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普济方针灸
普济方针灸
治风中 。 穴列缺。二穴别走阳明者。灸三壮。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治风失音不语。 穴合谷。各灸三壮。
治不能言。 穴通里治中风口 僻。口吻口横纹间灸。觉大热便去艾即愈。勿尽艾。则太过。若口左僻灸右吻。右僻灸左吻。又手中指节上灸一炷。
治口 斜。耳垂下麦粒大。艾灸三壮。左灸右。右灸左。
治风寒之气客于脏间。滞而不能发。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皆风邪所为也。入脏皆能杀人。 穴百会。灸百壮。针入三分。补之。
治中风卒失声。声噎不出。 穴大椎旁一寸五分。又刺耳下。停针之。
治风痱不能语。手足不遂。度病者。手小指内岐间。至指端为度。以置脐上直望心下。
以丹注度上端毕。又作两度。续所注上合其下。开其上。取其本。度横置其开上。令三合其壮。
如到作某字形。男度左。女度右。手嫌不分了。故上丹注三处。同时起火灸之。各一百壮愈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 刺水沟针入四分。次针颊车。令人侧卧。张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
治中风不能语。 第二椎或第五椎上。灸五十壮。
治风入脏。使人喑哑。卒口眼相引。牙车急。舌不转。 僻者。口吻边横纹赤白际。逐左右灸。随年壮报之。至三日不瘥。更报之。
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穴百会 风池 大椎 肩井 曲池 间使 三里等七穴。
左治右。右治左。以取尽风气。神清为度。其病并根据穴针灸或有不愈者。一则不中穴。二则虽中穴。刺之不及其分。三则虽及其分。气不至出针。四则虽气至。不明补泻。故其病或有随针而卒者。一则不知刺禁。假令刺中心即死之类是也。二则不明脉候。假令下痢。其脉忽大者。死不可刺之。凡针灸者。先须详审脉候。观察病证。然后知其刺禁。辨其经络穴道远近。气候息数。深浅分寸。然后知其病刺之。获时而愈矣。不可一途而取。不可一理而推之治中风失音。刺任脉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之会。针入五分。次针手少阴经神门二穴。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针入三分。次针手少阳经支沟二穴。
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中。针入三分。次针足少阳经涌泉二穴。在足心屈足卷指宛宛中。针入五分。如舌急不语。刺哑门一穴。在后顶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仰头取之。针入二分。如舌缓不语。刺风府一穴在顶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针入三分。
卷九 针灸门
偏风
治偏风口 。手腕无力。半身不遂。咳嗽掌中热。口噤不开。穴列缺。
治偏风口目 。牙车脱臼。 穴下关治偏风口眼 。耳中如蝉声。 穴上关治偏风口面 。颈项痛。不得顾。小便赤黄。喉痹。颊肿。 穴完骨治偏风口 面肿。 穴承浆治偏风口 。 穴冲阳 地仓治偏风口 。面痒浮肿。风动叶叶状如虫行。或唇肿痛。 穴迎香治冷风湿痹。风疹。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 穴环跳治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痛。
又治手不得向头。穴肩 (若灸偏风。可七七壮。不宜多)。
治偏风半身不遂。刺风疹疼痛冷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身难。隐脉风。臂肘细无力。 穴曲池治偏风半身不遂。穴阳陵泉 环跳 曲池治大风偏枯。半身不遂。 穴照海治偏风。腰腿手足不仁。穴上廉治半身不遂。穴下昆仑 委中治偏风。穴地仓 承山 上廉 下廉治手足偏枯。穴阴跷治猥腿风。半身不遂。失音。穴灸百会半身不遂。男女皆有此患。但男尤忌左。女忌右尔。若得此疾后。风药不宜暂阙。常令身上灸疮可也。最忌房室。或能如释道修养。方能保其无他。若灸。则当先百会。囟会。次风池肩。曲池。合谷。环跳。风市。三里。绝骨。不必拘旧经。病左灸右病。右灸左之说。
但按酸疼处灸之。若两边灸亦佳。但当自上而下灸之。
治偏枯。手足不能伸。穴刺委中试效方云。陕帅郭巨济病偏枯。二指着足底不能伸。迎先师于京师治之。至则以长针刺委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黑。又且胶。刺之如是者六七次。服药三月。病良愈。
治偏风。宜针下项七处。灸亦得。穴风池 肩 曲池 支沟 五枢 阳陵泉 巨虚下廉治风。腰脚不随。不能跪起。穴上 环跳 阳陵泉 巨虚下廉
卷九 针灸门
风劳
