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
按泉州府志:榕有二种,一种矮而盘桓,其须着地,复生为树;一种名赤榕,上耸广大,二种荫最宽广,入药用有须者。
固齿羲复方,止牙痛取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监塞满,以泥封固,火 存性为末,擦牙
卷六 木部
七树
治腹中蛔痛:救生苦海用 七树柴内,取之烧灰,研细酒下,或滚水下三钱,且能除根。
破伤风百草镜: 七树刮去外面粗皮,取内白皮,捣烂酒煎服,渣和白面,捣敷患处自愈。
卷六 木部
柏瘿
百草镜:老树生此,其状如瘤,柏性西指,乃禀西方兑金之气,故能平胃土而治胃痛,亦取其气相摄服耳。
治胃痛。
卷六 木部
柏子壳
纲目有柏实无子壳,近时奇功散用之。
解砒霜如神集验良方奇功散:用柏子壳三钱,炒红土三钱,同研为末,用鸡子清调服,服后过两服。
卷六 木部
松球
松皮膏
此即山松所结卵球,初青,久则裂作鳞甲形,片片四开而坠,儿童拾之,盈筐携入市,货与茶炉代炭,能益茶味,入药取青嫩者。纲目松下列松实,云见果部,不知果部乃海松子,出关东,与山松异,山松球内,老亦有子,细如粟米,不中食品。
白点风 家宝方先以葱、花椒、甘草三味煎汤洗,再以青嫩松球,蘸鸡子白、硫黄同磨如粉
卷六 木部
松皮膏
色如琥珀,出西域伊芳犁等处。西域闻见录:迪化乾隆四十年改为迪化州,其土人取松皮性温、治血、一切虚怯劳瘵,妇女血枯血闭诸症,服之有效。
陈海曙家有此膏,自西域带来,黑如漆,上盖松皮一块,云其松皮浓者二、三尺,即此皮所熬。曾以治劳嗽,十日病减,又十日而病痊,又十日而生肌,渐复如旧,每服三钱,空心白水调下,服一月,无不愈者。
槐西杂志:田耕野官凉州镇时,携回万年松一片,性温而活血,煎之色如琥珀,妇女血枯血闭诸症,服之多验,亲串家递相乞取,久而遂尽。后予至西域,乃见其树,直古松之皮,非别一种也。土人煮以代茶,亦微有香气。其最大者,根在千仞深涧底,枝干直出山脊,尚高二、三十丈,皮浓者二尺有余,奴子吴玉保尝取其一片为床,意直盘古时物,万年之名,殆不虚矣。
卷六 木部
罗汗松实
物理小识:罗汗松阔瓣浓叶,树老结实,长四五分,底平上锐,色紫黑,干之可入药,本草纲目所未载也。
永宁僧云:罗汗松叶长者名长青,能结实,叶短者名短青,不结实,其结实俨如佛,大者如鸡子,小者如豆,味甘可食。
味甘补肾,其香益肺;治心胃痛,大补元气。
汪连仕采药书,罗汗松一名金钱松,又名径松,其皮治一切血,杀虫瘴癣,合芦荟、香油调
卷六 木部
金松
物理小识:出台州,垂条结子如碧珠,三年子乃一熟,每岁生者相续,璀灿其间。
子治肠风。
卷六 木部
山西地沥青
松油
其色黑若紫者,系此油脚也。其气若松香,竹箸挑之悬丝不断者真。
杀壁虱凡人家床、凡板壁患此者,以油滴缝内,其虱尽死。又搽秃疮。
治癣 集验良方:真地沥青四两,黄蜡一两,雄猪胆一个,斑蝥三钱,川椒去目并闭口者三钱。先将斑蝥、川椒二味研末听用;次将生地沥青入砂锅内熬极熟,似有生烟之状,然后将蜡入油内熔化;再将猪胆汁倾入,即离火,将斑蝥、川椒二味末子拌入,用竹节急急搅匀,将药放在滚水盆上,浸三日,去火毒,然后入瓷罐内,封固听用。 治诸般癣,多年近日痈毒。
生地沥青一瓶,涂患处,后用年老枯桑柴火熏烤,内有毒虫即死,待好即止,如一次尚不瘳,再熏即愈。 又癣方经验广集:真地沥青调轻粉涂上,起泡,泡消即愈。 治狗癣疹。同寿录用地沥青不拘多少,铁杓内熬,次下鹁鸽粪、鸡粪同和,加香油少许擦之。
