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卷第九
白前
味甘,微温,无毒。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此药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气嗽方多用之。
〔谨案〕此药叶似柳,或似芫花上。根白,长于细辛,味甘,俗以酒渍服,主上气。不生近道,俗名石蓝,又名嗽药。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
卷第九
百部根
微温,有小毒。主咳嗽上气。
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汁,勿令人知,疗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
卷第九
王瓜
味苦,寒,无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疗诸邪气,热结,鼠 ,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疗马骨刺人疮。一名土瓜。生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垣墙间。
三月采根,阴干。
今土瓜生篱院间亦有,子熟时赤,如弹丸大。根今多不预干,临用时乃掘取,不堪入大方,正单行小小尔。《礼记·月令》云:王瓜生,此之谓也。郑玄云菝 ,殊为谬矣。
〔谨案〕北间者,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子相似,根状不同。试疗黄胆、破血,南者大胜也。
卷第九
荠
味甘,寒,无毒。主解百药毒。
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
卷第九
高良姜
大温,无毒。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
〔谨案〕生岭南者味亦不甚辛,其实一也。今相与呼细者为杜若,大者为高良姜,此非也。
卷第九
马先蒿
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屎蒿,生南阳川泽。方云一名烂石草,主恶疮,方药亦不复用。
〔谨案〕此叶大如茺蔚,花红白色,实,八月、九月熟,俗谓之虎麻是也。一名马新蒿,所在有之。
茺蔚苗短小,子夏中熟。而初生二种,极相似也。
卷第九
蜀羊泉
味苦,微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疗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积。一名羊泉,一名羊饴。
生蜀郡川谷。
方药亦不复用,彼土人时有采识者。
〔谨案〕此草,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苗主小儿惊,兼疗漆疮,生毛发。所在平泽皆有之。
卷第九
积雪草
味苦,寒,无毒。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荆州川谷。
方药亦不用,想此草当寒冷尔。
〔谨案〕此草,叶圆如钱大,茎细劲,蔓延生溪涧侧。捣敷热肿丹毒,不入药用。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生处亦稀。
卷第九
恶实
味辛,平,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生鲁山平泽。
方药不复用。
〔谨案〕鲁山在邓州东北。其草叶大如芋,子壳似栗状,实细长如茺蔚子。
根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吞一枚,出痈疽头。
《别录》名牛蒡,一名鼠粘草。
卷第九
莎草根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一名 、一名侯莎月、八月采。
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霍靡。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
〔谨案〕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交州者最胜。
大者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荆、襄人
卷第九
大、小蓟根
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采。
大蓟是虎蓟,小蓟得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药不复用,是贱之故。大蓟根甚疗血,亦有毒。
〔谨案〕大、小蓟,叶欲相似,功力有殊,并无毒,亦非虎、猫蓟也。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俱能破血,小蓟不能消肿也。
卷第九
垣衣
味酸,无毒。主黄胆,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金疮内塞。久服补中益气,长肌,好颜色。一名昔邪,一名乌韭,一名垣嬴,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方药不甚用,俗中少见有者。《离骚》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尔。
〔谨案〕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江南少墙,陶故云少见。《本经》载之:屋上者名屋游,在下品,形并相似,为疗略同。《别录》云:主暴风口噤,金疮,酒渍服之效。
卷第九
艾叶
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KT 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
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甚良。
〔谨案〕《别录》云:艾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卷第九
水萍
味辛、酸,寒,无毒。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下气。以沐浴,生毛发。久服轻身。一名水花,一名水白,一名水苏。生雷泽池泽。三月采,曝干。
此是水中大萍尔,非今浮萍子。《药录》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沟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实也。
〔谨案〕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萍,中者曰荇,小者即水上浮萍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
卷第九
海藻
味苦、咸,寒,无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 。生东海池泽。七月七日采,曝干。
