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类苑) 治目疾内障。(倪仲贤曰:经曰: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诸脉皆属于目,相火者,心包络也,主百脉,上荣于目。火盛则百脉沸腾,上为内障,此虚阳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循于目,其精气亦上注为目之精。

  四腑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于阴。白眼赤脉,皆法于阳。阴齐阳侔,故能为视。阴微不立,阳盛则淫。经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上为内障,此弱阴病也。四者,皆为阴弱不能配阳也。)夜明砂(淘净) 蝉蜕 木贼(去节) 当归(一两酒洗) 以羊肝四两。水煮。捣烂和丸。

  蚊,食血之虫,夜明砂,皆蚊眼也,故能散目中恶血而明目。(蝙蝠食蚊而眼不化,其矢为厥阴(羊济生羊肝丸,黄连一两,羯羊肝一具。去筋膜,生用,捣烂和丸。本事方,煮烂捣用。

  治肝口不昏花利而明矣解血郁也降也。蔓至于东则玄府

  卷十二上 眼目门

  圆明膏

  (东垣) 治内障生翳,及瞳子散大,因劳心过度,饮食失节。

  柴胡 麻黄 黄连 生地(五钱) 诃子(湿纸裹煨) 粉甘草(二钱) 归身(三钱)以水二碗柴胡麻黄,发表散邪,当归生地,和肝养血。黄连清肝火,甘草和中州。瞳子散大,故加诃

  卷十二上 眼目门

  兔矢汤

  治疮疹入眼,及昏暗障翳。

  兔矢(二钱) 茶清调,或吞服,须待疮疹瘥后服之。兔者,明月之精,得金之气,其矢名明

  卷十二上 眼目门

  滋阴地黄丸

  (东垣一名熟地黄丸) 治血弱气虚不能养心,心火旺盛,肝木自实,瞳子散大,物不清。(肝为心母,子能令母实。故心火旺,则肝木作实。肝主风,心主火,瞳子散大,风火动摇之征也。水不能制火,则清和之气乖乱,而精液随之走散矣。精液走则光华失,故视物不清也。纲目曰:心脉挟目系,肝脉连目系,手足少阳之脉,络于目外小 。风热从此道上攻头目,致偏头痛肿。瞳子散大,视物昏花,血虚阴弱故也。宜凉血养血,收火散火,而除风热。)熟地(一两) 生地(一方两半一方七钱半) 柴胡(八钱) 黄芩(酒炒) 当归(酒洗五钱) 黄钱) 蜜丸,茶清下养血,生地地骨凉血收耗而敛散,人参甘

  卷十二上 眼目门

  消风养血汤

  治目赤肿痛。(风热伤血则赤,风热作实则肿,风热攻注则痛。目外向面者为内近鼻者为内皆。上为外 ,下为内 。目痛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症,宜温之散上者,为阳明症,宜寒之下之。从外走内者,为少阳症,宜和解之。)荆芥 蔓荆子 菊花 白芷 麻黄 防风 桃仁(去皮尖) 红花(酒炒) 川芎(五分) 当归荆芥防风麻黄白芷甘菊蔓荆,轻浮上升,并能消风散热。桃仁红花川芎归芍,辛散酸收,并为肝为表

  卷十二上 眼目门

  金露散

  治目赤,肿痛,翳障诸疾。

  天竺黄(新香者) 海螵蛸(不必浸洗) 月石(二两) 朱砂(飞) 炉甘石(片子者佳 童便淬目疾皆妙。

  若治外内 障,取一钱许,加珍珠八厘,(须放豆腐中蒸熟用。)胆矾三厘,若烂弦风眼,每

  卷十二上 眼目门

  补阳汤

  治青白目翳。(阳不胜其阴,则生目翳。所谓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乃阴埃障日也。)人参 黄 (炙) 白术(炒) 茯苓 甘草 陈皮 柴胡 羌活 独活 防风 知母(炒) 当参术苓草,黄 陈皮,甘温益气之品也,固所以补阳。羌独柴防,辛温散翳之品也,亦所以肉桂窍也

  卷十二上 眼目门

  益阴肾气丸

  (东垣) 治肾虚,目暗不明。

  方见卷二上补养门六味地黄丸附方精生气,气生神。故肾精一虚,则阳光独治。阳光独治,则壮火食气,无以生神,令人目暗肾。

  明照之精。

  宜补不宜

  卷十二上 眼目门

  驻景丸

  治肝肾阴虚,两目昏暗。(目为肝窍,瞳子神光属肾。故肝肾阴虚,则目昏暗也。)枸杞子 车前子(二两) 熟地黄(五两) 菟丝子(八两酒浸) 蜜丸。酒下。

  熟地枸杞,补肝滋肾。菟丝益精强阴,车前利水而泻肝肾邪热也。(车前子清肝明目,利小便,加当归五两,和气血以益肝脾。(肝藏血,脾统血,目得血而能视。)五味二两,敛耗散而助丸。

