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读


  味辛甘。性温燥。祛风胜湿。两者兼优。熨风痹。洗瘾疹。香油调涂烂弦风眼。皆有效验。

  至本经云治消渴一证。或取蚕之但食不饮耳。)

  昆虫部 昆虫类

  斑蝥

  斑蝥 直走精宫。腐肉堕胎毒至猛。专行血室。通淋逐积味辛寒。治疯犬之毒邪。达下窍而攻泻。(斑蝥生豆叶上。八九月间取之。捕获时尾后有恶气射出。臭不可当。辛咸性寒有大毒。走达下窍。至精溺之处。能蚀下败物。如血块烂肉粉片之属。从小便而出。故本经称其能破石淋。极能堕胎腐胎。至于拔瘰 根。治疯犬毒。服后能使病根从小便出。虽有方法。

  然终未免假借大毒之物。只可外用。蚀死肌。溃痈肿。搽疯涂癣。却有奇功。不堪内服耳。

  )

  昆虫部 昆虫类

  蟾酥

  蟾酥 性毒质粘。能辟邪而开窍。味辛气热。可拔毒以消痈。外用伤肌。鼻闻取嚏。蟾皮可疗疳积。能发疮疹。性味却属甘凉。善行脾肺。(蟾酥即癞虾蟆。眉间白汁。以法取之。阴干用。味辛。性温有毒。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救急诸药方中用之。以开其闭。然服食总宜谨慎。试以少许。置肌肤。顿时起泡蚀烂。其性可知。研末时鼻闻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药中用之。此药止可外用。散痈疽。消疔毒。杀虫疮。却有功效耳。○蟾皮辛甘凉。有小毒。行皮达肺。治小儿疳积。蟾属土。故又入脾。凡小儿疳积脾肺湿热蕴结。此物能行湿气。除热邪。杀虫积。服之能使蕴蓄之邪。发之于外。自脾及肺。病乃愈耳。)

  昆虫部 昆虫类

  水蛭

  入肝家破血行瘀。其味苦咸消肿胀。寻经络搜邪摩积。其功寒毒堕胎元。(水蛭一名蚂蟥。种类甚多。以水中短小腹有血者佳。味咸苦。性寒。入肝破血行血。凡一切症瘕积聚。折伤月闭。由于血瘀者。皆可用之。极易堕胎。不可轻用。况此物虽火炙为末。得水即活。其性之阴险可知。)

  昆虫部 昆虫类

  虻虫

  破积堕胎。味苦寒而有毒。入肝行血。泻大便以推陈。(虻虫即牛虻。形如蜂。专啖牛马之血。五六月取之。晒干用。苦寒有毒。入肝经。破血行血。与水蛭同性。但虻虫之性刚而猛。故服下即暴泻。药过即止。水蛭之性阴而险。服后虽不即泻。而延蔓之毒。未必即除。虻虫居陆而飞走。水蛭居水而潜伏。故于脏腑经络之间。缓急行守之治。又有不同也。

  亦能堕胎。)

  昆虫部 昆虫类

  虫

  补接折伤通乳脉。性味咸寒。搜索癖积达肝家。通行经络。( 虫即地鳖虫。咸寒。

  有小毒。入肝经。功专搜逐一切血积。治折伤。续筋骨。功虽同于虻蛭。而性颇缓。通乳者亦行经活血之意耳。)

  昆虫部 昆虫类

  蝼蛄

  味咸寒。性阴有毒。达下窍。逐水通淋。(蝼蛄一名地狗。生于夏月。夜则出。喜灯光。咸寒阴毒之品。善达下窍。利大小便。治一切水。通一切淋。须用下半截乃效。然治病之药颇多。不必拘此阴毒之物。食功取过也。)

  昆虫部 昆虫类

  蝉壳

  蝉壳 可解皮肤风热。与惊痰乳壅。气禀轻虚。善疗翳膜 疹。及胞阻产难。功能脱退。昼鸣夜息。治小儿之惊啼。味咸性寒。化上焦之邪滞。(蝉壳夏月自土而出。沿树而上。退壳于地。得风露清虚之气。咸寒入肺。专解皮肤风热。宣发痘疹。治上部咽喉头目口齿之病。退翳膜。治产难。取其善脱也。治小儿夜啼。取其昼鸣夜息之意耳。)

