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


  芍药(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防己(二钱) 桂枝(八分) 麻黄(八分)

  甘草(八分) 苍术(一钱五分) 羌活(二钱)

  上锉。姜、枣灯心煎服。暑中三阳。所患必热。脉来数。去附子、桂枝、麻黄。加黄芩一钱。黄柏一钱五分。柴胡八分。寒中三阴。所患必冷。脉来迟。加附子一钱五分。起于湿者。脉来弱。加木瓜二钱。牛膝三钱。起于风者脉来浮。加独活二钱。元气虚。加人参少许。大便实。加大黄二钱。

  一论天行大头病。发热恶寒。头项肿痛。脉洪。取作痰火治之。其喉痹者。亦照此方治之。

  芩连消毒汤

  柴胡(八分) 甘草(八分) 桔梗(八分) 川芎(一钱五分) 黄芩(二钱) 荆芥(一钱)

  黄连(八分) 防风(一钱五分) 羌活(二钱) 枳壳(一钱) 连翘(二钱) 射干(二钱) 白芷(二钱) 鼠粘子(二钱)

  上锉散。生姜煎。临服。加竹沥、姜汁同服。先加大黄利一二次。后根据本方去大黄。加人参二钱。当归二钱。调理。

  一方。三月前后。谓之晚发。感冒寒疫。头疼发热恶寒。体痛而渴。脉浮紧有力。无汗年力壮盛之人。用羌活冲和汤恐缓。故用此。

  六神通解散

  麻黄(八分) 甘草(八分) 黄芩(二钱) 石膏(三钱) 滑石(三钱)

  苍术(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羌活(二钱) 细辛(八分)

  上锉。姜、葱、豆豉煎。热服出汗。中病即止。

  一论伤寒虚烦。心惊微热。四肢无力体倦者。又治六七日别无刑克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脉俱静者。无脉欲出汗者。宜此。

  安神益志汤

  柴胡(八分) 人参(二钱) 知母(二钱) 甘草(八分) 竹茹(四钱) 茯神(三钱) 当归(三钱) 黄连(八分姜炒) 麦门冬(三钱) 五味子(四分) 生地黄(三钱) 远志(一钱甘草汤泡去心)

  上锉散。姜枣煎服。

  一论伤寒头疼发热。身痛恶寒。口干不思饮食。时医误投发表攻击之药过多。发得表虚上气喘急。口干不食。肢体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阳等症。用此加减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柴胡八分。升麻一钱蜜炒。白芍二钱酒炒。桂枝八分。酸枣仁二钱炒。熟附、麻黄根各八分。浮小麦三钱。倍加黄 。

  一论伤寒头痛。发热口干。屡服发表解肌之药。而日晡发热尤甚。或日经夜重。此阴虚火动也。宜用六味地黄丸。(方见劳瘵)根据本方六味作汤药。加酒炒黄柏一钱五分。知母一钱五分一论伤寒狐惑。多眠声嗄。及唇口生疮。宜用。

  槐子 桃仁 艾(各一两) 枣子(十五个)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一论汗吐下后。心胸满闷。或头痛微汗。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 。乃燥热怫郁于内。而气不宣通故也。宜服

  栀豉汤

  肥栀子(三钱) 淡豆豉(三钱)

  上水煎。温服。烦躁者。懊 不得眠也。懊 者。沉闷不舒之貌。烦者气也。火入于肺也。躁者血也。火入于肾也。故用栀子以治肺烦。豆豉以治肾躁。少气虚满。加甘草呕哕。加生姜一钱。橘皮二钱。有宿食而烦躁者。加大黄二钱。下后腹满而烦。加枳实二钱。浓朴八分。下后身热而烦。加甘草一钱。干姜二钱。瘥后劳复。加枳实二钱一论伤寒已经汗下。表里俱虚。津液枯竭。心烦发热。气逆欲吐。及诸烦热。并宜服之

  竹叶石膏汤

  石膏(二钱) 半夏(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五分)

  上锉一帖。青竹叶、生姜各五六片。粳米百余粒。水煎服。热极发狂。倍加知母、石膏一论阳毒伤寒。药下虽通。结胸不软。痛楚喘促。或发狂乱者。宜用。

  地龙水

  大头缩地龙四条。洗净研烂。入生姜自然汁一匙。白蜜半匙。薄荷汁一匙。更入片脑一分。

  或半分。研匀。徐徐灌令尽。良久渐快。稳睡一顿饭时久。即与。揉心下片时。再令睡。当有汗即愈。若服下半时不应。须再服一次效。

  一论伤寒自汗。大便闭结不通。最便于老人。并日久不能服药者。又恐硝黄变为别症者有屎已入直肠者。以此法最便益也。蜜煎导法。(方见大便闭)