  卷十二上 眼目门

  定志丸

  (局方) 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者。(海藏曰: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 常服益心强志,能疗健忘。

  远志 菖蒲(二两) 人参 茯苓(一两) 蜜丸,朱砂为衣。张子和方,无菖蒲。加茯神柏子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交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朱砂色赤,清肝镇心。

  卷十二上 眼目门

  地芝丸

  (东垣) 治目能远视,不能近视。(海藏曰: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生地黄 天冬(四两) 枳壳 甘菊花(二两) 蜜丸,茶清或酒下。(茶者。欲火热之下降。

  生地凉血生血,天冬润肺滋肾,枳壳宽肠去滞,甘菊降火除风。

  卷十二上 眼目门

  真人明目丸

  治肾水虚竭,肝有风热,目昏多泪。(肾主目之瞳子,肾水虚竭,则目昏。肝肝有风热,则泪出。)熟地黄 生地黄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饮吞熟地所以补肾,生地所以凉肝,川椒味辛而热,可以疗肝肾之痹气。(湿热着而不散之气。)真人之布袍过

  卷十二上 眼目门

  防风饮子

  治倒睫拳毛。(倒睫拳毛,由目急皮缩之故也。盖伏热内攻,阴气外行。当去其火邪,使眼皮缓,则眼毛立出矣。)黄连(炒) 甘草(炙) 人参(一钱) 当归(钱半) 葛根 防风(五分) 细辛 蔓荆子(三分)参甘以补其气,当归以濡其血,黄连以清其火,防葛以散其风热,细辛入少阴而润肾,蔓荆除人参当归黄连,加黄 ,名神效明目汤。(东垣)治前症,兼赤烂昏痛,冷泪多眵。(眵。

  音鸱。眼脂。)又法摘去拳毛,以虱血点数次,即愈。

  卷十二上 眼目门

  二百味草花膏

  (赵谦) 治目赤流泪,或痛或痒,书不能视。夜恶灯光。(血热则目赤,肝热则多泪。

  热微则痒,热甚则痛。赤肿昏 ,故书不能视。阳胜,故夜恶灯光。)羯羊胆 蜂蜜 入蜜胆中蒸熟,候干,细研为膏,每含少许,或点目中。又法,腊月入蜜胆羊胆苦寒,益胆泻热,蜂蜜甘润,补中缓肝。曰二百味草花膏者,以羊食百草,蜂采百花也治目疾始镜若

  卷十二上 眼目门

  飞丝芒尘入目方

  陈墨 浓磨点之。

  卷十二上 眼目门

  明目六事方

  损读书 减思虑 专内观 简外事 早起晚 夜眠早晋范甯常苦目疾,就张湛求方。湛书此六事,仍尾之曰:上方宋阳子少得其术,以授鲁东门之用。

  可察夫之,非

  卷十二上 眼目门

  目疾者。戒沐头,宜濯足。

  此二句者,先贤之格言也。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沐头则上动矣,必生阳而损目之宜于足湿泄

  卷十二下

  救急门

  (凡人以疾病死而得终其天年者,虽曰不幸,犹正命也。若卒暴之疾,暴横之遭。大如缢溺而以应变

  卷十二下 救急门

  六君子

  (方见卷一上治气门四君子汤附方)加天麻方 治暴死,(卒然而倒,不省人事。)口噤,吐沫。(风燥则筋急,故令口噤,吐沫者,风盛气涌使然,乃风来潮汹之象。)身体温暖。(风为阳邪,故令身体温暖。)脉来虚大。邪气虚而正气虚也。

  脉虚而以辛散之剂驱风,则恹恹之气必绝,非其治也。故用参术苓草之甘温者,急固其气。

  卷十二下 救急门

  四君子

  (方见卷一上治气门)加姜汁竹沥方 治暴死有痰声者,名曰痰厥。(若痰声漉漉,随息渐至而甚者,是气已脱也,不治。)痰厥者,顽痰塞其清阳呼吸之道也。痰既塞之,气欲通之,故令喉中有声。经曰:壮者气行

  卷十二下 救急门

  独参汤

  行立之间,暴眩仆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者,阴虚阳暴绝也,此方主之。

  人参二两(去芦)煎。

  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而不可离者也。若阴道亏乏,则孤阳无所根据附,亦自飞越,故令急生益气

  卷十二下 救急门

  五磨饮子

  治暴怒暴死,名曰气厥。(宜扶正坐,使气顺即稍安。再用皂角末吹鼻,令嚏。)方见卷一上治气门四磨饮附方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者,

  卷十二下 救急门

  火醋熏鼻法

  凡感臭秽瘴毒暴绝者,名曰中恶,不治即死。宜烧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气,

  卷十二下 救急门

  附子理中汤

  腹痛,额头黧黑,手足收引,脉来沉下,无气以息者,中寒暴死也。(腹痛病数种。但额头黧黑,手足收引,脉来沉下,则中寒之验也。所以无气以息者,呼出入主阴。三阴受其真寒,则病不能吸,吸亡则呼不能独存矣,故令人暴死。)此方寒门姜附白通汤。姜附汤等方。俱可酌用。)方见卷六下祛寒门理中汤附方寒者温之,故用附子干姜。乃人参白术甘草,所以生其呼吸之气也。进药后,更着艾灸其关冬死

