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便读
本草便读
木部 香木类
苏合香
合诸香膏汁煎成。宣窍辟邪气滞解。能主治心脾各病。中风痰闭病危安。味苦而甘。性温无毒。(苏合香。此香亦出诸番。一云树脂。一云合诸香之汁煎成。未知孰是。味甘而略带辛苦。其香烈较诸香为甚。性温无毒。入心脾二经。开窍搜邪。凡一切中风中痰中气属邪陷内闭者。皆可用此开之。若类中属虚而脱者。不可用也。)
木部 香木类
乳香
乳香 和营定痛。活络舒筋。香窜入心。辛温兼苦。(乳香出诸番波斯等国。树脂也。辛苦性温。其香润之质。能入心脾营分。和营舒筋。活血定痛。内用外用。其理一也。)
木部 香木类
没药
没药 活血与乳香相仿。性利能宣。行瘀则没药为长。味平而苦。(没药亦树脂也。味苦平。其治虽与乳香相仿。而行瘀散血。则没药独擅其长。故能治金疮杖疮症瘕痈肿等证。所以能止痛者。血瘀则痛。气壅亦痛也。外科药用之。其理概可想见。)
木部 香木类
血竭
血竭 色赤入营。功可行瘀止痛。性收敛口。力能和血生肌。性平润而甘咸。入心肝之血分。(血竭亦树脂也。色纯赤。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血分。行瘀活血。是其所长。至若止痛生肌者。以血活则痛止。瘀去则新生也。故外科药每用之。但性急却能引脓。)
木部 香木类
冰片
冰片 其体温而用凉。其味辛而带苦。香能达窍。内能透骨搜风。散可疏邪。外可通经宣毒。(冰片出波斯等国。树脂也。一云深山穷谷中千年老杉未经伤损者。则有之。辛温香烈。
宣窍散气。凡一切风痰诸中内闭等证。暂用以开闭搜邪。然辛香走窜之极。服之令人暴亡。
惟外证点眼吹喉等药用之。或藉其辛散。或赖其香开耳。)
木部 香木类
乌药
乌药 上入肺脾。下通肾脏。性偏香窜。能疏气闭之邪。味属辛温。可治血瘀之妇。冷气腹疼宿疾去。疝瘕便数旧邪除。(乌药出岭南等处。一云出天台者为佳。树根也。辛温香窜。
上行肺胃。下达肾与膀胱。通理上下一切诸气。气理则寒散瘀行。腹痛止。瘕疝愈耳。至其治小便频数一证。亦止谓寒证之一端耳。)
木部 香木类
樟脑
樟脑 芳香燥湿。资外治之需。辛热杀虫。为搽疮之药。(樟脑出韶州。用樟木煎成。辛热气香。能于水中发火。通关窍。散寒湿。杀虫辟恶。却有专长。然究非内服之品。只可外治疥癣香港脚。或洗或熏。或掺用其杀虫收湿耳。)
木部 香木类
芦荟
芦荟 除邪退热。能润下性味苦寒。明目凉肝。可杀虫消除疳积。(芦荟出波斯等国。状如黑饴。树脂也。苦寒润下之品。除热杀虫之外别无所长。更衣丸用之。取其润也。明目治疳者。取其寒也。考其气质性味。能入脾胃大肠肝肾诸经。故主治亦不离此诸经耳。)
木部 香木类
阿魏
阿魏 化积有功于脾胃。杀虫独禀夫辛温。臭烈难闻。外消多效。(阿魏。出西番诸国。一云是树脂。一云是草根煎成。未知孰是。辛温气臭。入脾胃。消积杀虫。虽极臭而又能辟臭。凡口气腋气等证。皆可用之。然人之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即使内外各方有效。而良药甚多。亦不必喜功生事也。)
木部 香木类
安息香
芳香开窍。有温宣气血之功。辛苦辟邪。擅畅达心脾之力。或安神而息魅。或煎服而焚香。(安息香出安南波斯等国。亦树脂也。其质如桃胶。柔韧不断。焚之能安息诸邪。
故名。辛苦微温。芳香无毒。入心脾二经。开窍辟恶。其芳香温散之性。能使气血宣行。通身通泰。则鬼疰蛊毒。卒中暴厥。心腹诸痛等证。皆可愈耳。)
木部 寓木类
茯苓
茯苓 色本属金。功先入肺。导膀胱而利水。无非气化之神。清治节以行痰。专主分消之职。假松根之余气。甘淡平和。得坤土之精英。坚贞博浓。忧恚惊悸。皆缘痰结为殃。呕吐怔忡。尽是饮邪作咎。均可审证而施治。自能对病以求方。抱根者为茯神。守脏宁心。安神独掌。色红者为赤茯。入营导赤。利水偏长。皮以行皮。性仍同性。(茯苓生大谷中。多年大松树。经樵斫之后。松根精灵之气。抑郁不绝。结成此物。其精气足者。离根较远。亦有附根而生者。即为茯神。其色有赤有白。白者为佳。味甘淡。性平和。上入肺脾。下达小肠膀胱肾经。益元气。通神明。能清肺脾虚热下行。其淡渗燥利之性。故能化胸中痰饮。导下部湿邪。至于茯神赤茯等。其主治气味皆同。不过安神利水之功。略有小异耳。)
