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张聿青医案
张聿青医案
李(左) 鼻衄如注。脉象弦大。肺胃风热内迫。恐致厥脱。
犀角尖(五分) 细生地(三钱) 炒丹皮(一钱五分) 生赤芍(一钱五分) 绿豆衣(五钱) 麦冬(三钱)
黑山栀(三钱) 大黄(二钱酒蒸) 藕汁(一杯) 元参肉(三钱) 白茅花(一两五钱)
吴(右) 向有鼻衄,势不甚盛。兹以不禁辛辣,以至三次衄血,皆有盈盂之多。阳络损伤也。
侧柏炭(三钱) 丹皮炭(一钱五分) 鲜竹茹(一钱五分) 当归炭(一钱五分) 白茅花(一钱) 细生地(四钱) 白茯苓(三钱) 大麦冬(三钱) 藕汁(半杯) 鲜荷叶络(三钱)
卷六
蓄血
朱(左) 任重受伤,营血瘀滞,蓄而暴决,呕血盈盆,大便紫黑,由此面黄力乏,腹中结块。脉涩两关独弦。
蓄者虽去,新者复瘀,势必复为呕下。临时汗脱,不可不虑。
于术 乌药 当归炭 五灵脂(酒炒) 炒赤芍 蓬术 楂炭 桃仁 奎党参 焦麦芽 延胡 制香附蓄血呕血,急饮韭汁童便,若时有冷汗及大便血下无度者,死症也。(正蒙志)
左 呕吐紫瘀,中州之痞满转舒,其为血蓄阳,明以通为顺,略见一斑。但神情困顿,由血虚而气阴并伤,治宜补气养阴,以图恢复。六腑以通为用,阳明为多气多血之乡,补则滞,滞则涩不能流,安保气血之不复蓄乎。夫气血精神,藉资五谷,惟裕生化之源,斯不言补而补已在其中矣。
金石斛 甜杏仁 赤白芍 半夏曲 茜根炭 川牛膝云茯苓 橘白 生熟谷芽 白蒺藜 盐水炒竹茹 泽泻邵(左) 呕出紫瘀,气撑脘痞较退。深恐根蒂未除,而致复聚。
生锦纹(一钱五分酒炙后下) 延胡 竹茹 炒赤芍 茯苓 韭汁(半杯) 当归炭 瓦楞子 白蒺藜二诊 逆上之血,已从下行,然脘腹仍觉不舒,脐下作满。蓄血未清。还恐变胀。
炒当归(一钱五分) 瓦楞子(五钱) 丹参炭(三钱) 川桂木(五分) 郁金(一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元明粉(一钱冲) 参三七(一钱) 生锦纹(一钱酒炙后入) 桃仁(一钱五分) 延胡索(一钱五分)
三诊 便解色黄,瘀血已楚。再和中而运旋脾胃,以裕其生化之源。
当归炭 炒赤芍 野于术 茯苓 参三七 磨郁金 丹皮炭 牛膝炭 枳实 白蒺藜左 脘痛之后,面目带黄,此营滞也。
当归炭 桃仁 旋复花 黑山栀 泽泻 猩绛泽兰叶 白蒺藜 炒牛膝 川郁金 延胡左 少腹偏右作痛,曾经泻下紫瘀,当时痛减,今复渐甚。良由气中血滞。当为宣通。
楂炭 金铃子 制香附 延胡 赤芍 乌药 当归炭 沉香(三分) 大黄(四分) 木香(二分)琥珀(四分以上四味研末药汁调服)
卷六
便血
周(左) 湿热未愈,肠红又至,腹痛便血,血块紫殷。良以湿蒸热腾,血遂凝结。未便止遏,宜和营化瘀。
当归炭 粉丹皮 炒槐花 川连炭 荆芥炭 南楂炭 延胡索 炒赤芍 血余炭 泻青丸 上湘军(酒炒后入)
二诊 辛以燥湿,苦以泄热,并以丸药入下,使直达病所,湿热既退三舍,则凝瘀自然默化,所以腹痛渐定,便血大减。然肝为藏血之海,为神魂之舍,血去则肝虚,怒火则木动,此少寐多梦之所由来也。纳不馨旺,木气盛则土气衰也。但阴络未扃,恐血再渗漏,仍须务其所急。
生于术(七分) 川连炭(四分) 荆芥炭(一钱五分) 大红鸡冠花(炒黑四钱) 防风炭(一钱)
赤白苓(各二钱) 茅术(一钱麻油炒黄) 制香附(炒透一钱五分) 黄柏炭(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五分) 龙齿(三钱) 夜交藤(四钱)