  卷十二下 救急门

  生脉散

  (方见卷七上消暑门)加香薷方 人本阴虚,复暑途饥困劳倦,暴仆昏绝者,此方主之(人本阴虚,则阳独治。复遇暑途,则阳易亢。加之饥困劳倦,则阴益亏。所以暴仆昏绝者,一则阴虚而孤阳欲脱,一则暑邪乘虚而犯神明之府也。)用人参益元而固脱,香薷辟邪而却暑。麦冬之清,所以扶其不胜之肺。五味之酸,所以敛其即灌

  卷十二下 救急门

  脱阳脱阴

  凡男妇交感而死,在男子名曰脱阳。在女子名曰脱阴,男子虽死,阳事犹然不萎虽死,阴户犹然不闭,俱不治。(若男女不曾离,能紧紧抱住,以口接气,暖气呼通得生者。但临时慌忙,焉知料理,所以多死。)亦有梦中脱死者,其阳必举,其阴必容有喜色,为可辨也,皆在不救。

  卷十二下 救急门

  缢死

  切不可割断绳索,急用手裹衣物,紧塞谷道,抱起解绳,安放平正。揪发向上,揉其痕,捻圆喉管。脚 两肩,以两管吹气入耳内,或刺鸡冠热血滴口中。男用雌,女用雄。

  即气转,再屈伸其手足,将手摩之。若气不接,将腰打三四拳,或以皂角末搐鼻。虽旦至身冷犹可活。

  卷十二下 救急门

  溺死

  急倒提出水。用牛一头,令横卧,以腹合牛背上,牵牛徐行,令吐出腹中之水。以老擦牙,即活。口噤者搅开,横一箸于牙间,使水得出。如无牛,以锅覆地,将溺人脐对锅俯卧。以手托其头,水出即活。或俯卧凳上,脚后稍高,盐擦脐中,待其水自流出。或角末绵裹纳下部,出水即活。切忌火烘,逼寒入内,以致不救。

  卷十二下 救急门

  魇死

  如原有灯即得,切忌火照。但痛咬其脚跟,或咬大拇指而唾其面。或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即醒。

  卷十二下 救急门

  中毒

  凡中蛊毒,令尝白矾不涩,食黑豆不腥,即是中毒。可浓煎石榴皮汁饮之,或热茶化胆矾五分,探吐出恶毒,或米饮调真郁金末三钱令下。凡中砒霜毒,急饮以人溺及人粪汁。

  或捣乌柏树根叶汁,或蓝汁,令服,或刺羊血热服。中盐卤毒,纵饮生豆腐浆解之。

  中诸菌蕈毒,及虫蜞入腹,黄土和水饮下之。绿豆汤,甘草汤,能解百毒。

  卷十二下 救急门

  服铅粉

  以麻油调蜂蜜,加饴糖,与服。

  卷十二下 救急门

  蛇虫犬咬伤

  凡恶蛇伤,急于伤处上下扎缚,使毒不散走,随浸粪缸内。食蒜饮酒,令饱,心。或矾石甘草等分,冷水服二三钱。更捣蒜敷患处,加艾圆灸之。(此法兼治百又方 五灵脂一两,雄黄五钱,为末,酒调服,滓敷患处。又方 贝母为末,酒之。顷久,酒自伤处为水流出。候水尽,以药渣敷疮上,垂死可活。 凡蜈蚣伤放伤处,吸去其毒。(急投蜘蛛于水中,令吐毒以全其命。) 又方 盐水洗净,壁虎咬,用桑柴灰水煎数沸,滤浓汁,调白矾末涂之。蝎子螫,用白矾半夏等分(外台曰:凡遇一切毒螫之物,切不可起恶念向之,亦不得杀之。若辄杀之,之。)凡疯狗咬伤,用番木鳖半个,碎切。斑蝥七个,去头翅足。若过一日,一撮,慢火炒脆。去斑蝥,取米研末,好酒调服,取下恶物。多日凶者,头上拔去之。若仍凶,腹内有狗声者,再加木鳖一个,斑蝥廿一个,如前制法与服连甘草汤解之。)三月不可听锣鼓声,再发则难治,终身不得食羊犬肉。稍轻者处,捏去恶血。孔干者,针刺出血。用小便或盐汤洗净,捣葱粘贴。若常犬咬者用虎骨 研,敷患处,或烂嚼杏仁敷之。

  卷十二下 救急门

  汤泡伤

  鸡子清,调大黄末涂之,炒黄柏末亦可。一法以冷烧酒浇淋,甚妙。

  卷十二下 救急门

  刀斧伤

  海螵蛸末敷之,血立止。古圹锻石为末,亦可。金疮血出不止,用原蚕蛾炒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