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发明】好古曰:白银属肺。
颂曰:银屑,葛洪《肘后方》治痈肿五石汤中用之。
宗 曰:本草言银屑有毒,生银无毒,释者略漏不言。盖生银已发于外,无蕴郁之气,故无毒;矿银蕴于石中,郁结之气全未敷畅,故有毒也。
时珍曰:此说非矣。生银初煎出如缦理,乃其天真,故无毒。熔者投以少铜,则成丝纹金花,铜多则反败银,去铜则复还银。而初入少铜终不能出,作伪者又制以药石铅锡。且古法用水银煎消,制银箔成泥入药,所以银屑有毒。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探试之,则银之无毒可征矣。其入药,亦是平肝镇怯之义。故《太清服炼书》言:银禀西方辛阴之神,结精为质,性刚戾,服之能伤肝,是也。《抱朴子》言银化水服,可成地仙者,亦方士谬言也,不足信。
曰:凡使金银铜铁,只可浑安在药中,借气生药力而已,勿入药服,能消人脂。
【附方】旧二,新四。
妊娠腰痛如折者:银一两,水三升,煎二升,服之。(《子母秘录》)胎动欲堕,痛不可忍:银五两,苎根二两。清酒一盏,水一大盏,煎一盏,温服。(《妇人良方》)胎热横闷:生银五两,葱白三寸,阿胶(炒)半两。水一盏,煎服。亦可入糯米,作粥食。(《圣惠方》)风牙疼痛:文银一两,烧红淬烧酒一盏,热漱饮之,立止。(《集简方》)口鼻疳蚀,穿唇透颊:银屑一两,水三升,铜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圣济录》)身面赤疵:常以银揩,令热,久久自消。(《千金翼》)【附录】黄银(《拾遗》)恭曰:黄银,本草不载,俗云为器辟恶,乃为瑞物。
藏器曰:黄银载在《瑞物图经》,既堪为器,明非瑞物。
时珍曰:按《方勺泊宅编》云:黄银出蜀中,色与金无异,但上石则白色。《熊太古冀越集》云:黄银绝少,道家言鬼神畏之。《六帖》载唐太宗赐房玄龄带云:世传黄银鬼神畏之。《春秋运斗枢》云:人君秉金德而生,则黄银见世。人以 石为黄银,非也。 石,即药成黄铜也。
乌银
藏器曰:今人用硫黄熏银,再宿泻之,则色黑矣。工人用为器。养生者以器煮药,兼于庭中高一、二丈处,夜承露醴饮之,长年辟恶。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锡吝脂
(《纲目》)【集解】时珍曰: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敷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及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时珍)。
【附方】新一。
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水淘黑汁令尽),水银一分(以少枣肉研,不见星),牛黄半分,麝香半分,研匀,粳米饭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二丸,新汲水下,名保命丹。
(《普济方》)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银膏
(《唐本草》)【集解】恭曰:其法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凝硬如银,合炼有法。
时珍曰:今方士家有银脆,恐即此物也。
【气味】辛,大寒,有毒。
【主治】热风,心虚惊悸,恍惚狂走,膈上热,头面热,风冲心上下,安神定志,镇心明目,利水道,治人心风健忘,亦补牙齿缺落(苏恭)。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朱砂银
(《日华》)【集解】时珍曰:此乃方士用诸药合朱砂炼制而成者。《鹤顶新书》云:丹砂受青阳之气,始生矿石,二百年成丹砂而青女孕,三百年而成铅,又二百年而成银,又二百年复得太和之气,化而为金。又曰:金公以丹砂为子,是阴中之阳,阳死阴凝,乃成至宝。
【气味】冷,无毒。大明曰:畏石亭脂、磁石、铁,忌一切血。
【主治】延年益色,镇心安神,止惊悸,辟邪,治中恶蛊毒,心热煎烦,忧忘虚劣(大明)。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赤铜
(《唐本草》)【释名】红铜(《纲目》)、赤金(弘景),屑名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
时珍曰:铜与金同,故字从金、同也。
【集解】弘景曰:铜为赤金,生熟皆赤,而本草无用。今铜青及大钱皆入方用,并是生铜,应在下品之例也。
时珍曰:铜有赤铜、白铜、青铜。赤铜出川、广、云、贵诸处山中,土人穴山采矿炼取之。
白铜出云南,青铜出南番,唯赤铜为用最多,且可入药。人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砒石炼为白铜,杂锡炼为响铜。《山海经》言: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今则不知其几也。
