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林檎不可多食令人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疮疖脉闭不行(名医所录)【名】来禽花

沙果【苗】(图经曰)其树似柰树实比柰差圆六七月成熟亦有甘酢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肥美酢

差晚须熟烂乃堪啖(陈士良云)此有三种大长者为柰圆而夏熟者为林檎小而味涩秋熟者为

【地】(图经曰)旧不着取出州土今在处有之【收】(生)春生叶(采)六月七月取实【用】
实【质】
如柰而差圆【色】淡黄【味】酸甘【性】温收【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消渴
下气【制】笮取汁用【治】(疗)(日华子云)下气除霍乱肚痛消痰(孟诜云)止消渴(别录
云)止
谷痢泄精并水痢小儿痢○东行根治白虫蛔虫消渴好睡【合治】为末合醋敷疗小儿闪癖头发坚
黄瘰 羸瘦【禁】不可多食令人心中生冷痰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李核仁主僵仆跻瘀血骨痛○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实除痼热调中(名医所录)
青李 黄李 房陵李 驳赤李 赤李 绿李 马肝李 朱仲李 赵李 麦李 御李子 南居
李痤接虑李【苗】(图经曰)木高丈余至春敷叶如杏叶而尖开白花春末结实五六月成熟李

类甚多尔雅云休李之无实者一名赵李痤(祖禾切)接虑李即今之麦李也细实有沟道与麦同熟

名之驳赤李其子赤者是也又有青李绿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马肝李黄李散见书传美其味之可食
陶隐居云皆不入药用惟姑熟所出南居李解核如杏子者为佳今不复识此医家但用核若杏子形者
根皮亦入药用(衍义曰)北地所产株大者高及丈今畿内小窑镇一种最佳堪入贡又有御李子如

桃许红黄色先诸李熟此李品甚多然天下皆有之【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
(道
地)蜀州【时】(生)四月结实(采)五六月取【收】曝干【用】仁花实及根皮【质】类杏
仁而
小【色】黄赤【味】苦【性】平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主】下水气除肿满【制】去壳
取仁【治】(疗)(药性论云)仁除女子小腹肿满并 折骨疼肉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根皮

脚下气主热毒烦躁○根煮汁止消渴(日华子云)根凉无毒主赤白痢浓煎服○叶平无毒治小儿

热疾惊痫作浴汤孟诜云李实主女人卒赤白带下或李树东面皮去皱皮炙令黄香水煮汁去滓服
亦验○生李实去骨节间劳热○牛李煮浓汁含之治 齿脊骨有疳虫可后灌此汁更空腹服一盏别
录云肝病宜食(补)(日华子云)李益气【合治】李核仁去皮细研合鸡子白和如稀饧涂面
上至晓
以淡浆水洗之后涂胡粉疗面 黑子○核仁和面作饼子空腹食之少顷当泻疗鼓胀【禁】不可合
雀肉同食及临水上啖之令人发痰疟多食令人虚热和蜜食之损五脏合浆水吃令人霍乱涩气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杨梅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干作屑临饮酒时服方寸匕止吐酒(名医所录)【名】圣生梅

蒂梅【苗】(图经曰)树若荔枝树叶细阴青形似水杨其实生青熟红紫肉在核上而无皮壳南人

蜜渍或淹藏可以寄远诚果品中之珍味也今医方鲜用【地】(图经曰)生江南及岭南山谷皆有

【时】(生)四月生(采)五月六月取实【用】实【色】生青熟紫【味】酸甘【性】温缓【气】
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止渴消痰【治】(疗)(日华子云)止呕逆吐酒○皮根煎汤

恶疮疥癣(孟诜云)和五脏涤肠胃除烦愦恶气烧灰服亦能止痢(陈藏器云)止渴(别录云)
去痰实
【合治】用盐藏杨梅合核杵之如泥成挺子以竹筒中收之治一切伤损止血生肌无瘢痕绝妙遇破
处用少许填之此药之功神验【禁】多食令人发热甚能损齿及筋【忌】生葱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胡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取瓤烧令黑末断烟和松脂研敷瘰 疮又和胡粉为泥拔白须发
以纳孔中其毛皆黑多食利小便能脱人眉动风故也去五痔外青皮染髭及帛皆黑○树皮止水痢可
染褐仙方取青皮压油和詹糖香涂毛发色如漆其木春斫皮中出水承取沐头至黑(名医所录)
【苗】(图经曰)大株浓叶多阴实亦有房秋冬乃熟外有青皮包之胡桃乃核也核中穣为胡桃肉

