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绿
【味】酸【性】寒【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合治】子蒸烈日中曝干 去皮取仁细研合
白蜜敷面令人面色鲜华可爱【禁】此菜患狗咬疮者勿食食之终身不瘥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无毒 植生
堇汁主马毒疮捣汁洗之并服之出短剧方万毕方云除蛇蝎毒及痈肿(名医所录)【名】堇

苦堇【苗】(唐本注云)此菜野生非人所种俗谓之堇菜叶似蕺花紫色按尔雅云齿苦堇注今堇

也叶似柳子如米 食之滑内则曰堇豆粉榆是也本草云味甘此云苦者古人语倒正犹甘草谓之大
苦之义也【地】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无时【用】茎叶【色】青绿【味】甘【性】
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治】(疗)(孟诜云)久食除心烦热及捣敷热肿杀鬼毒生取汁半

服即吐出(食疗云)主寒热鼠 瘰 疮结核聚气下瘀血○叶主霍乱及生捣敷蛇咬疮其毒即出
【合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走
有毒 蔓生
蕺(音戢)主蠼(音劬) (音搜)溺疮多食令人气喘(名医所录)【名】菹菜【苗】(图
经曰)
蔓生茎紫赤色叶如荞麦而肥英有臭气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者是也古今方家亦鲜
用之【地】(图经云)生江南山谷阴处湿地有之(道地)扬州关中【用】茎叶【色】紫赤【味】
辛【性】微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臭【治】(疗)(日华子云)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别
录云)背疮热肿捣汁敷疮上开孔以歇热毒干即易之瘥【禁】久食令人气喘发虚弱损阳气消精
髓素有脚弱病尤忌之一啖令人终身不愈小儿食之三岁不能行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毒 丛生
马芹子主心腹胀满下气消食(名医所录)【名】茭 牛蕲 马蕲子【苗】(唐本注云)苗

鬼针 菜辈花青白色如芹花子黄黑色似防风子而匾大尔雅云茭牛蕲释曰似芹可食者也其叶但
锐子可调味用之香似橘叶而无苦味亦入药用惟根叶不堪食也【地】(唐本注云)生水泽旁【时】
(生)春生苗(采)秋取实【收】曝干【用】子【色】黄黑【味】甘【性】温【气】气之浓
者阳
也【臭】香【治】(疗)(日华子云)治卒心痛炒食令人得睡【合治】作末合醋服除卒心痛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无毒 丛生
芸台主风游丹肿乳痈(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此人间所啖菜也(衍义曰)芸台不
堪香
经冬根不死辟蠹于诸菜中亦不甚佳○谨按埤雅云芸台香草也仲冬之日始生类豌豆而作丛又似
苜蓿叶似雅蒿极芬香可食秋后叶间微白如粉经冬根亦不死故淮南子云芸草死而复生是也采之
着于衣书可以辟蠹在汉时种于兰台藏书之府今南人采置席下亦可以去蚤虱又谓七里香也
【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夏秋取【收】阴干【用】叶及
实【味】
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治】(疗)(唐本注云)芸台破症瘕结血(日华

云)治产后血风及瘀血(陈藏器云)破血产妇宜食之○子压油敷头令头发长黑○叶捣敷赤游

【禁】春勿食能发膝痼疾久食极损伤气若先患腰脚病不可多食及发口疮齿痛又能生腹中诸虫
患狐臭人不宜食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微毒 丛生
菠 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鱼鳖水米即冷不可多
食冷大小肠久食令人脚弱不能行发腰痛不与蛆鱼同食发霍乱吐泻(名医所录)【名】赤根菜
【苗】刘禹锡嘉话录云菠 本西国中有自彼将其子来如苜蓿葡萄因张骞而至也本是颇陵国将
来语讹尔时多不知也今据圃人播子于畦其叶渐长繁茂而有三尖者名为火焰菠 根叶柔嫩作茹
食之甘美至六七月茎高二三尺作荚生子颇类蒺藜子其根色赤故北人呼为赤根菜也【时】(生)
秋初生苗(采)九月十月取【用】茎叶【色】青绿【味】甘【性】冷【气】气之薄者阳中之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无毒 丛生
苦 治面目黄强力止困敷蛇虫咬又汁敷疔肿即根出蚕蛾出时切不可取拗令蛾子青烂蚕妇
亦忌食野苦 五六回拗后味甘滑于家苦 甚佳(名医所录)【名】天净菜【苗】谨按春生苗