  一论伤寒阳明自汗。反小便利。大便燥硬。不可攻者。用此猪胆汁导法。(方见大便闭)

  一伤寒小便不通。先将麝香、半夏末。填患人脐中。外用葱白、田螺。捣烂成饼。封于脐中上用带缚住良久。下用皂荚烧烟。熏入阴中。其水窦自通。妇人亦用皂荚煎汤戽洗小便处小水亦通。

  一论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惊恍惚。烦躁多痰。宜

  竹茹温胆汤

  柴胡(一钱) 竹茹(二钱) 桔梗(一钱) 枳实(麸炒一钱) 黄连(一钱) 人参(一钱)

  麦门冬(去心五分) 陈皮(一钱) 半夏(姜炒八分) 茯苓(一钱) 甘草(二钱) 香附(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一论伤寒曾经汗下后。而热不退。头疼不清。脉数实。心尚烦躁。渴不止。是阴阳交。

  此症甚危。其人平素有积热。而或因心事起火也。宜用

  加减解毒汤

  黄连(一钱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柴胡(二钱) 知母(二钱) 葛根(三钱) 羌活(二钱) 防风(一钱) 连翘(一钱) 人参(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生地黄(一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伤寒新瘥方起。劳动应事。或多言劳神。而身复发热者。曰劳复。宜

  益气养神汤

  人参(一钱) 白茯苓(七分) 当归(三分) 生甘草(三分) 麦门冬 知母 栀子(各一钱) 前胡(七分) 陈皮(五分) 升麻(三分) 白芍(三分)

  上锉一剂。枣一枚。水煎。温服。

  一治伤寒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

  胡黄连(一两) 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

  二味捣烂为末。用猪肠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便三合。浸半日。去渣。食后。暖小便同温。下十丸立效。

  一伤寒妇人得病。虽瘥未满百日。不可与男子交合。为阴阳易病。必拘急手足拳欲死。

  丈夫病名为阴易。妇人名为阳易。速当汗之。当瘥。满四日不可疗。宜服此药。

  干姜四两为末。

  每服二药。米汤调。顿服。覆衣被出汗。得解。手足伸遂愈。

  一论伤寒汗下后不解。或投药错误。致患人困重至死。或阴阳二症不明。七日以后。皆可服。或终日昏闷。不省人事。发热发渴。似有狂言。一切危急之症。宜此。

  夺命独参汤

  参(一两)

  上切。作一剂。水煎。不拘时服。渣再煎服。服后额下鼻尖微汗。是其应也。

  一论伤寒见吐蛔者。虽有大热。不可下之。盖胃虚寒则蛔上膈。大凶之兆。急用炮姜、理中汤。加乌梅一个。花椒十粒。盖蛔闻酸苦则安。却用小柴胡汤退热。

  理中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 干姜(一钱炮) 甘草(一钱)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阴阳二症。结胸神效方。此胜陷胸、承气、泻心三方。

  鹤顶丹

  白矾(一钱) 银朱(五分)

  上同研为末。用小瓦盏置炭火上炒。末一钱。入盏中熔化。急括为丸。如遇前症。每用一丸研细。茶清调匀。温服。或入姜汤少许。听其心上有隐隐微声。结者自散。不动脏腑。不伤真气。无问虚实。皆可用之。盖白矾化痰解毒。银朱是水银炼成。能破积。故治结胸。又治痰火声嘶神效。

  姜熨法

  有伤寒胸膈不宽。一切寒结、热结、水结。食积、痞积。血结、痰结、支结。大小结胸、痞气结者俱用生姜捣烂如泥。去汁。取渣炒热。绢包。渐渐揉熨心胸胁下。其满痛豁然自愈。如姜渣冷。再入姜汁。再炒再熨。热结不用炒一伤寒结胸。有痰、有热、有滞气。并咳嗽失声。喘急口渴等症。

  解热下痰汤

  苏子(三钱) 白芥子(三钱) 枳实(二钱) 黄连(八分) 黄芩(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乌梅(二钱) 石膏(三钱) 栝蒌(三钱) 桔梗(八分) 甘草(一钱)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频频服。

  一伤寒结胸声哑。用白果去壳捣烂。加蜜调匀。重汤煮熟。划成块。取出。无时服。(浓茶送下立已)

  一伤寒湿 方黄连(八分) 生姜(一钱) 艾叶(一钱) 苦参(二钱)

  上锉。水煎服。

  一热病有 。上下食人。猪胆一枚。苦酒一合。同煎三两沸。满口饮之。虫立死。即愈

  卷二

  四时感冒

  一论四时伤寒瘟疫。头疼。寒热往来。及治内外两感之症。春月得病。宜用此方。

  香苏散

  紫苏叶(二钱) 香附(三钱) 陈皮(三钱) 甘草(五分)

