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蜂蜜
俗名蜂糖、生岩石者、名岩蜜、亦名石蜜。补中、润燥滑肠。
采百花之精英。合露气以酿成。生性凉。能清热。熟性温。能补中。甘而和。故能解毒。
柔而滑。故能润燥。甘缓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疮疡诸痛。甘缓可以和中。故能调营卫。通三焦。安五脏。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止嗽治痢。(解毒润肠、最治痢疾、用姜汁和服、甚佳。)明目悦颜。同薤白捣。涂汤火伤。煎炼成胶。通大便秘。(乘热纳谷道中、名蜜煎导。)大肠虚滑者。虽熟蜜亦在禁例。酸者食之。令人心烦。同葱食害人。食蜜饮后。不可食。令人暴亡。白如膏者良。(汪颖曰:蜜以花为主、闽广蜜热、川蜜温、西蜜凉、安宣州有黄连蜜、味小苦、点目热、良、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脂。)用银石器。每蜜一斤。入水四两。桑火慢熬。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用。黄蜡、甘淡而涩。微温。止痛生肌。疗下痢。
(蜜质柔性润、故滑肠胃、蜡质坚性涩、故止泻痢。)续绝伤。(蜜与蜡、皆蜂所酿成、而蜜味至甘、蜡味至淡、故今人言无味者、谓之嚼蜡。)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露蜂房
宣、解毒杀虫。
甘平有毒。治惊痫螈 。附骨痈疽。根在脏腑。(和蛇蜕乱发烧灰、酒服、按附骨疽不破、附骨成脓、故名、不知者误作贼风治、附骨疽痛处发热、四体乍热乍寒、小便赤、大便秘而无汗、泻热发散则消、贼风痛处不热、亦不发寒热、觉身冷、欲得热熨则小宽、宜风药治之。)涂瘰 成 。(炙研、猪脂和涂。)止风虫牙痛。(煎水含漱、时珍曰:阳明药也、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尔。)敷小儿重舌。(烧灰、酒和、敷舌下、日数次。)其用以毒攻毒。
痈疽溃后禁之。取露天树上者。(洗疮煎用、治痈肿、醋调涂。)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虫白蜡
生肌长肉。
甘温。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丹溪曰:白蜡属金、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中用之、神效。)虫食冬青树汁。久而化为白脂。粘敷树枝。至秋刮取。以水煮溶。滤置冷水中。则凝聚成块。(人以和油浇烛、大胜蜜蜡。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白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知之、今则为日用物矣。头上秃疮、白蜡频涂、勿令日晒、久则自然生发。)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五倍子
一名文蛤。涩、敛肺。
酸涩能敛肺。咸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散热毒。消目肿。(煎水洗之。)敛疮口。(热散疮口自敛。)其色黑。能染须。(丹溪曰: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浮入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五倍、敛而降之、娄全善医学纲目云:王元 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真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敛涩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 庵曰: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于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禁用。生盐肤木上。乃小虫食汗。遗种结球于叶间。(故主治之证、与盐肤子叶同功。)壳轻脆而中虚。可以染皂。或生或炒。捣末用。(粪后下血、五倍子末、艾汤调服一钱、妇人阴血、因交接伤动者、以末掺之。)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造酿。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用五倍子为粗末。每一斤以真茶一两。煎浓汁。入酵糟四两。擂烂拌和。器盛置糠缸中罨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成矣。捏作饼丸。晒干。(风热牙痛、百煎泡汤、噙漱。)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桑螵蛸
补肾。
甘咸平。入肝肾命门。益精气而固肾。治虚损阴痿。梦遗白浊。血崩腰痛。伤中疝瘕。
