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书


  《吉氏家传》治惊风紫霜丸紫霜 天竺黄 甘草(炙) 茯苓 朱砂(各半分) 龙脑(少许)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一岁半丸,用薄荷汤化下。

  《吉氏家传》治惊风牛黄膏雄黄 天竺黄 甘草(炙) 白茯苓 龙脑 郁金 朱砂(各等分)上为末,生蜜丸如皂子大。一岁一丸,看大小,薄荷汤化下。

  《吉氏家传》治惊镇心牛黄丸牛黄 雄黄 银粉 朱砂(各一钱) 全蝎(一个) 巴豆(三粒)上为细末,用蒸饼心丸如○大。每服三丸,薄荷汤下。惊叫夜啼,煎灯心石连心汤下。

  《吉氏家传》治惊万病。

  太一归魂散五灵脂(生) 木鳖肉 粉霜 朱砂(以上各一分) 腻粉(一钱) 巴豆(二十五个,生) 川乌(取心一小块如枣大)上细末。每服一字,蛤粉冷水调下。但是久积、惊痫诸疾,皆治。

  《吉氏家传》朱砂膏 治一切惊风,诸痫,暗风,破伤,惊涎,心气不足,或久伏惊气,尸厥发即昏昧,涎壅及因惊亡魂失魄,举动惊怕,梦魇,或歌哭不避亲疏,狂走不宁,中风缓弱顽痹等疾,小儿慢惊风悉主之。

  附子(重五钱半,平正紧实一个,生,去皮脐,取半两拌,不须用太大者) 天南星(去皮脐,取净一个,不得用小者) 半夏(取中形丸正好者,汤洗七次,去滑,焙干,生用) 天麻(明净好者去两头取中心切) 琥珀(研。

  各二钱半) 全蝎(一分,生) 赤足蜈蚣(去头尾足,炙,取二寸) 白僵蚕 朱砂(光明者。各半两,研如粉) 麝香(一分,净研)上为细末,入研者朱砂、琥珀、麝香同研匀,炼蜜放冷为膏,密器收。每患,用少许生姜自然汁化药一皂大,次用温酒调下,小儿生姜薄荷汤化下豆大。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朱氏家传》治小儿诸惊。

  天麻丸天麻 全蝎(炒) 天南星(炮去皮) 白僵蚕(直者,炒。各等分)上为末,酒糊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一岁十丸,加至十五丸,荆芥汤下。药性温,可以常服,永除诸风。

  《朱氏家传》治小儿惊。

  醉惊丸青黛 脑子 香墨(烧过。各半钱) 芦荟 轻粉 麝 面(各一钱) 麻糖(三个或二个) 使君子(二枚,面裹煨,去皮,切焙)上件为末,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破或吞下。良久睡着,取下恶毒物。

  《朱氏家传》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般惊,五心热。

  桃花散朱砂(一分) 蝎梢(四十九个) 腻粉(一钱) 天竺黄 马牙硝(各一两) 脑麝(各少许)上为末。每服半钱,用金银薄荷汤调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圣枣丸 治小儿惊风、痫疾。

  木香 丁香 砂 粉霜 轻粉 干漆 羌花 青橘皮 朱砂 巴豆霜(各二钱)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此○大。每服三丸,用枣汤吞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茯神膏 治小儿惊风。

  蝎梢 茯神(各半两) 白僵蚕(一两) 朱砂(一钱)上件四味为末,用蜜为膏。每服一皂子大,煎金银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惊风痫病,咽喉有涎,四肢壮热,大小便秘涩,兼心神乱者。

  神圣当归散当归 甘草 滑石 通草(各一分) 大黄 芍药(各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薄荷五叶,灯心少许,同煎至五分,小儿分数服,大人作一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蝎梢丸 治小儿惊风,生涎时发壮热,手足搐动,夜卧不安,牙关紧急。

  蝎梢 朱砂(飞过,留一半为衣) 白僵蚕(各一分) 天麻 芎 羌活 半夏(汤洗七次,切作片子,姜汁制)当归(洗) 牛胆制天南星 麝香(以上各半两)上为末,糯米粥和丸鸡头大,朱砂为衣。荆芥汤化下一丸,如口已噤,先用药擦牙。

  长沙医者郑愈传珍珠丸 治小儿惊风(又名白元子。)脑麝(各一字) 粉霜 腻粉(各一钱)上研为细末,用糯米汁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糯米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琥珀散 治小儿惊风、螈 、搐搦等病。

  琥珀 真珠(末) 朱砂 天麻 黑附子 酸枣仁 藿香(叶) 天南星(各一分,用生姜汁和饼子,炙黄色) 蝎(一十四个,去毒)上件为末。每服一字至半钱,金银薄荷汤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抚惊丸 治小儿一切惊。

  青黛 茯神(各二两) 天麻(四两) 蝎(半两)上为末,蜜丸鸡头大。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惊风吊眼。