  上锉。姜、枣煎。热服。头疼。加川芎、白芷、细辛。发汗。加麻黄、苍术。咳嗽加杏仁、桑白皮。痘疹未成。加升麻、干葛。痢疾。加枳实、黄连。疟疾。加槟榔、草果。泄泻。加白术、茯苓。恶寒潮热。加桂枝、麻黄。身疼。加羌活、乌药。

  胸膈饱闷。加桔梗、枳壳。心下痞。加枳实、黄连姜炒。有痰。加半夏。呕吐。加藿香、半夏。脚膝拘挛。加木香、槟榔、羌活、木瓜。名槟榔散。口干。加干葛。夹食加山楂、神曲。

  一论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咳嗽喘急。或欲出疹。此药不问阴阳两感。并皆服之。

  十神汤

  川芎 甘草 麻黄 紫苏 白芷 升麻 陈皮 香附 赤芍 干葛上锉。每一两。姜、葱煎。热服出汗。潮热。加黄芩、麦门冬。咳嗽。加桔梗、桑白皮、半夏。头疼。加细辛、石膏、葱白。心胸胀满。加枳实、半夏。胸膈膨闷。加枳壳、桔梗。饮食不思。加砂仁、白术。呕逆。加丁香、砂仁。鼻衄不止。加乌梅、黄芩腹痛。加酒炒白芍。冷气痛。加官桂。大便闭。加大黄、芒硝。痢。加枳壳、当归一论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伤风痰涎咳嗽。鼻塞身重。四时瘟疫热毒。头面肿痛。痢疾发热。诸疮毒。及小儿惊风喘嗽。痘疹时行。一切恶毒并治。

  人参败毒散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枳壳 茯苓 川芎 桔梗 人参 甘草上锉一两。生姜、薄荷煎服。咳嗽。加半夏。热毒。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风热。加荆芥、防风。名荆芥败毒散。酒毒。加干葛、黄连。疮毒。加金银花、连翘。去人参。

  一论四时伤寒伤风。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咳嗽上壅。涕唾稠粘。自汗恶风等症。宜服

  消风百解散

  苍术 荆芥 麻黄 白芷 陈皮(各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葱煎服。咳嗽。加乌梅。合升麻葛根汤同服。

  一论伤寒时疫。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发热恶寒。鼻干不得眠。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病疫。乍暖脱衣。及小儿痘疹已发未发。疑似之间并治。

  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上锉一两。生姜煎服。头痛。加葱白煎。热服。咳嗽。加杏仁二钱。桑白皮三钱。上焦热。加黄芩二钱。薄荷八分。无汗。加麻黄一钱。咽痛。加桔梗八分。发黄丹毒。加玄参三钱。

  一论伤寒伤风。头疼发热。口干鼻涕。四时瘟疫流行。先用

  发表散

  葛根(二钱) 西芎(一钱五分) 黄芩(二钱) 甘草(八分)

  右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热服出汗。

  一论伤寒无汗。头疼发热。身痛口干等症。宜服

  发表丸

  甘草 麻黄 升麻 葛根(各四两) 苍术(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肥皂子大。每服一丸。生绿豆汤送下。如过三日外。加黄酒一钟。再加一丸。一论伤寒前三日在表。法当汗。可用双解散。连进数服。必愈。

  双解散

  (合后二方)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益元散(方见中暑)此二方合而服之。当得汗而解。若不解者。病已传变。

  一治伤寒行军散秘方用绿豆、麻黄各一升。雄黄三钱。共为末。每服一钱。重者二钱。无根水下。走出汗愈一治四时感冒。伤寒发汗后。经中余热未解。

  柴胡(八分) 前胡(二钱) 枳壳(一钱) 桔梗(八分) 连翘(三钱) 黄芩(二钱) 赤芍(二钱) 干葛(一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川芎(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甘草(一钱)

  上锉。生姜煎服。

  烦躁。加麦门冬三钱。淡竹叶二钱。

  一论伤寒大热不止。烦躁干呕。口渴喘满。阳厥极深。蓄热内甚。及汗吐下后。诸药不能退其热者。用

  黄连解毒汤

  黄连(八分) 黄芩(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栀子(二钱)

  上锉。水煎服。

  一治伤寒热极发狂。不认亲疏。躁热之极。(长垣成都宪传)用熊胆一分。研末。凉水调服立效。

  一论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此脾肺虚。不能实腠理。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根据本方加麦门冬三钱。五味子三分。一治伤寒感冒头疼发热。

  古锻石 绿豆粉 闹羊花(各等分)

  上为末。每少许吹两鼻。一二次效。

  一论伤风寒后。余毒未散。上攻头颈。鼻塞声重。怒气上攻。时常有血。从脑上落至口中。或出红痰。此阳道不利作梗。非血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