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重午日午时水【主治】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
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主治】并有毒。造药,酿酒、醋一应食物,皆易败坏。人饮之,亦生脾胃疾(并时珍)。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醴泉
(《拾遗》)【释名】甘泉。
时珍曰: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出无常处,王者德至渊泉,时代升平,则醴泉出,可以养老。《瑞应图》云:醴泉,水之精也,味甘如醴,流之所及,草木皆茂;饮之令人多寿。《东观记》云: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人饮之者,痼疾皆除。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鬼气邪秽之属,并就泉空腹饮之。又止热消渴及反胃霍乱为上,亦以新汲者为佳(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玉井水
(《拾遗》)【集解】藏器曰:诸有玉处山谷水泉皆是也。山有玉而草木润,身有玉而毛发黑。玉既重宝,水又灵长,故有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寿者,岂非玉石津液之功乎。太华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长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久服神仙,令人体润,毛发不白(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乳穴水
(《拾遗》)【集解】藏器曰:近乳穴处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饮酿酒,大有益。其水浓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久服肥健人,能食,体润不老,与钟乳同功(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温汤
(《拾遗》)【释名】温泉(《纲目》)、沸泉。
藏器曰:下有硫黄,即令水热,犹有硫黄臭。硫黄主诸疮,故水亦宜然。当其热处,可猪羊、熟鸡子也。
时珍曰:温泉有处甚多。按胡仔《渔隐丛话》云:汤泉多作硫黄气,浴之则袭人肌肤。
唯新安黄山是朱砂泉,春时水即微红色,可煮茗。长安骊山是 石泉,不甚作气也。朱砂泉虽红而不热,当是雄黄尔。有砒石处亦有汤泉,浴之有毒。
【气味】辛,热,微毒。
【主治】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者,入浴。浴讫,当大虚惫,可随病与药,及饮食补养。非有病患,不宜轻入(藏器)。
【发明】颖曰:庐山有温泉,方士往往教患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得汗出乃止,旬日自愈也。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碧海水
(《拾遗》)【集解】藏器曰:东方朔《十洲记》云:夜行海中,拨之有火星者,咸水也。色既碧,故曰碧海。
时珍曰: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气味】咸,小温,有小毒。
【主治】煮浴,去风瘙疥癣。饮一合,吐下宿食胪胀(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盐胆水
(《拾遗》)【释名】卤水。藏器曰: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时珍曰:盐下沥水,则味苦不堪食。今人用此水,收豆腐。独孤滔云:盐胆煮四黄,焊物。
【气味】咸,苦,有大毒。
【主治】 蚀疥癣, 疾虫咬,及马牛为虫蚀,毒虫入肉生子。六畜饮一合,当时死,人亦然。凡疮有血者,不可涂之(藏器)。痰厥不省,灌之取吐,良(时珍)。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阿井水
(《纲目》)【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下膈,疏痰,止吐(时珍)。
【发明】时珍曰: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沈括《笔谈》云: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下皆是流水。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其性趣下,清而且重,用搅浊水则清,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又青州范公泉,亦济水所注,其水用造白丸子,利膈化痰。《管子》云:齐之水,其泉青白,其人坚劲,寡有疥瘙,终无 酲。
