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御药院方
御药院方
上九味除乳香、没药、松脂、血竭等四味外,用前项小油浸乌药等四味,计五日,慢火同煎数十沸,滤去滓,澄清一宿,入南乳香等,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搅成膏。
内托散
治一切痈疽毒肿,发骨、发背、发眉、发鬓、发髭、发脑、发手、发足,应系疮疡毒肿。
未脓者,即消散;已脓者,即破溃;已溃者,即收敛。消毒顺气,托里定痛,收疮口,散肿毒及肠痈、胃痈,皆可用化毒排脓内补。
黄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芍药 白芷 甘草 人参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制) 桂(去皮。以上各等分)
上件一十味为细末。每服三钱至五钱,不计时候,温酒调下,如不饮酒,以木香汤调下。
辛夷膏
治鼻内生疮疼痛,或鼻中窒塞不通利及 鼻气不宣通,并宜涂用之。
辛夷叶(一两) 细辛 木香 木通 香白芷 杏仁(汤浸,去皮尖,研。各半两)
上件用羊髓、猪脂各二两,同诸药相和于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子赤黄,放冷,入龙脑、麝香各一钱。
金花散
消赤肿,止疼痛,散毒瓦斯。
川大黄 黄柏 蔚金 黄连 黄芩(各一两) 甘草 朴硝 寒水石(各半两) 白芨 白蔹(各三钱) 糯米粉(三合)
上为细末,每用生蜜水调稀,涂鸡翎涂四畔 赤肿处。
莹肌膏
治毛发乱长茸散,频剃复生不尽者,以膏贴之,次日随膏药茸毛自退,莹净再不复长。
乳香(二钱,研) 沥青(二两)
上二味用慢火同化开,入小油一处煎沸,硬软得所,临卧涂患处,明且用温淡浆水洗去。
外用清毒药
治诸肿毒坚硬不消。
黍黏子 葛根 升麻 地骨皮 黄花地丁 甘草 金银花(各等分)
上件为粗末,每用五七钱,水一升,煎十沸,于肿四畔热用,冷则再暖。
麝香散
治下部脱血,或疮痔 久不瘥。
麝香 血竭(各半钱) 皮(一两)
上先研 皮并血竭为细末,次入麝香拌匀。每服半钱,温酒一盏调匀,食前,日进二服。
熊胆散
治痔 疮口不合,脓汁清稀,肿硬不消。
熊胆(一钱) 雄黄(半钱) 轻粉(半钱) 麝香(一字)
上件研为细末,干掺药疮口上。
浴毒汤
治诸疮疼痛,坚硬不消及破后脓水不绝,恶肉未退,好肉不生。
何首乌(不以多少)
上为粗末,每用药末秤一两、干艾叶半两,水一大碗,同煎至水减半,滤去滓,稍热洗,冷即再暖。
正骨药
鲮鲤甲骨贴膏
治闪肭疼痛。
鲮鲤甲(涂醋炙,三两) 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各一两) 生地黄汁 面(一匙,秤重九钱) 附子(生,去皮脐,一两) 生姜汁上七味除汁外,捣为细末,将地黄汁、生姜汁各拌和匀,暖热,调药如膏,摊于软纸上,乘热敷贴患处,用绵系护,每日一换。
没药膏
治筋骨闪肭疼痛。
没药(研) 乳香(研) 虎骨(酥炙。各半两) 吴茱萸 白芥子 白芨 白蔹 米粉(各一两) 生姜汁 酒(各三合)
上件八味为细末,将生姜汁并酒同煎七合,旋入药末,调匀,乘热摊于纸上,敷贴痛处,一日一换,用绵裹护。
金丝膏
治筋骨损伤,时发疼痛不已。
通明松脂(四两) 良姜(一两,碾末,取八钱) 乳香(三钱,研细) 木鳖子(大者四个,去壳碾为末) 川乌头(三个,锉如麻豆大) 杏仁(一百个,锉如麻豆大,连皮)
小油(半斤)
上件先将小油煎熬,下乌头、杏仁煎熬焦黄色为度,取出,以绵滤去滓极净,再用银石器内慢火熔松脂化开,然后下良姜、乳香、木鳖子等末,不住手搅匀,旋旋入乌头、杏仁、油,看硬软得所,再用绵滤在器盒内贮放,如用,摊纸花子上,贴患处。
定痛没药散
按摩导引,令血气复行。
乳香(一钱) 没药 当归 芎 地龙 细辛 羌活(各一钱) 蛤粉(一两) 黄丹(二钱半) 蒲黄(三钱)
上为细末,每用干捻在痛处,用手擦摩,捻十余遍,然后上大红膏。
