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大、小豆共条,犹如葱、薤义也。以大豆为 ,芽生便干之,名为黄卷,用之亦熬,服食家所须。煮大豆,主温毒、水肿殊效。复有白大豆,不入药。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矣。

  〔谨案〕《别录》云:叶名藿,止小便数,去烦热。

  卷第十九 【米中】

  豉

  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气不和,蒸炒以酒渍服之,至佳。暑热烦闷,冷水渍饮二三升。

  依曝燥,以麻油和,又蒸曝之,凡三过,乃末椒、干姜屑合和,以进食,胜今作油豉也。患脚人恒将其酒浸以滓敷脚,皆瘥。好者出襄阳、钱塘,香美而浓,取中心弥善也。

  卷第十九 【米中】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

  食蜜为之使。即今 麦,一名 麦,似 麦,惟皮薄耳。

  〔谨案〕大麦出关中,即青科麦是。形似小麦而大。皮浓,故谓大麦,殊不似 麦也。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卷第十九 【米中】

  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轻身,除热。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 ,温,消食和中。

  此是今马所食者,性乃言热,而云微寒,恐是作屑与合谷异也。服食家,并食大、 二麦,令人轻身、健。

  〔谨案〕麦性寒,陶云性热,非也;复云:作屑与合谷异,此皆江东少有,故斟酌言之耳。

  卷第十九 【米中】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温,不能消热止烦。

  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 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耳。

  〔谨案〕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子;黄蒸,磨血也。

  卷第十九 【米中】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也。

  〔谨案〕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

  卷第十九 【米中】

  黄粱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黄粱亦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耳。

  〔谨案〕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根黄。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

  卷第十九 【米中】

  白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热也。

  〔谨案〕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为黄粱之亚矣。陶白粱也。然粱虽粟类,细论则别,谓作粟飧,殊乖的称也。

  卷第十九 【米中】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胃痹,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江东所种及西间皆是,其粒细于粱米,熟舂令白,亦以当白粱,呼为白粱粟。陈者谓经三、五年者,或呼为粢米,以作粉,尤解烦闷,服食家亦将食之。

  〔谨案〕粟有多种,而并细于诸粱,北土恒食,与粱有别。

  陶云:当白粱,又云或呼为粢,粢则是稷,稷乃 之异名也。其米泔汁,主霍乱,猝热,心烦渴,饮数升立瘥。臭泔,止消渴优良。

  卷第十九 【米中】

  米麦

  味甘、苦,寒,无毒。主寒中,除热渴,解烦,消石气。蒸米麦熬磨作之,一名糗也。

  卷第十九 【米中】

  丹黍米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此则即赤黍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药用。又黑黍名 ,供酿酒祭祀用之。

  卷第十九 【米中】

  米

  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

  此是以米为 尔,非别米名也。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为热不及麦 也。

  〔谨案皆当以可生之物为之。陶称以米为 ,其米岂更能生乎?止当取中之米耳。案《食经》称用稻 ,稻即 谷之名,明非米作也。

  卷第十九 【米中】

  秫米

  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此人以作酒及煮糖者,肥软而易消;方药不正用,惟嚼以涂漆疮,及酿诸药醪。

  〔谨案〕此米,功能是稻秫也。今大都呼粟糯为秫稻,秫为糯矣。北土亦多,以粟秫酿酒,而汁少于黍米。粟秫应有别功,但本草不载。凡黍稷、粟秫、粳糯,此三谷之 秫也。

  卷第十九 【米中】

  陈廪米

  味咸、酸,温,无毒。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

  此今久入仓陈赤者,汤中多用之。人以作酢酒,胜于新粳米。

  卷第十九 【米中】

  酒

  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行触雾,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饮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势辟恶,胜于食。

  〔谨案〕酒,有葡萄、秫、黍、粳、粟、曲、蜜等,作酒醴以曲为。而葡萄、蜜等,独不用曲。饮葡萄酒,能消痰破 。诸酒醇 不同,惟米酒入药用。

  卷第十九 【米下】

  腐婢

  味辛,平,无毒。主 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止消渴,病酒头痛。生汉中,即小豆华也。七月采,阴干。

  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疗也。但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耳。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为腐婢,用疗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痛。恐此多当是真。若尔,此〔谨案〕腐婢,山南相承,以为葛花。《本经》云小豆花,陶复称海边小树,未知熟是?然葛花消酒,大胜豆花,葛根亦能消酒,小豆全无此效。校量葛、豆二花,葛为真也。

  卷第十九 【米下】

  扁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下气。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人家种之于篱垣,其荚蒸食甚美,无正用其豆者。叶乃单行用之。患寒热病者,不可食之。

  〔谨案〕此北人名鹊豆,以其黑而间白故也。

  卷第十九 【米下】

  黍米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非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乃言发宿病。

  〔谨案〕黍有数种,以备注前条,今此通论黄黑黍米耳,亦全不似芦,虽似粟而非粟也。 即稷也,具释后条。

  卷第十九 【米下】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以廪军人,故曰廪耳。

  〔谨案〕传称食廪为禄。廪,仓也。前陈仓米曰廪,字误作KT ,即谓廪军米也。苦廪军新米者,亦为陈乎?

