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


  蓄血 瘀血郁积也。而瘀血之郁积,当有上中下之分。如衄呕唾吐血,皆属上部, 蓄於此,其症必兼善忘(宜犀角地黄汤)。血结胸中,则属中部, 蓄於此,其症必兼胸满身黄,漱水不欲咽(宜桃仁承气汤)。血凝下焦,又属下部, 蓄於此,其症必兼发狂粪黑,小腹硬痛,须尽下黑物为效(宜抵当汤、抵当丸)。医者能分三部治之,蓄血之症,无遁情矣。而仲景云:伤寒热病,身黄屎黑,发狂喜忘者,为蓄血。仲景云然者,乃是伤寒热病亦有蓄血之症,非蓄血止属伤寒热病才有之也,治之之法,虽大略相同,而倘由伤寒热病者,则必随本症而调剂治之,与单病蓄血者应稍殊也。 蓄血原由症治 《海藏》曰:喜忘发狂,身黄屎黑,疾已甚也;但小腹满,小便不利者,轻也。《直指》曰:蓄血外症,痰呕燥渴,昏愦迷忘,常喜汤水沃口。《入门》曰:凡病日轻夜重,便是瘀血。又曰:通治三焦蓄血,生地黄汤。丹溪曰:生韭菜汁,善治胸膈间瘀血,甚效。《纲目》曰:瘀血燥结,宜用玉烛散。《直指》曰:下焦蓄血,宜桃仁、五灵脂、生地、大黄、甘草,利而逐之。《本草》曰:没药、苏木、水蛭、虻虫、桃仁留尖、五灵脂,皆破瘀血。

  脱血 冲脉病也。《灵枢》日:冲脉为血之海,血海不足,则身少血色,面无精光,是名血脱。又曰: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然则据经之言,脱血之症,固由冲脉不足,但其所以不足之故,有由先天赋畀,本来衰弱,而後天又不能培养,以致 然如不胜衣者。有先天赋畀,本来充盛,而或因思虑过伤,或因房劳过伤,或努力过伤,或因酒食过伤,皆能亏耗真阴,真阴既亏,血自消散而不泽者。且真阴既亏,火热愈炽,或致衄吐溺便,上下失血,而夭然血不华者。凡此皆脱血之所由来也,故附列此条於诸血之後(宜四物汤、三才丸、补荣汤、加减四物汤)。 脱血原由症治 《内经》曰:臂多青脉曰脱血。又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东垣日;六脉弦细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 鳌按:《灵枢》谓鼻头色白者,为亡血。身少血乜,面无精光者,为脱血。则知亡血之色之白,仅在鼻头,而脱血之色之白,且由面而及於一身,此其所以异也。亡血者,即诸失血也,乃一时暴来之病,非若脱血为由内而渐致之病也。治诸血方一百零三 理中汤 气虚 人叁 白术 炙草 乾姜 槐花散 吐血 槐花二两 百草霜五钱 每末二钱,茅根汤下。 神传膏 又 剪草一斤,洗净,晒为末,入生蜜二斤和为膏,忌铁器,盛磁瓶内,一日一蒸,九蒸九晒乃止。病人五更面东坐,勿言语,挑膏四匙食之,良久,以粥汤压之,药只冷服,米汤亦勿太热,或吐或否,总不妨。如久病肺损咯血,只一服愈。寻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上部血,须用翦草、丹皮、天冬、麦冬。部学士云:翦草治劳瘵吐血损肺,及血妄行。 米莲散 又 糯米五钱 莲子心七枚 为末,酒服多效,或以墨汁作丸服之。 黄明胶散 又 黄明胶炙乾 花桑叶阴乾各二两 研末,每三钱,生地汁调下。 生地黄膏 又 生地一斤,打汁,入酒少部,以熟附两半,去皮脐,切片入汁,内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乾,入山药三两研末,以膏捣丸,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柏叶散 又 柏叶为末,米饮调下二方寸匕。 香附散 又 香附为末,每服二钱,童便调下。 蒲黄汤 又 蒲黄末三钱,煎汤服。每日温酒或冷水调跟亦可。 人中黄散 又 人中黄为末 每服四钱或三钱,用茜根汁、姜汁、竹沥,和匀服之。 乾藕节散 又 乾藕节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次。 阿胶汤 又 阿胶二两 蒲黄六合 生地三升 水五升,煮三升,分服。 茜根煎 又 茜根一两为末 每末二钱,水煎冷服,亦可水调服。 十灰散 咯血 大蓟 小蓟 柏叶 荷叶 茅根 茜根 丹皮 呩 @大黄栀子黄 等分,烧存性研末,或藕汁或莱菔汁磨京墨半匙下五钱,立止。 花蕊散 又 花蕊石研极细,童便一杯煎温,调服三钱或五钱,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与童便和服亦可,总使瘀化黄水再调治。 