反甘草。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又有石帆,状如柏,疗石淋。
又有水松,状如松,疗溪毒。
卷第九
昆布
味咸,寒,无毒。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 疮。生东海。
今惟出高丽。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可食。《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纶,此昆布亦似组,恐即是也。凡海中菜,皆疗瘿瘤结气。青苔、紫菜辈亦然,干苔性热,柔苔甚冷也。
卷第九
荭草
味咸,微寒,无毒。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一名鸿 。如马蓼而大,生水旁,五月采实。
此类甚多,今生下湿地,极似马蓼,甚长大。诗称隰有游龙,注云荭草。郭景纯云:即茏
卷第九
陟厘
味甘,大温,无毒。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生江南池泽。
此即南人作纸者,方家惟合断下药用之。
〔谨案〕此物,乃水中苔,今取以为纸,名苔纸,青黄色,体涩。《短剧方》云:水中粗苔也。《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者侧梨、陟厘,声相近也。
王子年《拾遗》云:张华撰《博物志》上晋武帝,嫌繁,命削之,赐华侧理纸万张。子年云:陟厘纸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也。
卷第九
井中苔及萍
大寒。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
废井中多生苔萍,及砖土间生杂草、菜蓝,既解毒,在井中者弥佳,不应复别是一种名井中蓝。井底泥至冷,亦疗汤火灼疮,井华水又服炼法用之。
卷第九
草
味甘,寒,无毒。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一名 荣。生水旁。
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亦堪啖,所在有之。(新附)
卷第九
凫葵
味甘,冷,无毒。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荇菜也。一名接余,五月采。
南人名猪 ,堪食。有名未用条中载也。(新附)
卷第九
菟葵
味甘,寒,无毒。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
苗如石龙芮,叶光泽,花白似梅,茎紫色,煮汁极滑,堪啖。《尔雅·释草》:一名 ,所在平泽皆有,田间人多识之。(新附)
卷第九
鳢肠
味甘、酸,平,无毒。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涂发眉,生速而繁。生下湿地。
苗似旋 ,一名莲子草,所在坑渠间有之。(新附)
卷第九
酱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温中,破痰积。生巴蜀。
《蜀都赋》所谓流味于番禺者。蔓生,叶似王瓜而浓大,味辛香,实似桑椹,皮黑肉白。
西或谓二种。交州、爱州人云 酱,人家多种,蔓生,子长大,谓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又有荜拔,丛生,子细,味辛烈于 酱,此当信也。(新附)
卷第九
百脉根
味甘、苦,微寒,无毒。主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酒浸若水煮,丸散兼用之。出肃州、巴西。
叶似苜蓿,花黄,根如远志。二月、八月采根,晒干。(新附)
卷第九
萝摩子
味甘、辛,温,无毒。主虚劳。叶食之,功同于子。陆机云:一名芄兰,幽州谓之雀瓢。
雀瓢,是女青别名,叶盖相似,以叶似女青,故兼名雀瓢。(新附)
卷第九
白药
味辛,温,无毒。主金疮,生肌,出原州,剪草,凉,无毒。疗恶疮、疥癣、风瘙。根名苣。四月抽赤茎,花白,根皮黄。八月叶落,九月枝折,采根,晒干。(
卷第九
怀香子
味辛,平,无毒。主诸 ,霍乱,及蛇伤。
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新附)
卷第九
郁金
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此药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生蜀地及西戎,马药用之。破血而补。胡人谓之马 。岭南者有实似小豆蔻,不堪啖。(新附)
卷第九
姜黄
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 药,其味辛少、苦多,与郁金同,惟花生异尔。(新附)
卷第九
阿魏
味辛,平,无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生西蕃及昆仑。
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新附)
卷第十
大黄
将军,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痛,诸老血留结。一名黄良。
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桃仁疗女子血闭。黄芩为之使。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晒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道家时用以去痰疾,非养性所须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矣。
〔谨案〕大黄性湿润,而易壤蛀,火干乃佳。二月、八月日不烈,恐不时燥,即不堪矣。叶、子、茎并似羊蹄,但粗长而浓,其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爆之,一日微燥,乃绳穿晾之,至干为佳。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其茎味酸,堪生啖,亦以解热,多食不利人。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
卷第十
桔梗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 ,生嵩高山谷及宛朐。二、八月采根,曝干。
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疗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 。今别有荠 ,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 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谨案〕人参,苗似五加阔短,茎圆,有三、四丫,丫头有五叶。陶引荠 乱人参,谬矣。且荠 、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