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寿世保元
寿世保元
卷六
结核
结核者。火因痰注而不散。郁结坚硬如果中核。或在颈胁。或在手足。或在颈项。或在臂在腋。如肿毒。不红不痛。不作脓。不必溃发。但令热气散。核自消。大法。宜二陈汤加竹沥多服为效。
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梅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而成。疠痰郁结。致有斯疾耳。治宜导痰开郁。清热顺气。加陈皮、半夏、川芎、香附、山栀、黄芩、枳壳、苏子之类是也。如老痰凝结不开。以咸能软坚之药。海石是也。
一论咽喉结核成块。如核桃者。肿硬疼痛。两腋下俱有。及颈项肿硬。头不能转。
消解散
南星(三钱) 半夏(二钱姜炒) 陈皮(二钱) 枳实(一钱) 桔梗(八分) 前胡(二钱)
柴胡(八分) 黄连(六分) 白附子(八分) 连翘(三钱) 赤芍(二钱) 防风(一钱五分) 独活(二钱) 莪术(一钱) 木通(二钱) 苏子(三钱) 白芥子(二钱) 蔓荆子(二钱) 甘草(八分)上锉。生姜、灯草煎服。
一论不问男妇。遍身疙瘩成块如核。不红不痛。皆痰流注而成结核也。
醉翁仙方
海上异人传。
白头翁一斤。去叶用根。分作四服。每一服四两。用酒煎。一日三服。二日服尽而已。
一秘方 治症同前。效不可言。
蓖麻子一斤。去壳用肉。放入公猪肚内。酒煮肚烂为度。取去蓖麻子。晒干为末。用前烂猪肚。捣千余下。为丸。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一论妇人遍身痰核。不痛不红不肿。内消之剂。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白茯苓(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枳实(一钱) 黄连(六分) 香附(二钱) 桔梗(八分) 龙胆草(三钱) 连翘(三钱) 防己(二钱) 羌活(二钱) 柴胡(八分)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论结核。浑身手足俱有。如胡桃者。并治胸中胃脘至咽门窄狭如线。疼痛者。此风痰气热所致也。
开结导痰汤
陈皮(一钱) 半夏(七分) 枳壳(一钱) 枳实(七分) 桔梗(五分) 前胡(五分) 黄芩(一钱) 香附(童便浸三分) 威灵仙(七分) 荆芥(七分) 羌活(七分) 木香(七分) 槟榔(八分) 僵蚕(二分) 射干(七分)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论痰核气核。 腮疙瘩。及吹乳等症。
内消散
朱宾湖得效。
南薄荷(三钱) 斑蝥(去翅足三分炒)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烧酒调下。立效。服之后。小便频数。服益元散。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茶下。加至五丸。却每日减少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治瘰 。名内消丸。
一论痰核方 庠生石介伯传。
归尾(一两) 赤芍梢(一两五钱) 连翘(一两) 本(七钱五分) 细辛(八分) 羌活(一两)
)桂枝(一两) 甘草节(六钱) 赤芍(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食后。酒调服。
一论痰核。在喉咙上下左右。或生在两腋下。并治瘰 。庠生敏所兄传。
防风(一两五钱) 山茨茹(一两) 穿山甲(七钱) 射干(二两) 红内消(二两) 白芷梢(一薄荷(各一两) 金银花 桔梗(各一两五钱) 独活(一两) 僵蚕(一两) 半夏(一两)
枯草(二两) 皂角刺(二两) 小川芎(一两) 当归尾(一两) 甘草(五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服。有潮热。加黄芩、柴胡各五钱。
一男子素善怒。忽项微肿。渐大如升。用清痰理气。而大热作渴。小便频浊。余谓肾水亏损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而愈。亦有项胁等处。大如升斗。或破如菌榴。不问大小。俱治以前法。必多服。以愈为度。
卷六 结核
补遗
神效治痰 妙方
陈柘所传。
天花粉(三两) 昆布(酒洗八钱) 贝母(一两) 炒僵蚕(一两五钱) 全蝎(酒洗五个)
