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图
经曰)解溪毒(陶隐居云)治热疟热烦(药性论云)除心烦燥闷骨蒸劳热产后蓐劳肾气劳憎
寒患
人虚而口干(日华子云)除传尸疰病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心止惊悸(别录云)安胎下乳
(补)
(日华子云)益虚之【忌】勿犯铁器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贝母(出神农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疗腹
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以上黑字名医所
录)
【名】空草 药实 苦花 苦菜 商草 勤母 【苗】(图经曰)春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

荞麦叶随苗出七月花开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其根圆而有瓣黄白色如聚贝子故名贝母陆机疏云其
叶如栝蒌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其中独颗而无两瓣亦无皱者号曰
丹龙精不入药用(唐本注云)又一种叶如大蒜蒜熟时采之良旧本云十月采恐苗枯根亦不佳也
【地】(图经曰)生晋地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唐本注云)荆襄产者佳江
南诸
州亦有(道地)峡州越州【时】(生)二月生苗(采)四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圆
白不僵
者佳【质】类半夏而有瓣【色】黄白【味】辛苦【性】微寒【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
朽【主】化痰解郁【助】浓朴白薇为之使【反】乌头畏秦艽矾石莽草恶桃花【制】(雷公云)
凡使先于柳木灰火中炮黄劈破去内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米于 上同炒待米黄熟
然后去米生亦可用【治】(疗)(图经曰)除恶疮并人面疮(药性论云)退虚热催难产为末点
眼去
肤翳消胸胁逆气并时疾黄胆(日华子云)消痰润肺(衍义曰)散心胸郁结之气(补)(陶隐
居云)断
谷服之不饥【合治】合酒调服疗胞衣不出○合连翘疗项下瘤瘿疾○合沙糖为丸含化止嗽○合
油敷人畜恶疮【禁】误服丹龙精令人筋脉不收【解】若误服丹龙精者用黄精小蓝汁解之立愈
【赝】丹龙精为伪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白芷(出神农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以
上朱字神农本经)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以上黑字名医

录)
【苗】(图经曰)根长尺余白色粗细不等枝杆去地五六寸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

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楚人谓之药九歌云辛夷楣兮药局王逸注云药白芷也【地】(图经曰)
出河东川谷下泽及齐郡今所在有之(陶隐居云)生下湿地今近道处处有之(道地)泽州吴地
尤胜
【时】(生)春生叶(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大而不蛀者佳【质】类栝蒌根
而细
【色】白【味】辛【性】温【气】气味俱轻阳也【臭】香【主】头风侵目排脓生肌【行】手
阳明经足阳明经【助】当归为之使【反】恶旋复花【制】(雷公云)采得后刮削上皮细锉用

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两度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或生用【治】(疗)(陶隐
居云)作汤浴以去尸虫(药性论云)止心腹血刺痛及呕逆明目止泪出女人血崩沥血腰痛能蚀

(日华子云)退目赤 肉止胎漏滑落破宿血消乳痈发背瘰 肠风痔 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淫羊藿(出神农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坚筋
骨消
瘰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仙灵脾 黄连祖 千
两金 刚前 干鸡筋 放杖草 弃杖草【苗】(图经曰)叶青似杏叶上有刺茎如粟秆根紫色

须四月开白花亦有紫色碎小独头子湖湘出者苗高一二尺许叶如小豆而圆薄枝茎紧细经冬不凋
根似黄连关中俗呼三枝九叶草是也其根叶俱堪用【地】(图经曰)生上郡阳山山谷及江东陕
西
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五月取叶以不闻水声处者良【收】晒干【用】
叶根【质】茎如粟秆叶似杏叶【色】青【味】辛【性】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
【主】坚筋益骨【助】山药紫芝为之使【制】(雷公云)须用夹刀去叶四畔花枝尽后细锉每

事一斤用羊脂四两相对拌炒过待羊脂尽为度【治】(疗)(日华子云)治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

四肢不仁老人昏耄及健忘(补)(日华子云)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人绝阴无子【合
治】
合酒浸服疗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合威灵仙食后米汤调服疗痘疮入眼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黄芩(出神农本经)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痰热
所录)【名】腐肠 空肠 内虚 黄文 经芩 妒妇 印头 子芩 豚尾芩 宿芩【苗】(图
经曰)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四面作丛生类紫草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
花根黄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又吴普本草云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
尺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有中枯而飘者名腐肠有细实圆者名子芩也【地】(图经曰)生秭归

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陶隐居云)出彭城郁州(道地)宜州 州泾州兖州【时】
(生)春生苗(采)二月三月三日八月九月取根【收】阴干【用】根【色】黄【味】苦【性】

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中微阳【臭】香【主】诸热【行】手太阴经阳明经【助】山茱萸龙
骨为之使【反】畏丹砂牡丹藜芦恶葱实【制】去粗皮及腐烂者锉用或酒炒【治】(疗)(药性
论云)消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除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 痛
心腹坚胀(日华子云)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乳痈发背排脓(东垣云)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
利气
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滋化源退热于膀胱【合治】合白术安胎○合
浓朴黄连止腹痛○合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合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狗脊(出神农本经)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
失溺
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百枝 强膂 扶盖 扶筋 狗青 赤节【苗】(图经曰)苗尖细碎青色高尺余无花其茎叶似