水性之不同如此。陆羽烹茶,辨天下之水性美恶,烹药者反不知辨此,岂不戾哉!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山岩泉水
(《拾遗》)【释名】时珍曰:此山岩土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尔雅》云:水正出,曰滥泉;悬出,曰沃泉;仄出曰 泉。其泉源远清冷,或山有玉石美草木者为良;其山有黑土毒石恶草者不可用。陆羽云:凡瀑涌漱湍之水,饮之令人有颈疾。
颖曰:昔在浔阳,忽一日城中马死数百。询之,云:数日前雨,洗出山谷中蛇虫之毒,马饮其水然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霍乱烦闷,呕吐腹空,转筋恐入腹,宜多服之,名曰洗肠,勿令腹空,空则更服。人皆惧此,然尝试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致脏寒,当以意消息之(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古冢中水
(《拾遗》)【主治】有毒,杀人。洗诸疮皆瘥(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粮罂中水
(《拾遗》)【集解】藏器曰:乃古冢中食罂中水也,取清澄久远者佳。古文曰:蔗留余节,瓜表遗犀。言二物不烂,余皆成水也。
【气味】辛,平,有小毒。
【主治】鬼气中恶疰忤,心腹痛,恶梦鬼神,杀蛔虫。进一合,不可多饮,令人心闷。
又云,洗眼见鬼,未试(藏器)。
【附方】新一。噎疾:古冢内罐罂中水,但得饮之即愈,极有神效。(《寿域方》)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赤龙浴水
(《拾遗》)【集解】藏器曰:此泽间小泉有赤蛇在中者,人或遇之,经雨取水服。
【气味】有小毒。
【主治】瘕结气,诸瘕,恶虫入腹,及咬人生疮者(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车辙中水
(《纲目》)【释名】时珍曰:辙,乃车行迹也。
【主治】 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牛蹄中水亦可(时珍)。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地浆
(《别录》下品)【释名】土浆。弘景曰:此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故曰地浆,亦曰土浆。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解中毒烦闷(《别录》)。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中 卒死者,饮一升妙(时珍)。
【发明】弘景曰:枫上菌,食之令人笑不休,饮此即解。
时珍曰:按罗天益《卫生宝鉴》云:中暑霍乱,乃暑热内伤,七神迷乱所致。阴气静则神脏,躁则消亡,非至阴之气不愈。坤为地,地属阴,土平曰静顺。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阴中之阴,能泻阳中之阳也。
【附方】旧一,新六。
热渴烦闷:地浆一盏,饮之。(《圣惠方》)干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地浆三、五盏服即愈。大忌米汤。(《千金方》)服药过剂闷乱者:地浆饮之。(《肘后方》)闭口椒毒吐白沫:身冷欲死者。地浆饮之。(张仲景《金匮方》)中野芋毒:土浆饮之。(《集简方》)黄 鱼毒:食此鱼,犯荆芥,能害人。服地浆解之。(《集简方》)中砒霜毒:地浆调铅粉服之,立解。(《集玄方》)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热汤
(宋《嘉 》)【释名】百沸汤(《纲目》)、麻沸汤(仲景)、太和汤。
【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汪颖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或云:热汤漱口损齿。病目人勿以热汤洗浴。冻僵人勿以热汤灌之,能脱指甲。铜瓶煎汤服,损人之声。
【主治】助阳气,行经络(宗 )。熨霍乱转筋入腹及客忤死(《嘉 》)。
【发明】宗 曰:热汤能通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汤渫脚至膝上,浓覆取汗周身,然别有药,亦假汤气而行尔。四时暴泄痢,四肢冷,脐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之,生阳佐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颤。仍常令人伺守之。
张从正曰:凡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无药,便饮太和汤碗许,或酸齑汁亦可,以手揉肚,觉恍惚,再饮再揉,至无所容,探吐,汗出则已。
时珍曰:张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煎之,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也。《朱真人灵验篇》云:有人患风疾数年,掘坑令坐坑内,解衣,以热汤淋之,良久,以簟盖之,汗出而愈,此亦通经络之法也。时珍常推此意,治寒湿,加艾煎汤;治风虚,加五枝或五加煎汤淋洗,觉效更速也。
