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


  青鱼

  肉甘平,胆苦寒,无毒。

  发明

  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故胆有点目治鲠之功,肉有补肝逐水之用。同韭白煮食,治香港脚疼肿,目睛生汁注眼,能黑夜视物,以其好啖螺蚬,螺蚬能明目也。干青鱼胆,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卷四鱼部

  鲢鱼

  本名 鱼甘温无毒。

  发明

  池鱼大都无毒,兼此鱼恒食诸鱼之遗,其毒虽少,不无助长湿热之虞。有皂白二种,皂者,头大。白者腹腴。虽食品之下,而有温中益气之功,与 鱼无异也。

  卷四鱼部

  阔口鱼

  本名 鱼甘温无毒。

  发明

  生海中,与石首同类。以之剖腹曝干,亦与石首作鲞无异,以其颌下有骨撑开,故有阔之称。能开胃进食,下膀胱水气。病患食之无发毒之虑。食品中之有益者也。

  卷四鱼部

  鱼

  古名鲂鱼甘温无毒。

  发明

  鱼缩项,性不喜动,严冬善息土中,故食之能调胃气,而无动气发热之虑,与白鱼之性相仿,但无利水之功耳。

  卷四鱼部

  白鱼

  甘平无毒。

  发明

  白鱼入肺利水,开胃下气。《金匮》治淋病,小便不利,滑石白鱼散用之。取其佐滑石以利气,兼乱发以破血,血气通调而淋涩止矣。同枣食之令人腰痛,以其渗泄脾肾也。

  卷四鱼部

  石首鱼

  俗名鳇鱼甘平无毒。干者名白鲞。

  发明

  石首鱼生咸水中,而味至淡,故诸病食之无助火之虞。与河豚之性禀阴毒迥殊。

  脑中石 主石淋。脑骨为末,入有嘴壶中熏脑漏,然惟暴患得效。痢疾切忌油腻,惟白鲞食之最宜。

  卷四鱼部

  鳔胶

  咸平无毒。凡用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发明

  诸鱼之鳔皆可为胶,而石首鱼者胶物甚固,故啬精方用之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卷四鱼部

  勒鱼

  甘平无毒。

  发明

  勒鱼腹下有骨勒人,因以得名。以其甘温开胃有宜于老人之说,作鲞尤良。脊骨治疟,以一寸入七宝饮,酒水各半煎,露一宿服之。

  卷四鱼部

  鲥鱼

  甘温无毒。

  发明

  鲥鱼性补,温中益虚而无发毒之虑。其生江中者大而色青,味极甘美;生海中者小而色赤,味亦稍薄。观其暗室生光,迥非常鱼可比,其鳞用香油熬涂汤火伤效。

  卷四鱼部

  嘉鱼

  甘温无毒。

  发明

  此鱼食乳水,功用同乳。食之令人肥健悦泽,肾虚消渴、劳瘦虚损者,食之最宜。

  卷四鱼部

  鲳鱼

  此鱼骨柔肉脆,能益胃气,食之令人肥健。腹中子性寒有毒,多食令人痢下。

  卷四鱼部

  鲫鱼

  甘温无毒。乌背者其味最美。以其居浊水中,虽肥不无小毒。然此恒用食品,未尝见其有毒伤人。

  发明

  诸鱼性动属火,惟鲫鱼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故有反浓朴之戒,以浓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故《大明》言温中下气。保升言止痢浓肠。皆言其补益之功也。生捣涂痰核乳痈坚肿。以猪脂煎灰服治肠痈。合赤小豆煮汁食消水肿。炙油调涂妇人阴疮。同白矾烧研治肠痔血痢。入绿矾泥固 治反胃吐食。与胡蒜煨治膈气痞满。凡 俱不可去鳞,以鳞有止血之功也。

  卷四鱼部

  石斑鱼

  有毒。

  发明

  石斑鱼生南方溪涧水石处,长数寸,大不过尺余,有雌无雄,二三月与蜥蜴交合水上。其子毒人,令人吐泻,《医说》云,用鱼尾草汁少许解之。

  卷四鱼部

  残鱼

  俗名纸鱼甘平无毒。

  发明

  残出苏松浙江,大者不过三四寸,身圆无鳞,洁白如银。小者优胜,鲜食最美,曝干亦佳。作羹食之宽中健胃,而无油腻伤中之患。

  卷四鱼部

  海粉

  咸寒无毒。

  发明

  海粉色碧微咸,专行肝肾,云是海仲介属得东南水土之气而成,与蜂之酿蜜无异。土人采得而货之以供食品。能散瘿瘤,解毒热,但性寒滑,脾胃虚人勿食。

  卷四鱼部

  燕窝

  甘平无毒。

  发明

  鸟衔海粉作窝,得风日阳和之气,化咸寒为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肾气上滋于肺,而胃气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驯良者,惜乎《本草》不收,方书罕用。今人以之调补虚劳咳吐红痰,每兼冰糖煮食往往获效。然惟病势初浅者为宜。若阴火方盛,血逆上奔,虽用无济,以其幽柔无刚毅之力耳。