其叶有白汁出人多采以生啖之亦可蒸作茹若远行人马皆可食也【地】处处有之【时】(生)

生苗(采)夏月取【用】茎叶【色】绿【味】苦【性】冷【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无毒微毒 海生
鹿角菜下热风气疗小儿骨蒸热劳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损腰肾少颜
色服丹石人食之下石力也(名医所录)【苗】谨按鹿角菜茎长二三寸红紫色生海中石上其茎

空而多岐形类鹿角故以名之海人采鬻以作蔬茹今笔家煮以制笔盖取其粘滑而不散乱也【地】

咸【
性】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解】面热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微毒 丛生
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冷气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食必破腹○茎灰淋汁洗衣
白如玉色(名医所录)【苗】谨按圃人春间以子水浸数日俟其萌动播种于畦苗叶渐高尺许至

繁茂抽茎着碎黄花于其端作荚生子刈其茎烧灰淋汁浣衣大能去油垢也【地】旧不着所出州土
今在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春夏取【用】茎叶【色】青绿【味】甘【性】平【气】

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无毒 植生
东风菜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名医所录)【苗】(图经曰)茎高二三尺叶似杏叶

长极浓软上有细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堪入羹 及煮食之甚美【地】(图经曰)生岭南平

【时】(生)先春生苗(采)春夏取【色】青绿【味】甘【性】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
阴【臭】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走
无毒 蔓生
雍菜主解葛毒煮食之亦生捣服之(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岭南种之蔓生花白堪为菜

南人先食雍菜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无苦又取汁滴野葛苗当时烟死其相杀如此张司空云魏武
帝啖野葛至一尺应是先食此菜也【地】(图经曰)生岭南【时】(生)春生苗(采)无时【色】
绿
【味】甘【性】平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制】生捣或煮汁饮之
卷之四十菜部下品
菜之草
有小毒 丛生
玉簪花根捣汁疗诸骨鲠(今补)【名】白鹤花【苗】谨按此即白鹤花也苗高尺余叶生茎

淡绿色六七月抽茎分岐生数蕊长二三寸清香莹白形如冠簪故名玉簪花也未开时采以拖面煎食
肥滑香美至秋作荚四瓣如马蔺子其实若榆钱而狭长也一种茎叶花蕊与此无别但短小深绿色而
花紫嗅之似有恶气殊不堪食谓之紫鹤人亦呼为紫玉簪也八月作角如桑螵蛸有六瓣子亦若榆钱
而黑亮如漆患骨鲠者取其根捣汁以苇筒吸入喉内有效吸时慎勿着牙犯之则酥落无紫者以白者
代之亦可【地】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不拘时取根【用】根【色】白【味】微
苦【性】
寒【气】味浓于气阴也【制】去土捣汁用【禁】凡服勿犯牙齿
卷之四十
一种陈藏器余
甘蓝平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此者是西土
蓝阔叶可食治黄毒者作菹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别录云(甘蓝菜作齑菹煮食并
得○陇西多种食之汉地少有多食令人少睡)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水生
水英主丈夫妇人无故两脚肿满连膝胫痛屈伸急强者名骨风其疾不宜针刺及灸亦不宜服药
惟单煮此药浸之不经五日即瘥数有神验每用取五六斤以水一石煮取三斗及热浸脚兼淋膝上日
夜三四频用之以瘥为度若肿甚者即于前方加生椒目三升加水二大斗依前煮取汁将淋疮肿随汤
消即摩粉避风乃良(出图经)【名】水节 牛荭草 海精木 海荏 水棘 龙移草 鱼津草
【地】(图经曰)元生永阳池泽及河海边临汝人呼为牛荭草河北信都人名水节河内连内黄呼