【附方】旧四,新九。
伤寒初起:取热汤饮之,候吐则止。(陈藏器《本草》)初感风寒,头痛憎寒者。用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于内,取起再烧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汤,乘热饮一碗,以衣被覆头取汗,神效。(《伤寒蕴要》)忤恶卒死:铜器或瓦器盛热汤,隔衣熨其腹上,冷即易,立愈。(陈藏器《本草》)霍乱转筋:以器盛汤熨之,仍令蹋器,使足底热彻,冷则易。(《嘉 本草》)暑月 死:以热汤徐徐灌之,小举其头,令汤入腹,即苏。(《千金方》)火眼赤烂紧闭目:以热汤沃之,汤冷即止,频沃取安,妙在闭目。或加薄荷、防风、荆芥煎汤沃之,亦妙。(赵原阳《济急方》)金疮血出不止:以故布蘸热汤 之。(《延寿书》)代指肿痛:麻沸汤渍之,即安。(《千金方》)痈肿初起:以热汤频沃之,即散也。(《集简方》)冻疮不瘥:热汤洗之。(陈藏器)马汗入疮,肿痛欲死。沸汤温洗,即瘥。(《千金方》)蝎虿螫伤:温汤渍之,数易,至旦愈。(华佗治彭城夫人方)蛇绕不解:热汤淋之,即脱。(《千金方》)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生熟汤
(《拾遗》)【释名】阴阳水。
时珍曰:以新汲水百沸汤合一盏和匀,故曰生熟,今人谓之阴阳水。
【气味】甘、咸,无毒。
【主治】调中消食。凡痰疟,及宿食毒恶之物,胪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中,进一、二升,令吐尽痰食,便愈(藏器)。凡霍乱及呕吐,不能纳食及药,危甚者,先饮数口即定(时珍)。
【发明】时珍曰:上焦主纳,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故发为霍乱呕吐之病。饮此汤辄定者,分其阴阳,使得其平也。
藏器曰:凡人大醉,及食瓜果过度者,以生熟汤浸身,则汤皆为酒及瓜味。《博物志》云:浸至腰,食瓜可五十枚,至颈则无限也。未试。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齑水
(《纲目》)【集解】时珍曰:此乃作黄齑菜水也。
【气味】酸、咸,无毒。
【主治】吐诸痰饮宿食,酸苦涌泄为阴也(时珍)。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浆水
(宋《嘉 》)【释名】酸浆。
嘉谟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若浸至败者,害人。
【气味】甘、酸,微温,无毒。
宗 曰:不可同李食,令人霍乱吐利。妊妇勿食,令儿骨瘦。水浆尤不可饮,令绝产。
醉后饮之,失音。
【主治】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宜作粥薄暮啜之,解烦去睡,调理腑脏。煎令酸,止呕哕,白人肤,体如缯帛(《嘉 》)。利小便(时珍)。
【发明】震亨曰: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附方】旧五,新一。
霍乱吐下:酸浆水,煎干姜屑,呷之。(《兵部手集》)过食脯腊:筋痛闷绝。浆水煮粥,入少鹰屎,和食。(孙真人方)滑胎易产:酸浆水和水少许,顿服。(《产宝》)手指肿痛:浆水入少盐,热渍之,冷即易之。(孙真人方)面上黑子:每夜以暖浆水洗面,以布揩赤,用白檀香磨汁涂之。(《外台秘要》)骨哽在咽:磁石(火 醋淬)、陈橘红(焙)、多年浆水脚(炒),等分为末,别以浆水脚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圣济录》)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甑气水
(《拾遗》)【主治】以器承取,沐头,长毛发,令黑润;朝朝用梳摩小儿头,久觉有益也(藏器)。
【附方】新一。
小儿诸疮,遍身或面上生疮,烂成孔臼,如大人杨梅疮,用蒸糯米时甑蓬四边滴下气水,以盘承取,扫疮上,不数日即效。百药不效者,用之神妙。(《集简方》)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铜壶滴漏水
(《纲目》)【主治】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虞抟)。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三家洗碗水
(《拾遗》)【主治】恶疮久不瘥,煎沸入盐洗之,不过三五度,立效(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磨刀水
(《纲目》)【气味】咸,寒,无毒。
时珍曰:洗手则生癣。
【主治】利小便,消热肿(时珍)。
【附方】新五。
小便不通:磨刀交股水一盏,服之效。(《集简方》)肛门肿痛,欲作痔疮:急取屠刀磨水服,甚效。(《集简方》)盘肠生产,肠干不上者:以磨刀水少润肠,煎好磁石二杯,温服,自然收上,乃扁鹊方也。
蛇咬毒攻入腹:以两刀于水中相摩,饮其汁。(《救急方》)耳中卒痛:磨刀铁浆,滴入即愈。(《活人心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