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小豆大。三岁至五岁儿五七丸。温服米饮。日三服。一方不用鳖头。只三味。

  赤石脂散

  治因泻痢努 气下。推出肛头不入。真赤石脂伏龙肝等分。为细末。每用半钱。敷肛头上。频用按入。

  蛛丹散

  治因泻痢脱肛疼痛。(又名黑神散)以大蜘蛛一个。瓠叶重裹系定。入合子内。烧黑灰存性。入黄丹少许研匀。凡用先煎白矾葱椒汤洗。拭干。将药末掺在软绵上。手掌 按入收之。甚妙。亦治大人。又一方桑叶裹。盐泥固烧。

  芜荑丹

  治久痢大肠虚冷。肛门脱出。

  白芜荑(去枝一两微炒)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 蜗牛壳(一两炙焦) 磁石(烧醋淬十次研水飞)

  黄连(去须微炒半两) 蛇胆(半两)

  上为细末。软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饮下。乳食前。

  二金散

  治久痢肠头虚冷。肛门脱出。

  龙骨(一两 ) 枯鳖壳(半枚涂酥炙黄用一两)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钱。干掺上。 按纳之。

  又方

   以白龙骨研如粉扑之。又以鳖头烧灰细末扑之。

  又方

   以沿桑螺烧末。和猪膏敷上。立缩收之。此螺全似蜗牛而微黄小。雨后沿桑而生。

  又方

   以虎骨烧末。水调服半钱。或一钱。日三。甚良。

  治小儿大肠随肛带出。转久不能收之。 以生栝蒌取汁涂之。以猪肉汁蘸手。随 之。令暖自入。

  又方

   以干胡荽切一升。烧烟熏之。则缩入。

  又方

   以木贼不拘多少。烧存性为末。掺上。 按之。

  缩沙散

  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以缩沙一两。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如脱肛气逆。遍身虚肿。喘急者不治。

  白矾丸

  枯白矾 淀粉 寒水石( 各等分)

  上为细末。烂饭研匀。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煎乌梅汤送下。乳食前。

  斗门散

  治小儿泻痢多时。青黄羸瘦。脱肛不收。

  诃子肉 枳壳(去穣麸炒黄) 地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一岁下者半钱。乳食前。

  又方

   治如前。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粗末。每用三匙。以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HT 。

  又方

   以浮萍草不拘多少。晒干杵为细末。干粘贴。以蝴蝶儿不拘多少。阴干为末。涂手心。 上即止。

  卷十二

  五疳论

  小儿疳病。诸论丛杂。唯五疳之说为当。其证候外则传变不同。内则悉属五脏。一曰肝疳。其候摇头揉目。

  白膜遮睛。遍身多汗。喜覆面而卧。眼中涩痒。色泽青黄。发竖头焦。筋青胸热。腹中积聚。下痢频多。日渐羸瘦。二曰心疳。其候浑身壮热。颊赤面黄。心胸膈脘烦燥满闷。口舌生疮。盗汗多惊。下痢脓血。神彩衰耗。三曰脾疳。其候腹大如鼓。上多筋脉。喘促气粗。心腹壅胀。多啼咳逆。水谷不消。唇口干燥。好食泥土。

  情意不乐。憎明好暗。痢多酸臭。肌肉内消。形枯力劣。甚则大肉陷下。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气逆。皮毛焦落。

  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口鼻生疮。腹内气胀。乳食不进。大肠不调。泄痢不常。憎寒体栗。粪中米出。洞下白泔。五曰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 生疮。耳焦胸热。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 。脱肛不收。夜啼饶哭。渐成困重。甚则高骨乃败。小儿疳疾。乃与大人劳瘵相似。故亦名疳劳。大人劳者。因肾脏虚损。精髓衰枯。小儿疳者。因脾脏虚损。

  津液消亡。病久相传。至五脏皆损也。大人劳疾。骨削而气耗。小儿疳疾。腹鼓而神羸。以其病之始也。其脏之传受不同故也。至于传久。五脏皆损则一也。故五损者。经言一损于皮毛。皮聚毛落。肺也。二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肉。脾也。三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脏腑。心也。四损于筋。筋缓不能白收持。肝也。五损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肾也。病极则大肉陷下。高骨败坏。以至死矣。凡小儿疳疾。多是下药所坏。小儿脏腑嫩软。易虚易实。一切于诸病误行转下。致脾胃虚弱。津液内耗。皆能成疳。且如潮热。日中时发者。是脾藏虚。心藏实。(日中乃心用事之时)而内发其热。法当先补其肝母。(肝乃心之母也)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气则平。而潮热乃愈。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便以大黄牙硝等冷药利之。利既多而不能禁。则津液内亡。渐成疳也。又如癖病发作。寒热饮水。胁下有形而硬痛。法当用药渐消磨之。医见有癖。便以巴豆 砂辈 药下之。下既多而津液耗。则渐成疳也。又如伤寒五六日之后。有下证。因以冷药下之太过。致脾胃虚而津液耗。即便引饮不止而热生。如此则热气内耗于津液。肌肉外消而羸瘦。他邪相干。证变百端。亦因成疳也。又如吐泻病久。津液耗亡。亦能成疳也。又如小儿食肥甘物多。因伤为积。则蕴利发热。津液内耗。亦能作疳。故甘为疳也。圣济经云。肥甘之过。积为疳黄。乃谓是矣。故诸病皆能成疳也。甘疳之候。眼涩多困。