  卷第十九 【米下】

  稻米

  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道家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矣。云稻米糠白如霜。今江东无此,皆通呼粳米为稻耳。不知其色类,复云何也!〔谨案〕稻者, 谷通名。《尔雅》云: ,稻也,粳者不为二事,深不可解也。

  卷第十九 【米下】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

  稷米亦不识,书多云黍稷,稷恐与黍相似。又有 ,亦不知是何米。《诗》云:黍、稷、稻此,即八谷也,俗人莫能证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况芝英乎?案汜胜之《种植书》有黍,即如前说。无稷有稻,犹是粳米,粱是秫,禾即是粟。董仲舒云:禾是粟苗名耳,麻是胡麻, 是大麻,菽是大豆。大豆有两种;小豆一名苓,有三四种。麦有大、小 , 即宿麦,亦谓种麦。如此,诸谷之限也。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饼。又汉中有一种名 粱,粒如粟而皮黑,亦可食;酿为酒,甚消玉。又有乌禾,生野中如稗,荒年代粮而杀虫,煮以沃地,蝼蚓皆死。稗亦可食。凡此之类,复有数种耳。

  〔谨案〕《吕氏春秋》云有阳山之 。高诱曰:关西谓之糜,冀州谓之 ,《广雅》云: , 也。《庙,稷曰明粢。《穆天子传》云:赤乌之人。献 麦百载。《说文》云:稷,五谷长,田正也,自商以来,周弃主之。此官名,非谷号也。又案先儒以为粟类,或言粟之上者。《尔雅》云:粢言稷。陶云八谷者,黍、稻、粱、禾、麻、菽、麦,俗人尚不能辨,况芝英乎?既有稷禾,明非粟也。本草有稷载,稷即 也。今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呼其米为黄米,与黍为 秫,故其苗与与黍相似斯并得之矣。儒家但说其义,不知其实。寻郑玄注《礼》:王瓜云是菝 ,谓楂为梨之不藏者。周官疡人主祝药,云祝当为注,义如附着,

  卷第十九 【米下】

  醋

  味酸,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醋酒为用,无所不入,逾久逾良,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丹家又加余物,谓为华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藏耳。

  〔谨案〕醋有数种,此言米醋。若蜜醋、麦醋、曲醋、桃醋、葡萄、大枣、等诸杂果醋,及糠糟等醋会意者,亦极酸烈,止可啖之,不可入药用也。

  卷第十九 【米下】

  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醢,不〔谨案〕又有榆人酱,亦辛美,利大小便。芫荑酱大美,杀三虫、虽有少臭气,

  卷第十九 【米下】

  食盐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注,毒瓦斯,下部KT 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 ,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多食伤肺,喜咳。

  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今有东海、北海供京都及西川南江用。中原有河东盐池,梁、益有盐井,交、广有南海盐,西羌有山盐,胡中有树盐,而色类各不同,以河东最为胜。此间东海盐、官盐白,草粒细。

  北海盐黄,草粒大。以作鱼及咸菹,乃言北海胜。而藏茧必用盐官者,蜀中盐小淡,广州盐咸苦。不知其为疗体复有优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咸,而多矣。然以浸鱼肉,则能经久不败;以沾布帛,则易致朽烂。所施处各有所宜也。

  卷第二十

  青玉

  味甘,平,无毒。主妇人无子,轻身不老,长年。一名谷玉,生蓝田。

  张华云:合玉浆用谷玉,正缥白色,不夹石,大者如升;小者如鸡子,取穴中者,非今作器物玉也。出襄乡县旧穴中。黄国中,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求之。

  卷第二十

  白玉髓

  味甘,平,无毒。主妇人无子,不老延季。生蓝田玉石之间。

  卷第二十

  玉英

  味甘。主风瘙皮肤痒。一名石镜,明白可作镜。生山窍,十二月采。

  卷第二十

  璧玉

  味甘,无毒。主明目、益气,使人多精生子。

  卷第二十

  合玉石

  味甘,无毒。主益气,消渴,轻身,辟谷。生常山中丘,如彘肪。

  卷第二十

  紫石华

  味甘,平,无毒。主渴,去小肠热。一名茈石华。生中牛山阴,采无时。

  卷第二十

  白石华

  味辛,无毒。主瘅,消渴,膀胱热。生液北乡北邑山,采无时。

  卷第二十

  黑石华

  味甘,无毒。主阴萎,消渴,去热,疗月水不利。生弗其崂山阴石间,采无时。

  卷第二十

  黄石华

  味甘,无毒。主阴萎,消渴,膈中热,去百毒。生液北山,黄色,采无时。

  卷第二十

  厉石华

  味甘,无毒。主益气,养神,止渴,除热,强阴。生江南,如石华,采无时。

  卷第二十

  石肺

  味辛,无毒。主疠咳寒,久痿,益气,明目。生水中,状如肺,黑泽有赤文,出水即干。

  今浮石亦疗咳,似肺而不黑泽,恐非是也。

  卷第二十

  石肝

  味酸,无毒。主身痒,令人色美。生常山,色如肝。

  卷第二十

  石碑

  味甘,无毒。主胃寒热,益气,痒瘀。令人有子。一名胃石,一名膏石,一名硝石。生隐番山谷石间,黑如大豆,有赤文,色微黄,而轻薄如棋子,采无时。

  卷第二十

  石肾

  味咸,无毒。主泄痢。色如白珠。

  卷第二十

  封石

  味甘,无毒。主消渴,热中,女子疽蚀。生常山及少室,采无时。

  卷第二十

  陵石

  味甘,无毒。主益气,耐寒,轻身,长年。生华山,其形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