果本出羌胡汉张骞使西域还始得其种植之秦中后渐生东土故曰陈仓胡桃薄皮多肌阴平胡桃大
而皮脆击之易碎江表亦尝有之梁沈约集有谢赐乐游园胡桃启乃其事也今京东亦有其种而实不
佳南方则无【地】(图经曰)生陕洛及江表间亦多有之(道地)北土者佳【时】(生)四五月
生(采)
秋冬取实【收】曝干【用】肉皮【色】肉白皮青【味】甘【性】平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
阴【臭】微香【主】润肌黑发【制】凡使去壳汤浸剥去肉上薄苦皮用【治】(疗)(日华子云)
润肌肉益发(孟诜云)除风冷令人能食不得并渐渐食之通经脉润血脉黑鬓发又服法初一日一

五日加一颗至二十颗止之常服骨肉细腻光润能疗一切痔(别录云)穣烧令黑杵如脂敷火烧疮
【合治】肉合破故纸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朝服三十丸补下元○肉捣和酒温顿服疗压扑损伤○
肉和细米各等分煮粥顿服疗石淋便中有石子○肉一筒合炒橘核为末一钱匕温酒调服以知为度
疗患酒 风鼻上赤【禁】多食动痰饮及发风过夏至则不堪食【解】食酸齿 (初举切)细嚼

解之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走
无毒 蔓生
猕猴桃止暴渴解烦热冷脾胃动泄 压丹石下石淋热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枝叶杀
虫煮汁饲狗疗 也(名医所录)【名】藤梨 木子 猕猴梨【苗】(图经曰)藤生着树叶圆有

实似鸡卵大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衍义曰)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枝

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皮亦堪作纸也【地】(图经曰)
生山谷(衍义曰)出永兴军南山甚多【时】(生)春生叶(采)十月取实【用】实【质】类
鸡卵【色】
褐【味】酸甘【性】寒收【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主】止消渴除烦热【制】捣汁
用【治】(疗)(陈藏器云)除骨节风瘫痪不随长年变白野鸡内痔病调中下气○藤中汁至滑
下石
淋【合治】取汁合生姜汁服之主胃开○候熟收之取穣和蜜作煎去烦热亦能止消渴【禁】多食
令人脏寒泄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海松子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如小栗

角其中仁香美东夷食之当果与中土松子不同(海药云)食之甚甘美味与卑占国偏桃仁相似与

南松子不同云南松子似巴豆其味不浓多食发热毒【地】(图经曰)生新罗【时】(生)春(采)

取【收】曝干【用】仁【质】如小栗三角【色】白【味】甘【性】小温缓【气】气浓于味阳
也【臭】香【主】祛诸风温肠胃【制】去皮取仁【治】(疗)(日华子云)逐风痹寒气(补)
(日
华子云)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海药云)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柰多食令人胪(音闾)胀病患尤甚(名医所录)【苗】谨按木高丈余叶似梨叶二三月开
红白
花四月结实渐大如林檎六七月成熟据陈士良云此有三种长大者为柰圆而夏熟者为林檎小而秋
熟味涩者为 也【地】(陶隐居云)江南乃有北国最丰【时】(生)春生叶(采)六月七月取
实【收】
晒干【用】实【质】类林檎而长【色】红黄【味】苦【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
香【主】益心气和脾胃【治】(疗)(日华子云)治饱食多肺壅气胀(孟诜云)卒患食后气
不通生
捣汁服之(补)(孟诜云)补中焦诸不足气(别录云)耐饥【禁】多食令人胀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庵罗果食之止渴动风气(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树若林檎而极大叶似茶叶(衍义曰)
西
洛甚多亦梨之类也其状亦梨先诸梨熟七夕前后已堪啖色黄如鹅梨才熟便松软入药绝稀用
【地】(衍义曰)西洛甚多【时】(生)春生叶(采)七夕前后取实【用】实叶【质】类鹅梨
【色】
黄【味】甘【性】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止渴生津【治】(疗)(别录云)