四物汤 又 川芎 当归 白芍熟地各一钱二分半 水煎服。一方,春倍川芎,夏倍白芍,秋倍地黄,冬倍当归。又方,春加防风,夏加黄芩,秋加天冬,冬加桂枝。当归和血归经,白芍凉血补肾,生地黄生血宁心,熟地黄补血滋肾,川芎行血通肝。刘宗厚曰:欲求血药,其四物之谓乎。夫川芎,血中气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於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者也;当归分三治,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温,全用能活血,各归其经也;白芍,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凉血,又治血虚腹痛,若求阴药之属,必於此而取则焉。 犀角地黄汤 又 犀角 生地黄连 黄芩 大黄 青饼子 又 青黛一两 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 研匀,黄蜡化和,作三十饼,以乾柿半个夹定,湿纸包,煨香嚼食,粥饮送下,日三。 薏苡仁散 又 薏苡仁为末,以熟猪肺切蘸,空心食之,苡仁补肺,猪肺引经也。 补阴丸 咳血 龟板 杞子 黄柏 知母 杜仲 砂仁 甘草 五味子 侧柏叶 用猪脊髓、地黄膏为丸。 紫菀丸 又 紫菀 五味子 等分,蜜丸,芡子大,含化。 桑白皮散 又 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黄皮,锉碎,入糯米四两,焙乾为末,每一钱,米饮下。 海犀膏散 又 海犀膏即水胶一大片,炙黄,涂酥再炙,研末,每三钱,白汤化服。 白虎汤 衄血 石膏 知母 粳米 竹叶 青黄散 又 青黛 蒲黄各一钱新汲水服之,或青黛、发灰等分,生地汁调下亦可。 桑耳塞鼻丹 又 桑耳炒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鼻中,数次即可断。 石膏牡蛎丸 又 石膏五钱 牡蛎一两 每末方寸匕,酒服,蜜丸亦可,日三次。 人中白散 又 人中白新瓦上焙乾,入麝少部,温酒调服,立效。 荆芥散 又 荆芥炭 每二钱,研,陈皮汤下,不过二服也。 沈氏止衄丹 又 香附二两 川芎一两 黑山栀 黄芩各五钱 共为末,每服二钱,开水下,不过一服即止,重者亦止二三服。 此金鳌自制方也,用之无不验。 清胃汤 牙血 升麻 当归 黄连 生地 丹皮 白芷散 又 木贼煎 舌血 木贼草煎水漱之,立止。 涂舌丹 又 乌贼骨 蒲黄 等分,炒为细末,涂舌上。 紫金沙丸 又 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 贝母四钱 芦荟三钱 蜜丸,芡子大,每一丸,水一小杯,煎五分温服。如吐血,温酒调服。 小蓟铁子 溺血 藕节二钱 当归一钱 山栀八分 小蓟 生地 滑石 通草 蒲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 竹叶七片 金匮肾气丸 又 熟地八两 山药 山萸各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附子 肉桂 车前子 牛膝各一两 茅根汤 又 茅根 姜炭 等分,入蜜一匙,水二杯,煎一杯。 叁儀梦卜散 又 人叁 盐黄儀等分,为末,用红皮大梦卜一枚,切四片,用蜜二两,将梦卜逐片蘸炙令乾,再炙,勿令焦,蜜尽为度,每用一斤,蘸药食之,仍以盐汤送下,以瘥为度。 龙胆草汤 又 龙胆草一虎口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五服。 郁金散 又 郁金 槐花各一两每末二钱,淡豉汤下。 龙骨散 又 龙骨 升翩 每服方寸匕,日三。 二草丹 又 金陵草即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捣汁,每空心服三杯,愈乃止。 槐花散 肠风 槐花二钱 苍术厚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钱 乌梅肉炙甘草各五分 加减四物汤 又 生地 当归川芎 侧柏叶各一钱 枳壳 荆芥 槐花炙草各五分 乌梅一枚 姜三片 地榆散 又 地榆

