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或加丹砂。) 铁精(风痫。) 铁华粉(虚痫。) 剪刀股(惊风。) 马衔(风痫。) 白玉(小儿惊啼,同寒水石涂足心。) 紫石英(补心定惊。风热螈 ,同寒水石诸药,煎服。) 菩萨石(热狂惊痫。) 朱砂(色赤入心,心热非此不除。月内惊风欲死,磨水涂五心;惊热多啼,同牛黄末服;客忤卒死,蜜服方寸匕;惊忤不语,血入心窍,猪心血丸服;急惊搐搦,同天南星、全蝎末服。) 水银(惊热涎潮,同南星、麝香服。) 粉霜 轻粉(并下痰涎惊热。)银朱(内钓惊啼,同乳香、大蒜丸化,和丸散服。) 磁石(养肾止惊,炼水饮。) 玄石 代赭(小儿惊风入腹。急惊搐搦不定,火醋淬,金箔汤服一钱。) 石绿(同轻粉,吐急惊。) 礞石(惊风痰涎, 研服,亦丸服。)金牙石 蛇黄 雷墨 盐豉(小儿撮口,贴脐灸之。) 露蜂房(惊痫螈 寒热,煎汁服。)螳螂(定惊搐,同蜈蚣、蜥蜴, 鼻。) 天浆子(急慢惊风,研汁服;同全蝎、朱砂丸服;噤风,同蜈蚣烧,丸服;脐风,同僵蚕、腻粉灌之。) 白僵蚕(惊痫客忤,去风痰。撮口噤风,为末蜜服;烧地,以大蒜泥制 鼻。) 枣猫(脐风。) 全蝎(小儿惊痫风搐,薄荷包炙研服;胎惊天吊,入朱砂、麝香,或丸服;风痫及慢惊,用石榴 过末服;慢惊,同白术、麻黄末服;脐风,同麝服。) 玳瑁(清热,止急惊客忤。) 鳖甲(小儿惊痫,炙研乳服。)真珠(小儿惊热。) 田螺壳(惊风有痰。) 牡蛎(安神去烦,小儿惊痫。) 龙骨(小儿热气惊痫,安神定魂魄。) 龙齿(小儿五惊十二痫,身热不可近。) 龙角(惊痫螈 ,身热如火。)鲮鲤甲(肝惊。) 守宫(风 惊痫。心虚惊痫。) 蛇蜕(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螈 ,弄舌摇头。)白花蛇(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 乌蛇发不止,炒研,入麝香、牛黄、蝎,末服。) 鹅毛(小儿衣之,辟惊痫。) 雁毛(同上。) 鸭肉(小儿热惊。) 鸡冠血(小儿卒惊,客忤搐吊。) 白雄鸡血(惊风不醒,抹唇、口、脑。

  亦治惊痫。) 鸡子(止惊。) 伏翼(小儿惊,酿朱砂烧研服;慢惊,炙焦,同人中白、蝎、麝,丸服。) 五灵脂(小儿惊风五痫。) 鸡屎白(小儿惊忤、惊喑,烧灰,水服。) 猪心血(心热惊痫,调朱屎(并主惊痫。) 白狗屎(小儿惊痫客忤,烧服。) 狗屎中骨(寒热惊痫。) 牛胆(治惊风有奇功。) 鼻津(客忤,灌之。) 马屎(烧末煮酒,浴儿卒忤。) 尾(烧烟,熏客忤。) 屎中粟(烧,治小儿客忤。) 马绊绳(煎,浴小儿痫。) 驴乳(小儿痫疾,客忤天吊,风痰咳,服之。) 驴毛(煎饮,治客忤。) 牛黄(惊痫寒热,竹沥调服,或蜜调,或入朱砂。) 驼黄(风热惊疾。) 六畜毛、蹄甲(客热惊痫。) 答 虎睛 虎魄 虎鼻、爪 象牙 犀角(浓磨汁服。) 牛黄及角 野猪黄及脂 熊胆(惊痫螈 ,竹沥化服。) 羚羊角(平肝定风。)麝香(惊痫客忤惊啼,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辟邪气。) 狐肝、胆(惊痫寒热搐搦。) 牡鼠(煎油,摩惊痫。) 皮(惊啼,烧服。) 猴头骨及手(惊痫寒热口噤。) 发 (合鸡子黄煎,消为水服,主小儿惊热百病。) 油发灰(乳服,止小儿惊啼。) 月经血(小儿惊痫发热,和青黛,水服【阴证】黄 (补脉泻心。) 人参(同黄 、甘草,治小儿胃虚而成慢惊,为泻火补金、益土平木之神剂。) 桔梗(主小儿惊痫。)