  昆虫部 昆虫类

  蝎

  蝎 入肝脏以搜风。定搐疗惊全力足。达经络而蠲痹。愈痫治疝尾功长。味合辛咸。性含阴毒。(蝎味辛咸有毒。其力在尾。有单用尾者。亦有全用者。入肝搜风。走脏腑。行经络。

  治大人中风。小儿惊痫。属实邪者皆可用之。至于治疝治疟。以及女人带下阴脱等证。无不皆由于肝经风气使然。以蝎产东方。色青属木故也。)

  昆虫部 昆虫类

  九香虫

  壮脾肾之元阳。咸温无毒。理胸膈之凝滞。气血双宣。(九香虫其虫大如小指。状如水蝇。青黑色。至冬藏于石下。土人取之以供人用。咸温无毒。观其以香命名。其虫之气香可知。故能理气滞。宣胸膈。咸能入肾。温可壮阳。气香归脾。故为脾肾之药。蠕动气香味咸之物。似又能流通血脉耳。)

  昆虫部 昆虫类

  蜣螂

  咸寒有毒。肝胃双行。便闭虫疳。肠积能攻痫疾愈。惊风痔漏。疮疡并治骨疽消。拔箭镞之灾伤。贴疔毒而病愈。(蜣螂一名推车虫。即攻屎虫也。喜入粪土中。以屎推成丸。

  雄曳雌推。置于坎中。覆之而去。数日即有小蜣螂出于中。此亦物类所感耳。味咸性寒。有小毒。入肝胃大小肠。治惊痫者。皆由风热客于经络。蜣螂蠕动之物。以风胜则动。故能治风。以其寒也。故能除热。小儿疳积一证。皆因湿热闭结所致。蜣螂咸能软坚润下。以其善于攻屎。故能攻肠中坚结之屎。从便而出。则湿热除而疳积愈耳。至于拔箭镞。贴疔疮。敷多骨疽疡。治痔漏虫蚀。皆外治方法。却有效验。亦不过取虫之蠕动善攻。有清热解毒之意已。)

  昆虫部 昆虫类

  蜗牛

  咸寒解热能搽痔。凉润清咽可治喉。敷瘰 与疔疮。点脱肛而通溺。(蜗牛即硬壳蜒蚰。背上负壳者。生于阴湿处。咸寒有小毒。入肺肾。有清热润下之功。故能治一切喉证。

  与夫实热消渴。以及火邪。小便不通者。皆可服之。至于搽痔疮。点脱肛。取其咸寒清润。

  而性又善缩入也。敷瘰 疮痈等证。皆取寒清虫动之意耳。阴晦之物。止可外治。不宜内服。)

  人部

  (李时珍曰。人者。 虫之长。万物之灵也。良相良医。皆由人理。治国治病。悉赖人为。是以人与天地并立为三。岂可与诸物为伍哉。但能无害于义。以无用之物。可作有用之药者。则录之。其残忍邪秽者。则阙之。)

  人部 人类

  人发

  得血之余气。消瘀利水补真阴。味苦而微温。达肾通肝入心脏。人牙则咸热有毒。为痘疮攻托之方。人乳则甘润益阴。乃营血调和之品。若求童便。类属咸寒。导瘀热以下行。

  吐红可愈。退骨蒸而治嗽。劳瘵堪医。秋石之功。即可滋阴除伏热。咸寒之质。亦能治咳理虚劳。金汁苦寒。专清热毒。(人发得血之余气。故名血余。味苦微温。无毒。入心肾及肝与小肠。 灰用。消瘀血。利水道。治血淋颇佳。且行瘀之中。仍有益阴之妙。以发乃血所化。烧之仍能还血。故本经有自还神化之说。而又能止血。凡吐血衄血便血。以及一切血出不止者。皆可内服外掺。所谓红见黑则止也。○人牙齿者骨之余。故能入肾。咸热有毒。性能攻发。故治痘疮倒陷。变黑归肾之证。用此攻发肾脏之邪。其他内外诸方。亦不多见。用此亦罕耳。○人乳乃血所化。味纯甘。性平。服之仍能补养阴血。润泽脏腑。惟脾胃阳气不足。而有湿滞者。不宜服之。且人乳尤宜选择无病之乳。否则不洁之妇。七情之火。五味之毒。其乳汁或黄赤。或清稀。此等之乳。服之不但无益。而反有害也。○童便须用十三岁以前无病童子。不可食葱韭腥膻之物。多用糖米汤饮之。助其水道。服时当去头尾。乘热饮。

