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解


  制方:炮姜同北味。敛火下行。同人参。温中益气。同生地、白芍、牛膝、归身。治产后发热。

  同人参、陈皮。治胃虚呕逆。同陈皮、白术、贝母、白茯。治痰疟。同人参、白术、桂枝、陈皮。治寒疟。同人参、白术、甘草。名理中汤。治虚寒泄泻。

  卷四 谷菜部

  【生姜】

  气微温。味辛。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

  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臭气。阴浊之气也。久服辛温益阳。阳能去阴。所以去臭气也。神者阳之灵也。明者阳之光也。辛温为阳。久服阳胜。所以通神明也。

  制方:生姜取自然汁晒粉。同甘草、半夏、陈皮、白茯为末。治中焦湿郁之痰。

  卷四 谷菜部

  【荆芥】

  气温。味辛。无毒。主寒热鼠瘰生疮。破积聚气。下瘀血。除湿疽。

  荆芥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少阳胆经。行半表半里。邪客之则往来寒热。荆芥辛温。和解少阳。所以主之。鼠瘰生疮。皆少阳火郁之症。荆芥辛以达风木之气。温以发相火之郁。郁火散而风宁。诸症平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气聚而积聚成矣。荆芥入肝。温能行气。所以主之。肝藏血。血随气行。肝气滞。则血亦滞而瘀焉。温可行气。辛可破血。故下瘀血也。肺者通调水道之官也。水道不通。则湿热成疽。荆芥辛能润肺。肺治则水道通。所以除湿疽也。

  制方:荆芥同童便。治产后衄血。同槐花。治大便下血。同生地。治疥疮。荆芥穗末。酒服二钱。

  治中风口噤。兼治产后风噤迷闷。

  卷四 谷菜部

  【薄荷】

  气温。味辛。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

  薄荷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贼风伤寒者中风也。风伤于卫。

  所以宜辛温之味以发汗也。恶气心腹胀满。盖胀之恶气必从肝而来。薄荷入肝。温能行。辛能散。则恶气消而胀满平也。太阴不治。则挥霍扰乱。薄荷辛润肺。肺气调而霍乱愈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食不消。薄荷入肝辛散。宿食自消也。肺主气。薄荷味辛润肺。肺润则行下降之令。所以又能下气也。以气味芳香。故堪生食也。

  制方:薄荷同漆叶、苦参、何首乌、麻仁、荆芥、生地、蒺藜、苍术、菖蒲。治大麻风。专为末。

  蜜丸。治风热上壅。

  卷四 谷菜部

  【香薷】

  气微温。味辛。无毒。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香薷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夏月湿热之气。郁于太阴阳明。则挥霍扰乱而腹痛吐泻矣。其主之者。温能行气。辛可解湿热也。肺者相传之官。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香薷味辛润肺。所以主散水肿也。

  制方:香薷同人参、白术、木瓜、白茯、白芍、陈皮、车前。治水肿。同白术丸。治水肿。以小便利为效。

  卷四 谷菜部

  【紫苏】

  气温。味辛。无毒。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紫苏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肺主气而属金。金寒则不能行下降之令。紫苏辛温温肺。肺温则下降。所以下气。脾为中州太阴经也。肺亦太阴。肺温则脾寒亦除。故除寒中也。其(子)尤良。下降之性辛温气味尤甚也。其(梗)本乎地者亲下。下气尤速。

  制方:紫苏同陈皮。治感寒上气。同人参。治虚咳上气。苏子同良姜、广皮丸。治风湿香港脚。

  同粳米。治上气咳逆。

  卷四 谷菜部

  【葱白】

  气平。味辛。无毒。作汤。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

  葱白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太阳寒水经。为人身外藩者也。寒水虚。则外邪伤。病名伤寒。

  伤寒有五。风寒湿热温也。当初伤太阳。太阳为病。必发寒热。故可从表散之。葱白入肺。

  肺合皮毛。味辛可散。所以主伤寒。寒热表邪也。风为阳邪。阳邪伤上。风胜则浮肿。辛平可以散风。所以主之。气平入肺。肺合皮毛。味辛发散。则胃气充而谷精化汗。故能出汗也。