木部 寓木类
琥珀
琥珀 本灵气以生成。通心窍安神定魄。性淡平而钟结。降肺金导水分消。色赤入营。兼可行瘀燥湿。味甘化毒。并能摩翳生肌。(琥珀乃松脂入土年久而成。其质坚。其色赤。平和甘淡。入心肺小肠膀胱四经血分。消瘀利窍。清肺渗湿。镇心定魄。是其所长。毕竟淡渗下行之品。凡小肠膀胱血分湿热。致成淋浊癃闭等证皆可用之。至于生肌摩翳药中用之者。亦取其和营化湿耳。以其入土最久。百毒遇土则化。故能解毒耳。)
木部 寓木类
桑寄生
桑寄生 壮骨强筋。补肝肾虚羸。苦甘平润。和营通络。治痹风痛着。关节舒和。且其养血疏风。得附大桑之余气。又可安胎治产。都因寓木以生成。(桑寄生即桑树上所附之藤。然种类不一。总以桑树上者为佳。甘苦性平。凡藤类像筋。故入肝又及于肾者。乙葵同源也。
以其得桑之余气。故能治风兼治湿者。风能胜湿也。统治筋骨间风寒湿痹。此物祛邪之力有余。补养之功不足。所云补虚羸。益血脉者。亦邪除则正受益耳。)
木部 寓木类
猪苓
猪苓 淡渗分消。治各种癃淋。皆可自肠中下导。甘平赤黑。去诸般湿热。却能从釜底抽薪。(猪苓生枫树下。得枫根之余气结成。状如猪屎。故名。外黑内赤。甘淡性平。入小肠膀胱血分。分利湿热。湿热下降。则上焦之热渴止。表部之温疫解。亦里和表解之意也。然毕竟淡渗燥利之品。耗亡津液。阴血不足者远之。)
木部 竹类
雷丸
雷丸 得竹之余气。苦寒能清热杀虫。感雷而成苓。阴毒可入肝达胃。(雷丸竹之苓也。生于竹下土中。如猪苓茯苓之类。乃竹之余气。得天地郁蒸之气而成。其形如丸。苦寒有毒。
杀虫辟邪之外。别无所长。其所入亦不过肝胃而已。)
木部 竹类
竹茹
入胃清烦止呕逆。用治多灵。行皮达络埽邪氛。甘寒有力。(竹茹乃竹之二青。种类颇多。均以淡竹为佳。味甘淡。性寒入肺胃。散逆气。清烦热。凡一切呕哕痈痿噎膈等证。
属上焦有热者。皆可用之。至行皮达络之意。亦以类相从耳。)
木部 竹类
竹沥
竹沥 能豁痰而清热。皮间膜外尽搜除。治类中与偏枯。经络四肢都走遍。以其甘寒滑利。
须同姜汁和冲。(竹沥甘寒滑利。入胃腑。达大肠。功主清热豁痰。以其为竹中之津液也。
故凡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痰热壅滞者。非此不达不行。一切卒暴中风等证。经络中皆有痰涎。均宜配入姜汁用之。不特热以制寒。且姜汁亦有开痰宣散之功。一开一降。相辅而行也。
)
木部 竹类
天竹黄
天竹黄 甘寒能清热豁痰。镇心有效。惊痫因风淫邪扰。肃肺多功。(天竹黄乃大竹中脂膜结成黄片。积久而成。今药店中所售者。皆如石块。恐非也。甘凉上入心肺。清热豁痰。其性味功用。虽与竹沥相仿。而此则不能搜经络皮膜之痰。亦无滑润之性。惟镇心定惊为独得。故小儿惊痫方中多用之。治风者亦犹竹沥之意耳。)
木部 竹类
淡竹叶
淡竹叶 甘淡微寒。心肺火邪都下降。轻浮上达。太阳湿热尽分消。(淡竹叶甘淡性寒。轻浮上达之品。解散上焦风热。清心肺炎蒸。导小肠膀胱湿热下降。清上导下。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
果部
(李时珍曰。果者。木之实也。 者。草之实也。熟则可食。干则可脯。丰俭可以济时。
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是以占书者。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之盛衰。周礼职方氏辨五地之物。以时藏之。观此则果 之土产当异。性味之良毒不齐。岂可纵嗜欲而不知物理乎。)
果部 果类
莲子
莲子 平补心脾。下交肾水。安宁神智。上泽容颜。因其甘可调中。且浓肠而止泻。皆谓涩能固脱。治遗浊以藏精。莲房苦涩性偏温。血室崩淋用宜炙。生藕消瘀涤热。熟汤和血养阴。若论花须。甘涩固精可敛脱。欲知荷叶。苦平散水并升清。鲜者可解暑邪。用边有效。干者能宣脾胃。当炙为良。蒂则上升。举清阳之下陷。节能止涩。固失血之妄行。(莲子甘涩性平。入心脾肾三脏。补而兼固。故能补中治泻。安神固遗。使水火相交。中土受益。治疗服食两者。均宜去心用。○莲房苦涩温。入心肝血分。专主涩血。凡一切下血溺血血崩等证。皆宜炙黑用之。大抵瘀者可消。而新者可固也。○生藕甘凉入胃。清烦热。止呕渴。大能开胃。其性善消瘀血。凡产后一切生冷皆忌。惟藕不忌。以其能消瘀也。蒸熟则白变为紫。
