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


  赤白带及产后等症,以香附、炙 、乌 骨各八分,酒煎,用虫七个,冲服即愈。 气急咳嗽,以川贝母二钱,牛蒡子、当归、陈皮、淮牛膝各八分,水煎服;如妇人,去牛蒡子,加益母、炒香附各三钱,水煎冲服三次,神效。 腰痛,以破故纸二钱,雄猪腰一对,竹刀剖开去衣,将破故纸内入,酒蒸熟烂,加桔梗二钱为末,用七个,捣冲酒服,神效。 痢疾,白痢用红糖,红痢用白糖,陈酒冲虫七个服。 水泻不止,猪苓、白术各一钱,陈酒煎冲七个服之,忌油腻、鱼腥等物。 偏正头风,以川芎、防风,荆芥、蝉蜕各一钱,细辛八分,陈酒煎冲七个服之,忌生冷、葱、韭等物。 骨节酸痛、胃寒等症,以川芎、白术各八分,酒煎冲虫七个服,三次即愈。吐血不止、喘息燥热等症,以古墨研浓,贝母三分研末,虫七个,陈酒冲服,七次愈; 小便不通,以灯心、车前各七根,虫七个,陈酒冲服。 饱闷成痞,肚腹肿胀,用酒冲七个服,三次。 翻胃膈食,以生姜七片,装布袋内,入粪坑,浸七日,取起,清水洗净埋土中,一层姜一层土,七日取起,用阴阳瓦焙干研末,每次一分,用虫七个冲酒服,三次愈。吐血,以藕节,茅草根洗净酒煎,用人乳、酒各半,冲七个服,三次愈。 筋骨疼痛,以核桃肉三钱,陈酒冲虫七个服。痨嗽,以牛骨髓三钱,核桃肉三钱,共为末,入虫七个,再捣为丸,每丸三钱;每日五更衔化一丸,九日见效。 痿症,蛇床子三钱,煎汤冲虫九个服,三次即愈;久服延年种子。经水不调,以香附、陈皮、益母草、当归、元胡索各八分,水煎和酒冲虫七个,服之即愈;久远者连服数次,其效如神。产后崩症,以香附、白芍、益母草、当归、陈皮、茯苓、白果、苏木各八分,酒冲虫七个服,三次即愈。

  药性考:洋虫色黑,形如壁虱,活吞数枚,止血劳怯。

  粪如蚕砂状。金御乘云:研末敷金刃伤,立结痂止血,最效。

  卷十 虫部

  蟋蟀

  纲目于灶马下附促织,仅列其名,云古方未用。附此以俟考。

  性通利,治小便闭。 药性考:蟋蟀辛咸温,能发痘,胜于桑虫。

  治跌蹼伤小肚、尿闭不出。 养素园集验方:用蟋蟀一枚,煎服,立验。

  小儿遗尿 慈航活人书:取全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治男妇小水不通、痛胀不止。 集听:用蟋蟀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半个即通。

  催生 赵际昌云:斗虫之戏,蟋蟀最盛,其百战百胜者,俗呼为将军。其虫至冬必死,勿轻弃去,留以救产厄,神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即生,并无横倒之患。(许景尼云:斗蟋蟀家,冬则封盆,待其自死,成对干之,留为产科、痘科用。须成对者入药。)治水蛊 朱 斋任城日钞云:促织可治水蛊,昔有人患水蛊百治不效,一日偶饮开水,水中先有促织一对在内,其人仓卒一并吞之,越数日,其病渐消,方知促织可治此症。后传此方数人,无不验者。一对不足,连服二、三对自效。

  卷十 虫部

  蚱蜢

  纲目 螽仅引拾遗佩药一条,并无主治。

  按:蚱蜢初夏大火始有,得秋金之气而繁,性窜烈,能开关透窍。一种灰色而小者,各土磔,不入药用;大而青黄者入药,有尖头、方头二种,救生苦海五虎丹中用之,治暴疾气闭,大抵取其窜捷之功为引也。