席(左) 向是肠痔,兹则大便之后,滴沥下血。此湿热蕴结肠中。
侧柏炭 枳壳 炒槐花 荆芥炭 制半夏 丹皮炭 泽泻 炒竹茹 黄柏炭 炒防风 当归炭 广皮陈(左) 肠红日久不止。脉细濡弱,而右关独觉弦滑。此风湿热袭入大肠营分,非沉阴苦降,不足以达肠中也。
焦苍术(一钱) 炒荆芥(一钱五分) 黄柏炭(三钱) 秦艽(一钱五分) 丹皮炭(二钱) 生白术(一钱五分) 川连炭(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炒防风(一钱) 大红鸡冠花(炙黑三钱)
远血为脾不统血,黄土汤。近血乃肠胃湿热,赤小豆当归散。此人数月便血,精神如旧。师以为非身所藏之血,其血自痔中来,与遗泄属湿同。(正蒙志)
陆(左) 下血如注,面色浮黄,中州痞满。此风邪入于肠胃,迫损营分,风性急速,所以血来如矢。拟凉血宽肠和中利湿。
侧柏炭 黄柏炭 苍术 枳壳 川朴 泽泻 荆芥炭 炒槐花 广皮 制半夏 白茯苓二诊 血仍如注,气仍秽臭,散者鲜赤,瘀者如胶,良以脾土气虚,脏寒腑热,拟温脏清腑。
参须(一钱) 黄柏炭(三钱) 当归炭(二钱) 炮姜炭(三分) 炒于术(二钱) 茯苓(四钱)
川连炭(五分) 丹皮炭(二钱) 血余炭(一钱) 炒槐花(二钱) 黄芩炭(一钱五分) 上湘军(一钱五分酒炒透后入)
某 便血四溅如筛。脉形浮大。此风邪袭入肠胃,所谓肠风是也。宜泄热化风。
侧柏炭 炒防风 当归炭 炙黑大红鸡冠花 炒槐花 炒丹皮 荆芥炭 枳壳 桔梗某 下血如注,用断下渗湿法。
薏仁 黄柏炭 炒荆芥 苍术 炒黑樗白皮 猪苓 丹皮炭 炒防风 陈皮 地榆炭许 大便带血,肛门作痛。湿热损伤大肠血分。宜宽肠凉血。
侧柏炭(三钱) 炒槐花(一钱五分)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左秦艽(一钱五分) 丹皮炭(二钱)
黄芩炭(一钱五分)
大红鸡冠花(炙黑二钱) 枳壳(一钱) 阿胶珠(二钱)
某 风伤卫阳,咳剧自汗,今忽便血。风邪陷入肠胃,表里合病。势多变局。
荆芥炭 侧柏炭 炒槐花 茯苓 炒黄桑叶 防风炭 丹皮炭 杏仁泥 泽泻 枳壳某 便血复发,每至圊后,气即下坠,坠则小溲欲解不爽。此气虚统摄无权,清阳沦陷也。
党参 黄柏炭 槐花炭 炙黄 醋炙柴胡 炙草 丹皮炭 炮姜炭 地榆炭 醋炙升麻 于术 当归炭郑(左) 阴有二窍,一窍通精,一窍通水,水窍开则精窍常闭。无梦而泄,二十余年,而起居如常。其兼证也,上则鼻红,下则便血。其脉也,滑而实。其苔也,白而腻。此皆湿热盛极,致湿扰精宫,渐至阴络内伤。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其病虽殊其源则一。
苍术 防风炭 炒荆芥 川连炭 川萆 米仁 黄柏炭 炒槐花 丹皮炭 猪苓 泽泻 大淡菜黄(左) 肠红止而复来,腹中 痛。良由湿热未清。再从苦泄之中,兼和营卫。
当归炭(一钱) 荆芥炭(一钱) 左秦艽(一钱五分) 炙黑红鸡冠花(三钱) 血余炭(三钱)
炒丹皮(二钱) 炒枳壳(一钱五分) 苍术(麻油炒黄一钱) 黄柏炭(三钱) 炒槐花(二钱) 于术(一钱五分) 川连炭(三分)
洪(左) 肛门烙热稍退,然便血仍然不止。脉象细数。的是湿热损伤营分,阴络内伤。再拟养肝滋阴壮水。
