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又方:以盐和粉,涂儿两足,下即顺矣。
《集验方》疗逆产 烧钱令赤,纳酒中饮之。
又方:取夫阴毛二、七茎烧,以猪膏和丸如豆大,水吞下,儿手即握出,神验。
卷之十七 产难门
催生方论第三
疗产难方 取车 中膏画腋下及掌心。崔氏、文仲、《短剧》、《千金》、《集验》、《备急》同。
疗逆产胞衣不出方 取灶屋黑尘,研为细末,酒调方寸匕。一方用梁上尘。
卷之十七 产难门
催生方论第三
疗横生、逆产,服诸符药不捷者 灸右脚小指尖头三壮,艾炷如小麦大。
卷之十七 产难门
催生方论第三
疗横生、倒产,手足先出方(并出《外台》)。用粗针刺儿手足,入二分许,儿得痛惊转即缩,自当回顺。文仲、《备急》、《千金》、崔氏、《集验》同。
横产、逆产二条,其理虽别,疗法盖同。可以意量,逐善参用也。
卷之十七 产难门
郭稽中产难方论第四
论曰:产难者何?胎侧有成形块为儿枕,子欲生时,枕破与败血裹其子,故难产。但服胜金散,逐其败血即自生。若逆生、横生,并皆治之。
卷之十七 产难门
郭稽中产难方论第四
麝香(一钱,研) 盐豉(一两,以旧青布裹了,烧令赤,急以乳钵研细)
上为末,取秤锤烧红,以酒淬之,调下一大钱。
陈无择评曰:产难不只胎侧有儿枕破,与败血裹凝伤其胎息,因缘自有难易。其如横逆,多因坐草太早,努力过多,儿转未逮;或已破水,其血必干,致胎难转。若先露脚谓之逆,先露手谓之横。法当以针刺之,使自缩入,即服神应黑散以固其血,必自转生。《养生方》云:仓皇之间,两命所系,不可不广传,盖赞黑散之功也。或以盐涂儿脚底搔抓之。
神应黑散方(见前,即催生如神散)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夫产难子死腹中者,多因惊动太早,或触犯禁忌,致令产难。皆因秽沃先下,产时未到,秽露已尽而胎枯躁,故子死腹中。其候产母舌青黑及胎上冷者,子已死也。故产处坐卧须顺四时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有触犯,多招灾祸也。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治妊娠三、五个月,胎死在腹内不出,当归葵子散。
大腹子 赤芍药 榆白皮(各三两) 当归(一两,炒) 滑石末(三分) 瞿麦 葵子(炒) 茯苓 粉草 子芩(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疗死胎腹内不出,母已危殆不得已者。立效方。
水银(半两) 桂末(一钱)
上只作一服,温酒调下。粥饮亦可。
又方:以利斧 赤置酒中,待温饮之,其子便下。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治妊娠胎死腹中,候其母面赤舌青者是。宜锡粉丸。(出《指迷》)
锡粉 水银(各一钱)
上同研,不见水银为度,以枣肉和丸如豌豆大,煎瞿麦汤吞下。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疗胎死腹中。
以好辰砂一两,水煮数沸,研令极细,酒调二钱服。
又方:以鸡子黄一枚,用姜汁一合调鸡子黄令均,顿服。分娩后吃芸苔粥良。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桂心(末,二钱) 麝香当门子(一个)
上同研,温酒调服,须臾如手推下,比之用水银等药,不损血气。何氏方无麝香,每用桂末二钱,痛阵密时,用温童子小便调下,名观音救生散。兼治产难及横、倒生。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疗胎死腹中不出,母欲绝。水银方。
水银(二两)
顿吞之,儿立出。
又方:用水银如弹子大,以枣肉均研,和如大豆许,水吞下立出。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治子死腹中。取夫尿二升,煮令沸饮之。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疗或半生胎不下,或子死腹中,或半着脊及在草不产,血气上荡心,母面无颜色,气欲绝方。
猪脂(一升,煎) 白蜜(一升) 淳酒(二升)
上三味,合煎取二升,分温两服。不能饮,随所能服之。
又疗子死腹中不出。以牛屎涂母腹上立出。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疗胎死。