  或生白膜。唇口淡白。身色黄黑。食泥土生米。喜卧冷地。疥癣头疮。洞泄青白黄沫。下痢脓血。腹满喘咳。耳鼻生疮。发稀作穗。头大项细。肚大青筋。脚手垂 。瘦瘠饮水。筋痿骨重。形劣 羸。皆其证也。本因脾虚津耗。久则传变而成。传缓者则为慢疳。传紧者则为急疳。又当辨认冷热肥瘦。其肥热疳者。乃因食肥甘。积聚生热而作。故多病于初也。钱乙治用黄连丸。其瘦冷疳者。乃因转下泻痢生冷而作。故多病于久也。钱乙用木香丸。通治冷热疳者。钱乙用如圣丸。凡治小儿之病。必量虚实冷热。不可妄行转下。恐变生疳也。若病初之脾虚津少。发渴欲饮者。当生胃中津液。

  煎钱乙白术散与服。惟多则才好。其钱乙诸方。本集载之。

  又有一证。其候腹中有块。身体羸瘦。毛发焦稀。腹大气喘。冷痢脱肛。吃食爱吐。俗曰无辜。宝鉴云。按玄中记有无辜之禽。一名姑护。一名钧星鬼。但喜夜飞。人有暴露小儿衣袂 包。其禽飞立在上。令儿患此疾也。予性好寻阅异书。十余年间。竟不知玄中记之所出。又此禽既云夜飞。必有形状。世间亦莫之曾见。是必巫觋假以鬼名而伪言者也。今鲜其证。而对其病。实乃疳疾之候耳。特为破其邪说。以祛惑乱矣。

  卷十二 诸疳方治

  治五脏疳方

  地黄丸

  治肝疳拘急。疳气入眼隐涩,或生白膜晕翳赤脉等疾。

  熟地黄(八钱) 山茱萸(取肉四钱) 干山药(四钱) 泽泻(三钱) 牡丹皮(去心三钱) 白茯苓(去黑皮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桐子大。三岁下儿一二丸。上者三四丸。温水化下。空心。

  熊胆天麻丸

  治肝疳羸瘦。摇头揉目。百脉拘急。

  熊胆 天麻 羌活(去芦) 蝉壳(去土)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各一两) 芦荟 干蟾(涂酥炙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荆芥汤化下。量大小与。无时。

  夺命丹

  治心疳体热。惊搐烦渴。发稀肚大。泄泻羸瘦。

  朱砂 麝香 牛黄 脑子 芦荟 没药 硼砂 熊胆 麒麟竭(半两) 粉霜(一钱) 使君子(十个去壳) 青黛(三钱)

  上为末。滴水和丸豌豆大。每服一粒。薄荷水化下。日三。儿大二三丸。

  朱黄丹

  治心疳挟惊。发热烦渴。盗汗羸瘦。

  朱砂(一分研水飞) 天竺黄(半两研) 干全蝎(二十一个微炒去毒) 天浆子(十四个去壳微炒) 人参(去芦一两) 胡黄连(一两) 青黛(一分研) 龙脑(一钱研)

  上为末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参汤化下。无时。

  黄垩丸

  治脾疳发黄身肿。

  黄土(一两末) 陈皮(去白一两) 木香(一分) 巴豆(二十个去皮膜出油尽)

  上为末。饭和丸粟米大。每服三二丸。煎黑豆汁送下。无时。

  木香煎

  治脾疳因不知饥饱。积滞内停。腹大脚细。下痢无度。

  南木香(一两锉) 肉豆蔻(一两面裹煨去面) 干蟾(二个酥炙) 胡黄连(一两) 使君子(去壳一两) 五灵脂(一两) 巴豆(七个去皮心膜纸裹出油尽) 麝香(一分)

  上为末细匀。滴水和剂。入石臼杵一二百下。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量大小与。温生姜汤下。

  乳食后。一岁下者一丸。二岁上者三丸。以意加之。

  肉豆蔻丹

  治脾疳如前。

  肉豆蔻(一两面裹煨) 使君子(去壳一两) 青皮(去穣一两炒黄) 牵牛子(一分炒黄四味为末) 芦荟(一分研) 麝香(半钱研)

