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张聿青医案
张聿青医案
台参须(一钱) 土炒白芍(三钱) 炮姜(五分) 生牡蛎(一两) 熟地炭(四钱) 炙甘杞(二钱)
大麦冬(三钱) 五味子(三分) 怀山药(三钱) 炙绵 (三钱)
四诊 补气养肝,安土熄风,便泄大减,然仍肢搐风动,涕泪俱无肝风鸱张,窍络闭阻,深入重地。勉拟标本并治法。
台参须(五分) 生牡蛎(六钱) 炒怀药(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天竺黄(二钱) 金石斛(三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阿胶珠(三钱) 石菖蒲(五分) 全蝎(去毒炙二分) 牛黄清心丸(一丸分两次化服)
五诊 补气养阴,以涵肝木,惊搐之象渐轻,面青较退,便泄已止。涕泪虽无,而干燥颇渐转润。的属阴虚木旺。从效方再望转机。
台参须(五分) 炙生地(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炒怀药(三钱) 大麦冬(二钱) 西洋参(一钱)
阿胶珠(二钱) 生牡蛎(五钱) 煨天麻(二钱) 白蒺藜(三钱) 抱龙丸(半丸化服)
六诊 惊搐已定,面青色续退,然犹涕泪不下。舌上转润,而上下唇犹然干燥。脉象细数。其为阴虚气弱,木旺生风,显然可见。既略转机,自宜从效方扩充。
台参须(五分) 阿胶珠(三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生牡蛎(五钱) 煨天麻(一钱) 西洋参(一钱) 金石斛(三钱) 川贝母(一钱五分) 炒怀药(三钱) 白茯苓(三钱) 盐水炙橘红(五分)
七诊 惊搐之象已定,啼哭渐有涕泪,便泄亦止,惟面色带浮。还是脾虚木旺之象,所谓面肿曰风也。
再拟培养气阴。
台参须(五分) 生于术(一钱) 大麦冬(三钱) 炙草(三分) 生牡蛎(五钱) 盐水炙黄 (一钱五分)
炙生地(四钱) 炙甘杞(二钱) 怀药(三钱炒) 煨天麻(一钱五分)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八诊 扶正气以御肝木,益荣血以涵肝木,风木已平,惊搐自不复发,津液回而涕泪下,面青既退,脉亦柔缓。足见慢惊究属虚症,然又有阳衰阴弱之辨耳。
台参须(五分) 大生地 白茯苓 阿胶珠 生山药 盐水炙绵 生于术 杭白芍 大麦冬 生牡蛎 甘杞子淮小麦急惊属阳,慢惊属阴,急惊属实,慢惊属虚,而属虚之中,又有阳衰阴弱之辨。此又心思独到之处也。慢惊诸药罔效用一分五厘散或有获效者,方用活蟾蜍一只,将阳春砂仁末由口纳入其腹,以腹膨为度,用泥周遭涂满不使泄气,砻糠火中煨烧,至泥红焦烈,则蟾蜍亦必枯矣。去泥研成末,用开水先调服一厘,次服二厘,限一昼夜服五次,每次增一厘,计共一分五厘,故名之曰一分五厘散。是方并治水臌,以蟾蜍有行水之功,砂仁有关气之能,气开水行,则臌症可消矣。(文涵志)
卷八
眩晕
右 调气熄肝,眩晕不定。左脉弦大,尺部空虚。下虚上实。拟介类潜阳,为进一层治。
生龟板(七钱) 磁石(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阿胶珠(二钱) 生牡蛎(五钱) 朱茯神(三钱)
池菊花(一钱五分) 黑豆衣(三钱) 钩钩(三钱) 淮小麦(五钱)
钱(左) 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经之气,横扰不平,则腹胀胸闷。在下则为气,上旋则为风,风阳上旋,则为眩晕。今大势虽定,而根柢不除,牙龈胀痛,亦属风阳阻于胃络也。脉象细弦。宜为柔养。
