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简要方


  去滓。下杏膏地黄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手搅。至二升三合。绵滤绞汁。二三岁儿温服一合。

  日三次。夜服一次。三合。治小儿久嗽伤肺见血。 又方。桑白皮八分。甘草一钱五分薄荷桔梗川芎防风黄芩前胡柴胡苏叶赤茯苓枳壳川贝母各八分。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血嗽。 桑皮饮。桑白皮二钱。干葛柴胡枯芩玄参各一钱。地骨皮天冬麦冬各一钱五分。甘草木通各四分。加生姜葱白。水煎服。治皮肤痛不可按。 桑枝煎。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水五斗。

  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滓。熬膏。每服五勺。临卧温酒调下。治紫癜风。 桑枝膏丸。何首乌(制)枸杞子当归身三角胡麻菊花炭柏子仁刺蒺藜研末。桑枝熬膏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

  治肝病。 桑菊饮。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甘草各八分。杏仁苦桔梗苇根各二钱。水煎。日二服。治风温。在肺。发热咳嗽。气粗如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玄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天花粉。 桑寄生散。桑寄生当归(酒浸)川芎续断(酒浸)阿胶(蛤粉炒)香附(炒去毛)茯神白术各一钱。人参炙草各五分。加生姜。

  水煎服。治漏经血妄行。淋漓不已。 又方。桑寄生研末。每服一钱。治便血。

  卷之六 木部二

  栀子

  主治。解热郁。行结气。去肠胃热泻心肺三焦火。时疾发热。黄胆伤寒劳复。热病食复。

  目赤热痛。热厥心痛。吐血烦呕。五内邪热。脐下血滞。血痢。五淋。酒毒下血。妇人胎肿。

  小儿火焰丹毒。折伤肿痛。 栀子大青汤。栀子一钱。大青杏仁各五分。黄芩升麻各。加葱白水煎服。治妊娠热病发斑变黑。 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枳实五枚。豉一升。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治酒瘅。心中懊 或热痛。 栀仁散。栀子仁当归(微炒)各五钱。黄柏地榆(微炒)各三分。黄连(微炒)一两。为散。每服五分。粥饮调下。日三四次。治小儿热痢腹痛心烦口渴便赤。不欲饮食。 又方。栀子仁五枚。茅根冬葵子各五钱。炙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水煎空腹服。治小便不通。脐腹胀闷。 栀仁汤。栀子仁(酒炒)赤芍大青知母各一两。升麻黄芩(酒炒)石膏各二两。柴胡一两五钱。甘草五钱。

  杏仁(炒)二两。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水煎服。治烦躁谵语。惊狂发斑。及阳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金花汤。栀子(炒)黄连(煨)每服八钱。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治妇人血风烦闷。四肢疼痛。心神烦躁。饮食减少。 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甘草知母各一两。茯苓川芎各二两。水八升。煎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煎取三升。分温三服。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及盗汗。

  卷之六 木部二

  蕤仁

  主治。益气。明目。强神。安神。(生用治喜睡。熟用治不眠。酸枣仁同。)去邪热结气。破心下痰痞。鼻衄。鼻痈。 蕤仁丸。蕤仁(去皮壳)地肤子细辛人参地骨皮石决明(另捣)白茯苓白术(炒)各二两。熟地(焙)枳实各三两。空青(另研)防风各一两五钱。石胆(另研)五钱。鲤鱼胆五枚。青羊胆一枚。研末令匀。入胆汁。加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治云雾移睛眼见黑花。涩痛昏暗。渐变青盲。 又方。蕤仁三两。车前子黄连各二两。

  青葙子黄芩秦艽生地羚羊角屑防风各一两五钱。人参天冬(焙)升麻苦参(炒)地肤子菊花玄参(炒)羌活决明子(炒)地骨皮炙草丹砂各一两二钱五分。麦冬七钱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后百合汤下。治内外障翳。 春雪膏。蕤仁四钱。龙脑五分。蕤仁去油研细。入龙脑研匀。再加生蜜一钱二分。研调匀。点眼。治目疾红赤沙涩。