  味辛平微毒,性窜而不守,治咳嗽、惊风、破伤,疗折损、冻疮, 疹不出。

  治鸬 瘟 王氏效方:鸬 瘟,其症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类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儿多患此,取谷田内蚱蜢十个,煎汤服,三剂愈。 百草镜云:鸬 郁小儿有之,其症如物哽咽,欲吐难出之状,久之出痰少许,日久必死。治以干蚱蜢煎汤服。

  破伤风 救生苦海治破伤,用霜降后稻田内收方头灰色蚱蜢,同谷装入布袋内,晒干,勿令痧胀 养素园集验方:用蚱蜢五、六个,煎汤温服。

  冻疮 养素园集验方:用方头黄色蚱蜢风干 研,香油和搽,掺亦可。

  小儿惊风 李氏表方:用蚱蜢不拘多少 存性,砂糖和服,立愈。 一方,治急慢惊,量大小人多寡用之,煎服。王立人易简方:用蚂蜡焙干为末,姜汤调服少许,立愈。

  急慢惊风 百草镜:霜降后,稻田中取方头黄身蚱蜢,不拘多少,与谷共入布袋内风干,常晒勿令受湿虫蛀;遇此症,用十个或七个,加钩藤钩、薄荷叶各一撮,煎汤灌下,渣再煎服,重者三剂愈。李东来常施此药。据云山东王虫尤妙,每服只须二个。 王站住不药良方:急慢惊风,先用白凤仙花根汁半盏服下,即用方头蚱蜢焙干研末,滚水调下,即愈。

  产后冒风王良生救急方:干蚱蜢数十个,瓦上 存性,好酒调服。

  卷十 虫部

  淮东子

  今名跳 虫,生湿土中,形如跳蚤,而大逾倍,色如 青,腹下多足如 ,善跳跃,儿童以器置于水中,捕得辄投入,便不能跃出,秋时斗蟋蟀家多畜之,凡蛩遇斗伤及虚羸,必每日以此饲之,云能益蛩力也。其性最窜捷,能达透经络,皮里膜外,无不行到。

  治风痹,去湿肿。

  卷十 虫部

  灯蛾

  今古方无入药者,祝氏效方有治痔管法:用蜣螂一个,同扑灯蛾十个,放罐内一宿,加麝香一钱,阴干为末,吹入管内,自能出水,水干即愈。

  卷十 虫部

  蝇虎

  古今注:蝇虎,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一名蝇虎子。潜确居类书:一名蝇豹,身黑,嘴有双肉爪,攫蝇而食,两目似虎,炯然生光。易曰:震来 。雅俗稽言曰:,蝇虎也。常若多惧,故取象焉。 按:蝇虎亦蜘蛛之属,腹亦有丝,而不能结网,惟居墙壁,捕蝇食;其体灰褐色,身上有微毛,嘴有两钳,翕吸频动,跳跃如虎,亦有纯白色,两目朱色,绝可爱。儿童捕置器中,捉蝇以饲之,视其搏跃为戏。此物未闻入药,故濒湖纲目壁钱、 皆列入,而此独遗之。今徐氏验方云:其性频动而不静,取以调血脉,治跌打,因录其方以备品云。

  治跌打损伤 徐顺之验方:取蝇虎数个,研烂好酒下。

  卷十 虫部

  灶马

  今之灶马,俗呼赃郎,又作蟑螂,纲目所谓蜚蠊也。纲目虫部亦有灶马,形如蟋蟀,今人名灶壁鸡又与蟑螂别。濒湖于蜚蠊条下无治疔疳诸法,今备录之。

  拔疔 集听:灶上蟑螂不拘多少,捣烂敷之,其疔根自出。 卿子妙方:蟑螂虫其黄紫色甚臭者,取数个,用患者自吐唾沫几口,研烂敷疮四围,顶上露孔,使毒瓦斯从孔出,一日愈矣。邵仲达方:治疔疮,取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昼夜即愈。

