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广大重明汤(见卷三)

  卷四 运气原证

  妊娠

  按胎前产后。多因气血失和。以致燥火上攻。阴阳涩滞。或风邪乘虚。邪火侵淫。七情抑郁。六气引邪。不必拘泥其翳膜红痛。胎前惟用安胎清火。产后惟用养荣散郁。二症须分有余不足。在气分者宜调之散之。在血分者宜补之行之。自无变症矣。

  卷四 运气原证

  妊娠

  妇人有孕号兼胎。都是三阳痞塞来。只是有余无不足。要分血气两家灾。

  此症专言妇人有孕而目病也。其病多有余。要分在血在气分之不同。在气分则有如旋螺泛起。瞳神散大等症。在血分则有如瘀血凝脂等症。盖其痞隔。阴阳涩滞。与常人病眼不同。为病每多危急。人不知虑。屡见临重而措手不及。内伐又恐伤胎泄气。不伐又源不清。事在两难。善用内护外劫之治。则百发百中矣。如治胎前目病。不厌疏利。但避硝黄等峻药。破血及泄小肠之剂勿用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或以白术黄芩固胎之药监制之药佐之。则无碍矣。宜服:保胎清火汤黄芩(一钱二分) 砂仁 荆芥穗 当归身 白芍 连翘 生地黄 广陈皮(各一钱) 川芎(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简易知母饮(治妊娠心脾壅热。目赤咽膈渴苦。烦闷多惊。)

  赤茯苓 黄芩 麦冬肉 知母 桑白皮 黄 细甘草(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热去滓。再入竹沥一小钟。碗内冲服。

  天门冬饮子(治蕴热。忽然两目失明。内热烦燥。一应热症。)

  羌活 白茯苓 人参(各八分) 天门冬(去心) 知母(盐水制) 茺蔚子(各一钱二分) 防风 五味子(各五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热服。

  芎苏散(治孕妇外感风寒。浑身壮热。眼花头昏如旋。此盖为寒克于脾胃。伤于荣卫。或露背当风取凉。

  致令眼疼头痛。憎寒发热。甚至心胸烦闷。大抵胎前二命所系。不可轻易妄投汤剂。感冒之初。止宜芎苏表其邪气。其病自愈。)

  紫苏 川芎 麦冬肉(去心) 白术 陈皮 干姜(炒黑) 白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三片。葱头三段。水煎温服。

  消风散(治孕妇头旋目昏。视物不见。腮项肿核。盖因胎气有伤。热毒上攻。太阳沉痛。呕吐。背项拘急。

  致令眼昏生花。若加痰壅。危在片刻。急宜服之。)

  石膏 防风 甘菊花 羌活 川芎 荆芥 羚羊角 当归 白芷 甘草 大豆黄卷(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细茶调。食后服。

  天冬饮子(治孕妇将临月。两目忽然不明。灯火不见。头痛目昏。腮项肿满。不能转颈。此症为怀孕多居暖阁。或烘火过热。衣被卧褥。伏热在内。或服补药及热物太过。肝脏壅极。致令胎热。)

  天门冬 知母 茺蔚子 防风 辽五味 茯苓 熟地黄 羌活 荆芥穗 川芎 白芍药 当归上等分。锉剂。生姜三片。白水二钟。煎。食后服。

  卷四 运气原证

  妊娠

  为产血不足。肝虚多损目。莫劳瞻。莫悲哭。流泪昏沉内不睦。窍虚引入风邪来。烂湿赤垢久成笃。或食燥腻五辛多。或有湿痰与劳碌。几般能致外生灾。早治免教多反复。

  此症专言为产后而目病也。盖产则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大虚而不足。故邪得以易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少。则目中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然轻重内外不同。有劳瞻竭思。悲伤哭泣。而为无时。冷热泪流。内障昏渺等症。有窍不密。引入风邪。为湿烂头风者。有因虚湿热。

  湿气归脑而为内障诸病者。有因虚劳碌。及恣辛嗜热。患热病而伤目血。为外障者。皆内不足所致。若知爱护者。疾微而不变。不知爱养。反纵斫丧。则变症不一。大抵产后病宜早治。莫待其久。久则气血定而病深入。治亦不易。其外症之显而易知者。人皆知害而早治。其内症之害隐缓。而人不知虑。屡遭其患。而悔亦迟矣。若治产后。无有余之血。须护肝气。不可轻用薄肝之剂。当以四物汤养血之剂为主药也。

  熟地黄汤(治妇人产后。眼昏头晕。虚渴口干。气少脚弱。)

  熟地黄(酒洗晒干八钱) 糯米(一撮) 人参(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花粉(三钱)

  上锉剂。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去核。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四物补肝散(治妇人产后。午后至夜。昏花不明。)

  熟地黄(焙干二两) 香附子(酒制) 川芎 白芍(酒洗炒) 当归身(酒洗炒) 夏枯草(各八钱) 甘草(四分)