  制方:葱白同生姜。治伤寒头痛。同人参。治脱阳危症。炒熨小腹。治小便闭胀。捣敷金疮出血。

  卷四 谷菜部

  【薤白】

  气温。味辛苦滑。无毒。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

  薤白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苦滑无毒。得地西南金火之味。而有润泽之性。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金疮气虚。则疮口不合。气温可以益气。所以主疮败也。气温达肝。肝气条畅。则气血日生。所以轻身。温暖脾土。土健所以不饥。味辛润血。血华所以耐老也。

  制方:薤白同瓜蒌、白酒。治胸痹心背痛。同瓜蒌、白酒、半夏。治胸痹不卧。心痛彻背。同枳实、桂枝、浓朴、瓜蒌。治胸痹胸满。胁下逆抢心。

  卷四 谷菜部

  【白芥子】

  气温。味辛。无毒。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醋研敷射工毒。

  芥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味辛入肺。肺合皮毛。辛温发散。所以发汗。胸者肺之分也。膈者肝之分也。白芥子辛温疏散。所以入肝肺之分而消痰冷也。肺主气。气温则下行。所以主上气也。面目黄赤。肝乘脾也。气温达肝。肝不乘脾。黄赤自退也。醋研主射工毒。亦辛温条达之功效也。

  制方:白芥子同白术。枣肉丸。治胸膈痰饮。同甘遂、大戟、蝎尾、巴霜、辰砂丸。名控涎丹。

  治痰迷心窍。

  卷四 禽兽部

  【五灵脂】

  气温。味甘。无毒。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酒研)

  五灵脂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心腹者。太阴厥阴经行之地也。寒则冷气凝矣。其主之者。气温可以祛寒也。气温可以畅肝。味甘可以益脾。小儿疳虽有五。皆由肝气滞脾气虚而成。所以概主五疳也。味甘能和。所以辟疫。久风入中。乃为肠风。气温达肝。肝主风而藏血。故治肠风。温则通行。故利气脉。脾统血。肝藏血。血温则行。故主月闭也。

  制方:五灵脂同泽兰、牛膝、益母、延胡、丹皮、红花、赤芍、山楂、生地。治恶露未尽。同降香、红曲、通草、红花、延胡、韭菜、童便。治胃脘瘀血痛。同木香、乌药。治血气刺痛。专用生熟各半为末。治晕不知人事。

  卷四 禽兽部

  【龙骨】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龙骨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龙为东方之神。鳞虫之长。神灵之骨。入足厥阴肝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腹太阴经行之地也。太阴脾气上升。则肺气下降。位一身之天地。而一切鬼疰精魅不能犯之矣。龙骨气平益肺。肺平则下降。味甘益脾。脾和则上升。升降如。而天地位焉。所以祛鬼疰精物老魅也。咳逆者肝火炎上而乘肺也。泄痢脓血清气下陷也。女子漏下肝血不藏也。龙骨。味甘可以缓肝火。气温可以达清气。甘平可以藏肝血也。脾统血。症瘕坚结。脾血不运而凝结也。

  气温能行。可以散结也。小儿热气惊痫。心火盛。舍肝而惊痫也。惊者平之。龙骨气平。所以可平惊也。

  制方:龙骨同牡蛎、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治梦遗。同远志、朱砂丸。治劳心梦遗。

  同韭子。治泄精。同白石脂。治泄泻。同牛黄、犀角、钩藤、丹砂、生地、茯神、琥珀、金箔、天竹黄、竹沥。治大人癫症。小儿惊痫。

  卷四 禽兽部

  【鹿茸】

  气温。味甘。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鹿茸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肝藏血。脾统血。肝血不藏。则脾血不统。漏下恶血矣。鹿茸气温可以达肝。味甘可以扶脾。所以主之也。寒热惊痫者。惊痫而发寒热也。盖肝为将军之官。肝血虚。则肝气亢。挟浊火上逆或惊或痫矣。鹿茸。味甘可以养血。气温可以导火。所以止惊痫之寒热也。益气者。气温则益阳气。味甘则益阴气也。甘温有益阴阳之气。气得刚大而志强矣。