凉变为温。其消瘀涤热之功。一变而为补阴养脏。亦如地黄之生熟异用也。○莲须味甘涩。
性平。入心肾。功专固摄。凡属心肾不固之证。皆可用之。○荷叶苦平。气香。色青。形仰。以其象震也。故能入肝。肝为藏血之地。故有散血升清之功。又能治水气浮肿等证。亦血化为水之水。荷叶不特功专散血。且生于水而性不沾水。故亦能治水也。凡夏月之物。皆能解暑。况叶之轻浮在上。边有舒散之意哉。干荷叶又能生发元气。助脾开胃。故补脾胃药往往用之。○荷蒂性同于叶。惟举托之功。此为尤胜。凡清气下陷。胎元不足者。亦均用之。
○藕节味苦涩。性平。消瘀血。涩新血。消瘀是其本性。然味过于涩。故止血之力尤为长耳。)
果部 果类
橘皮
橘皮 入脾胃以和中。燥可消痰理气滞。味苦辛而散逆。温能快膈逐寒凝。留白则宣补中州。去白则流行肺部。核乃入肝疗疝。理寒滞以颇灵。叶则治乳消痈。味苦平而无毒。络能通络甘寒用。瓤可生痰酸冷多。(橘皮种类甚多。惟广产者最胜。陈者良。味苦辛。性温。气香。质燥。入脾胃气分。燥湿理气。散逆和中。同补药则补。同表药则表。同泻药则泻。用盐水炒极能治痰。以其能燥湿理气。亦治痰之本也。○橘白去外一层红皮。其味带甘。其功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橘红则去尽内白。有轻浮之意。故能入肺。主治亦相似。○橘核苦温。色青入肝。形类肾丸。故能治一切疝疾之因于寒者。用此宣散之。亦气分药也。○橘叶苦平气香。轻扬上达。入肝胃。宣胸膈逆气。消肿散毒。凡妇人一切乳证。皆可用之。○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橘瓤性寒。甘者可以润肺。酸者即能生痰。一物之性各异。主治不同。岂可不省察哉。)
果部 果类
青皮
入肝经破滞削坚。辛能发汗。治疝疾辟寒理气。苦可宣邪。下焦之肝气可疏。胸胁之郁痰能解。性味与橘皮相仿。炒煎用醋水为良。(青皮乃橘之小者。色青气烈。味苦辛。性温燥。入肝胆气分。能发汗散寒。行气破积。如壮盛年少之人。其气剽悍。故一切疝气痰滞积聚等证。属于肝胆者。皆可用之。用醋炒者缓之敛之。制其剽悍之性。引以入肝也。)
果部 果类
大枣
大枣 甘可缓中。温能养血。补脾益胃。润中州能益气调营。止渴生津。和百药而强神助脉。红枣之功不及黑。入营之力胜于乌。(大枣。枣为脾果。种类甚多。大抵以肉浓多脂味甘核小者为佳。味甘性温。入脾胃。补阴血。生津液。和营卫。强神益气。实为中土之良药。
惟有湿热者不宜服之。以其易助湿热。易生虫患耳。○红枣性味相同。功力不及。惟入营和血。仅堪润养耳。)
果部 果类
芡实
芡实 扶脾止泻。治水则同气相求。固肾益精。性味则甘平无毒。(芡实生于水而能治水。
诸家本草皆谓甘平性涩。然尝之似无涩味。仅觉甘淡而已。此亦邪水去而真水固也。味甘入脾。水属入肾。扶土利水。是其本功。毕竟称其能涩精固气。恐亦未必。岂一物而有通涩二用哉。或此药同山药等味则补。同苡仁等味则利。同金樱子等则涩。各随其用耳。)
果部 果类
乌梅
乌梅 酸先入肝。肺络脾经均可及。黑能走血。肠红嗽疾久堪医。因其温涩之功。虚痢可疗汗可敛。假此酸收之品。风痰能化噤能开。蛔厥难安。得酸则伏。恶疮翻凸。捣贴能除。白霜梅。善豁痰涎。梅核膈。宜求含咽。(乌梅则青梅之半黄时用火熏黑者也。味酸性温。专入肝家血分。脾肺大肠。皆其旁及者也。其功专主收敛止涩。故凡久咳久利。虚汗亡血等证。皆可用之。能安蛔者。虫得酸则伏也。○白霜梅即青梅。用盐水浸之。日晒夜浸。十日后。即有霜起乃成矣。味酸咸。性平。入肝达胃。善豁顽痰。治中风喉痹。牙关紧闭等证。以酸咸之性。咸能润下。酸能涌泄也。开牙噤者。齿得梅则 。肝气以津液上泄之故。然最易伤肾。故多食损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