  卷之六 木部二

  金樱子

  主治。补肾。益精。固肠。治脾泄。滑精小便频数。 金樱子丸。金樱子(去刺核焙)四两。缩砂仁二两。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下。补血益精。 金樱子膏。

  霜后采金樱子入木臼中。杵去刺。擘去核。淘净捣烂。入锅水煎不绝火。煎减半。再滤净。

  慢火熬成稀饧。每服一匙。温酒调下。活血驻颜。

  卷之六 木部二

  郁李仁

  主治。润燥。行水。消宿食。破癖气。肠中结气燥涩不通。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

  五脏膀胱急痛。 郁李仁丸。郁李仁大黄(酒浸炒)各一两。滑石五钱。先研郁李仁成膏。

  和大黄滑石末为丸。黍米大。治小儿初生二便不通。及惊热痰实。每服二三丸。以利为度。

  卷之六 木部二

  女贞子

  子主治。补阴。散火。益精。健腰脚。乌须发。 叶主治。祛风散血。消肿。定痛。水煮乘热贴。诸恶疮肿。 疮溃烂久者。 女贞丸。十月采子。酒浸一日。蒸透晒干一斤。五月采旱莲草阴干十两。三月采桑椹阴干十两。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淡盐汤下。

  补虚损百病。久服发白再黑。

  卷之六 木部二

  五加皮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益精。化痰。补中。强腰膝。壮筋骨逐瘀血。治五劳。七伤。

  虚羸。五缓。中风。湿痹。疝气。阴痿。脚软。妇人阴痒。阴蚀。小儿脚弱。皮肤风湿。 五加皮丸。五加皮四两。续断(炒)杜仲各二两五钱。川芎独活各三两。狗脊萆 芍药诃子肉各四两。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腹温酒下。日三次。治妊娠腰痛不可忍。 又方。

  五加皮远志各四两。酒浸晒干研末。酒糊丸。每服四五十丸。空腹温酒下。治肿湿。 五加皮酒。五加皮熟地丹参杜仲(炙)蛇床子干姜各三两。地骨皮二两。天冬一两。钟乳四两。

  细锉。生绢袋盛。酒一斗五升。渍二宿后滤清。加冰糖一斤八两。每服一大杯。空腹下。治肾气虚寒。小便余沥。妇人阴冷癖瘦。腰膝时痛。及瘫痪拘挛等症。 五加皮散。五加皮不拘多少。研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日二夜一服。治水毒溪毒。状如伤寒。 又方。五加皮油松节木瓜各等分。研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治筋缓。

  卷之六 木部二

  枸杞子

  地骨皮 子主治。清肺肝。润肺补肾。益精治五劳七伤。消渴。消中。经络虚痛。周痹风湿。 皮主治。凉血。补血。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坚筋骨。治风邪在表。

  风湿。脾痛虚劳自汗骨蒸。咳嗽。吐血。骨槽风。金疮。四神丸。甘枸杞一斤。好酒浸作四分。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茴香一两炒。四两用脂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楝肉一两炒。拣出枸杞。加熟地白术白茯苓各一两。研末。蜜丸梧子大。空腹温酒下三十丸。治肾虚目昏。

  或云翳遮睛。 枸杞丸。枸杞子黄精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下。补精气。 枸杞酒。枸杞子生地浸酒服。除冷风。壮阳道。治虚弱目泪。 地骨皮丸。地骨皮黄 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研末。甘草膏和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治肺脏壅热口臭粘腻。 又方。地骨皮紫参黄 大黄(微炒)郁李仁(微炒)各五钱。龙胆黄芩枳壳(麸炒)木香猪苓海蛤(细研)各一分。研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五丸。治脊疳。 地骨皮散。