  药性考:灶马拔刺,捣涂有效。

  解诸疔毒 传信方:灶上红蟑螂五个,研烂,热酒冲服,取汗为度。

  红丝疔 传信方:蟑螂一个去头,和青糖捣烂搽上,即效。

  白火丹 叶氏方:用蟑螂瓦上焙干为末,白滚汤服,一、二个立效,兼治疔疮。

  对口 活人书:桂州荔枝肉二、三枚;蟑螂二、三个,同捣如泥敷,露头,数次即散。

  无名肿毒 慈航活人书:蟑螂十个,盐一撮,同捣烂敷之,留头。

  治诸毒恶疮 严氏家用方:蟑螂捣,锻石敷之。

  痧症 周衍园方:活蟑螂虫二、三个,用纸包,灶上焙干,研细,冷水和灌,或吐或泻,即愈。

  吐血 徐云生方:取蟑螂五个,止去翅净,在火盆净瓦上焙干为末,纸包安土上,存性,用湿腐皮包一个,滚汤吞下,每日如此,吞五日,不可间断。

  气虚中满 医宗汇编:以蟑螂七个为末,用地枯蒌煎汤送,数服愈。

  臌胀 家宝方: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共炒为末,好酒吞十日,全愈。

  一切儿疳 集听云:凡小儿患疳疾,不拘何等疳,垂死者皆效。取灶上蟑螂焙干,与之食,患者但闻其香,不知有腥臭之气,犹中蛊者,食豆无辛,含矾不苦也。有患此症,治之无不效,只须食一、二次即愈。愈后体更肥白,且屡试屡验。 百草镜云:儿疳初起,用蟑螂去头足翅,新瓦焙干,常与食之,百个病愈。

  卷十 虫部

  水马

  纲目名水龟,于主治下云:令人不渴,杀鸡犬,不知有治痔之功,更为补之。按:水马四、五月内出浮水面,身硬脚长,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蝇。予在瓯亲见小儿捕之嬉戏,用钓竿系绳,绳头穿一蝇,掷水面,诱之即来,以四足抱蝇不放,因而获之。

  治痔 东医宝鉴有水马散:夏月三伏内,于止水中采婆子,一名水马儿,高脚水面跳走是也。采取三十个,用三个纸包,每包十个,于背阴处悬挂阴干,每包作一服,研烂,空心酒调下,良久乃吃饭,三日连三服,十日内效,久痔脓血者,二、三十服绝根。

  卷十 虫部

  壁虱

  俗呼臭虫,以其气腥秽触鼻,故名,行必南向,为南方秽湿所产。今江南北人家多有之,稍不洁即生此物,亦有远行于旅店驿舍中带入衣被,归家即生。极易蕃育,一日夜生九十九子,与螽斯同。其形俨如半粒豌豆,老则黑,次则枣皮红,初生者色黄而细小。其子如蚁子,白色,卵生与虱同。初生便啮人,生一、二日即能褪壳,愈褪愈大,渐渐而老,色转红而黑,老者啮人愈毒。多藏 荐中及壁内,或桌凳床缝间,其身遍而易入。至冬则入蛰,多藏泥沙山穴中,及古树根下,交春皆启蛰,而出入人家壁木内藏。性畏蚁,山中有一种红蚁,喜食之,故近山及山寺僧舍此物甚少;有带入者,辄为山蚁衔去。其啮人尤狡黠,不与蚤、虱同。昔人谓暑时有五大害,乃蝇、蚊、虱、蚤、臭虫也,然蝇、蚊迭为昼夜,蝇可挥拂,蚊可设帐,虱则暑时裸浴,生者绝少,蚤则因土湿而生,夏时土干,亦不甚患,惟此最可憎,无分昼夜,潜身床褥及几闼间,善识人气,伺人一徙倚,即 其膏血,肿块累累,如贯珠然,愈爬搔则愈大,痛痒难禁,小儿肉嫩,尤遭其苦,辄 号不已。或云其物口有白气一、二寸,啮人能隔席穿肤吮血,索之不可得;在床褥辄夜聚晓散,率其丑类,待人倦睡而恣啖焉。古方辟除之法甚多,无一验者,惟席下铺零陵香草及樟脑,可稍杀其势,然隔一、二日,药气减则横虐愈甚;惟用真扬州安息香,涂上好银朱为衣,燃床下,周遭以席护,令烟熏透,则壁虱尽死,子亦不能复生。第香气恶烈,触鼻令头痛,须熏后停一、二日方可卧宿。贫家何能办理?古云:南方淫气生短狐,此亦淫湿腥秽之气所感而生,凡勤洁之家鲜有之。闽人云,此虫滚水泡死者能复生,惟有以冷水浸死不能复生。山堂肆考:壁虱身扁而臭,不能跳,善啮人,名曰茭蚤,又名扁虱。五杂俎:壁虱闽人谓之木虱,多杉木所生。治者以荞麦 烧灰水淋之。江南壁虱多生水中,惟延绥生土中,遍地皆是,入夜则缘床入 , 人遍体成疮,虽徙至广夏,悬床空中,亦自空飞至。事物绀珠:壁虱一名壁驼,遍小褐色,而啮人。六书故:扁虱着牛马食其血,产荐蓐间差小, 人肤,俗谓荐蚍,又名茭虱,今人讹为壁矣。是古人虽有其名,从无入药者。纲目并不列其品,近来治疗有用此者,故录之,见天下无弃物也。

