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钱乙论:慢惊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螈 ,昏睡,睡露睛,此无阳也,栝蒌汤主之(方见本门中)。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辩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世间俗方多不分别,误小儿甚多。又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凉药治之,又不已。谓之:本伤风,医乱攻之,因脾气即虚,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多睡,露睡睛,身温,风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为泻,当去脾间风,风退则利止。宣风散主之(方见本门中)。后用使君子丸补其胃(方未见)。亦有诸吐痢久不瘥者,脾虚生风而成慢惊。
钱乙论:阴痫坏病云:东都王氏子吐泻,诸医药下之至虚,变慢惊。其候:睡露睛,手足螈 而身冷。
钱曰:此慢惊也,与栝蒌汤,其子胃气实,即开目而身温。王疑其子不大小便,令诸医以药利之,医留八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钱氏利小便,钱曰:不当利小便,利之,必身冷。王曰:已身冷矣。因抱出,钱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即死,久即脾肾俱虚,当身冷而闭目,幸胎气实而难衰也。钱用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使君子丸四服(方未见)。令微饮食,至日午,果能饮食。所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不可别攻也。后又不语,诸医作失音治之。钱曰:既失音,何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噤而口不紧也。诸医不能晓,钱以地黄丸补肾(方见虚寒门中)。所以然者,用清药利小便致脾肾俱虚,今脾已实,肾尚虚,故补肾必安。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钱乙论:慢惊得于大病之余,吐泻之后,或误取转致脾胃虚损,风邪乘之,(凡小儿吐泻不止,即成慢惊,宜速治)。
似搐而不甚搐(此名螈 ),似睡而精神慢,四肢与口中气皆冷,睡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邪声,此证已危。盖脾胃虚损故也。
张涣论:小儿急惊风不除,进退不定,荏苒经时,乍静乍发,呕吐痰涎,潮搐甚者,名慢惊风病,宜速疗之。
《秘要指迷》论:凡小儿初生下,不问日数或忽患慢惊,醒后四肢厥冷,不知人事,但心中微暖。即用侧子汤服。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慢惊风候:凡慢惊风,身体不大热,似困而不睡,间惊哭不止,不肯食乳。此为慢惊风之候,困风盛而生也。
茅先生小儿受慢惊风候歌:眼睛上视是风惊,手足频频搐不定。喉内涎鸣先取转,化涎不下请量情。
茅先生小儿慢惊死候歌:慢惊风候实难医,遍体昏沉壮热时,睡卧多惊心不稳,手牵脚搐喘相随。荏苒时多为此候,速令下药莫迟疑。
《玉诀》小儿慢惊虚风候歌:长嘘啮齿面青黄, 乳涎高胃气伤,风盛涎高生搐搦,泻痢频频色不常。
此患先调其气,后退惊风,次下涎,调脏腑。即无误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慢惊将发候歌:未发惊时先好睡,(四十八候云:未发慢惊先重睡)。睡中吐舌又摇头,面青睹发如针立,(《凤髓经》云:惊发面红毛发立。)壮热通身脚似钩。(《凤髓经》四十八候云:更加手足一如钩。此候多因伤寒失治或奶母动作不定,是致发热或作吐泻,又复被寒邪苦楚,渐渐多睡,少汗,不食乳,手足软弱,或即曲硬,此当出汗,醒脾去风即愈。)吐乳作腥生气息,额中千颗汗珠流,通肠表汗儿当瘥,若取之时泻不休。(仍须先汗后下,其下旋旋,下之不可太猛,并两少温药生胃气。)此病冷气伤,腠理不通,蕴结为大患,未发先困,及发面青,头额有汗,吐乳腥臭。若有此疾,先解表,后用 螂丸(方见一切痢门中)一、二服。肥大者,微与下,次调气即安。如此不退,成慢脾风也。
《凤髓经》与此歌亦同,有注云:先与HT 煎散表(方见夹惊伤寒门中),次乌犀膏散(方见急慢惊风门中。)《石壁经》三十六种慢惊正发候歌:恶心才作便生惊,吐泻频频气上侵,舌赤唇红双眼闭,(《凤髓经》此三句云:吐泻才生便恶心,霍乱吐乳汗柑侵,舌出唇绯双目闭。)摇头发直一如针。(此候亦主困伤,寒气已表发,毒瓦斯内淫伤于胃经,内热初感,所以多吐,或泻,渴不止。失治则主多困,困重则发搐,不至大,既紧,只是或时发手足微动,奈半月十日不愈,亦不能绝,多无汗,遍身干燥。当醒脾发汗去惊。)闷生气急搐双胁,口白生疮命不任,此候未生宜早治,涎潮肺腑更难禁。(《凤髓经》此一句乃云:有疮胃闭命沉沉。若气急则两胁微动,动则气短而喘也。更一句,用冷药太甚,逼毒瓦斯伤脾胃损,致令口中有疮出,若赤,犹可治。白疮满口如珠子者,目直视,睛不转,满面黑色无光,必死。)《凤髓经》此一篇云:小儿吐泻后成慢惊风,慢脾风。仍注云:如口未生疮,不妨先与白鹤丹(方见本门中,)次神白散(方见多睡门中。)《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吐泻传慢惊歌后说云:此候发时先吐逆,医人不识,却将调荣卫药与服,致令口生疮成恶候,先将 丸(方见一切痫门中)下胸膈风涎,不吐后调气。
