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文堂集验方
文堂集验方
以好为度。
〔黄胆〕 黄胆者。多起于饮食劳倦。脾土不能运化。湿热内郁所致。通身面目悉黄如金。白术。猪苓。泽泻。茵陈。(各一两)茯苓。(一两五钱)为末。白汤调下五钱。日三服。
多饮热汤。汗出愈。 田螺去尾。单取头肉。以米醋浸吃数次愈。如吃时觉腥气者。非黄胆也。 凡患疸症。宜多吃荸荠。不拘生熟自效。 如黄焦色而兼渴者难治。
〔食积黄胆〕 老丝瓜。(连子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因面得病者面汤下。因酒得病者淡酒下。连进数服即愈。
〔女劳疸〕 大劳大热之后。或房劳之后。为水湿所搏。以致日晡发热畏寒。膀胱急。
少腹满。目黄。额上黑腹胀如水。大便黑色时溏。故云黑疸。白术。茯苓。白芍。炙黄 。
白扁豆。(炒各三钱)炙甘草。(一钱)加生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以好为度。 凡疸症好后。忌盐及糟鹅百日。
〔一切黄胆通治方〕 平地木。(生于山上。随处有之。叶似山茶而色老。冬结红子。
如南天竺子。木本高尺许者多。至冬不凋。)采叶煎汤当茶饮。数日即效。 黑山栀。萝卜子。(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即饮食不进。病至垂危。有湿热者。服三钱。二三次。
如虚黄者减轻服。)用天青地白叶。(生于平野者多。叶似山茶而狭面青底白。故名天青地白。
春采叶煎汤调服。每日煎汤当茶吃。立能见效。 三白草。(捣汁一茶杯。)冲生白酒空心服。
(冬用根。如干者。研末三钱酒下。) 枸杞根捣汁。用生白酒热冲服。 土牛膝四两。生白凡好后忌一切鲜发之物。并宜食淡。
〔虚疸〕 阴虚病后调理失宜。以致周身色似黄胆者。其状耳鸣口淡。怔忡微热。四肢无力。怠惰嗜卧。脚软脉细。以理中汤治之。人参。白术。(土炒各二钱半)炮姜。炙甘草。
(各〔食积脾病黄肿〕 青矾。(四两火 成赤珠为度)归身。(四两酒浸七日焙燥)百草霜。
(三两)俱为末。以浸过归身酒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汤下。一月后全愈。
〔瘀血发黄〕 起于伤力。或因跌扑。身体发热。小便利。大便黑。脉芤涩者是。桃仁。
丹皮。(各一钱)桂枝。枳壳。(各八分)生甘草。(六分)水碗半煎至一半。入大黄。(炒熟一二钱)再煎一二沸。五更时热服。利下黑物即愈。(此即桃仁承气汤。治一切瘀血胀满。
大实大痛〔黄汗〕 身体俱肿。汗出不渴。其汗能染衣如柏汁。此由脾胃有热。汗出为风所闭。
热结于中之病也。生黄 。赤芍。茵陈。(各二两)石膏。(四两)麦冬。(去心)豆豉。(各一两)炙甘草。(五钱)俱为末。每服五钱。淡姜汤调。食远服。
〔黄病〕 六味丸。(方见劳损门。)照分两。加青矾二两。(即绿矾中颜色深。青莹净者。醋炒红。)为末和匀。蜜丸。每服二钱。白汤早晚下。
卷二
痞积诸症
(附虫积)
〔总论〕 丹溪论积聚症瘕不一。积者停蓄之总名也。宜以在中在左在右分治。凡块乃有形之物。气不能成形。痰与食积死血而已。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大法盐以软之。坚则削之。行气开痰为主。久痞及老年者。大约不宜妄动。虚损人亦不宜乱治。
而孕妇尤不宜治痞。恐伤其胎也。慎之慎之。有此症者。大宜戒气恼。及冷物发气等项。不然。恐再发难治。(积聚之脉。实强可生。沉细难愈。)
〔治痞积方〕 不拘何膏药二张。以一张揭开。用白信五分。研细糁之。(小儿只用三分。)再以一张粘贴。将背面贴患处。以布包好。数日痞化。治皮里膜外者效尤速。如贴膏药后。腹中胀闷。乃痞积将散。须服枳壳。(八分)大腹皮。(盐水洗一钱)苏梗。(八分)
浓朴。(一钱二分)青皮。莪术。(各八分)山楂。(二钱)乌药。(六分)香附。(一钱五分)
缩砂。(五分)广木香。(三分)水二碗煎六分。空心服。三四剂愈。
〔痞块熨法〕 葱白同蜜二味捣烂。浓涂患处上。以布盖。用熨斗微火熨之。痞即消。
愈后宜服四物汤。(方见中风门以养气血。)
〔消痞膏〕 大黄。朴硝。(各一两)独部蒜。(七枚)同捣烂贴患处即消。 水红花。
(无花。用子捣取汁。) 每汁一碗。水三碗。桑柴火熬成膏。量痞之大小。用纸摊贴以好为度。
仍将膏用酒调服。忌荤腥油腻。 独部蒜。穿山甲。真蕲艾等分。将穿山甲洗净。瓦上 过成炭研细。又将艾拌匀。同蒜捣烂贴患处。(照痞大小药味量加。) 候线香一炷为度。