川石斛(四钱) 大麦冬(三钱) 生牡蛎(六钱) 生白芍(二钱) 白蒺藜(三钱) 小黑豆衣(三钱)
酒炒女贞子(三钱) 阿胶珠(一钱五分) 干橘叶(一钱)
某 头目旋晕,经久不愈,投滋纳减,此痰阻中宫。痰能作眩,古人之言,岂欺我哉。
温胆汤加蚕砂蒺藜僵蚕天麻蒌仁杏仁。另白金丸五分先服。
李(右) 气血两亏,木失涵养,致阳气不和,头昏眩晕,皮寒骨蒸,时易汗出。阳气不能外卫,非偏热所能常进也。
川桂枝(五分) 地骨皮(二钱桂枝同炒) 杭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白茯苓(三钱) 白归身(二钱)
炙黑草(三分) 橘白(一钱) 淮小麦(五钱) 大南枣(三枚)
叶(右) 但寒不热,渐致腹满作痛,头昏目眩,饮食少思。脉弱而弦。气滞于下,阳升于上。宜调气熄肝。
醋炒香附(二钱) 当归(二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钩钩(三钱) 半夏曲(一钱五分) 干橘叶(一钱) 甘菊花(一钱五分) 佛手花(七分) 生熟谷芽(各一钱)
二诊 眩昏少减,食入仍满。再和协肝脾。
制香附(二钱) 广陈皮(二钱) 朱茯神(三钱) 冬白芍(一钱五分) 缩砂仁(五分后入) 炒枳壳(一钱)
炒枣仁(三钱研) 香橼皮(一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沉香曲(二钱炒) 焦麦芽(二钱)
梁(右) 每交阴分,火升眩晕颧红,阳气尽从上凌,两足不温,头发脱落。宜导阳气下行。
生牡蛎(四钱) 炙龟板(三钱先煎) 池菊(一钱五分) 云茯苓(三钱) 石决明(四钱)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钩钩(三钱) 粉归身(一钱五分) 滋肾丸(一钱五分盐汤先服)
茅(右) 脉细濡而右关带滑。叠进育阴潜阳,昏晕依然不定,有时 作酸。良以清津为阳气所炼,渐欲成痰,致浊阻清位,所以昏晕不能定也。再以退为进。
制半夏 晚蚕砂 云茯苓 杭菊 广橘红 煨天麻 白蒺藜 白金丸(三分)
二诊 阳气浮越在上,时时昏冒。在上之阳气日浮,在下之阳气日乏,所以叠进潜阳,而病不少退。拟金匮附子汤以导阳气下行。
台参须(一钱另煎) 野于术(一钱五分) 云茯苓(三钱) 熟附片(四分) 煨牡蛎(四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白蒺藜(三钱) 老生姜(二片)
金(右) 眩晕呕吐,舌本牵强,脉滑苔腻,火升右太阳作痛。肝阳挟痰上升。宜化痰熄肝。
桑叶(一钱五分) 山栀(三钱) 僵蚕(二钱) 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二分) 丹皮(一钱)
蔓荆子(一钱) 橘红(一钱) 竹茹(一钱) 白金丸(五分分二次先服)
杨(左) 白疹已化,热亦渐轻。而四肢欠温,痰多频咳,有时自觉热冲至巅,则头昏眩晕。脉象沉弦。良由痰饮内阻,阳气不克宣通,所谓无痰不作眩也。拟化痰以通阳气。
制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炒苏子(三钱) 白蒺藜(三钱去刺) 僵蚕(二钱) 白茯苓(三钱)
制南星(四分) 川桂枝(四分) 煨天麻(一钱五分) 煨姜(二片)
二诊 头晕恶寒已退,痰多欲咳。的是痰饮内动,阳气郁阻。再化痰降气。