治头面耳上黄水疮:活人书:真地沥青、真香油各二两,同熬成膏,搽上如神。
赤游丹 医林集秘:蜒蝣十条,土蛛窠五、六个、出草屋老壁内,地沥青,旧漆器上刮下漆少许,共捣,以地沥青调搽患处,立愈。
卷六 木部
松油
其取油法:以有油老松柴截二、三寸长,劈如灯心粗,用麻线扎把,如茶杯口大,再用水盆一个,内盛水半盆,以碗一只坐于水盆内,用席一块盖于碗上,中挖一孔如钱大,再以扎好松把,直竖放于席孔中间,以火点着,少时,再以炉灰周遭上下盖紧,勿令走烟,如走烟,其油则无,候温养一、二时,其油尽滴碗内,去灰席,取出听用,一名沥油。
治疥疮久远不愈,百药不效,以此油新浴后擦之,或加白矾末少许和擦,更妙。
卷六 木部
茶油
即 树子油 枯饼
乃 树子油也。豫省闽粤皆食茶油,而不知为 树子油,俗呼茶油,实非茶子之油也。
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
味甘性凉,气腥色绿,润肠清胃,杀虫解毒,不宜生食,燃灯益目,抹发解 。
卷六 木部
枯饼
药性考云:饼能浣衣,除垢最洁,烧灰敷疮,亦可下积,洗风瘙痒,可用皮叶。
卷六 木部
杉木油
经验广集,有取杉木油法:用纸糊碗面,以杉木屑堆碗上,取炭火放屑顶烧着,少时火将近纸,即用铁箸抹去,烧数次,开碗看,即有油汁在碗内。
治一切顽癣,先用穿山甲刮破,用羊毛软笔蘸油涂上,甚加疼痛,停半日再涂,癣自结痂而愈。如已破者,不必刮,癣药极多,都不及此真神方也。
卷六 木部
清明插檐柳
清明日插在屋檐下枯柳枝朝南者,入药。 物类相感志:清明杨柳,能止酱醋之潮溢。
甜疮 济世良方以清明插过柳枝(烧存性)一钱,银朱七分,共研,再入飞矾一分,敷之。
小儿胎火不尿济急方:凡初生小儿小便不通,乃是胎中热毒未化,不可用寒凉金石之剂,只须取清明插檐柳枝朝南者一握,煎汤服之,即尿。大人小便闭,服之亦效。 治尿梗,周子象方:用清明插屋檐下枯柳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片时即通,再内服。
白浊:卢复芷园臆草:清明所插柳条煎之,治白浊,盖势为肝苗,柳为卯木,同类也;混浊之色,清明之气,相待也,用药恰好有如此。
下痢后成腌鱼水,此险症也。慈惠小编:用清明人家插檐柳,取叶来煎汤,下如止可救。
起病不多日,下腌鱼水,年少者,方可治,老者难治。少者劳伤之症,肉而化成血水,平和调理,可以挽回十分之二三;老者血气久成衰弱,故成此症,神仙难治。
卷六 木部
柳椹
柳屑 柳蕈
此乃柳花未放时,其枝垂下如椹形,所谓柳蕊也。淡黄色,若俟花出则无用矣。纲目有柳华明目驱风,壮筋骨,坚牙齿,岣嵝神书有柳椹牢牙法:以柳椹揩牙,去其宣露,诸风不生。
明目驻颜,黑发聪耳,壮筋力,益寿轻身。 急救方:柳椹阴干为末,日用擦牙,去风明目,乌发固齿,久用不彻,可咀金石。
卷六 木部
柳屑
即空心柳树中屑也。
治湿气腿肿:慈幼筏:淮阴卑湿,民多粗腿,偶得一法,治之甚效,用空心柳树中屑,取出筛细,入锅内炒热,以臭泔水洒湿,又炒,加面少许拌匀,趁热取起,敷腿上,候水出再炒,敷数次自愈。
卷六 木部
柳蕈
陈氏笔记云,柳树上蕈也,煎服治心痛。
卷六 木部
柽柳
俗名西河柳,性最透发。纲目柽柳下云,其枝叶消痞,解酒毒,利小便,不及治疹 之用。
宏治绍兴府志:柽俗呼西河柳,其叶甚细,似桐而香,天将雨水,则生花,试之多验。
本草汇:柽柳甘得土气,咸得水气,故能解血分之毒,消痞利便,是其本功。近世往往以治痧疹热毒不出,用为发散,不知本自何氏。 本草乘雅之柽柳,缪仲淳本草经疏广之以治痧疹,此不独取其能通,又取其象形。疹亦三显三隐,三而三之,合为九,烹以应九藏也。
