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色】生青熟黄【味】酸【性】平收【气】气之薄者阳中阴也【臭】香【主】生津止渴除冷
热痢【制】去核用【治】(疗)(图经曰)叶煮汁已休息痢○根除风痹○乌梅治伤寒烦热及
霍乱
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陶隐居云)白梅点痣蚀恶肉(唐本注云)实利筋脉去痹(药性论云)
核除
烦热(日华子云)实止渴○叶止霍乱○白梅敷刀箭所伤及刺在肉中○乌梅除劳及骨蒸去烦闷

肠消酒毒并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陈藏器云)乌梅消痰祛疟瘴调中止吐逆(孟诜云)

便不通气奔欲死乌梅汤泡 去核杵丸如枣大内下部即通(汤液本草云)乌梅烧灰敷一切疮肉

蛔虫【合治】乌梅合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合蜜为丸石榴皮根汤下治伤寒下部生 疮【禁】
服黄精不宜食○多啖伤骨蚀脾胃发热损齿○梅根出土者不用○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木
无毒附 楂 植生
木瓜实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名医所录)【名】 【苗】(图经
曰)其木状若柰花生于春末而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味酢可食尔雅谓之 宣州人种莳
尤谨遍满山谷始实成则镞纸花薄其上夜露日曝渐而变红花文如生本州以充上贡焉又有一种
楂一名蛮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陶云欲辨之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为 楂也木瓜
大枝可作杖策利筋脉又截其木干之作桶以濯足尤益(陶隐居云)彼人以为果最疗转筋如转筋

但默呼其名及书木瓜字于患处即愈【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山阴兰亭尤多处处有

(道地)宣城为佳【时】(生)春末开花(采)秋取实【收】曝干【用】实【质】类 楂子
而叶有
别【色】赤黄【味】酸【性】温收【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除香港脚去湿痹【行】
手足太阴经【制】(雷公云)凡使勿令犯铁用铜刀削去硬皮并子薄切于日晒却用黄牛乳汁拌

从巳至未其木瓜如膏煎却于日薄摊晒干用【治】(疗)(图经曰)实侑酒去痰○根及叶煮汤淋

胫止蹶(陶隐居云)凡转筋呼木瓜及书二字于患处即愈(日华子云)木瓜止吐泻贲豚及水肿
冷热
痢心腹痛消渴呕逆心膈痰唾○根及实除香港脚○ 楂消痰解酒毒及咽酸浸油梳头治发赤并白
(陈藏器云)木瓜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 楂去恶心止心中酸水水痢止酒痰水
(衍义曰)木瓜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不可缺【合治】合酒煮木瓜烂研裹膝筋急痛
【禁】 楂不可多食损齿及骨【解】 楂解酒毒【赝】和圆子蔓子土伏子为伪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柿主通鼻耳气肠 不足(名医所录)【名】牛奶柿 红柿 朱柿 牛心柿 蒸饼柿 乌

白柿 小柿 塔柿【苗】(图经曰)其木高二三丈春敷青叶类梨叶而圆大夏开青白花其实结

花心至秋渐大而熟柿之种类甚多黄柿生近京州郡红柿南北通有朱柿出华山似红柿而皮薄更甘
珍(音卑)柿出宣歙荆襄闽广诸州但可生啖不堪干也诸柿食之皆美而益人其干柿火干者谓

乌柿出宣州越州性甚温晒干者谓之白柿入药微冷又有一种小柿谓之软枣俚俗曝干货之谓之牛
奶柿其枯叶至滑泽古人取以临书俗传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
实七落叶肥大(衍义曰)柿有着盖柿于蒂下别生一种又牛心柿如牛之心蒸饼柿如今市卖之蒸

华州有一等朱柿比诸品中最小深红色又一种塔柿亦大于诸柿性皆凉不至大寒食之引痰极甘故
也去皮挂大木株上使风日中自干食之动风火干者味不佳生则涩以温水养之需涩去可食逮至自
然红烂涩亦自去干则性平【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近京州郡及华山宣州越州南北

有之【时】(生)春生叶(采)秋熟取实【收】曝干火干【用】实【色】红黄【味】甘【性】

缓【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主】止吐血浓肠胃【制】火熏并曝干用【治】(疗)(日
华子云)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干柿润声喉杀虫(陈藏器云)多食去面

腹中宿血○蒂止哕气(唐本注云)火柿金疮火疮生肉止痛○软熟柿止口干压胃间热(孟诜云)

柿消宿血(补)(孟诜云)干柿虚劳不足健脾胃气○红柿续经脉气【合治】黄柿合米粉作糗
食小
儿止痢○干柿合酥蜜煎食治脾胃薄食○木皮捣末合米饮和服治下血不止亦止上冲下脱者【禁
】牛奶柿性冷不可多食○凡食柿不可与蟹同食令人腹痛大泻【解】酒毒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草
有毒 丛生
芋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名医所录)【名】土芝 白芋 青芋 真芋 莲禅芋 莒 紫

