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天南星(炮熟) 辰砂(研。各一分) 蝎梢 僵蚕(炒,研) 乳香(研。各一钱) 麝香(研,半钱)上六味,并须制讫秤,再同研匀,炼蜜少许,和剂蜜不欲多。每服量度多少,煎金银汤或熟水化下,乳后。
《王氏手集》治风邪惊热燥闷。
雄珠丸方天麻(半两) 防风 全蝎(炒) 僵蚕(炒。各二钱) 甘草(炙) 牛黄(别入) 麝香(各半钱) 雄黄 朱砂(各一钱)上末之,炼蜜丸如鸡头大,煎皂儿汤化下半丸。
《王氏手集》治小儿惊风,潮热涎盛,咳嗽吐逆,躁闷烦渴,疮疹不快,心胸不利,睡卧不安,惊怖大啼,虚风目涩,四肢不收。
辰砂饼子(宋羲叔方)朱砂(一分) 胆星(腊月用牛胆一枚,天南星末填满,于风中悬干) 天麻 甘草(炙) 白附子(各半两) 蝎梢(二十一个) 梅花脑子(一字)上为末,稀面糊为丸桐子大,捻作饼子。每服一丸至两丸,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仍留少朱砂为衣。)《赵氏家传》袖桃丸 镇心安魂魄,散小儿惊热方。
桃奴(去毛) 辰砂(研) 人参(各半两) 真珠 犀角(镑) 玳瑁(各一分) 雄黄(研,一钱) 牛黄(研)生脑子(各半钱)上为末,外入乳钵同研,生蜜丸,随大小丸。麦门冬或人参汤化下。常服如鸡头肉大,小儿半之。
《吉氏家传》治取诸惊气,风热由末退,脸赤唇红者, 散方(生) 白僵蚕(各半两) 白附子(生) 朱砂(各一钱) 甘草(一分,生) 麝香 脑(各少许) 羌活(半钱)上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金银薄花汤化下。或有丹毒赤肿,以芸薹菜汤调下。忌猪肉、豉汁动风物。
《吉氏家传》治惊,退风热,解伤寒。
佛手散方川乌头(炮)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黄(煨) 甘草(炙) 天麻(生。各一分) 全蝎(七个)上末。每服半钱,水半盏,坯子两粒,煎温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心脏惊热,睡卧不稳,膈实涎盛多惊。
红饼子方朱砂(半两,细研) 乳香(三块,水研令匀,水浸,蒸饼心,同朱砂一处剂成) 龙脑 麝香(各半钱) 牛黄(一字)上将龙脑、麝香、牛黄一处研入剂内,和匀,丸如梧桐子大,捻作饼子。每服一二饼子,令薄荷汤下。如痰盛加半夏一分,洗七遍,姜制为末入之。
《吉氏家传》治小儿惊热。
郁金 黄连 甘草(炮。各二两) 蛤粉(三两) 蜜(一两生,一两炼)上将蜜和前药,研匀,更入脑麝各一钱,用熟水化开,入纳膏。每服半皂子大,薄荷汤化下。
《吉氏家传》惊热及昼夜俱热,或往来不定者,宜服清凉膏甘草(炙) 大黄 红芍药 马牙硝(各等分)上末入麝少许,蜜为膏。每服一皂子大,含化,量虚实与服。
《吉氏家传》惊热牛黄丸人参 茯神(各一钱) 郁金(四钱) 雄黄(半钱)上末,水化熊胆,煮糊为丸如绿豆大,以薄黄为衣。每服五七丸,淡姜汤下。
《吉氏家传方》郁金散 退小儿一切惊热。
川细郁金(半两,皂角水煮,切碎,焙干) 白芍药 天竺黄 甘草(炒) 硼砂(各一分) 朱砂(一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薄荷蜜水下。
《朱氏家传》治惊退热。
牛黄散郁金(半两,皂角半条同煮,俟郁金软去皂角,不用切) 大黄(蒸三度) 山槐 甘草(炙) 牙硝 朱砂 脑麝(各半两)上为末,一字半钱,蜜水调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惊热。
越桃散山栀子(去皮,炒) 石膏(生) 藿香(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上件为末。每服一钱,小儿半钱一字,水一盏,煎七分,麦门冬熟水下亦得。大小便痛涩皆治。
《朱氏家传》治小儿心肺壅盛,口舌生疮,涩壅气促,惊热。
牛黄膏郁金 葛粉(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山栀子仁(半两) 雄黄(二钱)上件为末,炼蜜成膏。每服一皂角子大,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丘松年传青龙膏 治惊风潮热昏困,涎盛全蝎(七枚,微炒) 白附子(炮裂) 人参 白茯苓 水银砂子(各一钱) 防风 天麻 独活 螺青(各二钱)上除螺青、水银砂子外为细末,次研入一处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煎金银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丘松年传镇心散 镇心安神,压惊涎,凉膈,祛一切风邪客热。