  回命散蜈蚣(一条赤者,中分为两处) 蝎(一个,亦中分为两处,各记左右。)上二味,左者与左,右者与右,各作两处为末,左右吊眼,各将药吹入左右鼻中,立效。

  长沙医者郑愈传神仙夺命散人中白(一两) 麝香(一钱) 蜈蚣(全者一条) 盆消(二钱)上件为细末。每用少许鼻内搐。

  《千金翼》小儿灸法:曲泽主心下澹澹,喜惊。阴交、气海、大巨主惊不得卧。阴跷主卧惊,视如见星。大钟、 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然谷、阳陵泉主心中悚惕,恐人将补之。解溪主螈 而惊。少冲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行间主心痛数惊,心痛不乐。阳谷主风眩惊,手卷。厉兑主多卧好惊。腋门主喜惊妄言,面赤。

  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间使主喜惊,喑不能言。二间、合谷主喜惊。阳溪主惊螈。通里主心下悸。大陵主心中澹澹惊恐。手少阴阴 主气惊心痛。天井主惊螈。后溪主泪出而惊。腕骨主烦满惊。

  《圣惠》灸法:小儿睡中惊,目不合,灸屈肘横文中上三分,各一壮,炷如小麦。小儿睡中惊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菲叶,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名厉兑穴。

  《万全方》灸法: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灸大椎下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小儿但是风病,诸般医治不瘥,灸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蟀谷穴也。

  卷第十

  慢脾风第二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慢脾风候:时时吐呕,频频咬齿,手足掣 ,舌卷头低,两眼上视,先头低而次第高。

  此候久泻痢而下冷药,只止泻痢,不活得脾,是以脾虚弱,脏腑乘虚。故此所治先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调一日后,便下一醉膏通下(方见本门中),后用治脾散(方见本门)夹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建脾散常服之即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若更喘吐、五哽、如角弓风,死候不治。

  《玉诀》小儿慢脾风候:是伤寒疹子,庸医未明表里,使即宣利脏腑,更使冷热药相通,故小儿发搐眼不倒,脾困极不醒,手足不收,此病但回阳醒脾调治方愈。若更吐泻,必定损命也。

  茅先生小儿受脾风歌:四肢逆冷体沉迷,因宣吐泻补还迟。脾胃伏际涎壅肺,心生毒热面青时。如此唾为慢脾候,更加喘嗽不通医。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慢惊传慢脾歌:慢脾只因伤取转,吐泻虚涎脾胃存,四肢逆冷频频呕,沉困难醒岂易明,唇红目开手微搐,病行心脏及脾神。医者镇心为上法,更开关窍细详论,莫令加喘头先软,眼白 命不存。

  此病是惊风传入胃,胃兼有虚涎,下大青丹一二服,更将搐鼻散开关,(大青丹方见急惊风门,搐鼻散方见本门。)次用醒脾散(方见本门中。)又四十八候慢脾将死候歌:惊入风痫转在脾,直眠不动卧如尸。搐搦已休牵掣定,为他安好不生疑。便通大小难收乳,遍体如冰汗若泥。眼目不明常似睡,睡中不觉赴幽期。

  又四十八候慢脾侵肺歌:慢脾多睡重重取,吐泻传脾胃转虚。逆冷四肢多重困,虚涎脾伏盛难除。生风肺脏添邪拥,任唤千声气不舒。莫使目瞑兼项软,十中难保一人苏。

  茅先生小儿慢脾惊风,活脾散羊粪(三十一个,焙) 丁香(一百粒) 胡椒(五十粒)上为末。每服半钱,用六年东日照处壁土煎汤调下。

  茅先生小儿慢脾风,醒脾散马芹子 白僵蚕 丁香上三味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用炙橘皮汤调下。

  茅先生小儿慢脾风候。

  一醉膏花蛇鼻 蝎尾 天南星心 川乌脐 大附子侧 白附子耳 蜈蚣虫肚上七味各半钱,生用,使枣肉五十个,和前药研成一块子,以脑、麝滴水和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薄荷自然汁磨化下,后通下一服。根据形候,用串药子调理。

  《四十八候》醒脾散方天南星(一个,去皮脐,用朱砂入在南星脐内令满,以面裹煨,火炮令黄,作散) 白术(一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更入麝少许,煎冬瓜子汤调下。如为丸,以生葱涎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硼砂汤下,后与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四十八候》搐鼻散瓜蒂(一钱) 细辛(半钱)上为末,用半字吹入鼻中,打喷嚏,候眼开,便将大青丹取下积热,并下惊涎后调气(大青丹方见急慢惊门中。)《惠眼观证》没石散 慢脾候此药醒脾。

  没石子(二个) 朱砂(三钱) 滑石(研) 白矾 丁香(各二钱) 半夏(一两) 生姜(三两,槌烂同浸水一碗,将半夏擘碎,又以水同煮干取出,以面一钱乳钵内捶烂,搜作饼子,炙熟为末)上为末。每服半钱,以冬瓜子煎汤调下,不拘时候。