甘草(一尺) 蒲黄(二合) 筒桂(四寸) 香豉(二升) 鸡子(一枚)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顿服。胎胞秽恶尽去,大良。
产经数日不出,或子死腹中,母气欲绝。
瞿麦(六两) 通草 桂心(各三两) 牛膝(四两) 榆白皮(一升)
上 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治子死胎不下,胞破不生。此方累有效,救人几万数。
鬼臼不拘多少,黄色者。去毛、碾为末,以手指捻之如粉、极细为度,每服二钱。用无灰酒一盏,同煎至八分,通口服,立生如神。此药不用罗,只碾令极细。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五
疗死胎不出。
朴硝为末,每用二钱,温童子小便调下。知洪州进贤曾通仕定求云:昔为丰城尉时,有猫孕五子,一子已生,四子死腹中,啼唤欲死。试问医者,令用此药灌之,死子即下,猫得再生。后有一牛亦如此,用此法亦活。医云:本治人方,用以治畜也。后因以救人无不验。
(仆为儿时,曾有一亲戚胎死腹中,不下数日,百计已穷。记忆我先人用朴硝半两研细,以童子小便调下,胎即落矣)
治死胎不下,其证指甲青、舌青、胀闷,甚者口中作屎臭。先以平胃散一贴作两服,每服酒、水各一盏,同煎至一盏,却投朴硝半两,研细再煎三、五沸倾出,候微温服尽,其胎即化血水而下。
缪宅厥息孺人杜氏,生产数日不下,坐婆、魂童救疗皆无效,召仆诊之。仆曰:产前脉不可考,但当察色而知之。遂揭帐明烛以察之,其面色赤,舌色青,见此色者,知胎已死,母却无忧矣。或问曰:何以知之?余答曰:面赤舌青者,子死母活明矣。供自合至宝丹二粒服之,胎即落矣。以此见古人处方神速。至宝丹(方见《和剂方》)。
卷之十七 产难门
产难生死诀第六
欲产之妇脉离经(《难经》云:一呼三至曰离经。此是阳加于阴二倍。一呼一至亦曰离经,此是阴加于阳四倍也。注云:经者常也,谓脉离常经之处。细而言之,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曰平和之脉。故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乃为一周,复从始之经再行。今一呼脉三至,一吸脉三至,呼吸定息,脉行九寸。一日一夜,脉行通计一千二百一十五丈,过于平脉之数,不在所起之经再起,故曰离经。若一呼一至,脉行寸半;一吸一至,脉行寸半;呼吸定息,脉行三寸。一日一夜,通计脉行得四百单五丈,乃为一周,是不及平脉之数。周而复始,亦不在所起之经再起,亦曰离经也)。沉细而滑也同名。(临产之妇,脉见沉细而滑者,乃肾脏本脉之形。然肾系胞胎,见此脉者,亦与离经之脉同名也)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日日午定知生。
(若妊妇夜半时觉得腹痛,定知来日午时当分娩也。《圣惠方》云:夜半子时觉腹痛,来日午时必定生产。谓子午相对,正半日时数也)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遣母归冥。(凡妊妇身体沉重者,胃气绝也。又体热寒栗频并者,阳气衰,阴气盛也。若舌根下脉见黑青色及舌反卷上,冰冷不温者,子母俱死之候)面赤舌青细寻看,母活子死定应难。(凡妊妇面色赤是荣气流通,母活之候;舌上青色是妊脉络绝,胎死之候)
唇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总高判。(若妊妇唇口俱青色者,荣卫气绝也。又口中吐出痰沫者,是脾胃之气俱绝,此是子母俱死之候也)面青舌青沫出频,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看应验,寻之贤哲不虚陈。(凡妊妇面与舌皆青色又频生痰沫者,是产母荣卫俱绝,胎气冲上之候。此是子活母死之候,产下子,母必死也。此古贤哲应验之文,不虚妄陈其说也)。
新产之脉缓活吉,实大弦急死来亲,(凡妇人新产之后,其脉来缓滑者,为气血通和,是生活安吉之兆也。若见实大弦急之脉则凶,必死之脉)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若产妇诊得沉重微小者,此是形虚脉虚相应,故云吉兆之脉。忽然诊得坚硬牢实之脉,是脉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停留,必死也)寸口涩疾不调死。(若产后诊得寸口脉涩疾、大小不调匀者,此是血气衰绝之脉,故云死也)。沉细附骨不绝生。(若重手按之乃得,其脉沉细附着于骨,不断绝有力者,此生活之兆也。)审看此候分明记,长须念此向心经。(凡为医者,宜详审脉分明,记于心胸也。)