  上共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食后滚白汤送下。

  上方以熟地黄补血。当归养血为君。夏枯草入厥阴。补养血脉为臣。甘草益元气。补脾胃。白芍补脾和血为佐。川芎助清阳之气上升。香附理血气散郁为使耳。

  四制香附丸(治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经水不调等症。)

  香附子(杵去皮毛净子八两分作四分酒醋童便盐水煮晒炒) 黄柏(酒炒) 熟地黄(各一两酒水煮烂捣膏) 泽兰叶(净叶) 川芎(酒洗炒) 白芍药(酒洗炒) 当归(炒各两半) 益母草(四两勿犯铁器)

  除地黄膏另入。余共为细末。铺地一宿。去其火性。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钱。空心滚白汤送下。或食远亦可。

  上方以四制香附为君。益血气之药也。熟地、川芎、当归、白术为臣。补血养血和血之药也。黄柏为佐。补肾滋阴之药也。泽兰叶、益母草为使。疗产后百病。行血逐积血生新血之药也。

  卷四 运气原证

  痘疹

  痘疹害眼。多因胎毒。或前或后。积热蕴深。或余毒攻侵。自脏达外。致成星翳膜朦。宜分虚实。但以活血解毒而已。活血不致于热。解毒不致于凉。俟靥后治之。虽有目翳。切不可用点药。只宜活血解毒。俟五脏平和。翳当自去。若误点药。则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即用丸散。须小剂调服。如眼无光。过百日后血气完复。则目自明矣。海藏云。东垣先生治 后风热毒。翳膜气障遮睛。以泻青丸治之。大效。初觉易治。保命集云。非 后翳膜。亦能治之。泻青丸减大黄一半用之。

  卷四 运气原证

  痘疹

  浊害清和。重轻非一。有病于前。有病于末。有久闭而不开。有肿痛而赤烂。有积热而内症昏蒙。或乘虚而冲风泪湿。有阴邪结星而为翳。有阳邪烁膏而成疾。当因症而详源。毋偏泥而拗执。

  此症专指痘疹以致目疾之谓。夫痘疹为毒最重。自禀受以来。蕴积恶毒深久之故。若痘疹发。则诸经百脉清纯太和之气。皆被搅扰。正气大虚。则邪乘虚而入。各因其犯而为病。目窍于肝胆。肝胆乃清净之府。邪正理不并立。今受浊邪熏灼。失发生长养之源。故病亦易侵。皆由乎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于病中食物发之太过。怀藏大暖。误投热药。多食甘酸而致病者。或于病后之虚弱未复。恣食辛辣燥腻。竭视劳瞻。炙衣烘火。冲冒风沙烟障而致病者。有为昏蒙流泪。成内障者。有为赤烂星障。成外症者。有余邪蕴积蒸燥。肝胆热郁之极。清气受伤。延及瞳神。而成凝脂黄膜花翳蟹睛等症之重而目HT凸者。有余邪流为赤丝羞明微星薄翳等症之轻而病自消者。轻重深浅。各随人之所受。所患亦不一。业斯道者。宜致思明辨。以免不用刃而杀人。取罪冥冥。祸延子孙之报。当细验其症。审其经而投治之。不可执泥概治。恐有激变之祸。盖痘疹之后。正气虚而血脉伤。邪得易乘。非常人可比。大凡痘症目疾。惟瞳神未损。亦有可治之理。但宜早治。则易退而无变乱之患。迟则气血凝定。虽无变乱。其退亦甚迟矣。宜服:谷精草汤谷精草(六分) 白芍 荆芥穗 玄参 牛蒡子 连翘 草决明 菊花 龙胆草(各五分) 桔梗(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灯心十段。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服。

  退翳散(治内外翳障。或疮疹后余毒不散。)

  真蛤粉(另研) 谷精草(生研为末各一两)

  上研匀。每服二钱。用猪肝三指大一片。批开。掺药在上卷定。再用麻线扎之。浓米泔水一碗。煮肝熟为度。取出放冷。食后临睡细嚼。却用原汁送下。忌一切毒物。如斋素用白柿同煎。令干。去药食柿。

  (孙盈重云。凡痘疮不可食鸡鸭子。必生翳膜。钱季华之女年数岁。痘疮后两目皆生翳。只服此药。各退白膜三重。瞳子方了然也。)

  望月丸(治痘入眼。致生翳膜。)

  望月砂(四两焙干) 石决明(醋 ) 防风 白芍 谷精草 草决明 木贼(各一两) 当归(五钱)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儿量其大小。或用一钱。或五分一丸。荆芥汤化下。

  疏风汤(治痘后患眼。其珠不红。眼皮弦生一小颗。数日有脓。俗谓狗翳。发后又发。甚至眼毛上发一白泡。服此。)