〔腹中痞积〕 观音柳。(即垂丝柳。)煎汤露一夜。五更空心饮数次。痞自消。 如已成痞块。猪腰子两个切薄片。用木鳖子肉一两。与猪腰子相间缚定。外用湿纸包。火煨熟。
捣如泥。加黄连三钱。研末为丸。桐子大。初服二十丸。乌梅甘草汤下。第二服加五丸。渐加至以痛为度。块从大便中出。神效。 凡服利药。或外治消痞之后。宜服人参。(一钱)
熟地。当归。(各二三钱)白术。(炒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水煎。食远服。五七剂后不再发。
〔诸物食积久不愈〕 海蜇。(一斤)水煮化。加白荠四十九个同煮收干。每早晚空心吃五七枚。以好为度。 如食积作痛。白术。(炒焦)茯苓。制半夏。(各一两)萝卜子。(二钱)
山楂肉。(一两五钱)陈皮。(五钱)炼蜜丸如弹子大。空心米汤下一丸即止。 如已成痞块胀痛。野芋头。(一名仙人掌。同野芋一种。但此种叶较小。略似慈菇。叶有尖。)磨烂和糯米粉淡煮粥。每早食一茶钟。不用油盐。十服之后。其积自消。甚效无害。
〔食积成痞〕木贼草为末。每服三五分。白汤空心服即消。年远不过两服。
〔痰积成痞〕瓦棱子。(火 。醋淬三次研细。)醋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醋汤下。
〔气滞似痞〕 胡桃肉每两加明矾末三钱。同捣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好酒下。
〔鱼 生 积〕 生鱼多食不化。即成瘕症。马鞭草捣汁饮之即消。 生姜汁点汤服。
或橄榄煎浓汁服皆效。
〔诸虫积〕 痛时口中清涎流出。汤饮不能进。用乌梅。花椒。生姜片煎汤服止痛。 于月之初一至初五六虫头向上。用芦荟。(二钱)史君子肉。擂丸。(各四钱)苦楝根。(向东不出土者佳。去皮及骨一两半。)白芜荑仁。(炒)鹤虱草。槟榔。(各五钱)俱研末。砂糖为丸。
卷二
痿痹
(附鹅掌风鹤膝风)
痿症之状。四肢难举。不能伸缩转动。状若瘫痪。而不痛者。乃因气血不足属虚。勿以风治。误用热燥攻风之药。宜当归。白芍。杜仲。牛膝。黄 。炒白术。(各一钱)熟地。(二三风痹之症。即今人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故宜行血养血药治之。
〔筋骨酸痛〕 十大功劳叶。(即老鼠刺叶。采一篮剪去叶上刺。好酒一斤拌蒸晒干七次。)红花。(五钱炒)当归。(一两酒炒枯)虎骨。(一两炙酥)同为细末。砂糖调服二钱。
日两次。
〔风气痛〕 一切肩背手足皆治。姜汁。葱汁。蒜汁。凤仙花汁各一碗。米醋一小碗。
牛入独部蒜四十九个。葱头一大握。油内煎枯。去渣。加入血丹四两。铅粉四两。(俱炒黄)
慢〔历节风〕 每遇天将阴雨。手足作痛。至夜转甚。肢节肿痛者。用松树节十斤。好酒三斗。浸二十七日。每服二钟。日五六次。以好为度。 腰腿风气痛不可践地。用松叶一升。
(神。
〔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 樟木屑一斗。以急流水一担煮沸。将樟木屑入大桶内。用沸水泡之。桶内安一踏脚凳。桶边放一兀凳。患者坐桶边。以脚在桶内熏之。候温洗。外以夹布单围之。勿令汤气入目。恐致坏眼。其功甚捷。一切风湿香港脚肿大者俱宜。
〔风热臂痛〕 桑枝切段炒。水煎服。 小便黄涩者。用木通一二两水煎。服三次愈。
〔秘传黄豆丸〕 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滞。大黑豆一斗。(水浸透。)甑上蒸熟。如造酱法铺席上。用荷叶覆盖七日。黄透取出晒干。去黄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
空心每服百丸。白汤下。(并能壮力补虚损。开胃进食。大有神验。)
〔秘传药酒方〕 治一切风痹。手足麻木。肢体不仁。将成瘫痪之症。不拘男妇屡效。
肉桂。秦艽。山萸肉。川断肉。(各一钱)广木香。牛膝。(各三钱)当归。枸杞。风藤。防风。
黄。(各五钱)熟地。杜仲。木瓜。白术。丹皮。五加皮。(各二钱)陈绍酒二斤。连药入瓶内。隔水蒸出药性。待凉。加烧酒十斤。(冬用煮酒亦可。)过七日。早晚饮三杯。如体素热者〔鹅掌疯〕 穿山甲。雄黄二味。火烧烟熏之。数次自愈。吕祖传方。 鸡脑髓乘热掌心搓擦数次即愈。 真蕲艾四五两。水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贮。将手心放在瓶口熏之。
如冷再煮热即效。 活蟹煮汤。洗手即效。
〔鹤膝疯〕 三阴之气不足。风邪乘之。两膝作痛。久则膝愈大而腿愈细。因名鹤膝风。