  卷柏各五钱砂瓶煮十馀沸,温服。 平胃地榆汤 便血 苍术 升麻炮附各一钱 地榆七分 葛根 厚朴 白术陈皮 赤苓各五分 乾姜 当归 神曲 白芍 益智仁 人叁 炙草各三分 姜三 枣二 结阴丹 又 枳壳 威灵仙 黄儀 陈皮 椿根白皮 首乌 荆芥穗各五钱米糊丸,每五七十丸,米汤少入醋下。 清脏汤 又 生地一钱 酒洗当归 地榆各八分 山栀 黄芩 黄柏各七分白芍 黄连 阿胶 侧柏叶各六分 川芎槐角各五分 榆砂汤 又 地榆四两 砂仁七枚 生甘草钱半 炙草一钱 黄土汤 又 灶中黄土三钱 熟地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炙草各一钱 赤小豆当归散 又 赤小豆五两浸令芽出晒乾 当归一两 每末二钱,浆水调服,日三服。 连壳丸 又 黄连 枳壳各二两锉 以槐花四两同炒去槐花 蒸饼丸,白汤下五七十丸。 当归承气汤 又 当归二钱 厚朴 枳实 大黄各八分 芒硝七分 地榆甘草汤 又 地榆四两 炙甘草三两 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苍术地榆汤 又 苍术二两 地榆一两 分二帖,水煎,食前温服。 大蒜丸 又 煨大蒜二枚 淡豉十枚 同捣丸,梧子大,香菜汤送二十丸,日二服,安乃止,永绝根本,无所忌。此药甚妙,大蒜九蒸更佳,仍以冷 水送下。 旱莲草散 又 旱莲草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钱,米汤下。 乾柿散 又 乾柿烧存性,汤服二钱愈。有人患此半月,自分必死,服此方即愈。 白术丸 又 白术一斤土炒研末,生地半斤,饭上蒸熟,捣和,乾则少入酒丸,每十五丸米饮下,日三。 槐角丸 又 槐角去梗炒一两地榆 酒当归 麸炒枳壳 防风 黄芩各五钱 酒糊丸,米饮下五十丸。 蒲黄散子 又 蒲黄末二两 每方寸匕,水调下,服尽止。 熟附子丸 又 熟附子去皮 活矾各一两 每末三钱,米饮下。又方,熟附一枚,生姜三钱半,水煎,或加黑豆一百粒。 山楂子散 又 山楂净肉为末艾汤调下,应手而效。 桑寄生散 又 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 黄连丸 又 黄连四两作四分一生研一炒研一炮研一水浸晒研 条芩一两防风一两 面糊丸,每五十丸,米泔浸枳壳水送下。冬月加酒蒸大黄一两。 酒蒸黄连丸 又 黄连四两,酒浸一宿,晒乾为末,酒糊丸,熟水下三五十丸。 乌梅丸 又 乌梅三两烧存性醋煮米糊丸,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日三。 樗白皮散 又 樗白皮 人叁各一两 每末二钱,空心,温酒调服,米汤亦可。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鸡猪鱼羊蒜薤等。 木馄头散 又 木馒头烧存性 @乌梅肉 炙甘草 等分,每末二钱,水一盏,煎服。 加味逍遥散 痰涎 丹皮 白术各钱半 当归 赤芍 桃仁 贝母各一钱山栀,黄芩各八分 桔梗七分 青皮五分甘草三分 清肺汤 又 赤苓 陈皮 当归生地 赤芍 天冬 麦冬 山栀 黄芩 紫菀 桑皮 阿胶珠各七分 甘草三分 枣二枚 乌梅一个 山栀地黄汤 又 山栀钱二分生地 赤芍 知母 贝母 瓜蒌仁各一钱花粉 丹皮 麦冬各五分 天门冬汤 又 天冬 远志 白芍 藕节 麦冬 黄儀 阿胶 没药 当归生地各七分 人叁 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 清火滋阴汤 又 天冬 麦冬生地 丹皮 赤芍 山栀 黄连 山药 山萸 泽泻 甘草 赤苓各七分 加童便 葛黄丸 呕血 黄连四两 葛花三两无则葛根代之 用大黄末,水熬成膏为丸,温水下百丸。 是斋白术散 又 白术二钱 人叁 黄儀 茯苓各一钱 山药 百合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前胡 柴胡各二分半 姜三枣二 四生丸 又 生荷叶 生艾叶生侧柏叶 生地黄叶如无以鲜生地代 等分,捣烂丸,如鸡子大,每取一丸,水一盏,煎服,或盐汤化服亦可。一方无荷叶,有生薄荷叶。 侧柏散 又 侧柏叶蒸乾二两半荆芥穗炭 人叁各一两 每末三钱,入白面二钱,新汲水调如稀糊服。七生汤 又 生地 生荷叶 生藕节 生茅根 生韭菜各一钱 生姜五钱上共捣取自然汁一碗,浓磨京墨同服。 凉血地黄汤 肠 知母 黄柏各钱半 熟地 当归 槐花 青皮各七分 当归和血散 又 当归 升麻各钱半 槐花 青皮 荆芥 白术 熟地各七分 川芎五分 共为末,每二钱,空心,米饮下。