于术(二钱) 川桂枝(三分) 补骨脂(盐水炒一钱) 干姜(三分) 炙草(二分) 橘红(一钱)
白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五加皮(二钱)
三诊 昨吐痰涎甚多,余邪上泛也。今吐痰尚作恶心,胃气已经虚馁,况吐出带黑。拟四逆法。
台参须(另煎冲八分) 上广皮(一钱) 生熟薏仁(各二钱) 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熟附片(五分) 淡干姜(五分) 竹茹(姜汁炒一钱) 生熟谷芽(各一钱五分)
四诊 投附子四逆,呕吐已止,痰亦渐少,咳嗽较定,而咽中觉燥,舌仍淡白。本质阴亏,未便温燥过节。
拟六君以治脾胃为主。
台参须(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于术(一钱五分) 上广皮(一钱) 生熟草(各一分) 竹茹(姜汁炒一钱) 佩兰叶(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生熟谷芽(各一钱五分)
五诊 祛痰补气,咳嗽痰多俱减,咽燥转润。的是寒饮内阻,脾胃气虚。药向效边求。
台参须(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陈皮(一钱) 姜汁炒竹茹(一钱) 炒于术(二钱)
生熟草(各二分) 云茯苓(三钱) 生熟谷芽(各一钱) 玫瑰花(二朵) 真武丸(三钱先服)
六诊 痰多咳逆气喘。脉象沉弦,左部细弱。脾胃肾皆虚,气不收摄。拟摄纳阳气。
台参须 补骨脂 浓杜仲 云茯苓 车前子 菟丝子 怀牛膝 济生肾气丸七诊 温摄脾肾,气喘已平,痰亦渐少。可见脾虚不运则生痰,肾虚不纳则气逆。药既应手,宜再扩充。
台参须(一钱) 炒于术(一钱五分) 牛膝(盐水炒三钱) 车前子(三钱) 上广皮(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沙苑(盐水炒三钱) 菟丝子(盐水炒三钱) 茯苓(三钱) 巴戟肉(三钱) 杜仲(三钱)
补骨脂(盐水炒三钱)
八诊 气喘已平,每至戌后阴分,痰辄上逆。再以温药和之。
台参须(一钱) 茯苓(三钱) 炒于术(二钱) 桂枝(四分) 炙甘草(二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杜仲(三钱) 巴戟肉(三钱) 橘红(一钱) 菟丝子(盐水炒三钱) 济生肾气丸(三钱)
丸方 脾虚则生湿,气虚则生痰,痰饮内踞,为喘为咳为眩晕。温脾所以燥湿化痰,而脾土之阳,化生于命火,历投温补脾肾,颇形康胜。此次喘发甚重,守前意进退施治,渐得平定。惟衰年气血皆亏,阴腻之药,必助寒饮,惟血肉有情之品,斯温不涉燥,柔不涉腻。
炙上 (四两) 煨天麻(一两) 巴戟肉(三两) 白茯苓(三两) 炙甘草(八钱) 奎党参(六两)
炒山药(三两) 广郁金(三两) 川桂枝(八钱) 炒于术(三两) 甘杞子(三两) 浓杜仲(三两)
炒萸肉(二两) 制半夏(二两) 广橘红(一两) 泽泻(一两五钱) 肥玉竹(二两) 补骨脂(盐水炒二两) 白蒺藜(去刺炒二两) 菟丝子(盐水炒二两) 蜜炙淡干姜(六钱) 炒霞天曲(一两) 胡桃肉(十二枚打碎)
上药各炒研为末,用鲜河车一具,漂净酒煮打烂,捣药糊丸,每服三钱。
卷八
痉厥
林(右) 营血久亏,肝木失养,风阳大动,窜入经络,遍身酸楚。兹当风木司令,阳气弛张,叠次痉厥,厥回而神识昏迷。脉细涩如丝。深有阴阳相决之虞,未可视为惯常也。拟护神潜阳法。备请商定。