(肝肾不足。)通五淋。缩小便。(能通故能缩、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得所养、气化则能出、肾气既固、则水道安常、故又能缩也、寇宗 治便数、有桑螵蛸散、桑螵蛸、茯神、远志、菖蒲、人参、当归、龙骨、鳖甲等分为末、卧时、人参汤下二钱、能补心安神、亦治健忘。)炙饲小儿。止夜尿。螳螂卵也。须用桑树上者。(一生九十九子、用一枚、即伤百命、仁人君子闻之、且当惨然、况忍食乎。房长寸许、有子如蛆、芒种后齐出、故月令、仲夏螳螂生也、如用他树者、以桑皮佐之、桑皮善行水、能引达肾经。)炙黄。或醋煮。汤泡煨用。或蒸透再焙。畏旋复花。螳螂能出箭簇。(螳螂一个、巴豆半个、研敷伤处、微痒且忍、极痒乃撼拔之、以黄连贯众汤洗、锻石敷之、杨氏方用螳螂出簇后、敷生肌散。)又治惊风。(古方治风、多用螵蛸、螳螂治风、同一理也。)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白僵蚕
轻、宣、去风化痰。
咸辛平。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故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蚕病风则僵、故因以治风、能散相火逆结之痰。)其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入肺肝胃三经。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炒为末、姜汤调下一钱、当吐出顽痰。)丹毒瘙痒。(皆风热为病。)瘰 结核。痰疟血病。崩中带下。(风热乘肝。)小儿惊疳。肤如鳞甲。(由气血虚、亦名胎垢、煎汤浴之。)下乳汁。灭瘢痕。诸证由于血虚。而无风寒客邪者。勿用。以头蚕色白条直者良。糯米泔浸一日。待桑涎浮出。焙干、去丝及黑口。捣用。恶萆 、桔梗、茯苓、桑螵蛸。(一切风痰、白直僵蚕七个、细研、姜汤调灌之、酒后咳嗽、蜜调末、服一钱。)蚕蛹、炒食。治风及劳瘦。为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肉。退热除蛔虫。煎汁饮。止消渴。研敷 疮恶疮。(吴瑞曰:缲丝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儿、孙思邈曰: 犬咬者、终身忌食、发则难免。)蚕茧、甘温。能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止消渴。(蚕与马、并属午、为离主心、作茧退藏之际、故缲丝汤饮之、能抑心火而治消渴。)痈疽无头者。烧灰酒服。(服一枚、出一头、二枚出二头。)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原蚕砂
燥湿去风。
蚕食而不饮。属火性燥。燥能去风胜湿。(经曰:燥胜风、燥属金、风属木也。)其砂辛甘而温。炒黄浸酒。治风湿为病。支节不随。皮肤顽痹。腰脚冷痛。冷血瘀血。炒热熨患处。亦良。(寇氏曰:醇酒三升、拌蚕砂五斗、蒸热、铺暖室席上、令患冷风气痹人、以患处就卧、浓覆取汗、不愈、明日再作、但须防昏闷。)麻油调敷,治烂弦风眼。(目上下胞属脾、脾有风湿、则虫生弦烂、又新瓦炙为末、少加雄黄、麻油调敷、治蛇串疮、有人食乌梢蛇、浑身变黑、渐生鳞甲、见者惊缩、郑奠一令日服晚蚕砂五钱、尽一二斗、久之乃退。)二蚕矢也。淘净晒干。原雄蚕蛾、气热性淫。主固精强阳。(蛇虺咬伤、用生二蚕蛾、研敷之。)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斑猫
一名斑蝥。大泻、以毒攻毒。
辛寒有毒。外用蚀死肌。敷疥癣恶疮。内用破石淋。拔瘰 疔肿。(杨登甫云:瘰 之毒、莫不有根、大抵治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出、如粉片血块烂肉、此其验也、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斑蝥捕得、屁射出、臭不可闻、故颛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能下败物、痛不可当、用须斟酌。)下 犬毒。(九死一生之候、急用斑蝥七枚、去头翅足、糯米炒黄为末、酒煎、空心下、取下小狗三四十枚、如数少、再服、又方、糯米一勺、斑蝥廿一枚、分三次炒、至清烟为度、去蝥、取米为粉、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下、取利下毒物、如不利、再进、愈后、忌闻钟鼓声、复发则不可治、服之肚痛急者、用靛汁、或黄连水、解其毒。)溃肉(肌肉近之则烂。)堕胎。(斑蝥、 青、葛上亭长、地胆、四虫形色不同、功略相近、食芫花为 青、青绿色尤毒、春生食葛花为亭长、黑身赤头、夏生食豆花为斑蝥、斑色、秋生冬入地为地胆、黑头赤尾、陶隐居云:乃一物而四时变化者、皆极毒、须慎斑文。去头足。糯米炒熟。生用则吐泻人。亦有用米取气。不取质者。畏丹参、巴豆。恶豆花、甘草。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蝎
宣、去风。
甘辛有毒。色青属木。故治诸风眩掉。(皆属肝木。)惊痫搐掣。口眼 斜。(白附、僵蚕、全蝎、等分为末、名牵正散、酒服二钱、甚效。)疟疾风疮,耳聋带疝。厥阴风木之病。(东垣曰: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似中风及小儿慢脾风。病属于虚者。法咸禁之。全用谓之全蝎。去足焙尾。名蝎梢。其力尤紧。(人被螫者、涂蜗牛即解。)紧小者良。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水蛭