炒黄连(五钱) 知母(一两) 蒲公英(二钱) 陈皮(一两) 青皮(炒一两) 归尾(七钱) 黄芩(酒炒一两) 栀子(一两五钱) 红花(五钱) 土木鳖(去壳十个) 穿山甲(土炒一两) 连翘(去心一两五钱) 海藻(酒洗一两半) 夏枯草(一钱五分)
上将十七味君臣药。分为十剂。其蒲公英、夏枯草。每服各照数。用白水煎。临服时。
加浓酒一杯同服。
一治痰核金星膏 苏九宁传。
金星凤尾草(一两五钱) 实竹叶(一两) 葱白(三十二根) 侧柏叶(一两五钱)
上用香油一斤。浸药一日。用火熬。看药焦黄为度。用棉布袋滤去渣。仍入锅内熬。熟油一斤净入顶好铅粉三两。用竹搅匀。文武火熬。看烟起黑色。再入铅粉四两。着四五十下锅。
仍用竹不住手搅匀。滴水成珠。取起放在地上。再搅。去火毒。
一治痰核气核。陈出实传。
黄芩(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苏子 贝母 连翘(各一钱) 海藻 香附(各七分) 桔梗白芥子(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水煎。食后服。
一治痰气核。用柏子仁一斤。晒干为细末。每用末二两。又将天门冬、连翘心各用一两为末。入小布口袋内。将白水酒两小瓶煨熟。窨二三日。食后。每服一碗。半月内即消。
一治痰气核颈大。戴雷门传。
牛蒡子(五分) 枳实(三分) 僵蚕(五分) 防风 桔梗 黄芩 连翘(各八分) 贝母(一钱) 海藻(水洗) 金银花 枯矾(各一钱) 夏枯草(八分)
上锉一剂。白水煎。食后服。
一治痰核。(心泉侄传)用黄泥作窝。入生矾四两。鹿角蛇一条。在窝内阴干。火 化为末。每用服一分。用温酒调服。立消。
一治项后侧。少阳经中疙瘩。肉色不变。不问大小。及日月深浅。或有赤硬肿痛。
生山药(一排去皮) 蓖麻子(二个去壳)
上二味。研匀。摊帛上。贴之如神。
一治梅核气。
加减四七汤
苏梗(八分) 陈皮(一钱五分) 浓朴(八分) 南星(二钱) 半夏(二钱) 茯苓(三钱)
枳实(一钱) 青皮(二钱) 砂仁(八分) 益智仁(一钱五分) 白豆蔻(八分) 神曲(炒二钱) 槟榔(一钱)
上锉。生姜煎服。
卷六
瘿瘤
夫瘿瘤者。多因气血所伤。而作斯疾也。大抵人之气血。循环无滞。瘿瘤之患。如调摄失宜血凝结皮肉之中。忽然肿起。状如梅子。久则滋长。瘿有五种。曰。石、肉、筋、血、气是也。瘤有六种。曰。骨、脂、石、肉、脓、血是也。治法。瘿瘤二者。切不可针破。针破则脓误漏。则杀人。惟脂瘤可破去脂粉。即为异。不可轻易。余将瘤瘿之分于后。医者宜审辨之。则不误也。
消瘿汤
海藻(洗) 龙胆草 海蛤粉(各二两) 通草 昆布(烧存性) 枯白矾 松萝(各一两)
半夏(二两五钱) 麦曲(一两五钱) 白芷(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酒煮。忌甘草虾鱼猪肉五辛诸毒等物。又要吞矾蜡丸。
一论治瘿瘤痈疽便毒恶疮。久漏不愈者。
经验矾蜡丸
白矾用生四两为末。黄蜡二两溶化。众手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一论内府秘传方。治瘿气。
海藻(热水洗净) 昆布(洗净) 海带 海螵蛸 海粉(飞过) 海螺(醋淬) 甘草(少许)
上如项下摇者用长螺。颈不摇用圆螺。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每夜卧时。口中噙化一丸。功效不可言也。
一论系瘤神方 兼去鼠奶痔及瘤同。
用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可犯铁器。须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将线系瘤经宿则落。如未落。再换一线。不过三次。自落。用龙骨、诃子、赤石脂。各等分为末。
敷疮口即合。如无根。用芫花泡水。浸线系鼠奶痔。根据法用之。无一不效。
一论洗瘤秘方。
用七指草。名金凤花一料。煎水频洗。夏用鲜。春秋冬用干。煎水洗。
一治瘿验方沉香 乳香 丁香 木香 藿香(各一钱五分)
上用腊月母猪眼七个。同药配好。酒煮三炷香。露一宿。连药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白果大。每临卧。噙化一料。效。
一治颈下卒结囊欲成瘿者。海藻一斤洗去咸。酒浸饮之。加昆布等分研之。炼蜜为丸。
如杏核大。含口中。稍稍咽下。
一治瘿消块。
神效开结散
沉香 木香(各一钱) 橘红(四两) 珍珠(四十九粒入砂罐内以盐泥封固 赤取出晒)
猪靥子肉(四十九枚用豚猪者生项间如枣子大)
