 生地 荆芥 羌活 细辛 石膏 半夏 甘草 旋覆花 蔓荆子各五分姜三 枣二大承气汤偏头风 治首风方二大川芎丸 首风 川芎四两 天麻一两 蜜和,每两作十丸,每丸细嚼,茶酒任下。白芷丸又 新白芷,不拘多少,锉,以梦卜汁浸,洒乾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细嚼,荆芥汤下。一名都梁丸。凡头风眩痛,服之令人目明。凡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头目昏晕,并宜服之。治脑风方二神金散脑风 葛根半生半炒 麻黄 细辛 藿香等 等分,为末,每二钱,薄荷、荆芥汤下。太阳丹又 石膏二两 川乌川芎 白芷 甘草各一两 冰片二钱 蜜同面糊丸,每两作十八丸,东丹为衣,食後,葱、茶汤嚼下二三丸。治脑疽方八黄连消毒饮脑疽 酒黄连 酒生地 酒归身 羌活 黄儀 连翘各一钱泽泻七分酒防己 黄芩 黄柏 独活 防风 苏木 陈皮 桔梗各八分 酒知母四分 人叁 甘草梢各五分 一名黄连消毒散。此方治脑疽、背疽,琚 肿疼痛,或麻木,膏粱之人,允宜用此。六味丸阴虚 地黄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四君子汤阳虚 人叁 茯苓白术 炙甘草十全大补汤脾虚 人叁 黄儀当归 白术 白芍 肉桂 熟地 茯苓 川芎炙草 姜 枣清热消毒饮脑痈 黄连 山栀当归 连翘各一钱 川芎 白芍 生地各钱半炙草八分 金银花二钱此方治痈疽发於阳,肿痛发热作渴。托里消毒散 总治 人叁 盐黄儀 酒当归 炒白芍 川芎 炒白术 茯苓各一钱 白芷 金银花各七分 炙草 连翘各五分此方治胃气虚弱,或因劦 不能溃散,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自去,新肉自生。仙方活命饮又 穿山甲炒黄白芷 防风 赤芍 甘草 贝母 角刺 归尾 花粉各一钱 陈皮 金银花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二味另研 为末,先将药水、酒各半煎好送二末。酒制防风通圣散脑疽 附录 《疡科选粹》治脑疽方二羌活当归汤 酒黄连 酒黄芩 酒归身各二钱 羌活 黄柏 连翘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泽泻 独活 诮U七分 山栀防风各五分 水三酒七煎,食後服,日进三帖,三日乃愈。追毒万应针头丸 麝香二钱 血竭蟾酥 轻粉 U三钱 全蝎 蜈蚣各一对全用冰片一钱 蜜丸,黍米大。疮头用针挑破,微有血出,以药一粒放进挑破眼内,用棉纸说 之,周围以津唾粘定,不一时愈。此丸治一切脑背恶疮欲死,一粒可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