  水部第五卷

  李时珍曰:水者,坎之象也。其文横则为 ,纵则为KT 。其体纯阴,其用纯阳。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止寒温,气之所钟既异;甘淡咸苦,味之所入不同。是以昔人分别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恶寿夭。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之所当潜心也。今集水之关于药食者,凡四十三种,分为二类:曰天,曰地。(旧本水类共三十二种,散见玉石部。)《名医别录》二种(梁陶弘景注)《本草拾遗》二十六种(唐陈藏器)《嘉 本草》四种(宋掌禹锡)《本草纲目》一十一种(明李时珍。)【附注】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唐苏恭《本草》 孙思邈《千金》 唐李 《海药》 甄权《药性》 杨损之《删繁》 唐孟诜《食疗》 陈士良《食性》 蜀韩保升《重注》 宋马志《开宝》 苏颂《图经》 唐慎微《证类》 寇宗 《衍义》 大明《日华》 金张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汤液》 朱震亨《补遗》 明汪颖《食物》 汪机《会编》 王纶《集要》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天水类一十三种。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雨水

  (《拾遗》)【释名】(时珍曰):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气味】咸,平,无毒。

  立春雨水 【主治】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时有子,神效。(藏器)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时珍)【发明】时珍曰:虞抟《医学正传》云:立春节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发之气,故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妇人无子,是日夫妇各饮一杯,还房有孕,亦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梅雨水 【主治】洗疮疥,灭瘢痕,入酱易熟。(藏器)【发明】藏器曰:江淮以南,地气卑湿,五月上旬连下旬尤甚。《月令》土润溽暑,是五月中气。过此节以后,皆须曝书画。

  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异他水。但以梅叶汤洗之乃脱,余并不脱。时珍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此皆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其气则生霉,故此水不可造酒醋。其土润溽暑,乃六月中气,陈氏之说误矣。

  液雨水 【主治】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之药(时珍)。【发明】时珍曰: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百虫饮此皆伏蛰,至来春雷鸣起蛰乃出也。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潦水

  (《纲目》)【释名】时珍曰: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韩退之诗云,潢潦无根源,朝灌夕已除,是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时珍)。

  【发明】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露水

  (《拾遗》)【释名】时珍曰: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藏器)。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之药,及调疥癣虫癞诸散(虞抟)。百草头上秋露,未 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肥肉悦泽。别有化云母作粉服法(藏器)。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灸(时珍)。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藏器)。

  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时珍)。

  韭叶上露,去白癜风,旦旦涂之(时珍)。

  凌霄花上露:入目损目(时珍)。

  【发明】藏器曰:KT 用弱《续齐谐记》云:司农邓绍,八月朝入华山,见一童子,以五采囊盛取柏叶下露珠满囊。绍问之。答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也。今人八月朝作露华囊,象此也。又郭宪《洞冥记》云:汉武帝时,有吉云国,出吉云草,食之不死。日照之,露皆五色。东方朔得玄、青、黄三露,各盛五合,以献于帝。赐群臣服之,病皆愈。朔曰:日初出处,露皆如饴。今人煎露如饴,久服不饥。《吕氏春秋》云,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为水即重于水也。时珍曰:秋露造酒最清冽。姑射神人吸风饮露。汉武帝作金盘承露,和玉屑服食。杨贵妃每晨吸花上露,以止渴解酲。番国有蔷薇露,甚芬香,云是花上露水,未知是否?藏器曰:凡秋露春雨着草,人素有疮及破伤者触犯之,疮顿不痒痛,乃中风及毒水,身必反张似角弓之状。急以盐豉和面作碗子,于疮上灸一百壮,出恶水数升,乃知痛痒而瘥也。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甘露