众根长尺许而多岐肉作青绿色亦有黑色形似狗脊骨故以名之今方亦以金毛者为胜(陶隐居
云)
一种与菝 相似而小异其茎叶小肥其节疏其茎大直上有刺叶圆有赤脉根凹凸茏苁如羊角而细
强者(唐本注云)今江左俗犹用者是陶所说乃是有刺萆 耳非狗脊也【地】(图经曰)生常
山川
谷及太行山(道地)成德军眉州温州淄州【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
干【用】
根有金毛者为佳【质】如犬脊而有毛【色】黄黑【味】苦甘【性】平微温缓【气】气浓味薄
阳中之阴【臭】朽【主】除湿定痛【助】萆 为之使【反】恶败酱【制】(雷公云)凡修事

锉酒拌蒸从巳至申方出干用【治】(疗)(药性论云)治男女毒风软脚湿痹肾气虚弱(补)(药

论云)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石龙芮(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以上朱字

农本经)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令人皮肤光泽有子(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地椹 石
龙彭根 天豆 水堇 天灸 鲁果能【苗】(图经曰)一丛数茎茎青紫色每茎三叶其叶芮

短小多刻缺子如葶苈而色黄(唐本注云)今用者俗名水堇苗似附子叶似桑椹故名地椹生下湿

五月熟时叶子皆味辛山南者粒大如葵子关中河北者细如葶苈气力劣于山南者(衍义曰)石龙

今有两种水中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有毛而末锐入药须用水生者陆生者又谓之天灸取少叶
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真也【地】(图经曰)出泰山川泽石边(唐本注云)生关中
河北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之(道地)兖州【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五日取子二月八日
取皮【收
】阴干【用】子及皮【质】子类葶苈而黄【色】黄【味】苦【性】平泄【气】气之薄者阳中
之阴【臭】朽【主】除痹舒筋【助】大戟为之使【反】畏蛇蜕皮吴茱萸【治】(疗)(图经曰)
能逐诸风除心热燥(补)(衍义曰)陆生者补阴不足茎常冷失精【赝】蓄菜子为伪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飞
无毒附苗花根屋茅 丛生
茅根(出神农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苗主下水(以上朱字

农本经)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兰根 茹
根地管 地筋 兼杜【苗】(图经曰)春生苗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

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味亦甘美陆机草木疏云菅似茅而滑无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韧宜
为索沤之尤善其未沤者名野管诗所谓白茅菅兮是也入药功用与茅等其屋苫茅用之须经久者良
【地】(图经曰)生楚地山谷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澶州鼎州【时】(生)春生苗(采)四
月取花
六月取根【收】晒干【用】根花苗针【质】根类茅香根而粗【色】白【味】甘(茅针)甘(花)
甘【性】寒缓(茅针)平凉(花)温【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除瘀血下五淋
【制】
刷去沙土锉碎用【治】(疗)(日华子云)疗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茅针通小肠花 刀箭
疮止血并痛○屋四角茅止鼻洪(唐本注云)菅花止衄血吐血灸疮(药性论云)白茅破血并止
消渴

及暴下血【合治】合脂膏疗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及因风致肿○屋茅合酒煮疗卒吐血○屋上烂
茅和酱汁研敷斑疮蚕啮疮○茅针合酒煎服疗痈毒软疖不作头【禁】妊娠不可服【解】茅屋滴
溜水杀云母毒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紫菀(出神农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痰蹶安五脏(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疗咳
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紫茜 青菀 液牵牛【苗】
(图经曰)三月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甚柔细【地】
(图经曰)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今耀成泗寿台孟州兴国军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
二月
三月取根【收】阴干【用】根润软者为佳【质】类重台根作节而有茸【色】紫【味】苦辛【
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气喘咳嗽【助】款冬花为之使【反】畏茵
陈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制】(雷公云)凡使去头土用东流水洗净以蜜浸一宿至明于火上
焙干用【治】(疗)(药性论云)除尸疰及胸胁逆气百邪鬼魅(日华子云)调中及肺痿吐血消
痰止
渴劳气虚热(补)(药性论云)补虚(日华子云)润肌肤添骨髓(衍义曰)益肺气【合治】
合款冬花
百部为散生姜乌梅煎服疗久嗽不瘥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紫草(出神农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腹
肿胀
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渣(音查)(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紫丹 紫芙(哀老切) 藐

茎赤节青二月有花紫白色秋结实亦白人家园圃或种莳其根所
以染紫也【地】(图经曰)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处处有之(陶隐居云)襄阳南阳(道地)单
州东京
为胜【时】(生)春生苗(采)三月取根【收】阴干【用】根色赤者为好【质】茎类威灵仙
而粗
壮【色】紫【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香【主】透斑疮利水道【制】(雷
公云)凡使须用蜡水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每修事紫草一斤用蜡二两于铛中熔熔
尽便投蜡水作汤用【治】(疗)(图经曰)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并豌豆疮(药性论云)疗恶
疮疹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前胡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名医所
录)【苗】(图经曰)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开白花与
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不
同耳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
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岐
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然此皆非前胡也【地】(图经曰)出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

州皆有之(道地)吴中寿春及越衢婺陆等处皆好【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

干【用】根润实者为好【质】类北柴胡而柔软【色】黄褐【味】苦【性】微寒泄【气】气味
俱薄阴中之阳【臭】香【主】止痰嗽去寒热【助】半夏为之使【反】畏藜芦恶皂荚【制】(雷
公云)凡修事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治】(疗)(图

曰)下气化痰(药性论云)去热实下气并时气内外俱热(日华子云)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
破症
结开胃下食通五脏及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禁】野蒿根为伪误
服之令人反胃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败酱(出神农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痈肿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