  若冷而再炖。则臭秽矣。咸寒无毒。先入肺部。引热邪下行。从膀胱故道而出。凡一切肺热咳嗽。骨蒸痨瘵等证。皆可用之。以此物得人之气化。故能清降之中。而又有助元之力也。

  因其味咸。故能走血。凡一切吐血衄血。及扑损跌打瘀血在内。或产后血闷等证。皆有奇效。

  总之童便之治诸证。皆阴虚有火者为宜。即血证而属阳虚者。亦当禁耳。○秋石有阳炼阴炼两种。即溺中白垢。或火炼。或水澄。皆以洁白为度。虽制法不同。其味皆咸。其性或寒或热。随其制法而异。所云能滋阴退热。治虚劳咳嗽等证。惟阴炼者尚可用之。若阳炼一经火。反足以助火增病。此物究系溺浊炼成。与人中白相仿。止可用以润下导浊。统治一切淋病。颇有效验。而必欲仗此补阴益元。未可信也。○金汁用人粪沥清汁。装入坛内。封好。

  埋于人行处地下。年久取出。清若泉水。全无秽气。愈久愈佳。卖花者用以接树甚妙。咸苦甘寒无毒。除一切热。降一切火。解一切毒。无论误食各种毒物。皆可用此解之。又名粪清。

  )

  人部 人类

  紫河车

  假有情血肉之形。甘咸入肾。疗瘵疾虚劳之证。益下填阴。然与小儿感召相关。当为仁者革除禁用。(紫河车即人之胞衣。味甘咸。性温。前人皆谓能大补虚劳。以人有形精血之属。仍能接补人之精血。所谓以形补形也。故有河车大造等方。信者固多。服者亦复不少。然此等形秽不洁之物。生气已离。世间良药颇多。何必舍彼而取此。且每每淫火之毒未泄。服之反致出痘等证者有之。况小儿之胞衣。宜藏安妥之处。或深埋紧筑。令儿长寿。若为虫蚁所食。儿即有病。足见气相感召。稍具仁心者。有所不忍耳。)

  人部 人类

  人中黄

  甘寒入胃。解火毒之阳狂。中白行瘀。味咸凉而降热。(人中黄以竹筒入甘草末于内。仍以竹木塞两头。冬月浸粪缸中。至立春取出。悬风处阴干。破竹取草。晒干用。甘寒清热解毒。治天行热狂中毒恶疮等疾。无论一切内外诸证。及误食诸物。凡有热毒者。皆可用之。○人中白。即尿缸中澄结在下之白垢也。味咸性寒。消瘀降火。仍从故道而泄。功同童便。凡喉齿口舌诸方。皆以此 研。吹入有效。亦取其降火消瘀之力耳。)

  水部

  (李时珍曰。水者。天一所生。坎之象也。其纹横而为 。纵则为水。其体纯阴。其用纯阳。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井泉。流止寒温。气之所钟既异。甘咸淡苦。味之所入不同。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所当潜心也。)

  水部 水类

  雨霜雪露水汤

  春雨宜男。秋霜肃肺。雪能凉肺消痈毒。腊雪则专杀诸虫。露还解暑退阳邪。花露则尤能润肺。潦水乃轻清味薄。能除湿热瘅黄。逆流则涌吐功多。可治风痰喉闭。甘澜水扬之万遍。

  不助肾邪。顺流水势善下趋。可疗腹疾。井泉新汲。煎之清热养阴。地坎为浆。服则除烦解毒。阿井水疏痰利膈。麻沸汤通络行经。至若水有阴阳。配宜生熟。可使调和霍乱。通利三焦。(春雨得春生升发之气。有滋水生肝发育万物之意。○秋霜得秋金肃杀之气。故能入肺以行其清肃之令。凡皮毛疮痱肌热面赤等证。属肺火者。皆可用之。○雪得天地阴凝之气。

  较霜为盛。其色白。其质轻。故亦能入肺。其大寒之性。可清脏腑一切毒火。丹石诸疮。然须腊雪为佳。冬至后第三戊为腊。最能杀虫。故凡腊中有雪。则明年菜麦田禾。皆无虫蝗之患。○露夏末秋初阴气之液也。