生地炭(五钱) 丹皮炭(二钱) 黄柏炭(一钱五分)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川连炭(四分) 地榆炭(二钱) 当归炭(一钱五分) 炒黑樗白皮(三钱) 清阿胶(二钱) 炒槐花(二钱)
二诊 育阴泄热,便血降序。药既应手,当为扩充。
炙生地(四钱) 丹皮炭(二钱) 炒槐花(二钱) 炙黑樗白皮(三钱) 清阿胶(二钱)
黄柏炭(二钱) 当归炭(二钱) 炙元武板(三钱先煎) 泽泻(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茯神(三钱)
三诊 便血降序。再养血育阴,而固阴络。
清阿胶(三钱) 丹皮炭(二钱) 樗白皮(一钱炒黑) 炙龟甲心(六钱) 大生地(四钱) 地榆炭(二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 酒炒白芍(二钱) 炒槐花(二钱) 蒲黄炭(一钱) 赤小豆(二钱) 藕节(二枚)
叶(右) 向有肠红,春末夏初,渐觉肿胀,日来肠红大发,血出稀淡,脘痞腹胀,难于饮食。脉形沉细,苔白质淡。肝为藏血之海,脾为统血之帅,今脾阳不能统摄,所以血溢下注,脾难旋运。恐肿胀日甚。
生于术(一钱) 炙黑草(三分) 砂仁(后入五分) 生熟谷芽(各二钱) 制茅术(一钱) 炮姜(五分)
大腹皮(二钱) 百草霜(一钱)
二诊 用苍术理中,便血大减,而便泄腹痛,胸脘痞满气分攻撑,腹膨肤肿。脉沉细,苔淡白,脾稍统摄,而旋运无权,遂致肝木偏亢,气湿不能分化。前法再参以分化。
茅术(一钱五分) 木香(五分) 陈皮(一钱) 川朴(四分) 白芍(一钱五分吴萸二分同炒)
连皮苓(四钱) 炮姜(五分) 炙草(三分) 砂仁(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
三诊 便血已止而脘腹仍然胀满,大便泄泻,小溲不畅。脾虚不能旋运,气湿不行,升降失司。再运土利湿。
大腹皮(二钱) 连皮苓(四钱) 猪苓(一钱五分) 生熟米仁(各二钱) 上广皮(一钱) 广木香(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炙鸡内金(一钱五分) 制香附(二钱) 生姜衣(三分)
四诊 运土利湿,便血未来,而脘腹满胀,仍然不减,小溲不利,大便泄泻,两足厥逆。脉形沉细。肢体虚浮。阳气不能敷布,以致水湿之气,泛溢肌肤。再宣布五阳,以望转机。
熟附片(五分) 淡吴萸(五分) 泽泻(二钱) 薄官桂(六分后入) 炙内金(二钱) 公丁香(三分)
白茯苓(四钱) 猪苓(二钱) 台白术(二钱)
五诊 胀由于气,肿由于湿,宣布五阳,肿胀稍定,仍然不退,咳嗽气逆。肺主一身气化。再疏肺下气,参以理湿。
砂仁(五分) 甜葶苈(六分) 大腹皮(二钱) 花槟榔(一钱) 青陈皮(各一钱) 木香(五分)
炒苏子(三钱) 制香附(二钱) 连皮苓(二钱) 炙内金(一钱五分) 姜衣(三分)
卷六
溲血
倪(左) 小便混浊如泔,有时带出血条,却不作痛。此肾虚而湿热袭入肾与膀胱。宜泄热利湿。
海金沙(三钱) 当归炭(二钱) 川萆 (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生地(四钱) 滑石块(三钱)
丹皮炭(二钱) 赤白苓(各二钱) 鲜藕(三两煎汤代水)
二诊 尿血不止,尿管并不作痛。脉形细弱。肾虚湿热内袭,实少虚多之象也。
