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


  曾子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皆由地发。不从天降。 【 出论衡】 大戴礼。曾子云。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雹与霰。一气之化也。盛阳之气在雨水。则温暖为雨阴气薄而胁之。不相入。则转而为雹。盛阴之气在雨水。则凝结为雪阳气薄而胁之。不相入。则消散下而为霰。谷梁传曰。雹者。阴胁阳之象。霰者。阳胁阴之象。说文云。雹雨冰也。凡雹皆冬之愆阳。夏之伏阴也。张(宁去丁改奂)云。阴气专用。则凝精为雹。 十洲记。霞者。日之精。餐霞之道甚秘。致霞之道甚易。河东蒲阪项曼都。好道学仙。三年始返。人问状。都曰。欲饮食。仙人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月令季春之月。虹始见。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闇者为雌。雌曰霓。是阴阳交会之淫气也。 尚书考灵耀云。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是其中也。地尝动移。而人不知。如人在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

  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岛岛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杨州。曰信土。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淮南子曰。九州岛岛之外。仍有八寅。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无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冥。曰寒泽。 八寅之外。又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丘。曰荒土。东方曰棘林。曰桑野。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曰反户。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丘。曰沃野。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积水。曰委羽。凡八纮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以行风雨。

  庄子曰。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纮八寅八泽之云。以雨九州岛岛。和中土。 春秋命历序云。人皇氏分九州岛岛神农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自东至西。九十万里。自南至北。八十一万里 邹衍曰。儒者所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乃禹所叙之九州岛岛。于天下。乃八十一分中一分耳。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岛岛也。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如一区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仍有大瀛海环其外。乃天地之际焉。 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遁而不能蒸。于是地震。庄子曰。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蔡邕曰。地动阴盛。大臣踰制。唐高宗时地震不休。张行成曰。天。阳也。君象。地。阴也。臣象。君宜动。臣宜静。今晋州地震弥旬不休。臣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宜远虑以杜其衅。上深然之。

  说文云。山。产也。又宣也。言宣气产生万物也。淮南子曰。山顶曰冢。曰巅。曰椒。山脊曰岗。山大而高曰嵩。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上大下小曰巘。山无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垓。石载土曰岨。土载石曰崔嵬。山东曰朝阳。西曰夕阳。山足曰麓。山穴曰岫。山边曰崖。崖之高曰岩。上秀者曰峰。陬隅高者曰岊。山坡曰阪。山三袭曰陟。山再成曰坯。山中绝曰陉。未及上曰翠微。山属曰峄。山狭而高曰峦。峦山长曰嶞。土山曰阜。曲阜曰阿。大阜曰陵。小陵曰丘。山精曰夔。亦曰跂。曰云阳祭山曰疧。巑岏。锐山也。崥。山胁也。 吕氏春秋曰。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泰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管子云。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金。上有绿石。下有铅锡。上有赭。下有铁。 酉阳杂俎云。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傍枝皆下垂。

  关令尹喜内传。天下名山。五百岁一开。开时。金玉之精涌出。 五岳。东泰。南霍。西华。北恒。中嵩。又有泰作岱。霍为衡者。其神姓名。泰山姓圆。名常龙。衡山姓丹。名灵峙。华山姓浩。名郁狩。恒山姓登。名僧。嵩山姓寿。名逸。群呼之。令人不病。 【 出河图】 物理论云。石者。土之精。气之核。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博物志云。地以山为辅佐。以石为骨。以水为血。以川为脉。以草木为毛。以土为肉五岳峙而不重。四海收而不泄。万物育而不害。盖得一以宁也。水之中。海最大。泄于尾闾。峙以沃焦。架以蜃楼。为百谷王。而江淮河汉又其小矣。 路史曰。溟渤涨洋。天地所以限东獥也。恶溪沸海。天地所以限南獥也。陷河。悬度之设乎。西翰海。沙子之设乎。此天地所以遮西而制北也。激瘴雾于东维。界黑水于南极。泄流沙于西陲。决弱水于北(汀去丁改惑)。天地所以界罗也。玄览云。天有时而裂。地有时而圻。山有时而移。水有时而卓。川有时而竭。石有时而泐。日有时而食。月有时而亏。星有时而陨。海有时而冰。潮有时而不至。天地有大阳九。大百六。有小阳九。小百六。天阨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阳九则天旱。海消而陆燋。百六则海水竭。而陵自填。