一名槐花散。 升阳除湿和血汤 又 白芍钱半黄儀 炙草各一钱 陈皮 升麻各七分 生地 丹皮 生甘草各七分 当归 熟地 苍术 秦艽 肉桂各三分 加味香连丸 又 黄连 淡吴萸各一两 木香一钱 煨白豆蔻一钱半 乳香没药各钱二分 水浸乌梅肉捣丸,每三十丸,甘草汤下。 升阳补胃汤 又 白芍一钱半升麻 羌活 黄儀各一钱 生地 熟地 独活 柴胡 防风 丹皮 炙草各五分 当归葛根各三分 肉桂二分 益智和中丸 又 白芍一钱半当归 黄儀 升麻 炙草各一钱 丹皮 柴胡 葛根 半夏 益智仁各五分 桂枝四分肉桂 炮姜各二分 香壳丸 又 黄连一两 枳壳厚朴各五钱 当归四钱 荆芥穗 木香 黄柏各三钱 刺 皮一个烧灰 面糊丸,温水下五七十丸,日二服。一名加味连壳丸。 芍药黄连汤 又 白芍 黄连当归各二钱半 炙草一钱 大黄五分 肉桂二分半 沈氏犀角汤 九窍血 犀角磨汁黄连 荆芥炭 小蓟各一钱 龙骨生研八分黄芩钱半 人叁五分 水二杯,煎一杯,入侧柏汁五匙服。 此金鳖自制方也,用之效。 小蓟散 又 小蓟、百草霜、香附、蒲黄炒 各用五钱为末,或掺或擦牙,立止。 五花汤 又 水芦花 红花 槐花 茅花 白鸡冠花 等分,水煎服。 黄儀建中汤 血汗 妙香散 又 定命散 又 朱砂 寒水石 麝香 等分,每末五分,新水调下。 六郁汤 薄厥症 香附 苍术神曲 山栀子 连翘 陈皮 川芎 赤苓贝母 枳壳 苏叶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 滋阴降火汤 唾血 白芍钱三分当归钱二分 熟地 麦冬 白术各一钱 酒生地八分 陈皮七分 盐知母 盐黄柏各五分 姜三 枣二 人叁平肺散 又 桑皮二钱 人叁 知母 地骨皮 炙草各一钱 天冬 赤苓各八分 陈皮 青皮各五分 五味子二十粒 姜三片 河间生地黄散 又 杞子 柴胡黄连 地骨皮 天门冬 白芍 黄芩 黄儀生地 熟地 生甘草各七分 清唾汤 又 知母 贝母 桔梗黄柏盐水炒 熟地 元叁 天冬 远志 麦冬各一钱 姜炭五分 元霜雪梨膏 又 雪梨六十个去心打取汁二十钟酸者不用 生藕汁十钟 生地汁十钟 麦冬煎浓汁五钟 生莱菔汁五钟白茅根汁十钟 上汁合和,重滤去渣,火上煎炼,入炼蜜一斤,饴糖八两,姜汁半酒杯,火上再熬如稀糊,收好,每服三五匙,日三次,不拘时。 芎归汤 眩晕 生地芩连汤 又 生地 川芎当归各钱半 赤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七分防风二钱 水煎,徐徐呷下。 此方兼治男子失血过多,女人崩漏过度,因而涸燥,循衣摸床,撮空,闭目不省,扬手掷足,错语失神,鼻乾气粗,并及眩晕,皆危症也,以此救之。 全生活血汤 又 白芍 升麻各一钱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归身 葛根 甘草各七分 川芎 诮U五分 生地熟地各四分 蔓荆子 细辛各三分 红花二分 此方兼治崩漏太多,昏冒不省,闭目无所知觉。说因血暴亡也,血去则心神无所养,暴损气血,岂能久活。当补而升举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此方补血养血,生血益阳,以补手足厥阴之不足。治蓄血方五 犀角地黄汤 上部 生地三钱赤芍二钱 犀角镑 丹皮各一钱 一方加当归、黄芩、黄连各一钱。 桃仁承气汤 中部 桃仁 甘草桂枝 大黄 芒硝 抵当汤 下部 抵当丸 又 生地黄汤 总治 生地汁一升无则用於生地二两 乾漆五钱 生藕汁半升无则用刺蓟汁升半 生蓝叶汁半升无则用於末半升 虻虫二十个炒 水蛭十个炒 大黄一两 桃仁研五钱 水一升,可熬至二升,放冷,分二服,先服至半日部,血未下再服之。此药比抵当汤丸甚轻,恐服抵当汤丸下血不止,故以此主之。 此方专治蓄血症,脉沉细微,肤冷,脐下满,或狂或躁,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老幼气弱者尤宜。治脱血症方四四物汤 总治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三才汤 又 熟地 天冬 人叁蜜丸,酒饮任下百丸。加减四物汤 又 侧柏叶 生地当归 川芎各一钱 枳壳 荆芥 槐花 炙草各五分 姜三 乌梅一补荣汤 又 当归 白芍 生地熟地 赤苓 山栀 麦冬 陈皮各一钱 人叁 甘草各五分 枣二枚 乌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