  地骨皮知母炙草半夏柴胡人参赤茯苓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水煎加生姜服。治虚热作渴。伤寒壮热余热。 又方。地骨皮柴胡各一两。桑白皮(炒)枳壳(麸炒)前胡黄 (炒)各七钱五分。白茯苓五加皮人参甘草桂心白芍各五钱。 咀。每服三五钱。加生姜水煎服。治妇人血风。气体虚弱。寒热发渴。或晡热内热。 地骨皮汤。地骨皮生地麦冬黄 山药五味子淡竹叶。水煎服。治心虚热。 又方。四物汤加地骨皮丹皮各三钱。治阴虚火旺。骨蒸发热。

  日静夜剧。妇人热入血室。胎前发热。

  卷之六 木部二

  蔓荆

  主治。散风。凉血。利九窍。通关节。搜肝风。头风作痛。湿痹拘挛。筋骨寒热。目昏目赤。妇人乳痈。 蔓荆实丸。蔓荆实七钱五分。枳壳(麸炒)蒺藜(炒)白附子(炮)桔梗羌活防风各五钱。皂荚八两。(熬成膏)研末。以皂荚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下。

  治皮痹不仁。 蔓荆子散。生蔓荆子菊花苦参各四两。枸杞子天麻各二两。天南星(姜制)胡麻(炒熟)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荆芥煎汤调下。日二次。治肺脏壅热。风毒如癞。变成恶风者。 又方。蔓荆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屑枳壳(麸炒)茯神川芎黄芩防风各七钱五分。麦冬(去心焙)石膏各一两。地骨皮赤箭细辛炙草各五钱。 咀。每服三钱。加生姜五厘。水煎服。治风邪头晕。起则欲倒。忌食热面饴糖羊肉。 又方。蔓荆子赤芍生地桑白皮甘菊花赤茯苓升麻麦冬木通前胡炙草各一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治内热耳内出脓。又方。蔓荆子荆叶(无则以荆芥代之)白芷细辛防风川芎桂皮丁香皮羌活各一两。 咀。

  每服一两。加盐一匙。葱白五茎。水煎淋洗痛处。冷则易之。治打跌损伤瘀血结痛。

  卷之六 木部二

  芙蓉

  叶花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根专疗疮痈发背。妇人乳痈。 芙蓉散。芙蓉叶不论生干。研末蜜调敷疮痈周遭。留头不敷。

  干即换。未成即消。已成即溃。惟疮色白者不用。 芙蓉菊叶散。芙蓉叶菊叶赤小豆香附白芨各四两。研末。加麝香五分。米醋调涂。围住痈疽根脚。 又方。芙蓉叶二两。紫金皮南星各一两。独活白芷赤芍各五钱。研末。生姜汁茶清调敷贴缚。治扑打伤损肿痛。如有紫黑色不退。加肉桂五钱。 又方。芙蓉叶黄荆子等分。研末。鸡子清调搽四围。治发背痈疽。 按乳痈发背诸疮。红肿 痛者。皆可用此药。

  卷之六 木部二

  鸡血藤胶

  出云南。以鸡血藤熬成之胶也。取少许入滚汤中。有一线如鸡血走散者真。 主治益气。

  助血。祛风冷。壮筋骨。治老人手足麻痹瘫痪。男子虚损胃病。妇女经水不调。及干血劳。

  子宫虚冷。不孕等症。

  卷之六 木部二

  藤黄

  产广东。黄藤熬汁即成。 主治。止血。杀虫。化毒。敛金疮。疗刀斧木石及汤火诸伤。

  中藤黄毒者食海蜇即解。 一笔消。大黄二两。藤黄一两。明矾蟾酥各五钱。麝香乳香没药各二钱。研末。用蜗牛捣和作锭。遇小疖毒未出头。醋磨浓敷四围。数次即愈。又一方。藤黄雄黄胆矾硼砂铜绿皮硝草乌各一两。麝香二钱。研末。和蟾酥为条。笔管大。遇一切痈肿。

  醋浓磨涂调四围。数次即愈凡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初起无上药时。亦可用滴花烧酒藤黄敷。须不住手。半日即消。 又方。白芨白蔹三七五倍子皂角山慈菇藤黄各等分除藤黄外。