芷园臆草,柽一岁三开花,一日三眠起,自成一家,不与四时之生长收藏相流行,超五行而纯二气,无杀机而唯生机者也,且雨以阴阳气和而作,先知之应,从可知矣,第气魄鲜小,未可以大道载,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之外,有阴阳五人,此当属阴阳和平之人,又当启阴阳自和之汗也。
逢原云,柽柳独入阳明,故其功吉发麻疹,兼解酒毒,去风,煎汤洗浴,风症身痒效。
性平疏散,驱风解表,治斑疹麻 不出,经验方:或因风而闭者,俱用西河柳叶,同樱桃核煎汤洗之,即透出。救生苦海:草痧药方用之,又肝天清莲散用之。 急救方: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用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钱,顿服,立定。 疹后痢,从新用西河柳叶为末,砂糖调服; 疹发不透,喘嗽闷乱,西河柳煎汤去渣,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并忌夜间洗之,盖痧疹昼发而夜敛也。
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
酒积成病良方集要:西河柳晒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卷六 木部
桑瘿
铁扇子 桑 桑叶滋 桑油
百草镜:桑老则树生瘿,其壮如瘤,用刀斫下,阴干入药。
去风痹诸湿,浸酒用,治胃痛。(百草镜)
卷六 木部
铁扇子
百草镜:桑叶采过二桑者勿用,只采过头叶,其二叶力全,至大雪后,犹青于枝上,或黄枯于枝上,皆可用。须经大雪压过,次日雪晴采下,线穿悬户阴干,其色多青黑色,风吹作铁气声,故名铁扇子。冬至后采者良。
治肠风目疾,咳嗽盗汗。(百草镜) 洗一切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取铁扇子二张,用无油茶碗一只,要有盖者,置铁扇子于中,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顿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即愈。此水一盏可洗三、四十人。(养素园验方)中年眼目昏花眼科要览复明散:用经霜雪桑叶,叶须腊月在树不落者,同甘菊、侧柏叶、荆芥穗、桑白皮,如有眵泪加艾叶、苍术,发痒加赤芍、川椒、为粗末,等分和匀,煎汤熏洗,惟红肿者不可洗。
风眼下泪不药良方: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之,或加入芒硝少许。
卷六 木部
桑
乃多年老桑,数被剪伐嫩条,其枝头长成如拳者是也。
治膈症 梁侯瀛集验方:用老桑 烧红存性,为末,好酒送下即愈。
卷六 木部
桑叶滋
鲜桑叶摘开,其叶筋有白汁,名桑叶滋,又名桑脂。纲目桑叶载其用最广,独未及此。
性微寒,味苦,有天丝入眼,以此点之。
山海草函:桑叶滋点眼,治蜈蚣咬。
治乳痈 集听:用桑叶不拘头、二叶,摘取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黄柏八钱,水煎干,只用三分,饭锅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处,虽烂见骨者,亦能收口平复。