《宝藏论》云:赤金一十种:丹阳铜、武昌白慢铜、一生铜、生银铜,皆不出陶冶而生者,无毒,宜作鼎器。波斯青铜,可为镜。新罗铜,可作钟。石绿、石青、白、青等铜,并是药制成。铁铜以苦胆水浸至生赤,煤熬炼成而黑坚。锡坑铜大软,可点化。自然铜见本条。《鹤顶新书》云:铜与金银同一根源也,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铜始生于中,其气禀阳,故质刚戾。《管子》云:上有陵石,下有赤铜。《地镜图》云:山有磁石,下有金若铜。草茎黄秀,下有铜器。铜器之精,为马为僮。《抱朴子》云:铜有牝牡。在火中尚赤时,令童男、童女以水灌之,铜自分为两段,凸起者牡也,凹下者牝也。以牝为雌剑,牡为雄剑,带之入江湖,则蛟龙水神皆畏避也。
赤铜屑【修治】时珍曰:即打铜落下屑也。或以红铜火 水淬,亦自落下。以水淘净,用好酒入沙锅内炒见火星,取研末用。
【气味】苦,平,微毒。
时珍曰:苍术粉铜,巴豆、牛脂软铜,慈菇、乳香哑铜,物性然也。
【主治】贼风反折,熬使极热,投酒中,服五合,日三。或以五斤烧赤,纳二斗酒中百遍,如上服之。又治腋臭,以醋和如麦饭,袋盛,先刺腋下脉去血,封之,神效(《唐本》)。
明目,治风眼,接骨焊齿,疗女人血气及心痛(大明)。
同五倍子,能染须发(时珍)。
【发明】时珍曰:《太清服炼法》云:铜禀东方乙阴之气结成,性利,服之伤肾。既云伤肾,而又能接骨,何哉?藏器曰:赤铜屑主折伤,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损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打熟铜不堪用。
慎微曰:《朝野佥载》云:定州崔务坠马折足,医者取铜末和酒服之,遂瘥,及亡后十年改葬,视其胫骨折处,犹有铜束之也。
【附方】旧一。
腋下狐臭:崔氏方:用清水洗净,又用清酢浆洗净,微揩破,取铜屑和酢热揩之,甚验。
(《外台》)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自然铜
(宋《开宝》)【释名】石髓铅。志曰: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
【集解】志曰:自然铜生邕州山岩间出铜处,于坑中及石间采得,方圆不定,其色青黄如铜。
颂曰:今信州、火山军铜坑中及石间皆有之。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云在铜矿中,山气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银老翁须之类。入药最好。火山军出者,颗块如铜,而坚重如石,医家谓之 石,用之力薄。采无时。今南方医者说:自然铜有两三体:一体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缀,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烂如黄金、 石,入药最上。一体成块,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体如姜石、铁屎之类。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铜坑中,击之易碎,有黄赤,有青黑,炼之乃成铜也。其说分析颇精,而未尝见似乱丝者。又云:今市人多以 石为自然铜,烧之成青焰如硫黄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种:一种有壳如禹余粮,击破其中光明如鉴,色黄类 石也;一种青黄而有墙壁,成纹如束针;一种碎理如团砂者,皆光明如铜,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烧之皆成烟焰,顷刻都尽。今医家多误以此为自然铜,市中所货往往是此,而自然铜用须火 ,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独孤滔曰:自然铜出信州铅山县,银场铜坑中深处有铜矿,多年矿气结成,似马屁勃也。色紫重,食之苦涩者是真。今人以大 石为自然铜,误矣。
承曰:今辰州川泽中,出一种自然铜,形圆似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栗,外有皮,黑色光润,破之与 石无别,但比 石不作臭气耳,入药用之殊验。
曰:石髓铅即自然铜。勿用方金牙,真相似,若误饵之,吐杀人。石髓铅似干银泥,味微甘也。
时珍曰:按《宝藏论》云:自然铜生曾青、石绿穴中,状如寒林草根,色红腻,亦有墙壁。又一类似丹砂,光明坚硬有棱,中含铜脉,尤佳。又一种似木根,不红腻,随手碎为粉,至为精明,近铜之山则有之。今俗中所用自然铜,皆非也。
【修治】 曰:采得石髓铅捶碎,同甘草汤煮一伏时,至明漉出,摊令干,入臼中捣了,重筛过,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盒子,盛二升,文武火中养三日夜,才干用盖盖了,火 两伏时,去土研如粉用。凡修事五两,以醋两镒为度。
时珍曰:今人只以火 醋淬七次,研细水飞过用。
【气味】辛,平,无毒。大明曰:凉。