即蚂蟥。泻、破血。
咸。苦平有毒。治恶血积聚。染须极效。(能引药力倒上至根、用水蛭为细末、以龟尿调捻须梢、自倒入根也。)赤白丹肿。肿毒初生。(竹筒合咂有功。误吞生者、入腹生子、咂血肠痛瘦黄、以田泥调水、饮数杯必下也、或以牛羊热血、同猪脂饮之、亦下。)炒枯黄。畏锻石。咸。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粪蛆
一名五谷虫。泻热疗疳。
寒。治热病谵妄。毒痢作吐。小儿疳积疳疮。漂净晒干。或炒、或 为末。以上卵生类。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蟾蜍
一名癞虾蟆。泻、疗疳拔毒。
蟾土精而应月魄。辛凉微毒。入阳明胃。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治疮疽发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如此二三易、其肿自愈。)小儿劳瘦疳疾。蟾酥、辛温有毒。治发背疔肿。小儿疳疾脑疳。(即蟾蜍眉间白汁、能烂人肌肉、惟疔毒或服二三厘、取其以毒攻毒、外科多用之、蟾蜍肪涂玉、刻之如蜡。)头、功同蟾蜍。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田鸡
一名蛙。解热毒、利水。
甘寒。解劳热热毒。利水消肿。馔食调疳瘦。补虚损。尤宜产妇。捣汁服。治虾蟆瘟病。
(戴原礼证治要诀云:凡浑身水肿、或单腹胀者、以青蛙一二枚、去皮炙食之、则自消也、嘉谟云:天行面赤项肿、名虾蟆瘟、以金丝蛙捣汁、水调、空腹顿饮、极效、曾活数人。)烧灰涂月蚀疮。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蜈蚣
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 ,蛇症(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堕胎。取赤足黑头者。火炙。去头足尾甲。将薄荷叶火煨用。畏蜘蛛。(被咬者、捕蜘蛛置咬放水中、吐而活之。)蜒蚰、(不敢过所行之路、触着即死。)鸡屎、桑皮、盐。(中其毒者、以桑汁盐蒜涂之。)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白颈蚯蚓
泻热、行水。
蚓、土德而星应轸水。味咸寒。故能清热。性下行。故能利水。治温病大热狂言,大腹黄胆,肾风香港脚。(苏颂曰:香港脚必须用之为使。)治大热。井水调下入药。或晒干为末。或盐化为水。或微炙。或烧灰。(中其毒者、盐水解之。)蚯蚓泥、(即蚯蚓屎。)甘寒。泻热解毒。治赤白久痢。敷小儿阴囊热肿。肿腮。丹毒。以上湿生类。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鲤鱼
通、行水。
甘平。下水气。利小便。治咳逆上气。香港脚黄胆。妊娠水肿。(古方有鲤鱼汤、鲤鱼粥、河间曰:鲤之治水、鸭之利水、所谓因其气相感也。)骨烧灰。疗鱼骨哽。胆、苦寒。益志明目。(点服俱佳。)作羹。治崩漏痔 。(取其行滞血也。)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鱼
一名鲢鱼。温中。
甘温。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凡下毒鱼药捕来者、食之皆损人、又旱干水少、所捕旱鱼、有热毒、最损人。)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鲩鱼
俗名草鱼。暖胃。
甘温。暖胃和中。(李廷飞云:能发诸疮。)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青鱼胆
泻热、治目疾。
苦寒泻热。治目疾。点眼。消赤肿障翳。含咽。吐喉痹痰涎。涂火热疮。疗鱼骨哽。腊月收。阴干。肉、甘平。益气力。治香港脚。脚弱烦闷。(同韭白煮。)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勒鱼
开胃暖中。
甘平。开胃暖中。作鲞尤良。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鲈鱼
补、利水。
甘平。有小毒。(孟诜食疗本草曰: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掌禹锡嘉 补注本草曰:多食发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李廷飞云:肝不可食、剥人面皮。)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作 尤良。曝干。甚香美。(南郡记云:吴人献松江鲈 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 、东南佳味也。)出吴中。一名四鳃鱼。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白鱼
补、利水。
甘平。开胃下气。去水气。(金匮有滑石白鱼散。)令人肥健。或腌或糟藏。皆可食。(孟诜曰:炙食少动气、鲜者多食亦泥人、经宿者勿食、令人腹冷、吴瑞日用本草曰: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一名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