《惠眼观证》说云:慢惊形候,乍静乍发,或吐或泻、或因着扑,或以患痢,脾胃乘虚而作,若见肉晕,啼声有泪,手足微微掣动,急下慢脾汤药及以 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至次日,调气,兼进醒脾平胃化涎汤药调理。若先潮热,后口相牵一边,手足只搐一边,喉中作拽锯之声,不啼、无泪,此候不可治,三日中死,死后眼生障膜而五脏绝也。
长沙医者李刚中说云:阴静而缓,阴慢而迟。钱述慢惊得于大病之余,吐泻之后,或误服冷药,取转而肠胃虚弱,风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似睡而露睛,手足螈 ,或作鸦声者,此证已危,盖脾胃虚损故也。是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表里俱虚,相合受病,风淫所胜也。人皆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脾之大源,乘纳水谷,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脾气像土而居中洲,气血循环,以灌四傍。令小儿气血未定,五脏方成,复因乳哺不调,冷热相搏而致吐泻,久而不瘥,脾胃俱虚,风邪内乘,故面青,昏睛睡,口鼻气冷,手足螈 。医或以铁粉、水银、龙脑、朱砂之类,是抱薪而投火也。故钱用青州白丸子末、金液丹末量以轻重,参以分数,二物和合,米饮调之,以主脾胃,候手足温即渐减之,复投以醒脾驱风之药。此钱之垂教龟镜也。又有慢脾风,亦与慢惊相似,但分别轻重耳。亦由小儿脾胃俱虚,风邪内乘也。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壮热,四肢拘急,痰涎壅滞,发歇不定。
白僵蚕散方白僵蚕 蝎尾 蝉壳(各微炒) 芦荟 朱砂 雄黄(各细研) 五灵脂 白附子(炮裂。以上各一分) 蟾头(一枚,涂酥,炙令焦黄) 牛黄 麝香(各细研,半分) 辟宫子(二枚,涂酥,炙令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下半钱。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心胸痰涎上攻,咽喉如呀,身体壮热,筋脉拘急,或时发渴,抽掣。
龙脑散方龙脑(细研,半分) 雄黄 麝香 芦荟 青黛 牛黄 天竺黄 朱砂(七味并细研) 胡黄连 木香 丁香 熊胆犀角屑 干蝎(生用) 腻粉(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同研令匀。不计时候,薄荷汤调半钱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壮热,心烦,发渴,搐搦。
牛黄散方牛黄 麝香 雄黄 芦荟 天竺黄 夜明沙(微炒) 犀角(末) 胡黄连(末) 白僵蚕(末。各一分) 干蝎(末,一分半) 熊胆(半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上都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半钱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兼用少许吹入鼻中,良。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心神烦热,多惊,体瘦,四肢抽掣。
犀角散方犀角屑 天麻 白附子(炮裂) 干蝎(微炒) 麝香 牛黄(细研。各一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 腻粉晚蚕蛾(各半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龙胆汤,放温,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发渴不止。
牛黄丸方牛黄 天竺黄(并细研) 犀角屑 胡黄连(各半两) 芎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 丁香 钩藤 龙齿(细研。各一分) 龙脑(半钱,细研) 麝香(一钱)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木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或发即戴眼向上,手足搐搦。
乌犀散方乌犀角(屑) 驴胎耳(烧灰) 干蟾(烧灰) 白僵蚕(微炒) 朱砂 雄黄 麝香 牛黄 天竺黄 青黛(六味各细研) 丁香(以上各一分) 羌活(半两) 独角仙(三枚,微炙,去翅、足) 雀儿饭瓮(五枚) 蚕纸(一片,出子者,烧灰)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及天 。
麝香散方麝香 牛黄(并细研) 腻粉 干蝎 白附子(炮裂。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汁调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腊后月内,忽中慢惊风及无辜之候。