  能滋养万物。悦泽容颜。其解暑者。以白露降则炎暑退也。故凡治疟药煎成露一宿者。亦是解退伏暑之意。至于百花上露。虽有润肺之功。然花有优劣之不同。尤宜审慎。

  ○潦水道上无源之水也。时珍曰。即降注雨水。又淫雨为潦。大抵即天泉水灌注道涂者也。

  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解者皆谓潦水轻清味薄。不助湿邪。然既谓淫雨灌注道上无源之水。则秽浊之物。岂可用以治病。或者潦水别有一种。否则潦水即劳水。音同字异。传写之误。○逆流水。凡水之性皆望东流。自上下趋为顺。逆流者系河道曲折之处。水不能直行向东。必回环逆西。即谓之逆流水。煎吐药最宜。

  ○甘澜水一名劳水。用长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杓扬之万遍。有沸珠相逐。取其清者煎药。盖水性本咸而质重。劳之则甘而且轻。可以不助水邪而益脾胃也。故内经治不寐。仲景治奔豚。皆用之。○顺流水即东流水。取其顺趋于下。故能导胸腹之疾。直趋于下也。急流水即山涧中峻急直下之水。凡一切下焦腰足风痹等疾。及兼通二便之药。皆可用之。○新汲水即平日所汲之水。取静顺沉潜之气凝而未动。极清极净。其甘寒之性。故能养阴清热。夫水之为物。其质虽同。其性各异。不特江湖河海之水为然。即井水亦宜分别美恶。大抵以高洁者为上。卑污处为下耳。

  ○地浆掘黄土地为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之。搅浑澄清服之。专解一切热毒。鱼菌果菜等毒。以及仓卒中暑热闷诸证。皆可服之。亦土能化毒。寒能除热耳。○阿井水。此井在山东阳谷县。为济水之源。其水味甘咸。性平。且性极趋下。清而且重。用搅浊水。则清一切浊腻之物。投之极易下坠。故煎胶有疏痰利膈之功也。

  ○麻沸汤。即百沸汤。可以行经络。助阳气。宣风痹。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二方。皆用麻沸汤浸汁绞服。亦取上下宣行之意。取药力之神速耳。○阴阳水即生熟水。其法以新汲水百沸汤各半相合服之。能分利阴阳。升降清浊。宜煎一切霍乱之药。)

  十八反歌诀

  十八反歌贵贱殊。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跋一

  医之为道。当望闻问切。详审病源。病源未悉。用药之当与不当。固不必论。苟能得其病源。而于药性之温补寒凉攻泻升降。未能洞悉其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徒无益于病。不又有害于病乎。则甚矣药性之不可不察也。但古今来着本草者。不下数百家。若者甚详。惜乎其未能精也。若者甚简。惜乎其未能明也。岂非尽美不能尽善乎。姨丈兆嘉夫子。幼好读书。经史百家。靡不穷究。而于岐黄之学。则肆力尤深。夙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志。手订本草便读一帙。既将金石草木分门别类。复于各类中细加详审。辨其气味形色而为之缕晰条分。编成联语。虽资鲁者读之。亦能一目了然。绝无冗繁遗漏杂乱混淆之虑。不诚精之又精。明之又明而为本草之善本乎。(寅)奉读之余。喜其不徒有便读之名。而确有便读之实。

  且不徒便于一人。而便于当世之凡学医者。更不徒便于一时。而便于后来之凡学医者。敬缀数语于简末。以质同志云。

  光绪十有三年岁次丁亥孟夏之月受业(姨甥)袁寅顿首

  跋二

  吾郡医学名天下。远方之人多就之者。若法氏、杨氏、钱氏、邹氏、费氏。皆能世其家。

  又各有所着书行于世。其书或传或不传。顾其存者。陈义奥远。学人病不得其用。杨氏本草述钩元得其用矣。又患其浩博而难纪。且锓版毁于兵。同治闲。郡人醵金用麻沙法印之。仅数日部。分而庋诸家。骤不可觅。遗文不彰。后起之士憾焉。兆嘉先生既愈家大人疾。出示是书。春颐受而读之。其词简。其义赅。其用便于初学。而驯而致之以极于其成。于乎。是足以嗣美于诸家矣。亟出资付剞劂氏。以广其传。藉志感忱云尔。

  光绪二十有二年春三月。盛春颐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