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叶可作汤饮疗渴疾(补)(别录云)久服令人不饥【禁】

行病后及饱食后俱不可食之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黄病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橄(音敢)榄(音览)主消酒疗 (音侯)鲐(音怡)毒人误食此鱼肝迷闷者可煮汁
服之必解其
木作楫拨着鱼皆浮出故知物有相畏如此也○核中仁研敷唇吻燥痛(名医所录)【苗】(图经
曰)
其树似木 子树而高且端直可爱春敷叶二月开花秋晚结实其实长寸许形似生诃子无棱瓣南人
尤重之咀嚼则满口香久不歇山野中生者子繁而木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木下方寸许纳盐于中一夕
子皆落木亦无损苏东坡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是也其枝节间有脂膏如桃胶南人采得并其皮叶煎
之如黑饧谓之榄糖用胶船着水益干牢于胶漆邕州又有一种波斯橄榄色类相似但其核作三瓣可
以蜜渍食之【地】(图经曰)生岭南交趾及邕州闽广诸郡皆有之(道地)泉州【时】(生)春
生叶
(采)八月九月取实【收】曝干【用】实核中仁【质】类生诃子而无棱瓣【色】青【味】酸

【性】温收【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止渴消酒【制】去核用【治】(疗)(日
华子云)开胃下气止泻(衍义曰)嚼汁咽治鱼鲠【解】诸毒及主鲵鱼毒以汁服之此鱼肝子毒

立死惟此木能解及误食 鲐肝至迷闷者饮其汁立瘥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主温中下气消食除心间醋水去臭辟衣鱼(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树若林檎花白
绿
色有香其实似楂子而小但肤慢而多毛初熟时其气氛馥人将致衣笥中亦香诸果中惟此多生虫少
有不 者【地】(图经曰)生关陕今孟州皆有之(道地)沙苑出者更佳【时】(生)春生叶(采)

取实【收】曝干【用】实【质】类楂子而小【色】淡黄【味】酸甘【性】微温缓【气】气浓
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下气消食【制】拭去上浮毛用【治】(疗)(图经曰)消胸膈中

食去醋水下气止渴及主霍乱转筋并煮汁饮之常食亦能去心间醋痰○皮捣末敷疮上黄水(日华
子云)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丛生
榛子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树高丈许子如小栗军行

之当粮中土亦有郑注礼云榛似栗而小关中 坊甚多桂阳一种莘(音榛)丛生实大如杏子中仁

子形色与栗无异也但差小耳【地】(图经曰)生辽东山谷及桂阳新罗关中 坊皆有之【时】
(生)
春(采)秋取实【收】曝干【用】仁【色】壳褐肉白【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

之阴【臭】香【主】和胃宽中【制】去皮壳【治】(疗)(日华子云)止饥调中开胃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龙眼(出神农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以上朱字神农

经)除虫去毒(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益智【苗】(图经曰)木高二丈许似荔枝而叶微小

冬不凋春末夏初生细白花七月而实成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核若无患子而不坚肉白有浆甚甘美
其实极繁每枝常二三十枚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目为荔枝奴一名益智以其味甘归脾而能益
智耳草部自有益智子非此物也【地】(图经曰)生南海山谷今闽广蜀道皆有之【时】(生)

末夏初开花(采)八月取实【收】曝干【用】实【质】形圆如弹丸【色】壳青黄肉白【味】

【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也【臭】香【主】益脾安志【治】(疗)(蜀本云)除虫毒去三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椰子皮止血疗鼻衄吐逆霍乱煮汁服之○壳中肉益气去风○浆主消渴涂头益发令黑饮之得
醉(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木如棕榈亦似桄榔无枝条高数丈叶在木末如束蒲实大如瓠垂

枝间如挂物实外有粗皮如棕包次有壳圆而且坚里有肤至白如猪肪浓半寸许味似胡桃肤里有浆
四五合如乳饮之冷而氛醺人多取壳为器南人取肉糖蜜渍之作果寄远甚佳(衍义曰)椰子开之

汁如乳极甘香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栝蒌上有细 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
味亦如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削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
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也【地】(图经
曰)生安南今岭南州郡亦有之(海药云)南海安南【时】(生)春生(采)九月十月取【收】
阴干
【用】皮根肉浆【质】类大腹皮而极大【色】黄白【味】苦【性】平泄【气】味浓于气阴中
之阳【臭】朽【主】止血吐逆【制】(日华子云)炙锉碎用【治】(疗)(海药云)椰子浆止
消渴
吐血消水肿去风【禁】汁多食动气
卷之三十四果部下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榧(音匪)实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其树大连抱高数仞
叶似
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为器用即尔雅所谓披杉也(衍义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

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味渐甘美也【地】(图经曰)生永昌(陶隐居云)东阳诸
郡亦
有之【时】(生)春(采)秋取实【收】曝干【用】仁【质】类橄榄【色】壳紫褐仁黄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