治风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 穴大杼治风劳食气。 穴大椎治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 穴风门治风劳。腰脊痛。穴膀胱俞治风劳。臂肘不仁。 穴附分治风劳。惊恐吐血。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 穴五里治风劳失精。身体极痛。泄水下痢脓血。阴肿 痛。 穴曲泉治风劳腰痛。穴膀胱俞 关元治风劳痹逆。狂邪。膝冷。手节挛缩。身瘾疹。腹胀少气。头重风劳。穴伏免。灸脑户五壮。针三分。补之。
治风劳发背痈疽。
用麻绳一条。蜡过从手中指第二节。量至心坎骨截断。须直伸臂折过。自前项下取中。
缠至后心相对令齐闭口。量两吻阔狭以此为则。对灸七壮。神效。
卷九 针灸门
风痉
治风痉。 穴颅囟治风痉口噤牙疼。颊肿恶寒。舌强不能言。 穴大迎治寒热风痉。脊强反折。螈 。 穴哑门治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 穴天冲治热痉引骨痛。 穴脾俞 膀胱俞治螈 沫出。寒热。痉引骨痛。 穴上关治寒热痉反折。 穴肾俞 中膂俞 长强治筋寒热痉。筋急手相引。 穴肝俞治痉上气失音不能言。 穴鱼际治反折。 穴腰俞治角弓反张。 穴百会治脊强反折。 穴上 腰俞
卷九 针灸门
风眩
治风眩项痛。头强寒热。 穴完骨治卒不识人。风眩鼻塞。 穴当阳 临泣治风眩。 穴后顶 玉枕 颔厌治风眩惊手卷(甲乙。手卷作手腕痛)。泄风汗出腰项急 穴阳谷治风眩头痛。呕吐心烦。 穴承光治坐如在舟车中。 穴申脉治风头眩。 穴神庭 上星 囟会治风眩。 穴天牖 前顶治头目风眩。 穴攒竹王氏云。千金方载。徐嗣之言曰。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足。胸上蓄热。实痰与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瞀。大人曰癫。小儿曰痫。则是风眩癫痫。本一疾也。不知后人何为折而三之。予因分为三门。且从为之辞。以释世医之疑云。
治醉酒风热发。两目眩痛。及治不能饮。烦备呕吐。 穴率谷治风眩。 穴天柱治风眩。心中恍惚不定。
以绳横度口至两边。即得口寸数。便以其绳一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灸之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灸。壮数如前。若数处回发。则灸其近当鼻者。或回发近额亦宜灸。
治诸风眩晕。穴囟会。灸七壮。真头痛者。其痛上穿风府。陷入干泥丸宫。不可以药愈夕发旦死。旦发为死。盖头中人之根根。气失绝也。
卷九 针灸门
风痹
治惊悸螈 。风痹。臂肘痛。捉物不得。 穴天井治风痹。手臂不举。肩中热痛。 穴肩贞治风痹肘挛。手臂不举。 穴尺泽治寒热风痹。项痛背肩急。头痛。 穴消泺治风痹膝内痛。引膑不可屈伸。喉咽痛。 穴膝关治痿厥风痹。头重 痛。髀枢股 痛。螈 。风痹不仁。时有寒热。四肢不举。 穴附阳治风痹不仁。穴阳辅 阳关治风痹。 穴委中治风痹。 穴少海治风湿痹。 穴委中 下廉治冷风湿痹。及治卒病肉痹。不知人。 穴环跳岐伯曰。中风大法有四。四曰风痹。巢氏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多者为风痹。风痹之状。肌肤尽痛而复手足不随也。医治当以此求之。速与续命汤根据俞穴灸之云。
治周身痹大风。穴膈俞二穴。各灸五壮。
卷九 针灸门
风痫
治癫风不识人。羊鸣。穴神庭。
治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言语不择。发时即死。吐沫。心热闷。头风多睡心烦惊悸。无心力。忘前失后。食无味。头重。饮酒面赤。鼻塞。及疗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穴百会治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即吐沫。心烦惊悸。穴百会治风痫目戴上不识人。 穴神庭 丝竹空治心中烦闷。热风风痫。浪言或作鸟声。不能食。无心力。穴巨关。
治肌肤痛。耳聋。风痫。 穴会宗治风痫。 穴脊中 涌泉治风痫。 穴前顶治风痫热痛。可泻而后补。 穴上脘治风痫癫邪。 穴脊俞治风痫。 穴涌泉 神聪 强间治痫病。羊鸣吐舌。 穴天井治马痫。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 穴项风府 脐中。灸三壮。
治牛痫。目正直视。腹胀。 穴鸠尾骨 大椎各灸三壮。
治羊痫。喜扬目吐舌。穴大椎。灸三壮。
治猪痫。喜吐沫。穴完骨两旁各一寸。灸七壮。
治犬痫。手屈拳挛。穴两手心 足太阳 肋户各一壮。
治鸡痫。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穴足诸阳。灸各三壮。
治风痫。穴神庭 脊俞徐嗣曰。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足。胸上蓄热。实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