炙生地(四钱) 当归炭(二钱) 蒲黄(六分) 牛膝炭(三钱) 炒萸肉(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丹皮炭(二钱) 山药(四钱) 藕节炭(三枚)
三诊 膀胱湿热稍化,血稍减少,小溲仍然混浊。前法再进一筹。
大生地(四钱) 当归炭(二钱) 蒲黄炭(五分) 沙苑(盐水炒三钱) 生山药(三钱) 丹皮炭(二钱)
牛膝炭(三钱) 炒萸肉(一钱五分) 淡秋石(一钱) 藕汁(一杯温冲)
四诊 尿血渐减,脉亦稍缓。痛者为火,不痛者为虚。再益肾之阴。
大生地(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大熟地(二钱) 山药(三钱) 旱莲草(三钱)
炒萸肉(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潼沙苑(三钱) 藕节(二枚)
五诊 尿血降序,尚未能止。脉象微数。肾虚而虚火内迫。再育阴泄热。
大熟地(四钱) 炒五味(三分) 茯神(三钱) 旱莲草(三钱) 淡秋石(一钱) 大麦冬(二钱)
炒萸肉(二钱) 丹皮(二钱) 生山药(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藕节炭(三枚)
六诊 尿血渐退。再壮水益阴。
生熟地(各三钱) 粉丹皮(二钱) 炒萸肉(二钱) 炙五味(三分) 麦冬(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淡秋石(二钱) 生山药(三钱) 泽泻(盐水炒三钱) 藕节(三枚)
七诊 尿血之后,肾阴不复。再壮水育阴。
生熟地(各三钱) 生山药(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大天冬(二钱) 党参(三钱) 生熟草(各三分)
炙五味(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大麦冬(一钱五分)
八诊 溲血之症,原由肾水内亏,虚火郁结,迫损血分。前投壮水制火,诸恙得平,调理之计,自宜扩充前意。兹参入清养上中,以肺阴在上,而为水之上源也。
西洋参(二两) 奎党参(四两) 生山药(三两) 生于术(二两) 炒萸肉(一两) 炒扁豆(三两)
云茯苓(三两) 川石斛(四两) 粉丹皮(二两) 肥玉竹(三两) 怀牛膝(盐水炒三两) 生熟地(各二两)
天麦冬(各三两) 甘杞子(三两) 白芍(酒炒一两五钱) 生熟草(各五钱) 当归炭(一两五钱) 女贞子(酒炒三两) 潼沙苑(盐水炒三两) 浓杜仲(盐水炒二两) 炒知母(二两) 泽泻(一两)
用清阿胶三两,龟板胶三两,鱼鳔胶二两,冰糖三两,四味溶化收膏,每日晨服一调羹。
某 尿血并不作痛。
益元散 黑山栀 龙胆草 制香附 黄柏(盐水炒) 甘草梢川萆 赤白苓 车前子 泽泻左 尿血而不作痛。叠投壮水益肾,诸恙渐平无如平。素多湿,水得补而渐复,湿得补而渐滞,所以目带黄,而食不馨香也。急宜流化湿热。
制半夏(二钱) 制香附(一钱五分) 大腹皮(二钱) 生熟薏仁(各二钱) 上广皮(一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 西茵陈(二钱) 猪茯苓(各二钱)
又 小溲渐清,而面目尚带浮黄,还是气滞湿郁情形。
前方去茵陈香附,加于术砂仁玫瑰花广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