人参 远志(去心,秤) 白茯苓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上为细末,入朱砂一钱,牙硝一分细研匀。每服半钱,金银竹叶汤调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惊风热方。孩儿惊热或悲哀,咳嗽频频喘上来,奶乳相停胃膈上,转增虚汗用心猜。宜红桃散天南星(一个小者,开坑入朱砂半钱,入在土坑内,盖盖,少火 存性) 滑石 轻粉(各半钱) 脑麝(各少许)全蝎(二十一个,全者)上件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薄荷汤调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牛黄散 治小儿惊热、潮热、伤风风热,壮热夹惊,伤寒不解,涎潮发搐搦,退诸般热候。
郁金(一两,皂角七寸,巴豆二十一粒,用水一升,煮干,去巴豆,焙干) 甘草(炙) 大黄 茯苓 朱砂 人参(各一分) 牙硝(半两) 轻粉(一钱半) 麦门冬(去心,焙干,一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麦门冬汤入蜜调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小儿心惊,化涎退热。
钩藤散钩藤 山栀子仁 防风 甘草(以上各半分)上件为末。每服一平钱,用水四分,煎二分与服。
长沙医者王 传变蒸散 治小儿体性常热及变蒸惊热不解,夹热烦躁,时叫泣无歇。及骨热生疮,面色常黄瘦瘁,不进奶食。
柴胡(去芦,洗,锉) 甘草(炙) 人参(去芦,洗,锉) 元参(净洗,锉。各一两) 麦门冬子(去心,一两半) 龙胆草(半两,若变蒸或常服只一分,随时加减)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三五沸,温服,一日三、五服。常服去疳。若骨蒸烦热服尤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一切惊热,生涎方。
龙骨(一钱) 龙齿(二钱) 铅白霜(三钱) 朱砂(半钱)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煎金银薄荷汤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压惊退热下涎。
牛黄膏郁金(三钱) 雄黄 甘草(炙) 干葛(各二钱) 轻粉(半钱) 川消(一钱)上为末,炼蜜为膏梧桐子大。每服一粒,薄荷汤化下,加减用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独体。
朱砂膏 压惊镇心,化风涎,除温壮,益小儿,利荣卫,散膈热。
朱砂 人参 茯苓(各二钱) 蝎梢(七个) 硼砂(一钱) 牛黄 脑麝(各少许) 金银箔(各七片)上件为末,入乳钵研,炼蜜为膏,梧桐子大。每服一饼,食后温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朱砂膏 治小儿惊热涎潮方。
甘草(炙,四钱) 蝎(生用,一分) 脑麝(各少许) 朱砂(半两,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半夏(二两,用皂角水、白矾水浸一伏时久取出,汤洗去滑为度,切作片子,焙草)上件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牛黄散 治小儿惊热涎作方。
郁金 白药 甘草(炙) 天南星(用浓即皂角水煮干为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镇心丸 治小儿惊涎盛,发热,目上眼急。
朱砂 铁粉(水飞) 天竺黄 钩藤(各半两) 麝香(一分)上件为末,生蜜为丸如绿豆大。薄荷汤化下一二丸。
卷第八
惊积第四茅先生小儿有惊积候:忽然地身热气喘,啼声低,夜睡觉腹里有物跳动,此候因惊久而不安,传此所治者、用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夹朱砂膏(方见本门中)调理即愈。
《五诀》惊积候歌:(先真乌犀膏,取方见急慢惊风门中,次调气,镇心下涎。)小儿惊积每因涎,积热肝心腑脏传,哽气面青痰愈盛,胃虚频呕利多般。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惊风渐热候歌:渐热多因积在脾,泻如白土又如脂。朝来发内频生汗,次后多烦渴水啼。若取转虚其热盛,凉心此患始相宜。更看耳畔为形候,赤者为风黑热随。
因积聚致深,故使腹肚热,手足心亦热。又发惊候:饮冷水,又多烦躁渴饮,至夜则多啼叫,其泻有如豆沙之状。若失治,则睡重仍加手足发搐搦也。治须分水谷调气,旋旋去其积,次止渴,发汗即愈。(《凤髓经》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有风与生银丸,有热与金叶散。生银丸方与《玉诀》同,见急慢惊风门,金叶散方见本门中。)《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惊风渐热歌一同,后云:此候是惊积相兼潮热,早晨额上有汗便是形证,只与丸(方见一切痫门中)与服便安。或不退,微似疏泻,次调气。
《仙人水鉴》取小儿惊积,不动脏腑。
乳香丸乳香 轻粉 白丁香 白附子(生用) 夜明砂(各一钱) 巴豆(二七粒,去油) 麝香(一字)上为末,研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淡姜汤下。