  (《拾遗》)【释名】膏露(《纲目》)、瑞露(《纲目》)、天酒(《纲目》)、神浆。时珍曰:按《瑞应图》云: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晋中兴书》云:王者敬养耆老,则降于松柏;尊贤容众,则降于竹苇。《列星图》云:天乳一星明润,则甘露降。以上诸说,皆瑞气所感者也。《吕氏春秋》云: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和之美者,揭雩之露,其色紫。《拾遗记》云:昆仑之山有甘露,望之如丹,着草木则皎莹如雪。《山海经》云: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一统志》云:雅州蒙山常有甘露。以上诸说,皆方域常产者也。杜镐言:甘露,非瑞也,乃草木将枯,精华顿发于外,谓之雀饧,于理甚通。

  【气味】甘,大寒,无毒。

  【主治】食之润五脏,长年,不饥,神仙(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甘露蜜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巴西绝域中,状如饧也。时珍曰:按《方国志》云:大食国秋时收露,朝阳曝之,即成糖霜,盖此物也。又《一统志》云:撒马儿罕地在西番,有小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如蜜,可熬为饧,夷人呼为达即古宾,盖甘露也。此与刺蜜相近,又见果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胸膈诸热,明目止渴。(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明水

  (《拾遗》)【释名】方诸水。藏器曰:方诸,大蚌也。熟摩令热,向月取之,得水二三合,亦如朝露。阳燧向日,方诸向月,皆能致水火也。《周礼》明诸承水于月,陈馔为玄酒是也。时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纯洁,敬之至也。《周礼》:司 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鉴取明水于月,以恭祭祀。魏伯阳《参同契》云: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

  《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注者或以方诸为石,或以为大蚌,或以为五石炼成,皆非也。按《考工记》云,铜锡相半,谓之鉴燧之剂,是火为燧、水为鉴也。高堂隆云:阳燧一名阳符,取火于日。阴燧一名阴符,取水于月。并以铜作之,谓之水火之镜。此说是矣。

  干宝《搜神记》云:金锡之性,一也。五月丙午日午时铸,为阳燧;十一月壬子日子时铸,为阴燧。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明目定心,去小儿烦热,止渴(藏器)。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冬霜

  (《拾遗》)【释名】时珍曰:阴盛则露凝为霜,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性随时异也。干象占云:天气下降而为露,清风薄之而成霜。霜所以杀万物,消 。当降而不降,当杀物而不杀物,皆政弛而慢也。不当降而降,不当杀物而杀物,皆政急而残也。许慎《说文》云:早霜,曰KT;白霜,曰皑。又有玄霜。承曰:凡取霜,以鸡羽扫之,瓶中密封阴处,久亦不坏。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食之解酒热,伤寒鼻塞,酒后诸热面赤者(藏器)。和蚌粉,敷暑月痱疮,及腋下赤肿,立瘥(陈承)。

  【附方】新一。寒热疟疾(秋后霜一钱半,热酒服之。《集玄方》)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腊雪

  (宋《嘉 》)【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雪,洗也。洗除瘴疠虫蝗也。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冬至后第三戊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岂非除虫蝗之验乎。藏器曰:春雪有虫,水亦易败,所以不收。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胆,仍小温服之(藏器)。洗目,退赤(张从正)。煎茶煮粥,解热止渴(吴瑞)。宜煎伤寒火之药,抹痱亦良(时珍)。

  【发明】宗 曰:腊雪水,大寒之水也,故治以上诸病。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雹

  (音驳。《拾遗》)【释名】时珍曰:程子云:雹者阴阳相搏之气,盖 气也。或云:雹者,炮也,中物如炮也。曾子云: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陆农师云:阴包阳为雹,阳包阴为霰。雪六出而成花,雹三出而成实。阴阳之辨也。《五雷经》云:雹乃阴阳不顺之气结成。亦有懒龙鳞甲之内,寒冻生冰,为雷所发,飞走堕落,大者如斗升,小者如弹丸。又蜥蜴含水,亦能作雹,未审果否?【气味】咸,冷,有毒。时珍曰:按《五雷经》云:人食雹,患疫疾大风颠邪之证。藏器曰:酱味不正者,当时取一、二升纳入瓮中,即还本味也。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夏冰

  (《拾遗》)【释名】凌(去声)。时珍曰:冰者,太阴之精,水极似土,变柔为刚,所谓物极反兼化也。故字从水,从 。《周礼》:凌人掌冰,以供祭祀宾客。《左传》: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穹谷,涸阴冱寒;其用之也,录位宾客丧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