  鹿茸。骨属也。齿者骨之余也。甘温之味主生长。所以生齿。真气充足。气血滋盛。所以不老也。

  制方:鹿茸同牛膝、杜仲、地黄、山茱萸、补骨、巴戟、山药、苁蓉、菟丝。治腰痛阴痿。同白胶、阳起石、苁蓉、枣仁、柏仁、黄、熟地、丹砂丸。名斑龙丸。治诸虚。专用浸酒。治阳事虚痿。同菟丝、小茴、羊肾丸。治腰痛不能转侧。

  卷四 禽兽部

  【白胶】

  气平。味甘。无毒。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

  白胶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味降多于升。质滋味浓。阴也。中者脾土也。伤中劳绝者。脾虚之人而作劳以伤真气。脾为阴气之源。源枯而阴绝也。其主之者。味甘益脾阴也。腰痛羸瘦者。脾为阴气之源。而外合人身之肌肉。脾阴虚。则肾阴亦虚。故腰痛而肌肉瘦削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补脾。气平可以益肺滋肾也。补中者补脾中气也。益气者。肺主气。气平可以益肺也。脾统血。女人血闭无子。脾血不统也。味甘益脾阴。所以主之。脾血少。则燥而痛矣。味甘养血。所以止痛。血足则胎安。故又安胎也。久服轻身延年者。白胶气平益肺。肺主气。气足则身轻。味甘益脾。脾统血。血足。则谷纳而延年也。

  制方:白胶同牛膝、丹皮、麦冬、生地、白芍、归身、郁金、续断、小便。治劳伤吐血。同山茱萸、杞子、鹿茸、生地、麦冬、杜仲、补骨、山药、车前、五味、巴戟、莲须、归身、紫石英。

  治女人血闭无子。

  卷四 禽兽部

  【阿胶】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

  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阿胶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味降多于升。色黑质润。阴也。心腹者。太阴经行之地也。内崩劳极者。脾血不统。内崩而劳极也。阴者中之守。阴虚则内气馁。而洒洒恶寒如疟状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阴也。腰腹皆藏阴之处。阴虚则空痛。阿胶色黑益阴。所以止痛。四肢脾主之。酸疼者血不养筋也。味甘益脾。脾统血。四肢之疼自止。女子下血。脾血不统也。味甘以统脾血。血自止也。安胎者亦养血之功也。久服轻身益气者。气平益肺。肺主气。气充则身轻也。

  制方:阿胶同杜仲、杞子、白芍、山药、生地、人参、黄、续断。治崩中漏下。同白芍、炙草、麦冬、生地、白胶、归身、杞子、杜仲、续断。治妇人胎漏下血。同川莲、黄芩、白芍、鸡子黄。名黄莲阿胶汤。治少阴病。心烦不卧。同蒲黄、生地。治吐血衄血。同黄连、白茯丸。治下痢赤白。

  卷四 禽兽部

  【羚羊角】

  气寒。味咸。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水不祥。常不魇寐。

  羚羊角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气味俱降。阴也。膀胱经起于目内。气寒可以清火。火清则水足而目明矣。益气者。咸寒益肾气之不足也。起阴者咸寒益肾。肾足则宗筋强也。味咸则破血。气寒则清热。

  故主恶血注下也。蛊毒。湿热之毒也。咸寒可清湿热。所以主之。羚羊性灵通神。故辟恶鬼不祥。咸寒益肾。肾水足。则精明。所以常不魇寐也。

  制方:羚羊角同犀角、丹砂、牛黄、琥珀、天竺黄、金箔、茯神、远志、竹沥、钩藤。治癫狂。

  同杞子、甘菊、谷精、生地、五味、女贞子、黄柏。治肝热目翳。

  卷四 禽兽部

  【犀角】

  气寒。味苦酸咸。无毒。主百毒虫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犀角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酸咸无毒。得地东南北木火水之味。

  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气味俱降。阴也。百毒之性皆热。虫疰亦湿热而成。其主之者。苦寒可以清热散毒也。气寒壮肾水。味苦清心火。火降水升。心肾相交。一身之天地位矣。所以能除邪杀鬼。不迷惑魇寐也。气寒味苦。行天地肃杀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