水棘剑南遂宁等郡名龙移草蜀郡人采其花合面药淮南诸郡名海荏岭南亦有土地尤宜茎叶肥大
名海精木亦名鱼津草所在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春取苗夏收茎叶及花秋冬取根【收】
曝干【用】苗叶花根【色】青绿【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微香【主】膝
痛【忌】油腻蒜生菜猪鱼肉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丽春草疗因时患伤热变成 黄通身壮热小便黄赤眼如金色面又青黑心头气痛绕心如刺头
旋欲倒兼肋下有瘕气及黄胆等证经用有验取花一升捣为散每平明空腹取三方寸匕和生麻油一
盏顿服之日唯一服隔五日再进以知为度○根疗黄胆捣取汁一盏空腹顿服讫须臾即利三两行立
已一剂不能全愈隔七日更一剂永瘥(出图经)【名】龙羊草 梦兰艾 定参草 仙女蒿【地】
(图
近山邺郡汲郡名梦兰艾上党紫团山亦有名定参草亦名仙女蒿今所在有甚疗 黄人莫能知唐天
宝中 川郡杨正进名医尝用有效【时】(生)春初生苗(采)三月取花根【收】阴干【用】
花及
根【色】花红根白【味】甘【性】微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忌】酒面猪鱼蒜粉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植生
坐拿草治打扑所伤兼壮筋骨及风痹(出图经)【苗】(图经曰)六月开紫花结实采其苗为

江西北甚易得后因人用之有效今颇贵重神医普救治风方中已有用者【地】(图经曰)生江西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紫堇主大小人脱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则下脱久疗不瘥者取花二斤曝干捣为散
加磁毛末七两相和研令细涂肛上纳既入纳了即使人 冷水于面上即吸入肠中每日一涂药 面
不过六七度即瘥又以热酒半升和散一方寸匕空腹服之日再渐加至二方寸匕以瘥为度若五岁以
下小儿即以半杏子许散和酒令服亦佳(出图经)【名】楚葵 蜀堇 苔菜 水萄菜【地】(图
经曰)生江南吴兴郡淮南名楚葵宜春郡名蜀堇豫章郡名苔菜晋陵郡名水萄菜惟出江淮南单服
之能疗脱肛之疾【时】(生)春初生苗(采)二三月取花【收】曝干【用】花【味】酸【性】

温【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忌】食生冷及陈仓米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杏叶草主肠痔下血久不瘥者(出图经)【名】金盏草【苗】(图经曰)蔓生篱下叶叶相对

后有子如鸡头实其中变生一小虫子脱而能行【地】(图经曰)生常州【时】(生)春生苗(采)

夏取花【收】曝干【用】花【味】酸【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水生
水甘草主小儿风热丹毒疮与甘草同煎饮服(出图经)【苗】(图经曰)春生苗茎青色叶如

柳无花多生水际土人多单服不入众药【地】(图经曰)生筠州【时】(生)春生苗(采)八月
十月
取【收】曝干【用】茎【色】青【味】甘【性】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走
散生
地柏主脏毒下血其方与黄 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神效(出图经)【苗】(图经曰)根黄壮

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苗长四五寸许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地】(图经曰)生蜀

山谷及河中府亦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四月取茎花【收】曝干【用】茎及根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紫背龙牙治咽喉中痛含咽之便效(出图经)【苗】(图经曰)其药冬夏长生【地】(图经
曰)
生蜀中【时】(生)夏冬生(采)无时【味】辛甘【性】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解】一切
蛇毒
甚妙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植生
攀倒甑主解利风壅热盛烦渴狂躁取叶研捣冷水浸绞汁服之甚效(出图经)【名】斑骨草

杖茎【苗】(图经曰)其茎叶如薄荷【地】(图经曰)生宜州郊野【时】(生)春生苗(采)
春夏取
叶【用】叶【色】青绿【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微毒 丛生
佛甲草疗汤火疮毒烂研如膏贴之(出图经)【苗】(图经曰)多附石向阳而生有似马齿苋

小而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地】(图经曰)生筠州【时】(生)四季皆有(采)无时【用】
茎及叶【味】甘【性】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百乳草主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甚佳(出图经)【名】百蕊草【苗】(图经曰)此即百蕊草

三月生苗四月长及五六寸茎叶俱青有如松叶无花其根黄白色形似瓦松也【地】(图经曰)生

中府秦州剑州亦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四月取根【收】晒干【用】根【色】黄白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撮石合草疗金疮甚佳(出图经)【苗】(图经曰)苗茎高二尺以来叶似谷叶十二月萌芽生

二月有花而不结实【地】(图经曰)生眉州平田中【时】(生)十二月萌芽(采)二月取苗【收】
阴干【用】苗【色】青绿【味】甘【性】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草之草
有小毒 丛生
石苋与甘草同服疗 及吐风涎(出图经)【苗】(图经曰)春生苗叶茎青高一尺以来叶

水柳而短【地】(图经曰)出筠州多附河岸沙石上生【时】(生)春生苗(采)八月九月取【用】
茎叶【色】青【味】辛苦【性】散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
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