块辰砂(绢包三钱) 茯神(三钱) 龙骨(三钱) 龟甲心(五钱刮白先煎) 丹皮(二钱) 秦艽(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 豆衣(四钱) 炒远志(四分) 濂珠(四分) 川贝(四分) 真金箔(一张三味研末先调服)
二诊 痉厥已定,神情亦清,然心中悸荡,音低气怯。虚损之极,聊为敷治而已。
人参须(另煎冲一钱) 块辰砂(三钱包) 茯神(三钱) 牡蛎(四钱) 龙骨(三钱) 豆衣(四钱)
橘红(一钱五分)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女贞子(三钱) 金器(一件)
三诊 痉厥之后,身发白疹,是病久中虚之极也。屡次发热,脉象虚微,阴不足而阳有余。当气阴兼顾。
台参须(一钱冲) 女贞子(三钱炒) 牡蛎(四钱) 小黑豆衣(四钱) 炒枣仁(二钱) 朱茯神(三钱)
龙骨(三钱) 龟甲心(炙先煎四钱) 潼沙苑(三钱炒) 炙鳖甲(四钱)
徐(左) 内风挟痰,弥漫心窍,神情呆钝。还恐内闭昏痉。
制半夏 天竺黄 茯苓神 胆星 生熟谷芽 枳壳 郁金 钩钩 竹沥 天麻 菖蒲某 不时痉厥,厥则四肢搐搦,人事不省。此肝风挟痰。宜祛风化痰。
羌防风(各一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钩钩(三钱) 茯苓(三钱) 制南星(四分) 橘红(一钱)
僵蚕(三钱) 川芎(八分) 甘菊花(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蒋(右) 体质素亏,春升之际,风阳大动,以致骤然痉厥。甲木不能下降,胆无决断之权,惊悸善恐,有形之痰,为之鼓动,所以脉弦而滑,舌红而苔黄浊也。拟化痰宁神,潜阳熄肝。
丹皮 茯苓神 竺黄 九节石菖蒲 盐水炒橘红 远志 山栀 制半夏 淡芩 上濂珠(三分)
金箔(一张) 辰砂(三分三味研末蜜水先调服)
二诊 渐能安寐,而神情尚觉呆钝,苔黄腻浊,中心霉黑。还是肝火痰热未清。再化痰熄肝,宁神定志。
制半夏(二钱) 枳壳(一钱)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天竺黄(三钱) 橘红(一钱) 远志肉(六分) 郁金(一钱五分) 陈胆星(五分) 滚痰丸(二钱开水送下)
某 气从上冲,则胃脘阻塞,而痰涌发厥。此厥气挟痰扰胃,不能急切图功。
制半夏(三钱) 川朴(一钱) 茯苓(三钱) 制香附(二钱) 上沉香(磨冲三分) 苏梗(五分磨)
枳实(一钱五分) 郁金(二钱) 槟榔(三分磨) 竹茹(一钱五分)
高(童) 镇肝潜阳,痉厥未发,饮食如常,并无呆滞情形。守前法以觇动静。
龟板 白蒺藜 鳖甲 橘红 茯苓神 丹皮 青葙子 牡蛎 半夏 金器二诊 自潜阳镇肝,痉厥似痫,足见痰藉风升,风因火动,火从木生,木燥水亏,火风时起。药既应手,宜再扩充。
生鳖甲 炙龟板 白蒺藜 丹皮 生熟甘草 生牡蛎 黑豆衣 青葙子 金器三诊 痉厥虽经复发,来势已减十七。再潜阳熄肝。
炙龟板(先煎五钱) 生牡蛎(一两) 阿胶珠(一钱五分) 生鳖甲(打先煎四钱) 杭白芍(二钱)
磁石(二钱) 白蒺藜(三钱) 茯苓(三钱) 金器(一件悬煎)
吴(左) 木郁不条达,肝气滞而不疏,腹中不舒,脐下气觉滞坠。胆为肝之外府,主阴阳之开合,肝病则胆经开合之枢纽失灵,所以先厥而后热也。气郁则化火,火凌肺金,日前吐血两口,拟清养之中,参以舒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