  春秋元命苞云。自开辟至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分为十纪。自开辟至洪武元年戊申。凡三百二十七万七千八百六十四年。尧元年甲辰。至洪武元年戊申。凡三千七百五年。尧元年至万历己未。凡三千九百六十六年。通计六十七甲子。自盘古到今上。共三百三十五主。三代年岁别名。唐虞曰载。载。岁也。言一岁万物。终复始出。莫不覆载也。夏曰岁取。岁星行一次。亦祈岁稔意也商曰祀。取祭祀一讫意也。周曰年。取年谷一熟意也。 【 出竹书丛抄】 古之异人。去来必有所自。微子感牵牛星。颜子感中台星。张良感弧星。樊哙感狠星。东方朔感岁星。萧何感昂星。李白感太白生。则生而禀星精者也。傅说为箕。奚仲造父王良。各垂象于天。则殁而成列宿者也。又如羊佑五岁。取环于李氏。房管为永禅师后身。白乐天海中山主。韦皋诸葛武侯后身宋晁迥静居天主。杨亿武夷君。陈尧咨南庵主。张方平山藏院知藏。欧阳修神清洞主。齐文宣即罗剎王。范祖禹即邓禹。王十朋即严伯威。韩琦即紫府真人。富弼昆仑真人。王曾青草堂和尚。苏轼陕右五戒禅师。王安石系秦王。黄山谷系涪陵女子。皆生而知前身者。蒋济为南山伯荀顗为泰山君。刘聪须遮国王。韩擒虎蔡襄。并阎罗王。皆死而知后身者。

  物化亦然。而特不自知其化也。是故四虚六合中。翔之类。有以黄鱼田鼠虾蟆化者。是为鹑。有以麦之根。鸟足之叶。尺蠖之茧化者。为蝴蝶。草含烟。化为萤。菌载毒。化而蜂。石首之鱼化寇凫。百岁之鼠化蝙蝠。泳之类。有以鸟化者。为鮂为黄雀。有以兽化者。谓鲂谓白狼。带化者鳖兔。啮化者蟹。千岁之鸟化为蛤蛎。服翼之化是为魁蛤。动之族。有以草木者(妍去女改虫)乎。苇化者蛚乎。竹化者蛇。木化者蜗。梓化而牛。松化伏龟。蟛蜞为鼠。啄极之鸟。化为山猪。植之种。有山鸠化者名(艼去丁改强)莍。浮石化者名薏苡。孔音化为枯树。伯麟化为枯草。石燕在海遇铁。化为珊瑚。虎之猛。有以玉化。以鸟化。以牛化。以海鲨化。以江汉之貙人化。及牛哀氏之化焉。龙之异。有以剑化。以雉化。以水虺化。以虎鱼化。及夏女子之化焉。不特此也。物之顽。有以人化者。阿紫成狐。懒妇作鱼。彭父为鹿。山僧变蛇。帝女化桑鹊。望帝变杜鹃。孝子变伯赵。齐女为鸣蝉。渔郎化白石。伊母变空桑。孙恪之妻。一笑而入猿。庄王宫人化为野蛾。穆王兵士。化为猿鹤。人之灵。亦有以物化者。老枫为羽士。黄雀而童子。百罗变美人。玃父化老叟。久铅成老妪。古桂为嬖媵。千岁之狐。是为淫妇。百岁之狼。是化处女。猩猩八十年化人。而亦食人。有化不相远者。韭之为苋。刍之成禾。石变为玉。(汀去丁改顷)出于砂。(虫医)之蛉。鸡而鸠。马或为狐。羊乃化狼。男化为女。女化为男也。有相为化者。雀入水而蛤。蛤出水而雀。蛇冬而雉。雉夏而复蛇。鹰为鸠。鸠复为鹰。鹞为鹯。鹯旋为鹞。鹍积水而化鹏。鹏积火而还为鹍。人化而鬼。鬼复化而人也。搜神记亦云千岁之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化为美女曰阿紫。千岁之蛇。继而复续。千岁之鼠。而能相卜。鼋脂得火。可以燃铁。铁柱镇渊。可以抑蛟。此物制于所畏也。焚蟹黄而致鼠。囊萤火而聚鱼。此物堕于所贪也。物之鸣以口。而蝉之鸣以翼。螽斯之鸣以股。物之飞以翼。而聆鼠之飞以尾。儡之飞以鬣。物之走以足。蛇则无足而行。巨虚借足而行。物之听以耳。而龙之听以角。牛之听以鼻。物之息以鼻。而龟之息以耳。鹤之息亦耳。人物之观以目。而人不见风。龙不见石。鬼不见地。犬不见雪。羊不见雨。鱼不见水。可见无全赋也。(上鹿下章)性惊而喜山。麋性迷而喜泽。鹿性惊而喜林。岁星散为麟。玉衡散为龟瑶光散为鹿。象斗星散为犬彘。枢精为虎。地精为马。踆乌栖于日中。顾兔居于月腹。螔蝓入三十六禽。天鼋入二十八宿。鼍之肉。十二。少贝蜴之色。十二时变。象肉配十二时辰。胆不附肝。随月而转。在诸肉中。春季在前左足。夏季在前右足。秋季在后左足。冬季在后右足。鲿胆。春夏近下。秋冬近上。熊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蚺蛇胆。则随日而转。上旬近头。中旬近心下旬近尾。至于承棍时。即在初打一下棍处取之可以承官杖。