  卷四鱼部

  鲈鱼

  甘平小毒。

  发明

  鲈鱼松脆,与石首鱼相类。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多食宜人,作尤良。

  卷四鱼部

  鳜鱼

  甘平小毒。

  发明

  鳜性疏利,有补虚益胃,去腹内恶血、小虫之功。《医说》有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胆治骨鲠及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儿或入腹刺痛,服之皆出。腊月收大鳜鱼胆悬北檐下阴干,遇有鲠者,用皂子大酒研,温服,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出再服,以出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如无鳜鱼胆,鲩鱼、青鱼、鲫鱼胆用鲜者,酒调服之亦出。

  卷四鱼部

  鳢鱼

  即蠡鱼,俗名里鱼甘寒无毒。

  发明

  鳢性伏土而能胜水。故治水肿,疗五痔,治湿痹,主香港脚。妊娠面浮脚肿者,赤小豆煮食甚效。《丹方》治水肿腹大用活鳢鱼,去腹垢,入独颗蒜令满,外涂湿黄泥,炭火炙食屡效。有疮者不可食,令瘢白。

  卷四鱼部

  鳗鲡鱼

  甘平小毒。阔嘴者为鳗,尖嘴者为鲡。

  发明

  鳗鱼虽有毒。性能补虚益阴,久病劳瘵宜之。大便濡泄勿用。其功专在滋补真阴,杀劳瘵虫,与蛇同类,故主治亦近之。

  卷四鱼部

  鳝鱼

  甘大温无毒。

  发明

  鳝鱼禀己土之气,能补中益血。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肠鸣湿痹并宜食之。曝干灰存性,治老人虚痢。大鳝鱼重斤余者,能助势力,食后遍体疼胀尽力捶之。大力丸用熊筋、虎骨、当归、人参等分为末,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丸,每日空腹酒下两许,气力骤长。

  鳝鱼血力能助阳,壮年阳道不长,育龟丸用之。方用石龙子、蛤蚧、生犀角、生附子、草乌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为末,生鳝鱼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曾有人服此得以嗣续宗祧者,不可以房术论也。其尾血疗口眼 斜,同麝香少许,右 涂左,左 涂右,正即洗去。其骨烧灰,香油调涂汤火甚效。

  卷四鱼部

  甲鱼

  本名 鱼甘温小毒。

  发明

  鱼无鳞而有甲,故俗名为着甲。江淮、黄河、辽海水深处皆有之。长二三丈,逆上龙门能化为龙,味极肥美。但发气动风,和荞麦食令人失音。其肝味胜河豚,食之令人血肤干脱,亦动风之验也。

  卷四鱼部

  鲟鱼

  本名鲔鱼,生江中,长丈余,身无鳞,鼻与身等,亦 属也甘平无毒。

  发明

  此鱼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风气,发一切疮疥,久食令人腰痛。服丹石人忌之。勿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成咳嗽及症瘕。作 虽珍,亦不益人。

  卷四鱼部

  鱼

  本名 鱼,即 鱼 甘温小毒。赤目赤须无腮者杀人,不可合牛肝食。反荆芥。

  发明

  鱼类蛇,故能治风。凡口眼 斜,切活 鱼尾尖,朝吻贴之即正。

  卷四鱼部

  黄颡鱼

  甘平微毒。反荆芥。

  发明

  无鳞之鱼不益人,发疮疥,不独黄颡为然。

  卷四鱼部

  江鲚

  一名 鱼甘平小毒。

  发明

  诸鱼皆用翅尾游行,惟鲚不劳翅尾,逐队齐行,故以命名。种类不一,独产江水中者应春而起,味极鲜美,性专降泄。故败疽痔漏人忌食,诸鲚皆然。

  卷四鱼部

  河豚

  甘温有毒。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淡水中者又次之。有大小二种,大者谓之河豚,背淡青黑,无赤斑,腹白而翅傍色黄者可食。小者名斑鱼,背脊黑有纹点,多赤色,其毒最甚,以禀蛟龙之气最甚也。海人言三月后斑鱼得木气全盛之时,尤不宜食。其双尾独目,翅赤、嘴赤异常,背有赤印,颔内无腮,腹中多血,独腴无胆,皆大毒伤人。制食之法,须去其子与嘴目及脊中肝内恶血,并去周身脂膜,则不气腥,煮忌煤火及煤炱落入,与荆芥、桔梗、菊花、甘草、附子、乌头相反,故食河豚三日内不可服药。河豚子必久渍锻石水中,而后煮食,曾见水浸一夜大如芡实也,中其毒则唇舌麻瞀,头旋目眩,足不任履,行步欹侧,急宜探吐,随觅荻芽或芦根,捣汁灌之。橄榄汁、甘草汁皆可解。又槐花、干胭脂等分为末,水调服之。若腹中绞痛昏迷倒仆者,急用粪清灌之,迟则不救。