沥青(一斤) 黄丹(一十两) 乳香(二两) 油(不以多少添减用)
上件药先用沥青,以银器内慢火熬开,铁篦子搅,觑时月看硬软,旋旋入油,硬软恰好,次下乳香,搅匀,用绵滤过,次入黄丹,再搅匀,盛在瓷盆子内,每用药时, 过,热铁篦子摊在浓软纸上。
双灵膏
治一切筋骨肌肉疼痛。
良姜(一两,炒,锉) 白芥子(半两,微炒)
上为细末,每用药二钱半,头白面半两,水调成膏,摊在纸花子上,贴患处。
治一切打扑伤损,筋骨疼痛,并宜服之。
苍朮(一斤,刮去黑皮,炒深黄色) 桂(去粗皮) 熟干地黄(焙干) 没药(研) 甘草(炙微赤,锉) 蒲黄(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一盏调下,不拘时候,日进二服。
至圣黑龙膏
米粉(一斤,紧者,炒,用砂锅炒,勿令黑焦) 甘松(半两) 香白芷(半两) 滑石(三两六钱) 黄柏(二两) 黄丹(四钱)
上为细末,每用滴水调成黑强膏子,摊在皱纸条儿上,可于内损疼痛处敷贴,每日一换。
治一切筋骨损伤疼痛。
米粉(四两,于银器内炒成块子,褐色,放冷,研为细末,后入二味) 乳香(研细) 没药(研细。各半两)
上三味研极细,每用以好酒或醋调如膏,摊在纸花子上,贴患处。
加血竭大红膏
当归(锉) 木鳖子(锉碎) 天台乌药(锉) 赤芍药(锉。各一两) 小油(四两)
以上四味用小油浸七日七夜,滤去滓。乳香(研,二两) 沥青(滤过,持拔一上六两) 黄丹(罗过,一十两) 加血竭(另研,半两) 没药(另研,一两) 琥珀(杵碎研,一两)
上件乳香、沥青铁锅内以慢火熬令消尽为度,时月看硬软,旋旋入前项浸药,油加减用之,候硬软停当,以绵滤在水盆内,持拔白色,旋入黄丹,再持拔颜色匀,于瓷盒子内存放,每用铁焊子摊在浓软纸上,贴患处。
神效膏
治损扑着筋骨疼痛。
小椒(二两,炒黄色) 乳香(八钱,另研)
上为细末,用好醋打面糊,调药涂在痛处上,用纸贴之。
大红膏方
乳香 当归(各二两) 琥珀 香白芷 没药 白芍 白芨 白蔹(各一两) 沥青(一十六两) 黄丹(一两) 小油(四两) 绵子(一两) 大炭(三斤) 定瓷碗(二只)
上八味为细末,同沥青一处放在碗内,用文武火熬,以沥青溶开,次下小油,徐徐下之,看觑硬软得所,用绵滤在木盒内,放温,次下丹熬成膏,若用时,摊于纸上用之。
卷十一
治妇人诸疾门
芎汤
诜诜丸
黑神丹
延龄护宝丸
活血散
螽斯丸
灵宝散
五圣丸
人参荆芥煮散
茯苓汤
保安丸
大保生丸
六神汤
当归地黄丸
人参荆芥散
必效散
旋覆花丸
虎骨散
禹余粮散
当归良姜散
滋阴丹
抽刀散
广胤丹
没药丸
滋血汤
当归血竭丸
地髓煎丸
八珍汤
万病丸
滋阴汤
加味四物汤
滋荣丸
地黄膏子
当归没药丸
经候
禹余粮丸
治小儿诸疾门
玉柱杖散
珍珠丸
涂囟麝香散
三味天浆子散
五味天浆子散
通圣饼子
引风汤
聚宝膏
导赤散
双金散
利膈丸
圣惠乌犀丸
圣惠牛黄丸
大水银珠丹
大天南星丸
开胃丸
导饮丸
凉惊丸
人参橘皮汤
水银褊丸子
百当膏
罢惊丸
木香化滞丸
金珠化痰丸
洗浴菖蒲汤
大青膏
惺惺散
人参羌活散
大镇心丸
牛黄散
羚羊角散
寒水散
钱氏羌活膏
金砂丹
虎睛膏
丹砂镇心丸
五味麝香饼子
祛风坠涎丸
青芝散
木香通气饮子
干蝎天麻散
大惺惺丸
牛黄丸
太一散
断痫丸
人参茯神汤
宁眠散
安神散
醒风煎
抱龙丸
朱砂丸
菖蒲丸
天麻煎丸
十珍饼子
金瓜丸
八物定志丸
无价散
钩藤丸
丹砂虎睛丸
郁李仁丸
麝蟾丸
七味羌活膏
胡黄连丸
加减益黄散
固肠丸
木香豆蔻丸
豆蔻香连丸
驻车丸
黄连阿胶丸
虎睛丸
温白丸
异功散
九卫生方熏陆香丸
正舌膏
诃黎勒散
均气散
雄黄丸
凡新降诞儿浴法
降诞三日浴法
犀角散
天浆子散
铁粉丸
钱氏地黄丸
钱氏浴体天麻散
安神丹
泻白散
十味麝香饼子
芦荟丸
使君子丸
泻青丸(又名渴肝丸,减大黄)
全蝎散
阿胶散
菖蒲煎丸
钱氏白朮散
卷十一
治妇人诸疾门
芎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运闷不省,及伤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疮去血多、拔牙齿去血多不止,悬虑心烦,眩运头重,目暗,耳聋满塞,举头欲倒,并皆治之。