  《刘氏家传》治小儿慢脾,初生者皆可服。其状困睡不醒,或啼不已。

  全蝎(两个,以竹针穿微火炙香熟,末之) 麝(少许) 朱砂 西壁土(西照久年者壁泥。各半钱,细研)上和匀,乳汁调下一字。二、三岁以上,量添至半钱,或三字亦得。又浓煎金银汤调下,又蜜汤亦得。

  《刘氏家传》治小儿吐泻后生风,慢脾者多效,久泻者亦治。

  胃虚饼子丁香(五十粒) 藿香叶(秤一分) 木香 韶粉 大附子(炮。各一棋子大。一方各二钱)上为末,搅匀,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用粗灯盏内水煮,软化开服,或要急用作散子,入枣子一枚煎。

  《刘氏家传》羌活膏 治小儿急慢惊风,或因吐泻后脾胃虚,传作慢脾之疾。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茯苓 肉桂 木香 防风(以上各三钱) 水银 硫黄 全蝎(各二钱) 金银箔(各三十片) 真麝香(一钱)上为细末,蜜和为膏。每服一黄豆大,薄荷汤化下。

  《张氏家传》醒脾去虚风。

  大附子(一钱,去皮脐,炮) 大全蝎(七个) 大白附子(三个,炮) 天麻(二钱)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浓煎冬瓜子汤调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孩子,因吐或泻,体虚发搐作慢脾、鱼口,目直视,睡不醒,目不开。

  钩藤饮子钩藤 防风 麝香 麻黄(各一分,去节用) 蝎梢 蝉壳(各半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半钱、一钱,大小加减,薄荷汤调入醋一滴,调匀服。如四梢厥逆,入附子三两片,同水五分、薄荷一叶煎二分,热服,连进三、二服。或吐泻、体冷、多睡,用附子半钱,炮去皮脐为末,或作锉散,白术一钱,肉豆蔻一个,甘草炙一寸,枣一个,水六分,慢火煎至三分,温温服,作两服,体便暖,只煎使君子汤,如沉香、橘皮吃五六分,更吃暖惊药三两服。乳母忌口,不得再惊。

  《庄氏家传》治慢脾风。

  小续命丸附子(尖一枚) 硫黄(枣许大) 蝎梢(七枚)上为末,生姜、面糊丸黄米大。量儿加减,十丸至百丸。治小儿久泻 羸尤妙。

  《庄氏家传》治慢脾风极妙。

  黑散子干姜(半两) 甘草(一分)上同于一瓷合子内,用火 存性,为末。( 须恰好,过则力太慢,不及则性大烈。)每服一钱或半钱,浓煎乌梅汤调下。

  临时更看男女、大小加减服之。须是目垂、面白慢脾形候即与吃。

  《孔氏家传》治小儿慢脾惊风。

  上以代赭石,不拘多少,细研,水飞过,研冬瓜仁汤调下,量儿大小与半钱或一钱。小儿因转泻后眼戴上,三日不乳,目精通黄如金色,气将消绝,止服三服,全愈。

  《王氏手集》治小儿慢脾风。

  万安散方浓朴(去粗皮,以水一盏,煮尽后细切,焙干) 白术(汤浸半日,切片子,用蜜涂,炙香黄色) 朱砂(各一分,研) 麻黄(半分,长直者以熟汤浸软,用姜汁浸半日) 干蝎(七个尾梢全者,每个用大叶薄荷裹上,用浸者麻黄,缠子微,以姜汁再浸,以竹箸上炙,令表里焦黄色)上并捣,罗极细,再入乳钵内与朱砂研千百遍。每服半钱或一字,煎金银薄荷汤调下。但小儿服药后,微汗出是效。凡小儿欲作慢惊,必先壮热,多睡,频吐。若吐止,即惊止,吐不定,作慢惊,号为难治。有此吐证,以金液丹主之。此方传与人必不信,但只与药。金液丹研开令细,以滴水为丸黄米大,用朱砂、青黛为衣。每服五十丸以上,以下不济事,用米饮下。定吐救生丹亦甚佳,然十有三、四不能止者。此方百无一失。

  若有虽止已成慢脾者,万安散救之,亦无失者,但费心力耳,不然十有八、九不救。此二方不可具述,千万秘之,非至诚好事者,不可妄传。

  《吉氏家传》治慢脾风。

  朱砂散朱砂 天麻(各一钱) 僵蚕(七个) 天南星(一个) 白花蛇(项下肉皂子大一块) 麝(少许) 蜈蚣(一条)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活脾散 治小儿脾困成慢脾风。

  天南星(去皮) 半夏 白附子(各半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小者一字,用冬瓜子七粒、薄荷一片、酒少许,或入水少许,同煎。

  《朱氏家传》治小儿久病后,或吐泻生惊,转成慢脾后。

  蝎梢膏蝎梢(不以多少为细末一两,用新好者)上用石榴一枚,开作瓮子,去子,以无灰酒半盏调蝎末,入石榴,以盖子盖定,坐文武火上,时时搅动,熬成膏子,取出于放冷。每服一钱,用金银薄荷汤调下。急惊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