【苗】(图经曰)叶如荷叶而长根类山药而圆其种类虽多大抵性效相近蜀川出者形圆而大状

蹲鸱谓之芋魁三年不采者谓之莒彼人莳之最盛可以当粮食而度饥年左思三都赋所谓徇蹲鸱之
沃则以为济世阳丸是也江西闽中出者形长而大叶皆相类甚细者如鸡卵生于大魁旁食之尤美不
可过多乃有损也凡食芋并须园圃莳者为佳其野芋生溪涧非人所种者根叶亦相类不堪食也(唐
本注云)此有六种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连禅芋野芋其青芋毒多初煮要须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
尔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毒少蒸煮啖之兼肉作羹亦佳蹲鸱之饶盖此谓也野芋有大毒而不可啖
(衍义曰)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而小惟东西京者佳他处味不及也当心出苗者为芋

四边附芋头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以后可食至时掘出置十数日 以好土勾埋至春犹好生则味辛
而涎多过食亦能滞气困脾也【地】(图经曰)钱塘最多闽蜀淮甸尤殖今处处有之(衍义曰)

浙川广最佳【时】(生)春生苗(采)八九月以后取根【收】晒干【用】根【色】紫青白【味】
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主】烦热止渴【制】蒸煮熟烂可食【治】
(疗)【日华子云】芋破宿血去死肌○叶止泻及妊孕心烦迷闷胎动不安(陈藏器云)小者开
胃及
肠闭产后煮食破血及饮汁止血渴(孟诜云)紫色者破气作汤浴去身上浮风(补)(陈藏器云)
食之
令人肥白【合治】野芋合醋摩敷虫疮疥癣○姜芋合生姜并鱼煮食下气调中补虚○芋叶合盐研
敷蛇虫咬并痈肿毒及窨敷箭毒【禁】久食令人虚劳无力滞气困脾冬月宜食他时月不可食○野
芋有大毒不可辄食食则杀人【解】中野芋毒惟土浆及粪汁解之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草
无毒 丛生
乌芋主消渴瘅热温中益气(名医所录)【名】藉姑 水萍 凫茨 芍(下了切)【苗】(图
经曰)乌芋今凫茨也苗似龙须而细正青色根黑如指大皮浓有毛又有一种皮薄无毛者亦同田中
生人并食之亦以作粉食之浓人肠胃不饥尔雅所谓之芍是也(衍义曰)今人谓之 脐皮浓色黑

硬白者谓之猪 脐皮薄色泽淡紫肉软者谓之羊 脐此二种药中罕用荒岁人多采以充粮也
【地】(图经曰)处处水田中皆有之【时】(生)二月生苗(采)三月三日十月取【收】曝干
【用】
根【色】紫黑【味】甘苦【性】微寒【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主】清胃热止消渴
【制】生用或捣作粉【治】(疗)(孟诜云)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日华子云)

黄胆开胃下食服金石药人食之良(丹溪云)下石淋【禁】患冷气人不可生食食之令腹胀气满

儿秋食脐下当痛【解】丹石毒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草
有毒一云无毒 泥生
慈菇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胎衣不出捣汁一升服之○茎叶捣烂如泥涂敷诸恶疮肿
及小儿游瘤丹毒以冷水调此草膏化如糊以鸡羽扫上肿便消退甚效(名医所录)【名】白地栗

凫茨 槎芽 剪刀草 燕尾草【苗】(图经曰)叶如剪刀形茎干似嫩蒲又似三棱苗甚软其色

青绿每丛十余茎内抽一两茎茎上分枝开小白花四瓣蕊深黄色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杏核色白而莹
滑人采煮食之味甘美而无毒也福州别有一种小异三月生花四时采根叶亦治痈肿【地】(图经
曰)生江湖及京东近水河沟田中今处处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正二月取根五六月
七月
取叶【收】曝干【用】根及茎叶【质】类芋而小【色】黄白【味】甘微苦【性】寒【气】气
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治】(疗)(日华子云)叶研敷蛇虫咬【禁】不可多食发虚热及肠

痔崩中带下疮疖煮生姜以御之常食之令人患脚又发香港脚瘫缓风损齿令人失颜色皮肉干燥卒
食之令人呕水孕妇亦不宜服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枇杷叶主卒 不止下气(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木高丈余叶作驴耳形背有毛其木阴