  气腥,味微咸,性平,在土者有毒。(凡用壁虱,须置温水中令其臭气泄尽,入药。)治咽膈 集听方:用虱十枚,滴花,烧酒浸服。

  饭 百草镜云:用臭虫研涂。

  疮臭烂 西亭药镜:用臭虫同水龙骨捣和,麻油调敷,出尽黄水,立愈。

  眼生偷针 臭虫血点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虱治小儿惊风。用壁虱于净水中漂去臭气,焙干入药。

  拔疔 杨氏经验方:臭虫同米饭捣匀,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鱼刺戳。医宗汇编:凹谷茴香叶,使盐花烧酒捣糊疮上;如口久烂,用臭虫 去头敷之。

  卷十 虫部

  叩头虫

  形黑如大豆,以手按其身,其头能俯屈,剥剥有声,出南方者小而微,北土者大而力浓,小而捕之为戏。入药用大者,试法:取虫置桌,翻其背令仰,少顷便跳起三、四寸,有跳起过五、六寸及尺许者,力更大。纲目以之附 螽后,亦不言主治之功。此虫北人谓之跳百丈。

  治腰脚无力,与山蚂蚁子并入壮药用。百草镜云:外用可绝疟,叩头虫一个,安眉心,虫头向上,膏药盖住,过时自愈。

  大力丸 汇集:此冯嘉宝方,蒺藜酒洗炒去刺,白茯苓、白芍、苁蓉酒洗、杜仲酥油炒、菟丝子酒煮、续断、当归、覆盆子、威灵仙、破故纸、薏苡仁各一两五钱;牛膝酒洗、无名异、自然铜醋 七次各一两,乳香、没药、朱砂飞过、血竭、青盐各五钱,天雄二两童便浸五日,象鳖一个去头足翅(如无,用土鳖代之),跳百丈十个去足,虎骨二两酥油炙,上药俱为细末,炼蜜丸,二钱半重,早晚盐汤或黄酒送下。少时用力行功,散于四肢。

  卷十 虫部

  沙鸡母

  物理小识:土鳖是象房屎中所生,或以旋土成窝者充之,不知旋土窝者乃沙鸡母,非土鳖也。

  同金墨磨,涂口疮。

  卷十 虫部

  禾虫

  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广志: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或稻根腐而生虫,稻根色黄,虫乃稻根所化,故色亦黄。

  大者如箸许,长至丈,节节有口,生青熟红黄,霜降前禾熟则虫亦熟;以初一、二及十五、六乘大潮断节而出,浮游田上,网取之。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得稻之精华者也。其腌为脯作醢酱,则贫者之食。 吴震方岭南杂记:禾虫绝类蚂蝗,青黄色,状绝可恶厌。潮所淹没淡水田禾根内出,数尺长至丈余,寸寸断皆活,能游泳,午后即败不可食。滴盐醋一小杯,裂出白浆,蒸鸡鸭蛋,牛乳最鲜。 粤录:禾虫状如蚕,长一、二寸,无种类。夏秋间早、晚稻将熟,禾虫自稻根出,潮长浸田,因乘潮入海,日浮夜沉,浮则水百皆紫。采者以巨口狭尾之网系于 ,逆流迎之,网尻有囊,重则倾泻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