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斋百一选方


  每服加槟榔一枚,切碎,根据法同煎,服药了,用被盖覆,令腿股间出少汗为佳。

  治脚膝缓弱甚者。绍兴府戒珠寺一僧,病数年不能行,服此药而愈。亨老亦传此方名立效丹,附子用面裹煨熟,去皮脐,葱自然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煎葱酒下,吃少温粥蒸饼压之。

  附子(生,去皮脐,为末)上以葱白涎和丸,如梧桐子大,晒,焙干,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盐汤下。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四味理中丸

  治香港脚去人参,增红曲,每服二钱,白汤点服,蜜丸亦得,空心服神效!又方六兄单方(一在后)。

  苍耳叶九蒸九曝为细末,酒打,飞罗面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空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远行脚肿痛方

  用之可行千里轻便甚妙。小四侄传。

  防风细辛草乌头上等分为细末,掺在鞋底内,如着草鞋,即以水微湿过,然后掺药。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久行脚心肿痛

  以蚯蚓粪涂肿处,高搁起脚,一夕即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增爱丸

  治男子妇人干湿香港脚。赵甥作院善灿传于信州一兵官。

  玄胡索威灵仙(去节,各半两)破故纸(一两,半两生,半两炒熟)黑牵牛(一两,半两生水湿慢火煨,香熟为度,去纸并巴豆不用)宣州木瓜(一个,切下盖了,入艾叶填满,却盖了,以麻线系上为末,先将木瓜、大蒜研烂,后入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一丸,用子茶吞下,空心服。忌动气、毒物。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养肾散

  出荆芩方。

  全蝎(半两)天麻(三钱)苍术(去粗皮,一两)草乌头(去皮脐,二钱,生用)黑附子(上为细末,拌匀。肾气,豆淋酒调一大钱,豆用黑大豆,能除去腰脚筋骨疼痛,其效如神,药气所至麻痹少时,须臾疾随药气顿愈。如是骨髓中痛,用胡桃酒下。此药伤寒中风皆治本。忠州太守陈逢原传云,渠前知坊州,因暑中取凉食瓜,至秋忽然右腰腿间疼痛,连及膝胫曲折不能,经月右脚艰于举动,凡治腰脚药服之无效。儿子云安刑曹,似在商熙助教处得养肾散监酒年几四十虚损,两脚不能行步,试与此药,初进二钱,大腿麻未遂,能起立,再服二钱,大小指拇皆麻,迤逦可行,三服驰走如旧。太室居士得此方,干道己丑岁在州都幕府日,宋判院审言久病脚膝缓弱不能行,传之。数日来谢,此疾经年,无药不服,得方此日即合,二服见效,五服良愈,令有力能拜起矣。后数日又云,因浴遍身去薄皮如糊,肌骨遂莹,其效如神!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脚心痛

  姚克温阁中苦此,数服而愈。

  干木瓜(细末,煎大圣散服之)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香港脚

  行在汤省干方。

  以木瓜去穣实,以十华散同蒸,候熟一处研细,如觉烂,即添十华散,以丸得为度,如梧桐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香港脚

  金山长老于张显学甘露寺斋会上说此方云,渠旧患香港脚,曾于天台一僧处传方,用蒸艾服之,渐安。后来住金山,日日登涉,脚复酸重,又一堂众处得此方,合服,颇觉轻健胜前日云。破故纸(炒)舶上茴香(酒浸一宿,炒)葫芦巴(炒)牛膝(酒浸一宿)肉苁蓉(酒浸一宿)一夜,炒令丝断黄色,各四两,同为细末)上用艾四两,去枝梗称,以大木瓜四个,切作盒子,去尽穣,以艾实之,用麻线扎定,蒸三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香港脚

  生附子(一个,去皮,碾细,干柿十四枚,去蒂,不切,以无灰酒三升,于砂石或银器内煮,候酒干取出,研烂,宿蒸饼和,干温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酒下一服,临睡又以冷水下三十丸。)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香港脚脚面肿痛

  先以肉按上刮砧搽肿处,然后以热炒麸豉敷之,以帛子扎定,经宿尽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四物汤

  治香港脚流注,四肢手指肿痛,不可屈伸。申屠府判。

  四物汤(去地黄,加附子,入姜煎服如常法,他至今遇疾作时,服之必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香港脚上攻,流注四肢,结成肿核不散,赤热痛