朱砂散方朱砂 牛黄 麝香(细研。各一分) 干蝎(十四枚,微炒) 雀儿饭瓮(二十七枚,麸炒令黄,去壳)上件药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乳汁调下半钱,薄荷汤调下亦得。更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坠涎。
真珠丸方真珠 牛黄 朱砂 雄黄 腻粉(各一分)上件药都细研,用粳米饭和丸如黄米大。一、二岁儿,每服以薄荷汤下三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胸膈多涎,迷闷,口噤,发渴,搐搦,纵睡多惊。
比金丸方牛黄 麝香 雄黄(各细研,一钱) 乌犀角(屑) 朱砂(细研) 乌蛇肉(炙令黄) 干蝎(微炒) 水银 天南星 羚羊角(屑。各一分) 雀儿饭瓮(三十枚,内有物者,微炒) 金银箔(各二十一片,与水银三味同研为砂子。)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汁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搐搦。
天竺黄丸方天竺黄 牛黄 麝香 朱砂(各细研,一分) 龙脑 雄黄 芦荟(各细研) 胡黄连 腻粉 熊胆 丁香 木香犀角屑(各半分) 雄蚕蛾(十四枚) 金箔(十四片,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热,筋脉跳掣,精神昏闷,风涎不利,宜服天麻丸方天麻 干蝎(生) 防风(去芦头) 白僵蚕(生用) 白附子(生。各一两) 甘草(炙微赤,锉) 朱砂 雄黄牛黄 麝香(各细研,并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研入朱砂等四味,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化破三丸服之。看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体热多涎,发渴搐搦。
青黛丸方青黛 牛黄(并细研) 蜗牛(炒令黄) 白附子(炮裂) 白僵蚕(微炒) 胡黄连(各一分) 乌蛇(一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 干蝎(二七枚,微炒)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麝香(一钱,细研) 蟾酥(三片,如柳叶大,铁上焙焦) 狗胆(二枚,取汁)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狗胆汁与糯米饭和丸如黄米粒大。一、二岁儿,以薄荷汤下三丸,日三服;三、四岁儿服五丸。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及取风涎积聚。
牛黄丸方牛黄(细研) 甘草(炙微赤,锉) 黄连(去须)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天南星 白附子(并炮裂)黑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蝎(微炒)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砂 朱砂(各细研) 犀角屑(各一分) 麝香(细研,半分) 水银(烧枣瓤一处,别研,星尽) 硫黄(细研。各半两) 金箔(二十片,细研) 巴豆(十枚,去皮、心、膜,别研,压去油)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甘草薄荷汤下三丸至五丸。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兼有疳气,壮热及乳哺减少。
丁香丸方母丁香(半钱) 胡黄连 腻粉 芦荟 雄黄 牛黄 铅霜(四味并细研。以上各半分) 朱砂 麝香 青黛 天竺黄(各细研) 蝎梢(微炒) 白附子(炮裂。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取五月五日粽子尖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四肢拘急,心胸痰滞,身体壮热。
朱砂丸方朱砂(细研,水飞过) 麝香(细研) 天南星 白附子(并炮裂) 干姜(炮裂、锉) 巴豆(去皮、心,研,压去油,以上各半两) 牛黄(一分,细研) 天麻 干蝎(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乳汁下一丸,荆芥汤下亦得。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慢惊风及天 、惊热。
保命丸方牛黄 青黛 朱砂 麝香(各细研) 干蝎 白僵蚕 蝉壳(各微炒) 白附子 天南星(各炮裂) 犀角屑 天浆子(麸炒令黄,去壳) 天麻(以上各一分) 蟾酥(半分,研入)上件药捣,罗为末,用 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用薄荷汤下三丸,又以水化二丸,滴入鼻中,令连连嚏,后再服。更在临时,量儿大小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