婆娑可爱四时不凋盛冬开白花至四五月而成实故谢瞻枇杷赋云禀金秋之青条抱东阳之和气肇
寒葩之结霜成炎果乎纤露是也其实作 如弹丸黄色微有毛皮肉甚薄中核如小栗其性味与叶不
同也【地】(图经曰)襄汉吴蜀闽岭南北二川皆有之(道地)眉州江南西湖【时】(生)春生
新叶
(采)不拘时取叶【收】曝干【用】叶子木上白皮【质】类奔草叶背有毛【色】青黄【味】

【性】平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香【主】肺气渴疾【制】(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秤湿

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是气足堪用使粗布拭令毛尽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
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锉碎或煮汁用【治】(疗)(药性论云)叶和胃气冷呕哕不止(日华

云)叶止产妇口干○实润五脏(别录云)叶消肺风疮胸面上疮(图经曰)木白皮止呕逆不
下食【合
治】叶合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等分大黄减半为末蜜丸含化疗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
肺痨【禁】去毛不净射人肺令咳不已○实久食发痰热○子和热炙肉及热面食患热毒黄病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荔枝子主止渴益人颜色(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颇类桂

冬青之属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凋二三月开青白花状若冠之 缨三四月结实如松花之初生者壳
若罗文初青渐红肉淡白如肪玉味甘而多汁五六月成熟其木大者子至百斛白曝荔枝并蜜煎荔枝
肉俱为上方之珍果白曝者不失真味其市者多用杂色荔枝入盐梅曝之而皮深红味亦少酸殊失本
真又有焦核荔枝味更甜美或云是木生背阳结实不完就者白曝之尤佳又有绿色蜡色皆其品之奇
者本土亦自难得其蜀岭荔枝初生亦小酢肉薄不堪曝花及根亦入药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
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蠡(音利)其枝故以为名耳蔡君谟荔枝谱其说甚详【地】(图

曰)生岭南及巴中今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川郡皆有之(道地)闽中者佳【时】(生)冬(采)

月六月取【收】曝干【用】实核花根【色】赤【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
【臭】香【主】生津止渴益气驻颜【治】(疗)(别录云)消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图经曰)

并根喉痹肿痛水煮含瘥(补)(别录云)通神益智健气悦颜色【合治】核火 末合酒服止心
痛及
小肠气【禁】多食发热疮【解】食过多发热者以蜜浆解之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木
无毒 植生
乳柑子主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树若橘树其实亦类橘

圆大皮色生青熟黄赤未经霜时尤酸霜后甚甜故名柑子又有沙柑青柑山柑体性相类惟山柑皮疗
咽痛余者不甚用(衍义曰)乳柑子今人多作橘皮售于人不可不择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极苦至熟

苦若以皮紧慢分别橘与柑又缘方宜各不同亦互有紧慢者也【地】(图经曰)生岭南及江南有

出西戎者佳【时】(生)四月叶脱复生(采)十月取实【收】曝干【用】皮【质】类橘而圆
大【色】
生青熟黄赤【味】甘【性】大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清胃热止烦渴
【治】(疗)(图经曰)核作涂面药(日华子云)皮作汤消酒渴【合治】皮末合酒服疗产后肌
浮○皮末合盐水煎服治酒毒或醉昏闷烦渴【禁】多食令人脾冷发痼癖大肠泄多食令人肺躁冷
中发 癖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脏寒或泄利发阴汗【解】丹石毒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草
无毒 丛生
甘蔗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名医所录)【名】昆仑蔗 荻蔗 竹蔗【苗】(图经曰)

有二种一种似荻节疏而细短者谓荻蔗一种似竹粗长者谓之竹蔗又广州出一种数年生皆如大竹
长丈余今江泽闽广蜀川所生大者亦高丈许人取笮汁以为沙糖是也(陶隐居云)蔗有两种赤色

昆仑蔗白色名荻蔗出蜀及岭南为胜并煎为沙糖今江东甚多而劣于蜀者味亦甘美【地】(图经
曰)出江东为胜庐陵亦有好者今江浙闽广蜀川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八月九月取
茎【用】
茎【色】赤白【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除热止渴【治】
(疗)(日华子云)利大小肠下气痢消痰除心烦热(别录云)捣汁服主发热口干小便涩(补)
(日华
子云)补脾益气【合治】捣汁七升合生姜汁一升相和为三服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旋旋
吐者【禁】不可共酒食令人发痰【解】酒毒
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果之草
无毒 煎炼成
石蜜主心腹热胀口干渴性冷利(名医所录)【名】捻糖乳糖【地】(图经曰)此即乳糖也

沙糖和牛乳为之可作饼块(唐本注云)用水牛乳米粉乃得成块西戎来者佳江左亦有殆胜蜀人

用牛乳汁和沙糖煎之作饼坚重此与虫部石蜜同名而异类也(孟诜云)波斯国来者良东吴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