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便读
本草便读
砂仁
砂仁 启脾胃以宽中。辛温有效。逐寒凝而快气。香燥多功。治呕吐腹疼。结滞冷痰可解化。能导归肾部。附根缩密有收藏。(砂仁形似龙眼而小。色黄专入脾胃。以其附根而生。故又入肾。辛温香窜。和中散逆。醒胃强脾。止呕吐。辟口气。凡中焦一切寒凝气滞之证。皆可用之。虽无草蔻白蔻之猛烈。而辛香燥散之性。阴不足者仍不宜用。砂仁密藏于根。能引诸气归束于下。故有缩砂密之名。今人用以制熟地。不特使之不腻。且有归束密藏之意。合于肾耳。)
草部 香草类
郁金
郁金 解郁宽胸。心肺可通肝可及。辛开苦降。血瘀能逐气能宣。因其质属芳香。豁痰涎于心窍。却谓性偏寒燥。疗癫痫于肝家。广产者色黄。善行气而有功肺部。川产者色紫。能破血而兼达营中。(郁金辛苦而寒。善宣善达。入上焦心肺二经。功专破血行气。气行血开。
则郁自解。痰自降。其所以祛心窍痰涎恶血者。皆无非辛散苦降之功。川产者色紫质坚。稍有区别耳。郁金之功。皆取其苦辛香燥。逐瘀行气力量。若病因虚而致者。不可用也。)
草部 香草类
莪术
莪术 辛苦入肝脾。破气行瘀磨积聚。温香疏脏腑。除痰散滞逐寒凝。(莪术肝经气分药也。能破气中之血。辛苦而温。性刚猛。善克削。攻一切 癖积聚。血凝气滞等证。每每与三棱并用。或嫌其峻厉。当以醋炒用之。)
草部 香草类
三棱
三棱 味苦平用以入肝。能磨积攻坚。善破血中之气。性克削。偏于伤正。虽消症化癖。还防病里之虚。(三棱肝经血分药也。专于破血。而能行血中之气。故每与莪术相辅而行。其根形如鲫有棱。出楚荆地。故名。性苦平。无毒。破血积症瘕等证。功与莪术相似。而微有区别耳。)
草部 香草类
补骨脂
补骨脂 兴阳事。止肾泄。甘温辛苦之功。固精气。愈腰疼。益火消阴之力。虚寒咳嗽。补纳有权。滑数便遗。摄虚可赖。梦遗湿火当须禁。便约津枯切勿投。(补骨脂一名破故纸。
辛热入肾。助火益阳。凡命门真火不足。以及五更泄泻。肾冷精流等证。皆可服之。其所以治喘者。亦惟肾脏虚寒。真气上逆之证。但辛热香燥之物。善助湿热。倘下焦有湿。阴虚有热者。均须远之。)
草部 香草类
泽兰
泽兰 辛香无毒。甘苦微温。行水消瘀。入肝脾而解散。除风逐湿。行经络以分消。若夫另有佩兰。开郁功多。能省头中垢腻。且可宣除陈腐。辛香较胜。堪医脾病消瘅。(泽兰生泽旁。其叶如兰而香。苦辛而温。入肝脾二经消瘀行水。以其温而带甘。故不伤正气。妇人多用之。治血化为水之证。尤为入彀。治风者亦血行风自灭耳。况兼味辛而为叶者乎。佩兰一名省头草。辛平气香。入肺脾肝三经。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
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瘀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草部 香草类
益智仁
益智仁 补心脾。益火消阴。缩泉止唾。味辛苦。气香性热。固肾培元。暖胃祛寒。呕可平而痛可止。温中进食。滞能宣导郁能开。(益智仁味苦辛。性热气香。入心脾肾。补火生土。能摄纳上下诸气。缩泉止唾。惟芳香之气。独喜归脾。故能启脾胃。进饮食。开郁结。散寒邪。而阴虚有火者为不宜耳。)
草部 香草类
荜拨
荜拨 宣胃腑之沉寒。冷滞能消呕吐散。治阳明之浮热。头风自愈齿疼安。呃逆肠鸣。辛热且能下气。吞酸痰阻。芳香自可宣中。(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证。
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从治之。)
草部 香草类
良姜
良姜 除寒止心腹之疼。辛温有效。散逆治清涎之呕。脾胃偏宜。(良姜辛温入脾胃。逐寒邪。止腹疼。虽燥而无香烈之性。其所以平呕吐。治清涎。温脾暖胃四字足以尽之。)
草部 香草类
蛇床子