  荆芥穗 蝉蜕 桔梗 归尾 甘草梢(各五分) 防风 白芷(各四分) 石膏( 一钱二分)

  白芍药(七分) 茯苓 连翘 苍术(泔水制各六分)

  共为剂。葱白一段。大米一撮。白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通窍散(治痘后眼生星翳)

  辰砂(三钱) 珍珠 琥珀(各二钱) 麝香(一钱) 玛瑙(一钱五分) 冰片(五分)

  上研如细粉。若翳在右目。吹左耳。翳在左目。吹右耳。若两目有翳。即吹两耳。盖以吹耳能通心肺二窍之故也。

  胎兔丸(治小儿痘后余毒。攻致一目或两目。黑珠凸出。翳膜瞒睛。红赤肿痛。眵泪交作。服此获效。)

  胎兔(去毛洗净用阴阳瓦焙干为末每用一两二钱) 蔓荆子(去膜晒干为末) 菊花(去梗叶晒干为末各加一两)

  上末共为一处。炼真川蜜为丸。量孩童大小。不拘钱分。俱白滚汤化下。

  愚按兔、礼记谓之明视。言其目不瞬而了然也。且得金气之全。性寒而解胎中热毒。能泻肝热。盖肝开窍于目。热甚则昏蒙生翳。热极则珠胀突出。今痘后生翳。睛珠凸出者。皆胎毒盛极之所致也。方用胎兔为君者。取二兽之精血所成。可以解胎毒也。草木之性。难以取效。故借血气之属耳。臣以蔓荆微寒。

  取其能凉诸经之血。且能搜治肝风。及太阳头疼。目痛目赤泪出。利九窍而明目。性又轻浮。上行而散。

  更佐之以菊花者。取菊得金水之精英。补益金水二脏也。夫补水可以制火。益金可以平木。木平则风自息。火降则热自除。其药虽简。用意最深。是方于婴儿也。安有不愈者乎。

  (此方乃广陵甘棠镇王海明子。痘后睛HT 突出。偶一客见之。告曰。此目有一药可治。但不知能得否。询之。乃胎兔也。其父遍觅得之。按方炮制。药尽而目收。余推幼幼之心。故广其传。)

  凡痘后近视略言小儿受胎毒。感风寒而发痘疹。痘发则正气虚。邪气乘虚而入。调理失宜。则胎为害。

  邪气入于肝胆二经。兼真元未复。故发目疾。盖目窍于肝。专仗肾水。经云。目得血而能视。肝藏血。邪热余毒。蒸灼肝经。肝属木。木被火克。而灼损胆汁。又肾属肝之母。肝被火克而胆汁涸。以致障生。神光不清。水不能滋其子也。经云。不能远视者。责其有火是也。日渐深者。嗜欲日开。食物过辛。真元日不足耳。

  治法宜先清解肝经积热之毒。次补真元。水升而火自降。火降而邪气自除。目自明矣。

  清解散(早服)

  谷精草(一两) 石决明( 八钱) 白菊花(去蒂酒洗七钱) 绿豆壳(六钱)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用大陈柿饼一个。去蒂核。米泔水钟半。煎半干。空心食柿饼。原汁汤并服。

  补元散(晚服)

  夜明砂(淘净一两为末) 真蛤粉(五钱为末)

  上共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用公猪肝一大片。将肝披开。搽药在内。米泔水煮熟。任意食之。以原汁汤嚼下。每日早晚服。过一七。再服。

  加味地黄丸怀生地(竹刀切片酒洗焙干四两) 山萸肉(酒洗焙) 山药 白茯苓(各二两) 泽泻 牡丹皮(各两半)

  菊花(去梗叶) 麦冬肉(焙干) 当归(焙各一两) 五味子(五钱)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化下。量小儿大小为丸。如少年火旺。加黄柏、知母各五钱。俱用盐水制。如目生翳。服前药不退。可用点药。

  退云散红珊瑚 珍珠 辰砂 硼砂(各等分)

  俱生用。共研极细无声。每日点二次。

  接痘后余毒。则必见云翳遮睛外障等症者多。如两目清白。外无翳障。止艰于视者。皆禀受天真虚弱。

  肝肾二经不足。故神光淡白色。瞳神或开大。不必用点丹。不必服退翳等药。但服固本之剂。则精生气。

  气生神。非独益于目。更能绵延寿算。

  固本丸熟地黄 生地 菟丝子(各一两) 当归 五味子 枸杞(各八钱) 麦门冬(去心)

  牛膝 天门冬(各七钱) 茯神 地骨皮(各五钱) 远志(四钱)

  以上各味。俱要法制。秤足分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晚服。

  茶酒任意送下。可以久服。

  按设前后之二论并方。谓眼珠清白而无翳障。不知瞳子既有淡白色。既非外之障翳。乃内之障气也。

  但气翳二字。要辨明白。宜主孰治。不可错治。庶不误终身之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