乃败症也。乳香。没药。(各一钱五分)地骨皮。(三钱)无名异。(五钱)麝香。(一分)共为细末。用车前草捣汁。入酒少许。调敷患处。不拘久近。敷三日愈。 用去湿膏药贴患处一二日。次用鲜威灵仙捣烂罨上。须略痛一日。出黄水即愈。仍贴膏药收功。 此症须内服人参。
(二钱)白术。制附子。当归。白芍。(酒炒)熟地。川芎。防风。杜仲。黄 。羌活。牛膝。
甘草。(各一钱)加姜一片水煎。食前服。多服易效。(此方兼治附骨疽。皮色不变。大腿通肿。疼痛无奈。及痢后脚疼缓弱不能行。或腿膝肿痛等症。须配参方验。)
卷二
疝气
(附囊痈)
〔总论〕 疝气症有各别。治亦不同。如寒疝。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引睾丸痛。
乃起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喜暖畏寒者是也。以温暖去湿之药治之。 水疝。囊肿如水晶。阴汗痒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乃得于醉酒行房。汗出遇风寒。湿结囊中。以逐水之剂下之。 筋疝。阴茎肿胀。或溃或脓。里急筋缩疼痛。痛极则痒。或挺出不收。溺浊如精。乃得于房中邪术所致。宜降心火之药治之。 血疝。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
俗名便痈。得之春夏大暖。劳于使内。其气流溢。渗入脬囊。结为痈肿。以和血药治之。
气疝。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气郁而胀。以散气药治之。 狐疝。状如瓦。卧则入腹。行则出。上下无定。如狐之惑也。以逐气流经之药治之。 疝。阴囊肿大。如升如斗。不痒不痛。因受湿气而生。多服去湿之药治之。凡患疝气者。杨梅不可与烧酒同食。
食则实时举发。无药可解矣。慎之。
〔疝气初起〕 白凤仙花阴干。荸荠风干等分。烧酒浸服。日饮二三钟即效。 橘核炒去壳为末。每日空心温酒调服一二钱甚效。 山楂。苍术。(各五钱)无灰酒碗半。煎八分热服。盖被出汗数服愈。
〔寒疝攻痛及偏坠〕 不论老少。病在左。荔枝核一岁一粒。慢火 存性。研末。空心好酒调服。(年纪多者。不妨作数次服。须一日服之。)病在右。小茴香盐水炒。研末。空心烧酒调下三钱。黄酒亦效。
〔寒疝气上冲中脘筑痛〕 乳香。(箬上炙去油研细二钱)生姜自然汁二钱。水一钟。
同煎三五沸。通口服。
〔寒疝诸疝心腹痛不可忍〕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共煮浓汁。
每服半碗。日三服。如寒重加生姜。呕吐者加陈皮二两。白术一两。 玄胡索。小茴香。(等分)胡椒少许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寒重加胡椒。
〔寒疝偏坠〕 大茴香一两。(研末)小茴香一两。用猪尿脬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
系定入罐内。以酒煮烂。连脬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滚汤下。
〔热疝〕 乃火邪聚于阴分。大能作痛。必以热症热脉。或大便秘结。小便热少。烦热喜冷者是也。用紫背天葵草三两。好酒二斤。灰火上煎至十分之五。早晚饮一二杯。两次愈。
忌〔水疝〕 苍术。(八两米泔水浸一宿晒干用生姜八两葱白四两捣炒苍术干去葱姜不用)
茴香。(八两。用生姜汁四两浸一二宿后用盐炒燥)吴茱萸。(汤泡三五次焙燥二两)共为细末。捣葱白成膏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湿疝阴丸作痛。艾叶。紫苏叶。
川椒同炒热拌匀。乘热用绢袋盛夹囊下。勿令走气。冷即易之。
〔血疝偏坠肿痛〕 苏木煮酒服。 楮树叶。栗树叶。煮酒服。俱效。 以铁秤锤烧红淬酒服。亦效。 雄鸡翼毛。左患取左。右患取右。烧灰酒调下。
〔偏坠〕 鸡子。(一个尖上开一孔)入硫黄末三钱。火 成炭。研细。白汤下。 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蛋壳烧灰二钱。温酒调服。 左里 螺蛳骨上排起四指。是三阳交穴。
灸七壮止痛如神。即除根。
〔主心疝〕 山羊血不落水者。荷叶包裹。挂当风处阴干。不可着雨。遇此症。取三五钱冲热酒服。(不饮酒者。滚汤亦可。并治诸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