  及治一切肿毒。

  甘遂(为细末,以水调敷肿处)浓煎甘草一味服之,其肿即散。二物本相反,须两人买,各处安顿,切不可相和。清流片子韩咏苦此,一服病去七、八,再服而愈,云得之一牛马牙人,医者之意正取其相反,故以甘遂敷其外,而以甘草引之于内,所以作效如磁石引针之义也!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香港脚痛不能行步

  川乌头香白芷细辛防风(不见日爆干)上各等分,并生用为末,每用一钱,于鞋内铺,以脚踏之妙,或用绢囊盛之。此方得之于仙超然。

  又方,川乌(略炮)草乌(略炒)五灵脂(去石)土茴香(各一两,略炒)黑豆(四两,焙上将前五味药末一半,以赤土细末三分之一同和令匀,以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又将药末一半,以百草霜末三分之一同和令匀,亦以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如香港脚,以红丸者十五粒,黑丸者五粒,并作一服,用松节、木瓜、赤芍药煎汤送下,食前,入少甘草同煎尤佳;如风气,以黑丸者十五粒,红丸者五粒,同作一服,食后茶清下。葛邦美传名昌宗,他与卖此药人同邸,见其修合,默记之,合服果得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湿香港脚,腿腕生疮

  葛楚贤作湖州签判日,苦此疾一年半,服此三药,不终剂而愈。空心先服鹿茸丸,鹿茸、五味子、川当归、熟干地黄四味等分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或盐汤下;食前又服川芎、当归二味等分同煎,以调荆芥细末一、二钱;食后再服煎四物汤调消风散二、三钱,只服此三药,后绝不发。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木瓜丸

  治香港脚仙术木瓜丸。苏甥莹叟传与杨梅卿云,亲曾得效。宣州大木瓜三个,去皮,切下盖,剜了子,用青盐六两,放在三个木瓜内,于饭甑上蒸三、四次,研烂。先以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三日取出,黑豆一升,用长流河水高如药面三寸同煮,以干为度,去黑豆不用,将苍术切作片,焙干,再入白茯苓六两,同碾为细末,以研烂木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一月有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腰痛单方

  官桂玄胡索杜仲(去皮,炒丝断)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下。

  又方,用生橘核炒香研,酒除去滓,下青木香丸。

  又方,威灵仙、橘核等分为细末,热酒调下。一方以猪腰子煮食,服药了忌茶,反威灵仙。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舒筋散

  又方葛丞相传名舒筋散,治血脉凝滞,筋络拘挛,肢节疼痛,行步艰难。此药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详见中风门。一方加橘皮。

  玄胡索当归官桂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

  治腰痛阴阴然,以热物着痛处,即少宽。此由久处卑湿,复为风邪所伤,于足太阳之经与血气相搏。白术散四方史载之指,南方严州公库有版。

  白术(二两)芍药(三两)官桂(两半)附子(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杜仲散

  又方,若连小腹疼痛俯仰,短气,此由肾气虚弱,荣伤过度,有所亏损杜仲散。

  杜仲(一两,去皮杵,令烂,以好酒浸一宿焙干)肉桂牡丹皮(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鹿茸丸

  又方鹿茸丸,治肾气虚弱腰痛。

  鹿茸(三两,截作片子,酥炙焦黄)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肾着汤

  又方,苦腰间常冷,仍重若腰五千钱,如坐水中,形状如水,不渴。此由肾虚,内有积水,复为风冷所乘,久而不已,令人水病,谓之肾着,宜服肾着汤。

  茯苓白术(各四两)干姜甘草(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服。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补髓丹

  升神水于百会,降神火于涌泉,还淳返朴,体合自然,骨正筋柔,益寿延年。

  杜仲(去粗皮,炒黑色)补骨脂(各十两,用芝麻五两同炒,候芝麻黑色无声为度,筛去芝麻)鹿茸(二两,燎去毛,酒炙)没药(一两,别研)上将杜仲、补骨脂、鹿茸一处为细末,入没药和匀,再用胡桃肉三十个,汤浸去皮,杵为膏,入面少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每服一百粒,米饮下,温酒、盐汤亦得,日,而平日腰痛之疾,自此遂不复作,孙医即用拱辰丹。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腰痛

  葛丞相方极有效验!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丝断)上等分为细末,以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亦得!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腰痛