蛇床子 助阳暖下。有祛除寒湿之功。入肾行脾。乃辛苦性温之力。阴蚀虫疮等证。煎洗颇宜。风淫疥癞诸疮。外敷有效。(蛇床子辛苦温。微毒。入肾脏。补下元。祛寒湿。暖子宫。杀虫疥。治阴痿囊湿等证。古人每用以内服。极云有效。今皆外治方多用之。或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亦世俗之不同耳。)
草部 香草类
丹皮
丹皮 清少阳血分之火邪。寒而更苦。散营分瘀留之热结。香以兼辛。色丹并入乎心肝。可治有邪于经队。性窜直通夫肾脏。能除无汗之骨蒸。(丹皮辛能散。苦能泄。寒能清。色赤能走血分。有香窜之性。入肝胆心肾三焦血分。能凉血散血。凡血分风热瘀滞等证。悉可用之。因其寒而走散也。)
草部 香草类
甘松
甘松 医胃腑之寒疼。甘温辟恶。散脾家之郁结。香燥除邪。(甘松甘温而香。入脾胃。开郁结。虽无补养之力。却有醒运之功。加入补脾药中。甚为得力。至于辟恶气。疗腹痛。杀虫治疗。皆甘温芳香之用耳。阴虚不宜燥散者忌之。)
草部 香草类
山柰
山柰 性味相同前药。略过于辛。治疗颇似甘松。同归乎散。涤邪解秽。濯发香肌。(山柰一名山辣。味辛而温。气香而散。暖脾胃。治腹痛。辟瘴疠恶气。合诸香药皆用之。服食治病为少耳。)
草部 水草类
菖蒲
菖蒲 为水草之精英。气禀芳香质属燥。治风痰之痹闭。味含辛苦性偏温。开心窍以祛邪。
资其宣导。利清阳之蒙闭。赖以聪明。(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心家。通神明。辟鬼魅。豁痰宣窍。以其生水石间。故又能散水邪。凡一切心积伏梁癫痫等证。皆可用之。宜产石上。其根一寸九节者良。出泥中大者不堪用。)
草部 水草类
泽泻
泽泻 咸寒入肾。治相火之阳邪。甘淡通淋。渗膀胱之湿热。(泽泻甘淡咸寒。入肾与膀胱导下焦水湿垢浊。自然湿热除。相火降。邪去则正受益。故补肾药中。每每相兼用之。非泽泻真有补性也。不过一于利水而已。)
草部 水草类
蒲黄
蒲黄 破血凉瘀。生用可行熟可止。味甘性冷。损伤能散肿能消。入心肝以达脾。通经脉而治痛。(蒲黄即香蒲花之心也。色黄气香。入心肝脾三经血分。其性甘凉。故能凉血散血。
取凡花皆散之意。凡一切血分瘀滞之病。皆可用之。但轻香走散之品。似乎上焦病为尤宜。
炒黑则能止血。以红见黑则止。水胜火也。)
草部 水草类
海藻
海藻 咸以软坚。消瘿利水。寒能入肾。退热除痰。(海藻生海中。其叶如发。即水藻之属也。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 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草部 水草类
昆布
昆布 功用相同海藻。治疗亦本咸寒。(昆布生海中。其叶如布。性味主治与海藻相同。故每相兼而用。然有病则病当。若药过病所。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草部 水草类
浮萍
浮萍 发汗以开鬼门。味辛有效。行水而洁净府。性冷多功。轻浮入肺可祛风。行方无定。
解散行经能胜湿。到处为家。(浮萍生水中。浮水面。其叶小而背紫。叶下有根如须。飘流水中。不着泥土。轻浮辛寒。入肺经。发汗之功。并于麻黄。但麻黄性温。浮萍性寒为异。
且浮萍利水之功。麻黄所不能耳。)
草部 水草类
箬叶
血因热逼妄行。治标炙研服。性本甘寒无毒。欲表水煎尝。其功本属轻扬。其用直清肺胃。(箬叶甘寒。入肺胃二肠。功与芦根相似。若血因热逼而妄行者。用此烧灰服之。亦寒能胜热。黑可胜红之意耳。箬叶虽寒降。而有轻扬解散之意。故与芦根有根与叶之不同也。)
草部 石草类
石斛
石斛 除阳明之虚热。味甘咸以微寒。悦胃浓肠。肺肾并清阴受益。金钗干霍。方宜所产力难齐。鲜者治病除邪。每相宜于时证。川者气轻味薄。究功用之平常。(石斛味甘咸。微寒。入肺胃肾三经。清虚热。以其甘多寒少。故能悦胃浓肠。入阳明之力为多。然毕竟气轻味薄之品。非可以御病也。)
草部 石草类
骨碎补
骨碎补 苦能坚肾。温可补虚。行瘀血以理劳伤。长须发并除风气。(骨碎补一名毛姜。入肾补虚。肾主骨。故名。其苦温之性。又能破瘀血。续绝伤。所以治风气者。亦因肾虚痹着于骨也。浸水刷头能长发。)
