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卷之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三生饮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饮厥及气虚眩晕,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两)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两,去皮) 木香(一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细辛、皂角各少许为细末。或只用半夏为细末,用少许以芦管吹入鼻中,俟喷嚏,其人少苏,然后进药。如气盛人,只用南星五钱重,木香一钱,加生姜十四片,煎作两服饮之,名星香饮。
卷之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参苏饮
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塞,呕吐痰涎,眩晕嘈烦,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留关节,手足 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
人参 紫苏叶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各三分) 甘草 木香 陈皮 枳壳(制) 苦梗(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腹痛加芍药。
卷之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木香煮散
治左瘫右痪,并素有风湿,诸药不效。常服调气、进食、宽中。(《苏沈良方》言之甚详)
羌活 麻黄(去节,各一两) 防风(三分) 白术 陈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槟榔牛膝 大川乌(炮) 草豆蔻(连皮,煨)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人参 白茯苓 川芎当归 甘草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重。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热服。大便不通加大黄。心腹胀加苦葶苈、滑石。膈上壅滞,咳嗽气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门冬、知母。
缪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风,不省人事,无汗有痰,已办后事,众医为不可活也。
召仆诊之,六脉浮缓,脾脉溢关,此真风脉也。先投参苏饮六服,先宽气下痰,次以木香煮散而愈。又享十年之寿。
卷之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时时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等分)
上细锉,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口噤,斡开灌之。
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斋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两关差甚。裕斋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说之,六部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冷,无可疑者。答曰: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合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瘥。
卷之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加减小续命汤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服之皆验。若治香港脚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更改,宜预服之,以防喑哑。
麻黄(去根节) 防己 人参(去芦) 黄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药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个,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骨节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一两。躁闷、大便涩者,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一两,加白术一两(《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违失)
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附子、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
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三分,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卷之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小风引汤
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甘草(等分)上 咀,第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杏仁五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风引汤。
《千金》竹沥汤 大治热即生风。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各一分)上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去滓,分作四服,无时热服。病势去,以他药扶持,未愈再作。近世贵人用之,多有神效。
烧竹沥法 新竹截尺许长,去节,作两边用。两砖对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砖上,急着焰火烧之;砖外两头以碗盛沥,沥尽,以绢澄清。夏、秋须沉冷水中,以防沥酸。凡大热、有风人亦可单服。冷暖随人,勿过度。荆沥亦然。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夫妇人角弓反张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诸阳之经也。人之阴阳经络周环于身,风乘虚入于诸阳之经,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宜用小续命汤。(方见前)
《活人书》论曰:妇人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身体强直,口噤,背反张作痉,治之属太阳经。先因伤风,又感寒湿而致然也。古人谓之 病,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之状,此为异耳(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亦有此证)。当察有汗、无汗,以分刚柔二 (无汗恶寒,名刚 ;有汗不恶寒,名柔 。阳痉属刚 ,阴痉属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凡刚、柔二 ,小续命汤并可与之。有汗者去麻黄,加葛根。若审知刚 者,胸满口噤,其人卧不着席,脚挛急,咬齿,当行大承气汤。(《外台》注云:热而痉者死。热病痉者,反折螈 ,齿噤 也)。
附术汤、桂心白术散、附子防风汤、八物白术汤、桂枝煮散,可选而用之。(《解惑论》云:合面而卧为阴 ;仰目者为阳 。又云:或因湿寒,发汗多,则发 也)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葛根汤
治刚 ,无汗恶风。(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葛根(一两) 麻黄(去根节,炮) 姜钱(各三分) 桂枝 粉草 芍药(各半两) 大枣(三个)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桂枝加葛根汤
治柔 ,有汗不恶寒。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钱三分) 干葛(一两三钱) 生姜(一两) 枣(四枚)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大承气汤(愚详之产后难用此药,故不录)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附术散
治伤寒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直,摇头口噤。
附子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三钱) 肉桂(二钱) 独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枣二个,水一中盏,煎至一半,温服。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桂心白术汤
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 桂心 附子(炮) 防风 川芎 甘草(各两半)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四片,枣三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附子防风散
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柴胡(一两半) 五味子 白术(各一两) 茯苓 甘草 干姜 附子(炮) 防风(各三分) 桂心(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四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八物白术散
治伤寒阴痉,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无汗。恐阴气内伤。
白术 麻黄(去根节) 茯苓 五味子 羌活(各半两) 附子(炮) 桂心(各三分) 良姜(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四片,煎七分,去滓温服。(凡用麻黄,宜斟酌用之,不可过多)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白僵蚕散
治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能言,皮肤顽痹,筋脉抽掣。
僵蚕(一两) 乌蛇肉(炙) 天麻 独活 南星(炮) 川乌(炮,去皮尖) 防风 蝉蜕(洗) 白附子(炮) 犀角屑 朱砂(研) 桑螵蛸(各半两) 麝香(一分,研)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无时候。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乌蛇丸
治妇人中风,牙关紧急,手足顽麻,心膈痰涎壅滞。
乌蛇肉(炙) 天麻 白附子(炮) 南星(炮,各一两) 独活 乌犀屑 僵蚕(炒)
全蝎(炒) 半夏曲 麻黄(去根节) 当归 晚蚕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吞下。亦治角弓反张。
卷之三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夫妇人中风口噤者,是体虚受风,风入颔颊夹口之筋也。手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而风挟冷乘虚入其筋则筋挛,故引牙关急而口噤也。
卷之三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天南星散
治妇人中风,口噤,四肢拘急。
天南星(姜汁炒黄) 白附子(炮) 黑附子(炮) 乌蛇肉(酒炙) 全蝎(等分,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生姜汁、温酒调下,无时,拗开口灌。
卷之三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走马散
治妇人中风,口噤,四肢强直。
黑附子(炮) 天麻(各半两) 桂心 石膏 麻黄(去根节) 蝎梢(炒) 川乌(炮,去皮尖) 南星(炮,各一两) 麝香(半分,研)
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停,每服一字。无时,豆淋酒调灌。
卷之三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乌蛇散
治妇人中风、口噤。
乌蛇肉(炙) 全蝎(炒) 天麻 南星(炮) 僵蚕(各半两炒) 腻粉(半分)
上为细末,入腻粉令停,每服一字,以生姜酒调灌下。
卷之三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巢氏云: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之中风、失音不语。经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卷之三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神仙解语丹
治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及疗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
白附子(炮) 石菖蒲(去毛)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 天麻 全蝎(酒炒) 羌活白僵蚕(炒) 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量入辰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薄荷汤吞下,无时候。
治中风内虚,脚弱语謇。防风汤。
卷之三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防风汤
石斛(一两半,酒炒) 干地黄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丹参(各一两一分) 防风川芎 麦门冬(去心) 桂心 川独活(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中风入肝脾,经年四肢不遂,舌强语謇。竹沥汤。
卷之三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竹沥汤
威灵仙 附子(炮) 苦梗 蔓荆子 防风 枳壳(去穣,麸炒) 川芎 当归(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竹沥半盏,姜三片,煎至八分,温服。日四服,忌茶。
卷之三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夫妇人风痹者,由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多者为风痹,其状肌肤尽痛。诸阳之经皆起于手足而循行于身体,风寒之气客于肌肤,始为痹。复伤阳经,随其虚处而停滞,与血气相搏,血气行则迟缓,使机关弛纵,故风痹而复手足不随也。
卷之三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三痹汤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一两)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半两) 黄 川牛膝(各一两)
上 咀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有人病左臂不随,后已痊平,而手指不便,无力,试诸药不验,服此药才半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