  《圣惠方》,《夷坚乙志》七卷,治时康祖心痔事。

  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裂,去皮脐)上件等分,各二两,盐花三分,同捣罗为细末,煮枣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食前下,日再服。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闪着腰痛不得转侧方

  以神曲一块,约如拳大,烧令通赤,好酒二大盏淬酒中,才温便饮,令尽,仰卧少顷,取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治脚汗

  郑器先传。

  杨花(着鞋中,或如绵絮入在袜内尤佳。)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脚转筋

  独头蒜(一个,口嚼一半于所患腿脚上猛擦,一半用水送下、一时许即愈)

  [卷之十一 第十七门] 养肾散

  治腰脚筋骨间疼痛不能步履,其效如神。华宫使传方。续添苍术(去粗皮一两)干蝎(洗去土,半两)天麻草乌(头生,去皮脐)黑附子(炮,去皮上为细末和匀,如肾气,用豆淋酒调服一大钱匕,药气所至,麻痹少时,须臾病随药气顿愈;如骨髓中痛,用胡桃酒下。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水气蛊胀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水气极有神效

  上用着中冬瓜一枚,去穣,以肉桂十两,锉入冬瓜中,盖口,湿纸裹数重,撅地坑,簇以炭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浮肿

  白茯苓红枣核(捶破取仁,等分)上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水气

  王尚之提刑传云,武义县方,已治数人甚妙!黄颡鱼(一个)绿豆(一合许)上煮淡羹顿食。绍兴张医升之云,以商陆根煮绿豆令熟,去商陆,取绿豆任意食之亦妙!王氏《博济方》第二卷逐气散与此药大同小异。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气虚水肿浮胀

  滁州公使酒库攒同陈通,患此一病垂死,已不下药,偶一妇人传此方云,是道人所授,服之,病自小便而下几数桶,遂愈。乙巳年事,余时宰清流云。

  大蒜一个烂研,以蛤粉和,无分两,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若气不升降,即以大蒜一头,每瓣切开,逐瓣内入茴香七粒,用湿纸裹煨香熟,烂嚼,白汤送下,不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水肿

  有小女子,发肿脐凸,服之立效,出《外台》。

  黑豆煮(去皮,干,为末,米饮调下一、二钱)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一切浮肿,水气亦可治

  钱昭远知县传吴茱萸枳实(各半两)赤茯苓白术(各一两)上咀,分三服,每服用水三盏,黑姜一两碎切,同煎至一盏,去滓,作两次服,不拘时候,一日之间服尽此一料。忌咸物,累以此药治人多愈,不可以常药轻易之。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神仙万金丸方

  专能治十种水气,逐阴固阳,扶危正命,妙不可言。凡足膝微肿,上气喘便是水气证候,速合此药服之。

  蛇黄大而圆者三两,以新坩埚子盛,用炭火一秤通赤,坩埚子出火急倾入酽米醋二升内,候冷取出,研至无声止;用针砂真者五两,卖者多杂以铁屑,宜精加拣择,水淘极净,控干,入生铁铫子,同禹余粮三两,一处以米醋二升同煮,醋干为度,并铫子炭火一秤通赤,倾在净砖上,候冷,一处研至无声,如粉细即止。以上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治水气多是冷药转下,此方上三物,即非甘遂、葶苈、芫花之比,又有下项药辅佐,故老人、虚人皆可服。

  羌活川芎牛膝(酒浸一宿)木香(炒黄)白茯苓肉豆蔻(炮)桂杜茴香(略炒)蓬棱当归(酒浸一宿,老人全用,实壮人减半)上为细末,拌极匀,汤浸,蒸饼,握去水,和药,再捣极匀,丸如桐子大,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下三、五丸。忌盐三个月,圭撮不可入口,水气去后口淡,且以醋少许调和饮食。

  初仙居湛道人传此方云,病者不能忌盐勿服此药,徒劳无功。果欲救病,死中求生,即须根据此,忌盐至诚。服药只于小便内旋去,并不动脏腑,病已,且服此药,每日一、二服,兼以温和调补脾丸血气药将理,此神方也!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水气

  郑签判名本中云。

  宣州木瓜一个,竹刀切下盖子,去子并穣,入吴茱萸在内,却将盖子用竹签签定,蒸熟,各

  [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 治水蛊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