【主治】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开宝》)。消瘀血,排脓,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大明)。
【发明】宗 曰: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遂飞去。今人打扑损,研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半钱,以酒调服,仍手摩病处。
震亨曰: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俗工唯在速效,迎合病患之意,而铜非 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挟香药热毒,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
时珍曰: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
【附方】新三。
心气刺痛:自然铜,火 醋淬九次,研末,醋调一字服,即止。(《卫生易简方》)项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杨仁斋《直指方》)暑湿瘫痪,四肢不能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夜)、川乌头(炮)、五灵脂、苍术(酒浸)各一两,当归二钱(酒浸)。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觉四肢麻木即止。(陆氏《积德堂方》)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铜矿石
(矿音古猛切,亦作 。《唐本草》)【释名】时珍曰:矿,粗恶也。五金皆有粗石衔之,故名。麦之粗者,曰KT ;犬之恶者,亦曰犷。
【集解】恭曰:铜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星,熔之取铜也。出铜山中。许慎《说文》云:矿,铜铁朴石也。
【气味】酸,寒,有小毒。
【主治】疔肿恶疮,为末敷之。驴马脊疮,臭腋,磨汁涂之《唐本》)。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铜青
(宋《嘉 》)【释名】铜绿。
【集解】藏器曰: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
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干货之。
【气味】酸,平,微毒。
【主治】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去肤赤息肉(藏器)。主风烂眼泪出(之才)。
治恶疮、疳疮,吐风痰,杀虫(时珍)。
【发明】时珍曰: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抱朴子》云:铜青涂木,入水不腐。
【附方】旧二,新十一。
风痰猝中:碧琳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语,及一切风瘫。用生绿二两,乳细,水化去石,慢火熬干,取辰日、辰时、辰位上修合,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和丸弹子大,阴干。
猝中者,每丸作二服,薄荷酒研下;余风,朱砂酒化下。吐出青碧涎,泻下恶物,大效。治小儿,用绿云丹:铜绿不计多少,研粉,醋面糊丸芡子大。每薄荷酒化服一丸,须臾吐涎如胶,神效。(《经验方》)烂弦风眼:铜青,水调涂碗底,以艾熏干,刮下,涂烂处。(《卫生易简方》)赤发秃落:油磨铜钱衣,涂之即生。(《普济方》)面 黑痣:以草划破,铜绿末敷之,三日勿洗水,自落。浓者,再上之。(《圣济录》)走马牙疳:铜青、滑石、杏仁等分,为末,擦之立愈。(邵真人《经验方》)口鼻疳疮:铜青、枯矾等分。研敷之。又方:人中白一钱,铜绿三分。
研敷之。杨梅毒疮:铜绿醋煮研末,烧酒调搽,极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矾等分,研掺。(《简便方》) 疮顽癣:铜绿七分(研),黄蜡一两化熬,以浓纸拖过,表里别以纸隔贴之。出水妙。亦治杨梅疮及虫咬。(笔峰《杂兴》)肠风痔 :方见密陀僧下。
诸蛇螫毒:铜青敷之。(《千金方》)百虫入耳:生油调铜绿滴入。(《卫生家宝方》)头上生虱:铜青、明矾末,掺之。(《摘玄方》)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铅
(《日华》)【释名】青金(《说文》)、黑锡、金公(《纲目》)、水中金。
时珍曰:铅易沿流,故谓之铅。锡为白锡,故此为黑锡。而神仙家拆其字为金公,隐其名为水中金。
【集解】颂曰:铅生蜀郡平泽,今有银坑处皆有之,烧矿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