王子亨云:凡产后诸疾,最忌脉大。
卷之十八
产后门
产难既明,须知产后疾病,故以次之。
卷之十八 产后门
产后将护法第一
(周 论并在其中)
论曰:凡妇人生产毕,且令饮童子小便一盏,不得便卧,且宜闭目而坐,须臾方可扶上床仰卧,不得侧卧,宜立膝,未可伸足。高倚床头,浓铺茵褥,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被贼风。兼时时令人以物从心 至脐下,使恶露不滞,如此三日可止。仍不可令多卧,如卧多,看承之人宜频唤醒。旧说产妇分娩了,三日方可上床。若三日上床则必就地睡卧,又岂可令产妇近地气乎?才生产毕,不得问是男是女,且先研醋墨三分服之。一法云不可服醋墨,有伤肺经成咳嗽之戒,诚过虑也。然醋墨本破凝结之血,然不可用太酽之醋,仍不可太多,即不至伤肺。然所在皆同,亦有不吃者。更产后三日内,令产妇尝闻醋炭气,或烧干漆烟。若无干漆,以破旧漆器烧之,以防血逆、血迷、血运不省之患。夏月宜于房门外烧砖,以醋沃之置于房中。(夏月房中不须着大火及煮粥、煎药之类。)分娩之后,须臾且食白粥一味,不可令太饱,频少与之为妙,逐日渐增之。煮粥时须是煮得如法,不用经宿者。又不可令温冷不调,恐留滞成疾,仍时与童子小便一盏饮之。(亦须先备小便,若遇夏月以薄荷养之。)新产后不问腹痛不痛,有病无病,以童子小便以酒和半盏温服,五七服妙。一腊(七日也)之后,方可少进醇酒并些小盐味。一法才产不得与酒,缘酒引血迸入四肢,兼产母脏腑方虚,不禁酒力,热酒入腹,必致昏闷。七日后少进些酒,不可多饮。如未出月,间欲酒吃或服药者,可用净黑豆一升,炒令烟出,以无灰酒五升浇淋之,仍入好羌活一两(洗净拍破)同浸尤妙。当用此酒下药,或时时饮少许,可以避风邪、养气血、下恶露、行乳脉也。
如产妇素不善饮酒,或夏月之间,亦不须强饮。一腊之后,恐吃物无味,可烂煮羊肉或雌鸡汁,略用滋味,作粥饮之。或吃烂煮猪蹄肉,(忌母猪及白脚猪肉)不可过多,(今江浙间产妇多吃熟鸡子,亦补益,亦风俗也)三月之后,方可少食温面,(食面早,成肿疾)凡吃物过多,恐成积滞。若未盈月,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强起离床行动、久坐;或作针线,用力工巧,恣食生冷、粘硬果菜、肥腻鱼肉之物;及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当时虽未觉大损,盈月之后即成蓐劳。手脚及腰腿酸重冷痛,骨髓间飕飕如冷风吹,继有名医亦不能疗。大都产妇将息,须是满百日方可平复。大慎!触犯此,多致身体强直如角弓反张,名曰蓐风,遂致不救。又不得夜间独处,缘去血心虚,恐有惊悸,切宜谨之。所有血衣洗濯,不得于日中晒曝,免致邪祟侵伤。又不得濯足,恐血气攻下。又不得刮舌、(伤心)刷齿及就下低头,皆成血逆、血运,此产家谨护之常法也。盈月之后,尤忌任意饮食、触冒风寒、恣意喜怒、梳头用力、高声、作劳工巧、房欲(详见产后通用方第一),及上高厕便溺之类。如此节养,摄至百 ,始得血气调和,脏腑平复,自然安帖。
设不根据此,即致产后余疾矣。小可虚羸,失于将补,便成大患,终身悔而不及。或有诸疾,不论巨细,后并有方药医疗,不得信庸医妄投药饵。经云妇人非止临产须忧,产后大须将理,慎不得恃身体和平取次为之。乃纵心恣意,无所不为。若有触伤,便难整理。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知命者可不谨之。
卷之十八 产后门
产后调理法第二
若产后将息如法,四肢安和无诸疾苦,亦须先服黑神散四服;亦略备补益丸散之类,不可过多。又恐因药致疾,不可不戒。(如四物汤、四顺理中丸、内补当归丸、当归建中汤。)
或产妇血盛,初经生产觉气闷不安者,调七宝散(在十九卷第二论中)服之,若宁帖不须服。
若三日后觉壮热头痛、胸腑气刺者,不可便作伤寒、伤风治之,此是乳脉将行,宜服玉露散一、二服。(如无此证不须服。)若因床帐太暖,或产妇气盛,或素多喜怒,觉目眩晕如在舟车,精神郁冒者,此是血晕。即须服血晕药一、二服止,(方见第五论。)仍须看承之人照管问当也。或觉粥食不美。虚困,即服四顺理中丸一、二服。(若不如此不须服。)若于两、三日间觉腹中时时撮痛者,此为儿枕作痛,必须服治儿枕药一、二服。(方见第二十卷。)若大便秘或小便涩,切不可服通利药,以其无津液故也。若投通利之药则滑泄不禁,不可治也,切须戒之。若秘甚必欲通利,方可服和缓药即通。(方见二十三卷第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