  发明

  凡物之美者谓之尤物,靡不贾毒伤人,如妲己亡殷,夷光倾吴,蒙其祸而不自觉也。河豚嗜咸,内藏信智,外显文利,窄口巨腹,阴毒内蓄可知。凡阴毒之物必藉阳气而为鼓午,得春升之令而浮游水面。非信而乎散子必入淡水,既生必归巨海。非智而乎,得咸则肥;得淡则瘦。所以淡水中者,其毒渐解而不致伤人之甚也。以其味美人争食之。春初为贵品,其腹腴呼为西施乳。南人有云,凡鱼之无鳞、无腮、无胆、有声、目能眨者,皆有毒。

  河豚目能开合,触之则曳曳有声,嗔怒则腹胀,如球浮起水面,故人得以取之。其毒入肝助火,莫有甚于此者。患痈疡香港脚人切不可食,助湿发毒动气,其患最速。惟取其子同蜈蚣烧研,香油调搽疥癣有效。抉其目拌轻粉埋地中化水,拔妇人脚上鸡眼,可以脱根。

  卷四鱼部

  江豚

  咸腥无毒。

  发明

  江豚形如水牛,藏器虽有飞尸虫毒瘴疟之治,从未见有用之者。以之熬油点灯照樗则明,读书纺织即暗,俗言懒妇所化也。

  卷四鱼部

  比目鱼

  甘平无毒。

  发明

  比目形如箬叶,故俗以是称之。《尔雅》所谓东方有比目者是也。鱼各一目相并而游,今吴中昆山最多。孟诜虽有补中益气之说,而多食动气亦是助湿生热之故,此必溺于伉俪者之所化也。

  卷四鱼部

  鲛鱼

  一名沙鱼甘咸平无毒。

  发明

  鲛鱼生南海,背皮粗错,可饰刀靶。其肉作脍,补五脏。皮治尸疰虫毒。烧灰解 鱼毒。

  卷四鱼部

  乌贼骨

  即乌 骨,俗名海鳔蛸咸微温无毒。

  发明

  乌 骨,厥阴血分之药,兼入少阴,其味咸而走血,故治血枯血瘕,经闭崩带,阴蚀肿痛,丈夫阴肿,下痢疳疾,厥阴本药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为藏血室,少阴为隐曲之地,故诸血病、阴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吐血,四肢软,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四乌 骨、一 茹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饮以鲍鱼汁,所以利肠中及伤肝也,观此入厥阴血分可知。

  卷四鱼部

  鲍鱼

  辛臭温无毒。

  发明

  鲍鱼腥秽可淡曝,而不可着盐,干则形如块肉,专取腥秽以涤一切瘀积,同气相感也。入肝散血,煮汁送四乌 一 茹丸,治女子血枯经闭。《内经》用以疗伤肝利肠,而不伤伐元气,惜乎,世罕用之。今庖人用以煮肉,则脂沫尽解,涤除垢腻之验也。秦始皇死沙丘会暑尸腐,令 车载鲍鱼以乱其臭。始皇本吕不韦萌孽溷厕宫帏,非取其涤除遗臭之义欤。

  卷四鱼部

  海马

  甘温无毒。

  发明

  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孕妇带之于身,临时, 末服之,并手握之云易产。又阳虚房术多用之,可代蛤蚧之功也。

  卷四

  鱼部

  俗作虾甘温小毒。虾无须,腹下通黑色者,食之伤人。

  发明

  性跳跃,生青熟赤,风火之象。生捣敷小儿赤白游风。绞汁入药,托肿吐风痰,皆取风能胜湿也。制药壮阳,取热能助火也。白者下乳汁,专入气分也。

  卷四介部

  龟板

  《本经》名曰神屋 咸甘平小毒。入药取腹去背,酒浸酥炙,或熬胶用,色黑产水中者为水龟。其色黄,出山中者为秦龟,秦龟不入补肾药。一种呷蛇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其性最毒,不可误用。方书皆用灼过败龟之板,取其用过无关生命也。世以自死龟壳为败,既死精气已脱,取用何益,误服反受其毒,以其为蛇虺所伤也。今药肆所卖龟胶,每以鹿角胶脚冲入则易凝结,亦有以黄明胶和入者。凡制胶须去背甲,以净腹板,水浸去外衣,则胶无腥浊之气。

  《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症瘕, 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着,小儿囟不合。

  发明

  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专行任脉,上通心气,下通肾经,故能补阴治血治劳。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寒凉损胃。惟龟板炙灰则益大肠,止泄泻,故漏下赤白亦能疗之。其治小儿囟不合,专取滋水坚骨之功,皆龟之所主。其破症瘕, 疟,五痔,阴蚀湿痹,重着,皆秦龟之功用,以能入脾经治风湿也。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腹以补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养阳也。观龟板所主之病皆属阴虚精弱,腰脚酸痿,可心解矣。烧灰酒服治痘疮。又合鹿角灰等分,入四物汤服治血崩。炙末酒服主风痹脚弱。烧灰敷小儿头疮、妇人阴疮。鳝鱼血调涂汤火湿疮。但胃虚少食,大便不实及妊娠禁用,以其无阳生之力耳。胆汁苦寒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汁点之良。溺滴耳治聋。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喑,小儿惊风不语。摩胸背治龟胸龟背。欲取其溺,以猪鬃刺其鼻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