小石疖,今人呼为扎马疔。钱峻经验单方云:小石疖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点上,愈。
消瘿瘤:秋泉秘方用蝌蚪一钱,蛇蜕泥球包 为末三分,鬼馒头滋干一钱,桑滋干一钱,乳香、没药各三分,麝香一分,共为细末,饭和捣为锭。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以鸡翎搽患处,过宿即消。
卷六 木部
桑油
万氏家抄,有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入瓶内,用一瓶盖口倒埋土中,糠火煨之,油自滴下,贮罐听用。
治小儿身面烂疮:轻粉、雄黄各五钱,猪胆一个,滑石一两,硫黄五钱,穿山甲十五片,炙
卷六 木部
伽香
今俗作奇楠乘雅作奇南栈、香栈、木速香名,而广人亦呼奇南为栈,名同而香异也。粤海香语,伽 杂出海上诸山,凡香木之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大蚁所食石蜜遗渍其中,岁久渐浸,木受石蜜气多,凝而坚润,则成伽 。其香木未死,蜜气未老者,谓之生结,上也;木死本存,蜜气膏于枯根,润若饧片者,谓之糖结,次也;岁月既浅,木蜜之气未融,木性多而香味少,谓之虎斑金丝结,又次也;其色如鸭头绿者,名绿结,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按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又名油结,上之上也。伽 本与沉香同类,而分阴阳:或谓沉牝也,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烧乃芳烈,阴体阳用也;伽 牡也,味辛而气甜,甘香勃发,而性能闭二便,阳体阴用也。然以洋伽 为上,产占城者,剖之香甚轻微,然久而不减;产琼者名土伽 ,状如油速,剖之香特酷烈,然手汗沾濡,数月即减,必须濯以清泉,膏以苏合油,或以甘蔗心藏之,以白萼叶苴之,瘗土数月,日中稍曝之,而后香魂乃复也。占城者静而常存,琼者动而易散,静者香以神行,动者香以气使也。藏者以锡为匣,中为一 而多窍,蜜其下,伽 其上,使熏炙以为滋润,又以伽末养之,他香末则不香,以其本香返其魂,虽微尘许,而其元可复,其精多而气浓故也。寻常时勿使见水,勿使见燥,风霉湿土则藏之,否则香气耗散。 本草乘雅云:奇南与沉同类,因树分牝牡,则阴阳形质臭味情性各各差别,其成沉之本为牝为阴,故味苦浓,性通利,臭含藏,燃之臭转胜,阴体而阳用,藏精而起亟也;成南之本为牡为阳,故味辛辣,臭显发,性禁止,能闭二便,阳体而阴用,卫外而为固也,至若等分黄栈品成四结状肖四十有二则一矣(沉香有四十二品)。第牝多而牡少,独奇南世称至贵,即黄栈二等,亦得因之以论高下,沉本黄熟,固坎端棕透,浅而材白,臭亦易散,奇本黄熟,不唯棕透,而黄质邃理,犹加熟色,远胜生香, 炙经旬,尚袭袭难过也。栈即奇南,渡重者曰金丝,其熟结、生结、虫漏、脱落四品,虽统称奇南结,而四品之中,又有分别,油结、糖结、蜜结、绿结、金丝结,为生为熟,为漏为落,井然成秩耳。大都沉香所重在质,故通体作香,入水便沉。奇南虽结同四品,不唯味极辛辣,着舌便木,顾四结之中,每必抱木,曰油曰糖曰蜜曰绿曰金丝,色相生成,迹迥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