草部 石草类
石苇
石苇 导湿热以通淋。甘苦微寒。下行火腑。清肺金而利水。分消降浊。直达州都。(石苇生石上。其叶如布。甘苦微寒。上清肺热。下达膀胱。利湿热。通淋浊。主治不过如此。亦不常用之物也。)
草部 石草类
络石藤
味苦性平。宣风通络。(络石藤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络宣风。以风在络中。则络道闭塞。况苦平之性。又能宣发者乎。)
草部 毒草类
半夏
半夏 性温体滑。入阳明并走心脾。质燥味辛。治呕吐专消痰饮。通阴阳而和胃。不寐堪医。散逆气以调中。郁邪可解。痰厥头疼当取服。中风暴卒急宜求。辛润通肠。半硫主津凝虚闭。温宣消痞。制法系姜汁青盐。(半夏味辛。质滑。性温。有小毒。善劫痰水。导大便。
痰水去则土燥。脾喜燥而恶湿。故宜之。味辛善散逆结之气。故能解郁调中。为治呕吐蠲饮邪之圣药。总之脾有湿邪者宜用。若阴虚血燥之人当为禁服。)
草部 毒草类
南星
南星 温燥能行。逐风痰于肝脏。苦辛有毒。散坚结于脾家。性刚善走夫阳明。妊娠忌用。
制法须藏乎牛胆。惊痫宜求。(南星一名虎掌。其根大如掌。四围有子。形皆扁。故名。苦辛温有毒。入太阴阳明厥阴。治风痰。散坚结。但性燥而紧。猛于半夏。能散血堕胎。用牛胆套之。制其燥烈之性。善治肝胆经风痰。为小儿痫痉等证要药。)
草部 毒草类
附子
附子 味辛性热。能回脾肾元阳。质燥气刚。可逐下中寒湿。斩关夺门之将。痼冷何愁。善行疾走之功。沉寒立解。或温经发汗。痹病赖此以宣通。或益气调营。补药仗之而有力。乌头即附子之母。性猛祛风。天雄乃乌附之长。形单无附。均皆有毒。各自分名。(附子甘辛大温。有毒。乌头如芋婆。附子如芋子。从劳相附而生。入脾肾。助元阳。逐寒湿。其性刚猛。为剽悍之将。同表药则发散。同补药则温补。乌头之性味相同附子。但附子长于治寒。
乌头长于治风。附子可用于补药中。乌头则不能。故乌头燥散之性。较附子为过之。天雄乃乌头之形长。而四围无附子者。故为之雄。性味主治。与乌头相同。而方尤大。以上皆出川中。土人种植而货也。另有一种草乌。系野出。虽能治大风顽痹等证。直前无往。见效固速。然辛热大毒之物。不可轻用。)
草部 毒草类
白附子
白附子 入阳明治头面之邪风。辛甘而苦。性燥毒治胃家之寒湿。温散而升。(白附子辛甘而温。有小毒。不若川附之刚猛。虽性味相同。而主治各异。其形似天雄而长。晒干则有节。入阳明经。治风痰。燥寒湿。其功长于上焦。故能治头面之游风。非若川附之能达下焦。
亦不及南星之散坚消肿。善行疾走。可入肝脾耳。)
草部 毒草类
蚤休
痈毒能消。味苦寒而散结。热瘀可化。杀虫积以通肝。(蚤休苦寒有毒。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根如菖蒲之根。入肝经。凉血散瘀。故能消痈杀虫毒。至其能治惊痰等证。大抵亦因郁热而然耳。)
草部 毒草类
大黄
大黄 沉降下行。苦寒有毒。通肠涤胃。泻实热之稽留。破积行瘀。荡诸邪之闭结。制炒偏通于小便。分消善导乎州都。(大黄苦寒沉降。气味俱浓。入脾胃大肠血分。能荡涤瘀留结热之实邪。长驱直下。破坚积。除症瘕。若寒滞积结。有温下之法。虚人挟积。有补泻并行之法。故温药补药。皆可相辅而行。相机而用。若经酒制蒸炒。则专行小肠膀胱。治湿热癃闭等证。故生熟异用耳。)
草部 毒草类
商陆
商陆 苦辛有毒。入脾胃逐水通肠。沉降偏寒。疏脏腑散坚消肿。(商陆味苦辛寒。沉阴有毒。入脾胃大肠。泻水消肿。其毒烈之性。与大戟甘遂相同。但可治阳水实邪。若脾肾虚寒而属阴水者。不宜用之。有赤白二种。白走气。赤走血。泻水虽同。惟赤者可外敷痈肿耳。)
草部 毒草类
芫花
芫花 入肺脾而兼肾。窠囊水饮立蠲除。导上下以通肠。留伏湿痰顿解化。散瘀消肿。味苦而辛。治癖杀虫。性温有毒。(芫花味苦辛。色黄赤。性温有毒。入脾肺肾三经血分。专泻上下水邪。以其为花也。故能泻而兼散。非比商陆之沉降。不能破血。且性之寒温亦异耳。
然有毒之品。不可轻投。)
草部 毒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