  锉薄片入砂锅内浸一日。煎汁倾出。入水再煎数次。滤净熬膏。将藤黄用水蒸化加入搅匀。

  再熬入碗晒干。用时鸡蛋清磨浓汁调涂。此药可以移毒。毒生肢节穴道险要处。恐成漏症废人者。用此药涂半圈。即能移过一边。或专用藤黄银朱等分和醋敷。亦可赶毒至他处若用树汁调。可治一切顽癣。无回丹。藤黄雄黄大黄碱各一两。蟾酥麝香各二钱。血竭甲片(炒)各五钱。醋磨。涂治一切疔痈脑疽。 黄提药藤黄雄黄郁金各二钱。牛黄蟾酥 砂冰麝各五分。巴豆肉八钱。蓖麻肉一两。共捣烂瓷瓶贮。遇用放膏药上贴之。治一切恶毒。未成可消。

  已成化腐。疔肿尤妙。 五黄散藤黄雄黄姜黄硫黄鸡脚大黄各等分。研末。菜油调涂患处。

  七日勿洗。痊愈。治一切顽癣。

  卷之六 木部二

  茯苓

  主治。行水。逐湿。平火。滋阴。补脾胃。调中益气。安神止渴。除虚热。通关节。暖腰膝。利小便。泻膀胱热治五劳七伤。消咳逆。呕吐。惊悸膈中痰水。心下结痛。肺痿痰壅。

  大腹水肿。淋沥奔豚。肾积泄泻。妇人热淋。小儿惊痫。补益心脾。白者为宜。清利湿热。

  赤者为宜。安定神志。宜用带皮茯神。开腠理。去水肿。宜用皮。 茯苓丸。茯苓人参桂心(熬)干姜半夏橘皮各一两。白术葛根(煨)炙草枳实各二两。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日三次。治妊娠恶阻。心烦痰眩。 又方。茯苓一两。半夏二两。枳壳(麸炒)五钱。

  风化硝二钱五分。研末。生姜汁煮神曲糊丸梧子大。空腹姜汤下三五十丸。治中脘痰饮脾弱。

  致手臂牵掣。或战掉不能举动。或四肢不能移转。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 又方。赤茯苓防风细辛白术泽泻官桂各五钱。栝蒌根紫菀茸附子(炮)黄 芍药炙草各七钱五分。生地牛膝(酒浸)山药独活半夏山茱萸肉各二钱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米饮下。

  临卧温酒下。治胞痹。 白茯苓丸。白茯苓覆盆子栝蒌根黄连萆 人参熟地玄参各一两。石斛蛇床子各七钱五分。鸡 三十具。(微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磁石汤下。治消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 又方。白茯苓熟地各一两。人参桂心远志石菖蒲柏子仁琥珀各五钱。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治产后心虚惊悸。 茯苓川芎汤。赤茯苓一钱五分。川芎一钱二分。桑白皮防风苍术(炒)麻黄赤芍当归(酒洗)各一钱。官桂甘草各五分。水煎加大枣。食前服。治着痹麻木不仁及中湿。 茯苓半夏汤。赤茯苓半夏陈皮苍术浓朴水煎服。治痰饮。 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人参一两。炙草二两。干姜一两五钱。生附子一枚。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次。治伤寒太阳证厥。而心下悸。汗下后烦躁者。 茯苓白术散。茯苓白术人参桂枝各二钱五分。滑石一两。寒水石石膏泽泻甘草各五钱。研末。每服三钱。生姜汤下。治中暑霍乱烦渴。 茯苓戎盐汤。茯苓六两。戎盐如弹丸大一枚。白术二两。水煎药后下盐服。治胞中精枯血滞。小便不利。 茯苓茵陈栀子汤。茯苓五分。茵陈叶一钱。栀子仁苍术(炒)白术各三钱。生黄芩六分。黄连枳壳(麸炒)猪苓泽泻陈皮防己各二分。青皮一分。水煎服。治湿热内淫。心下痞满。肢倦身麻。面目俱黄。微见青黑。 茯苓散。茯苓麦冬各一两五钱。通草升麻各一两二钱五分。紫菀桂心各七钱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