  玉海记云。凤仁鸟也。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夜鸣曰保长。此物知时之节也。蝇昼聚而夜散。蚊夜聚而昼散。此物知日之候也。马驹在上旬生者。行在母前。在中旬生者。行与母齐。在下旬生者。行在母后。此物知一月之候者也。猫犬逢春秋交。蛇虫逢冬月蛰。此物知一岁之候者也。不寍惟是。牛生则拜四方。獭则祭鱼。鹰则祭鸟。豺则祭兽。此物则因时而报本也。食而不饮者蚕。五十日而果。饮而不食者蜩。三十日而化。不饮不食者蜉蝣。朝生而暮死。有雌无雄者。龟鳖也。有雄无雌者。蜂虿也。(舟□)竹之荒。有鸟曰局。翼生于股。荧惑见则孕。嘉陵之墟。有鸟曰鸢。鸢临溪而啄影则孕。吐于口而生。扶桑之野。有鸟曰摇光。感日之精而孕。其形如龟。兔子无雄。望月而孕。天下之物。又岂可以常理常情测哉。第人有解兽语者。介葛卢辨牛鸣。白龟年识羊语。解鸟语者。公冶长侯瑾。广汉阳翁伟解马语。李南亦解马语。詹何听牛鸣。知色黑而白在角。符朗食鸡。知其栖之恒半露。又知鹅毛白黑处。廷尉沈僧照。听南山彪啸。云国有边事。当选人丁。可谓玄解。若玄晏食麦而云桃杏李三汁所渍。则不难矣。

  至于管子知俞儿。 【 溪神】 东方朔知毕方。 【 独足鹤秦狱囚所化】 又知怪哉。张宽知女人星。刘向知贰负。 【 上郡山中械一足尸】 贾逵知鸑鷟。胡综知秦始皇厌王气物。诸葛恪知傒囊。 【 山精如小儿】 陆敬叔知彭侯。窦攸知鼮鼠。张华知龙鲊。 【 以苦酒沃之有五色】 又知海凫毛。知干将。知武库雉。知临平石鼓 【 以蜀相刻鱼形叩之则鸣】 知铜澡盘 【 晨夕鸣与洛宫中钟相应】 知九馆龙洞知然石。 【 以水灌之便热】 知玉浆。龙穴石髓。朿晢知显节陵科斗策。贾渊知荀晞儿冢。王粲知服矾人冢。裴子野知白题国。何承天知亡新威斗。陆杳知紫荷橐。又知千里酒。知古牺樽。许敬宗知帝丘李珽知内黄。傅弘业知蜼。 【 形如豕仰鼻长居有岐】 苏绰知西汉故仓地。杜镐知秦哀公墓。李章武知铁斧为禁物。沈约知东夷罨盖。 【 葬器】 陆澄识服匿。 【 单于赐苏武酒器也】 傅奕知金刚石。孟铣知药金。段成式知报时铁。董养知周会狄地。 【 下有苍白鹅飞去】 卢若虚识鼨鼠。 【 狗首虎臆大如拳】 杜镐知雀饧。僧赞寍知画牛隐见。刘敞知龙雀刀。 【 赫运勃勃铸】 又知周恶夫印为亚夫印。刘蜕知古铜盎非齐桓公物。斛斯征知錞于。 【 以芒铜振之清响】 祖莹知于阗国王故玉印。徐铉知海马骨。高裕知陵鲤。窦仪知干德古镜。皆有见而然。

  仙传曰。药之有益于人者。服之不辍。皆可长生。偓佺食松实而飞。毛女食柏叶而寿。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而隐形。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而身生毛冬袒不寒。赵他子服桂二十一年。日行五百里。梁项饵楮实一年。老更。少一年。移门子服五味子六十年。色如玉女。林子明食朮十一年。身轻。楚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二十七人。杜子微服天门冬八十年。日行三百里。庾坚吾服槐实。年七十余。须鬓更黑。 国朝闽林太守春泽。服松脂乌梅六十年。寿一百四岁。犹能御女。愚尝论草木之实。服食精专。尚能如此。其专心摄生家之术者何如。专心吾儒家之学者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