故为之风眩瞀。大人曰癫。小儿曰痫。此方为治。万无不愈。困急时。但度灸穴。使大针针之。
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余业之以来。三十余年。所救活者。数千百人。病此而死不逢嗣故也(续命汤。主眩发顿闷无知。口沫出血。体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竹沥一升二合。生地黄汁一升。龙齿末生姜防风麻黄去节各四两。防己附子炮三两。石膏十两。桂二两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气加附子一两。紫苏五合。橘皮半两)。其论风眩癫痫。甚有理。故并其方附于此(更有竟纯汤详见千金方)。但小儿痫。非心气不足尔。千金有风食惊痫三种。本事有阴阳癫慢脾风三证(慢脾即食痫。宜醒脾冲人参散)。古方有三痫丸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荆芥穗一两。矾一两半。生半枯为末。面糊丸。黍米大。朱砂衣。
姜汤下二十丸)。吾谓慢惊用来复丹。急惊三痫丸。食痫醒脾丸可也。
治癫疾马痫。穴金门 仆参治目五般痫。头痛鼻塞。穴眉冲治风痫。热病。心风。惊悸。霍乱吐痢。伏梁。气壮如覆杯。穴上脘(一穴) 三里(二穴)凡灸痫病。当先下使虚。乃乘虚而灸之。未尝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若身体不甚热。心腹不胀满。便可灸之。若壮热满者。须先下后灸。
卷九 针灸门
癫痫
治卒暴痫眩。足不任身。 穴天柱治痫发。螈 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穴攒竹 小海 后顶 强间治风癫痫疾。涎沫狂烦满。穴丝竹空 通谷治癫痫。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门。灸随年壮。
治癫疾。羊痫吐舌。羊鸣戾颈。穴天井 小海治癫疾。互善惊羊鸣。穴悬厘 束骨治惊痫。狂走癫疾。穴筋缩 曲骨 阴谷 行间治热痫。惊而有所见。穴列缺治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喜乍哭。牙关不开。穴水沟治发痫悲泣。穴心俞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垂。穴筋缩治癫痫。穴仆参 金门治风癫痫邪。穴脊中治大人小儿五痫。穴神门治风痫癫邪 穴脊俞治肿气风痫癫风。不识人。羊鸣。角弓反张。披发而上歌下哭。多学人语。惊悸不安寝穴神庭治癫痫。吐舌沫出。羊鸣。穴少海治癫痫。穴肺俞 仆参治狂痫风痫。吐舌。穴胃脘。灸百壮。不针。
治狂痫不识人。癫眩乱。穴百会。灸九壮。
难经疏云。狂病之后。不爱眠卧。不肯饮食。自言贤智。歌乐行走。此是阳气盛之所为故经言。重阳者狂。今世以此为癫病。谬矣。癫病发即僵仆倒地。故有癫蹶之言。阴气大盛。
故不得行立而倒也。今世以为痫病者。误也。其剖析癫狂之病。晓然如此。而人终不信。岂亦传习之误。难以改欤。
凡发狂则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皆须备诸火灸之。乃得求差。悲泣呻吟。此则为邪。
非狂也。自根据邪方法治。
治惊风癫痫。 病发搐。神昏不语。穴百会。灸七壮。至七七壮。量轻重。加减艾壮数又两足外踝下赤白肉际陷中。金门穴。灸七壮。至七七壮。
卷九 针灸门
癫疾
治癫疾。烦心悲泣。穴解溪治癫疾头重。穴哑门治癫疾。头面浮肿。齿龋。穴完骨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穴天冲心癫疾。脊强。穴筋缩治癫疾。穴申脉 后溪 前谷治癫疾。呕逆吐舌。穴滑肉门治癫疾吐沫。穴本神 兑端治癫疾寒痛。穴飞扬治寒热癫疾。穴承山 昆仑治癫病。手不可向上手臂不得上头。穴尺泽治癫疾。穴解溪 阳跷治癫疾呕。穴神庭 上星 百会 听会 听宫 偏历 攒竹 本神 筑宾 阳溪 后项强间 脑户 络却 玉枕治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穴兑端 龈交 承浆 大迎 丝竹空 囟会 天柱 商丘治寒热凄厥。鼓颔癫痉口噤。穴承浆 大迎治癫疾膝气。穴 会 申脉治癫疾。手臂不得上头。穴尺泽 然谷治癫疾多言。耳鸣口僻。穴偏历治癫疾。大瘦头痛。穴脑腔 束骨治癫疾。互引善惊。羊鸣。穴悬厘 束骨治头痛癫疾。互参量惊。穴天冲治心中愦愦数欠癫。心下惧恐。咽中澹澹。穴通谷治寒热癫癫仆。穴风池 听会 复溜治癫疾。僵仆狂疟。穴完骨治癫疾。穴曲池治狂癫。穴灸胃脘。或灸巨阳王氏云。有人患痫疾。发则僵仆在地。久之方苏。予意其用心所致。为灸百会。又疑是痰厥致僵仆。为灸中脘。其疾稍减。未除根也。后阅脉诀后。通真子有爱养小儿。谨护风池之说人来觅灸痫疾。必为之按风池穴。皆应手酸疼。使灸之而愈(小儿痫悲。可加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