芎 (三两) 当归(三两,去芦头,洗,切,焙干)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
诜诜丸
治冲任不和,子脏怯弱,或经堕胎后气不复常,丸药常服,调和冲任,滋益气血。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延胡索 泽兰叶(各一两半) 川芎 赤芍药 白薇 人参 金钗石斛 牡丹皮(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或温粥饮亦得。
黑神丹
治妇人产后大发热,消渴不止,烦躁不休;或汗病后胃脘嗳水者,并宜服之。
黑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天麻(去芦头) 天南星(炮制) 桂(去粗皮) 半夏(浆水煮,焙干) 麻黄(去根节) 干姜(炮。以上各一两半) 草乌头(二两,炮裂,去皮脐) 白附子(炮黄色,半两) 麝香(去毛,细研,一两) 天雄(二两,慢火上炙热,好酒内蘸,如此七返,无令折药力更用童子小便内蘸七返,撅一坑子,约深五寸,先用热火坑内炙干,去火,坑内洒酒约半升,天雄在内,用瓷碗盖定,周回泥了,不教漏气,冷定取出用之。)
上一十一味各修制讫,一处碾为细末,炼蜜和搜成剂,约捣千余杵,丸如弹子大。发热渴,用蜜水化服。欲出汗,热酒化服。汗病后胃脘硬,嗳水,依前用蜜水化服一丸。
延龄护宝丸
治妇人血脏虚损,经候过多,每行时暴下不可禁止,因成崩中,连日不断,致五脏空虚,失色黄瘦,崩竭暂止,日少复发,不耐动摇,小劳辄剧。此药但澄心服,必有大效。
禹余粮石(二两,醋烧淬七次) 龙骨 人参 桂 赤石脂 紫石英(研) 熟干地黄 杜仲(去粗皮,锉,炒) 桑寄生 续断 吴白芷 芎 当归(锉,炒) 金钗石斛(去根,锉,炒) 远志(去心) 白茯苓(去皮) 阿胶(炒) 牡蛎(烧) 五味子 艾叶(炒。
以上各一两)
上二十味,同为细末,炼白沙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温粥饮下,空心食前。
活血散
治冲任气虚,经事不调,或多或少,或前或后,并治之。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延胡索(各四两) 肉桂(去粗皮,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抄五大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稍热食后服。
螽斯丸
治妇人无子术。金城太守范罗谨上:臣验此术,若服药四十日无子,请戮臣一家,以令天下医人。赐子丸。
附子(生,去皮脐) 白茯苓(去黑皮) 白薇 半夏(汤洗七次) 杜仲(去粗皮) 桂心浓朴(去粗皮) 秦艽(以上各三钱) 防风 干姜(生) 牛膝 沙参(以上各二钱)
细辛(去苗,半两) 人参(四钱)
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日服五丸,空心任下。如觉无益,稍加丸数为度。
如服七日后,阴觉有娠,三日后不可更服。臣妻年二十七岁无子,服此药有妊。又残药与前太子中舍宇文妻李氏,年四十无子,服此药十三日有娠。此药名螽斯丸,屡用屡验,此方不可不广传与人,夫不在家不可服。
灵宝散
治血气刺痛引两胁疼痛及 癖刺气。
丁香 木香 乳香(各一钱半) 当归 玄胡索 白芍药(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食前。
五圣丸
调益营卫,滋养气血,治冲任气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小腹坚痛,时作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