《仙人水鉴》又犀角膏方 取惊积。
犀角(一分) 天南星(一个) 干蝎 白僵蚕(炒) 铁粉(各一钱) 巴豆(三七粒) 白附子(生用、二个)轻粉 麝香(各少许)上为末,研匀,用蜜炼成膏,丸如黑豆大。薄荷汤下。
茅先生治小儿惊积,惊热。
朱砂膏朱砂(半两) 硼砂 马牙硝(各三钱) 真珠末(一钱) 元明粉(二钱。以上并别研) 脑麝(各一字)上件各为末,于一处拌和合,用好单角起,不久其药自成膏。如小儿诸般惊,用药一黄豆大,常用金银薄荷汤少许化开下;如遍身潮热,用甘草煎汤下;狂躁恶叫,用生地龙汁化下。一腊及一月日内小儿不通下药,可用药使乳调涂在奶上,令牙儿吮奶吮下。
《博济方》治小儿惊积,镇心脏,化疾涎。
小朱砂丸朱砂(一分,细研)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出油尽) 杏仁(五枚,于熟灰内过汤退皮尖。一本用杏仁五十粒)半夏(汤洗七遍,焙为末,二七钱)上件四味,一处同研令细匀,以面糊和为丸如绿豆大。二岁只服一丸,荆芥薄荷汤下。三岁加一丸,五岁服三丸。如有惊伏在内,即行尽仍旧药出;如无惊,药丸更不下,甚妙而复稳。
《博济方》治小儿伏惊积在内,壅并痰涎及奶癖取虚,中积转惊。
辰砂丸辰砂 腻粉(各一钱) 定粉(半两) 粉霜(一钱半) 麝香(少许) 白丁香(半字)上件六味,同研为细末,用粟米饭和为丸如绿豆大,捏作饼子,慢火内微炮令紫色。用粟米饭饮化一丸,微利为度。
《博济方》治小儿惊积壮热。
钱汤丸猪牙皂角(烧灰) 朱砂 滑石末(各一钱) 天南星(末,半钱) 轻粉(一分)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尖)上件六味,同研至细,以寒食面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岁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煎钱汤下,临卧服。
《灵苑》治脾积气及夹食,结胸伤寒,四肢逆冷,久患冷疾,兼小儿惊积食劳大效。
水银丸水银 硫黄(与水银结成沙子) 巴豆(去心皮,不去油,与前二味沙子同研。各一两) 礞石 砂(同研。各半两)上五味,都更研令极细,以好米醋合和得所,先作一地坑如茶盏大,深四指,浮火 通赤,去灰火,以醋纸衬摊药在内,将碗子盖土培之一宿,取出浪干,又再研,用熟水面糊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或三丸,用生姜枣子汤下。伤寒用橘皮生姜枣子葱汤下五丸至七丸。或四肢冷及时疾五七日不得汗者,用龙脑,麝香,腻粉、牛黄各少许研末,调冷水吞下五七丸。更看大人小儿虚实加减服。
《灵苑》取小儿急、慢惊风热积大效。
虎睛丸方干蝎 天南星 半夏 腻粉 白附子(各一分) 滑石末(一钱)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膜,细研入)上件七味药,并为末,用粟米饭研合为丸如绿豆大。每一岁一丸。如大肠风热,一岁二丸,并用薄荷冷熟水吞下。
《灵苑》治小儿急、慢惊风,夜啼,虚积痰毒,宜用朱砂丹巴豆霜 干蝎 天南星 朱砂(别研。各一钱) 木鳖子(一个,炮去壳,研为末)上件并为末,用蒸饼心研合为丸如绿豆大。每一岁二丸,用桃白皮煎汤,令温吞之。
《灵苑》治小儿惊风积,大效。
软金丹白附子(大小二枚) 蝎尾(七个) 金汞沙子(豌豆大) 朱砂 铅白霜 粉霜 青黛(各一钱) 腻粉(一钱)白矾(一钱,烧令汁尽) 巴豆(二十个,细研,新瓦上油出)上件药,并为细末。用天南星劈破,浆水煮令软烂,和前药末研合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荆芥龙脑汤磨下半丸至一丸,便取下惊涎,并不挠人,有患者只一服取效。
《谭氏殊圣》治小儿惊积。
青龙丸青黛 轻粉(各一钱) 蝎梢(三个) 麝香(少许) 巴豆(二七粒,去皮膜油)上先将巴豆于钵内细研令如面泥,后入诸药研令极细,用朱砂为衣如粟壳大。看小儿肥瘦,加减五三丸,薄荷汤下。
《三十六种》治惊风,渐热有积。
羚羊角汤子芩 羚羊角屑(等分)上件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作二服,如未解加煎。
《凤髓经》金华散 退小儿一切惊风,积实潮热方。
郁金(皂角水煮) 天竺黄(各一钱) 牙硝(煨) 甘草(炒。各一分) 朱砂(一钱半)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薄荷蜜水调下。
《聚宝方》真珠丸 治小儿惊积、食积,温壮,喘粗痰滞。
真珠末(半钱) 天南星(炮黄) 腻粉 白滑石 续荽子(去皮) 半夏(浆水煮软,切、焙。各一钱) 巴豆(二十一个,去皮膜,水浸一宿,留油)上七味为末,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二岁以下一粒,二岁以上二粒,三岁以上五粒,七岁以上七粒。取惊积,葱汤下。只惊,荆芥薄荷汤下,临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