上为末。每服一钱。临卧酒调。徐徐咽下。患小三五服。大者一剂愈。忌酸咸油腻滞气之物。须用除日于净室修合。
卷六
肺痈
寸口脉数而实者。肺痈也。其脉短而涩者。自痊。脉浮大者。难治。
夫肺痈者。由寒热之气。内舍于肺。其气结聚之所成也。盖因调理失宜。劳伤血气。风寒得以乘之。寒生热。风亦生热。壅积不散。遂成肺痈。咳而脑漏。右胁隐痛。二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黄唾腥臭。状如糯米粥。难治。有热而呕者。不可治呕。脓尽而止。
自愈。若呕吐脓黄色腥或带粉红色者。即肺痿也。大抵脉细而沉。里虚而变症矣。
一论咳嗽。吐脓血。腥臭不可闻者。肺痈也。
黄 (蜜水炒) 防风 金银花 忍冬藤 金沸草 牛膝 桔梗(各等分)
上用鸭一只。缢死。破开。入前七味药于鸭肚内。用好酒煮尽为度。吃鸭。药渣晒干为末。酒调服后。服净脓汤。
净脓汤
此汤吃鸭后宜服。
甘草四两。锉作大帖。用水煎。顿服。如纳不得。吐出之。服后。
化痰止咳丸
白矾(二两枯的) 百草霜(一两)
上二味为末。清水为丸。每服三五十丸。人参、五味各三钱。煎汤送下。作三日用。
一论治肺虚。用白鸭一只。去五内。用薏仁、杏仁各一两。入鸭腹中。饭上蒸熟。去药只吃鸭肉。大能补肺。
一论肺痈。吐脓腥臭。用黄豆一粒。予病患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
一论肺痈。薏苡仁略炒为末。糯米饮调服。入粥煮吃亦可。或水煎服。当下脓血而安
保肺丹
(方见瘿瘤)
凡治肺痈。必将此药间而服之。以护膈膜。不致溃透心肺。最为切当。即矾蜡丸用蜜水送下。
卷六
肺痿
寸口脉数而虚者。肺痿也。
肺痿之证。久咳不已。汗下过度。重亡津液。大便如烂瓜。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者欲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无脓者。肺痿也。
一论肺痿咳嗽。其证辟辟燥咳。胸中隐隐而痛。脉弱无力。
薏苡仁散
当归 白芍 黄 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桑白皮 黄芩 百部 薏苡仁上锉。生姜煎服。
卷六
心漏
一论胸前心口有孔。常出血水者。谓心漏也。
鹿子丸
嫩鹿茸(去毛酥炙微黄) 大附子(炮去皮脐) 盐花(各等分)
上为末。枣为丸。空心。酒送下。每三十丸。
一论胁下生漏疮。如牛眼状。脓水不止。用盐少许。安牛乳内。后取牛耳中垢以敷疮上。
即瘥。如不用盐。即牛耳不痒。难取其垢。其诸漏疮。外用蒜切片放疮上。将艾灸之。不过数次。即愈。
一论漏疮。血水出不止。
蛇皮(烧灰三钱) 五倍子 龙骨(各五钱) 川续断(五钱) 乳香(三分)
上为末。津唾调敷患处。立止。
卷七
妇科总论
夫妇人乃众阴所集。性情温淳。荣卫和平。诸病无由而生。荣卫虚弱。则百病生焉。经云。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交感则有子矣。夫其天癸者。天一生水也任脉通者。阴用之道泰也。太冲脉盛者。血气俱盛也。何谓之月经。月者。阴也。经者经络也过期而行经者。血寒也。未期而先行者。血热也。经行作痛者。气之滞也。来后或作痛者气之虚也。其色紫者为风。黑者多热。淡者多痰。如烟尘水者血不足。余考古方。耗其气以调其经。则以为人之正气。不宜耗也。夫冲脉气也。任脉血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血随气行。无有暂息。若独耗其气。血无所施。正气既虚。邪气必胜。故百病生焉。其经安得调乎。况心生血。脾统血。脉为之元也。养其心则血生。实其脾则血足。气盛则血行矣。安得独耗其气哉。此调经之要法也。行经之时。保如产母。一失其宜。为病不浅。当戒暴怒。
莫损于冲任。远色欲。莫损于血海。一有抑郁。宿血必停。走于腰胁。注于腿胯。遇新血击搏。则疼痛不已。散于四肢。则麻木不仁。入于血室。则寒热不定。或怔忡而烦闷。或入室而狂言。或涌上出。或归大肠。皆因七情之气所致也。余考产后一科。胎前血气。用药温暖于理最当。产后治法。至于子和。论产后出血数斗世人皆以血气两虚。妄用温热之剂养血补虚。止作寒治。举世皆然。故有误者。殊不知妊孕如天地之孕物。阴阳和合。人物俱生阴阳偏胜。岂得孕乎。譬如瓜果值水旱。花实萎落。故立秋后十日。寸草不结。乃寒不发生也。今妇人终于十月而产者。反为寒治。则非理矣。若子和之法。当行温凉。温热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