  上研匀细。糯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香连散

  治脾疳泄泻。腹大脚细。渐成瘦弱。及诸脾胃不和。气不调顺。并能治之。

  木香(一分) 黄连(去须半两炒) 诃子(煨去复选皮一分) 肉豆蔻(三个面裹煨去面) 甘草(一分炙)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汤调下。乳食前。

  麝香丹

  治肺疳皮毛枯燥。咳嗽上气。

  胡黄连(一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 紫苏子(一分微炒) 五味子(一分) 干蟾(一个炙酥焦以上先为末) 麝香(一分研) 芦荟(一分研) 朱砂(一分研)

  上为末细匀。枣肉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粒。米饮下。无时。

  灵砂丹

  治肺疳因咳嗽羸瘦。皮枯毛落。

  人参(去芦半两) 甜葶苈(一分炒) 五灵脂(一分) 胡黄连(一分四味为末) 辰砂(半两研) 麝香(一分研) 芦荟(一分研)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一分)

  上为末拌匀。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人参汤下。无时。

  石绿散

  治肾疳耳上生疮。及治肥疳头疮鼻烂。浸久不瘥。石绿白芷各等分。为末。先以生甘草水洗疮。拭干敷药。

  一日愈。

  蛙鸡灰散

  治肾疳成 。肠虚。虫蚀下部肛肠等。以长脚蛙青背一枚。鸡骨一分。同烧为灰。细研为末。吹入下部中。令深入。数用大效。

  桃白散

  治如前。

  桃根白皮(一两) 黄柏(一两蜜炒) 黄连(去须一两炒) 蛇蜕(烧灰半两) 干蜗牛(烧灰一分)

  青州枣(五十个去核烧灰)

  上为细末。入淀粉一分。麝香一钱。同研匀。每服一字至半钱。粥饮调下。乳食前。量轻重加减用药。

  如圣丹

  治如前。

  干蟾(七个烧灰) 蝉壳(去土尽半两) 蛇胆(一分) 大枣(一个去核烧灰以上先为末) 黄丹(一分研) 淀粉(一分研) 麝香(一钱研)

  上同拌研匀细。用好醋看干湿拌匀。臼杵一二百下成膏。丸黍米大。每服五七粒。米饮下。量大小加减。

  又化三二粒涂调患处。若虫出乃愈。

  乌金膏

  治肾疳入经。灌注阴囊。黄亮色肿。

  通草(一分烧) 黄柏(一分烧) 大黄(一分烧各存性)

  上同研为末。每用一钱。以 猪胆调成膏。于阴肿处遍涂之。如未退。更煎蛇床子汤洗之。再调涂必效。

  二肝丸

  治疳痢不止。

  龙胆草(去芦一两) 漏芦(去芦一两) 菖蒲(一两九节者) 胡黄连(半两) 地榆(半两以上先为末) 鸡肝(一两破开) 猪肝(一两破开)

  上将药末入二肝内裹定。以水二盏。入盐少许。煮至肝熟。于石臼中杵一二百下成膏。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下。食前。

  金灵散

  治肾疳时久。骨沉力弱。项细头重。致天柱骨倒。不能擎举抬头。以白僵蚕不拘多少。拣直者去丝嘴。炒焦为末。每服半钱或一字一钱。薄荷酒调下。日三。须臾用生力散涂之。

  生力散

  以木鳌子三个。萆麻子三十个。各去壳取肉。同研细。每用一钱许。津唾调摊纸上。先紧抱定儿。揩项上令热,贴。

  卷十二 诸疳方治

  治疳泻方

  赤石脂散

  治疳泻不止。赤石脂川芎各等分。为细末。量大小多寡。米饮调下。乳食前。

  二圣丸

  治泻久不愈。羸瘦成疳。常宜服之。川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各一两。为细末。将药入猪胆内。汤煮熟取出。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无时。

  竹茹丸

  治疳气泄泻烦渴。其效如神。

  好黄连(去须土一两锉块子一一相似) 吴茱萸(拣去枝梗一两)

  上二味。以蜜相和拌匀。炒赤黄色。去茱萸。只用黄连为末。薄糊和丸萝卜子大。每服十丸,煎竹茹米饮送下。无时。

  六神丹

  治疳气羸瘦。脏腑怯弱。泄泻虚滑。乳食减少。引饮无度。心腹胀满。

  丁香 木香 肉豆蔻(各半两并面裹煨用) 诃子(半两煨去核秤) 使君子(去壳半两) 芦荟(一两细研)

  上为细末。枣肉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温米饮下。乳食前。服此药于夏秋间。应小儿泄泻色白。或泻多服药不瘥者。但与之便定。

  如圣丸

  治冷热疳泻。

  胡黄连 川黄连(去须土) 白芜荑(去扇取仁炒各二钱。) 使君子(去壳一两) 麝香(半钱研) 干赡(三个锉酒熬膏)

  上为细末。入蟾膏和丸麻子大。二三岁以下儿五七丸。以上者十丸至十五丸。人参汤下。食前。

  木香散

  治疳泻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