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撮要


  [卷下] 产后大便不通

  产后大便不通,因去血过多,大肠干涸,或血虚火燥干涸,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用药通之润之,必待腹满觉胀,目欲去而不能者,乃结在直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参药润通,反伤中焦元气,或愈加难通,或通而泻不能止,必成败症。若属血虚火燥,用加味逍遥散。气血俱虚,八珍汤。慎不可用麻子、杏仁、枳壳之类。

  治验

  一产妇大便不通七日矣,饮食如常,腹中如故。余曰:饮食所入,虽倍常数,腹不满胀,用八珍加桃杏二仁。至二十一日,腹满,欲去,用猪胆汁润之,先去干粪五七块,后皆常粪而安。

  一产妇大便八日不通,用通利之药,中脘作痛,饮食甚少,或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乃用蜜导之,大便不禁,吃逆不食。余曰:此脾肾复伤,用六君加吴茱、肉果、骨脂、五味数剂,喜其年壮,不然,多致不起。

  [卷下] 产后寒热

  产后寒热,因气血虚弱,或脾胃亏损,乃不足之症。经云:阴虚则发热,阳虚则恶寒。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虚弱,切不可用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名阳气不足,阴气上入于阳中则恶寒,用补中益气汤。尺部脉弱,名阴气不足,阳气下陷于阴中则发热,用六味地黄丸。

  大抵阴不足,阳往从之,则阳内陷而发热;阳不足,阴往从之,则阴上入而恶寒。此阴阳不归其分,以致寒热交争,故恶寒而发热也,当用八珍汤。若病后四肢发热,或形气倦怠,此元气未复,湿热乘之故耳,宜补中益气汤。若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此血虚发热,用当归补血汤,若认为寒则误矣。

  治验

  一产妇恶寒发热,用十全大补加炮姜治之而愈。但饮食不甘,肢体倦怠,用补中益气而安。

  又饮食后犯怒,恶寒发热,抽搐切牙,难候其脉,视其面色,青中隐黄,欲按其腹,以手护之,此肝木侮脾土,饮食停滞而作,用六君加木香一剂而安。

  一产妇恶寒发热,余欲用八珍加炮姜治之,其家知医,以为风寒,用小柴胡汤。余曰:寒热不时,乃气血虚。不信,仍服一剂,汗出不止,谵语不绝,烦热作渴,肢体抽搐,余用十全大补,二剂益甚,脉洪大,重按如无,仍以前汤加附子,四剂稍缓,数剂而安。

  [卷下] 产后咳嗽

  产后咳嗽,或因阴血耗损,或因肺气亏伤,或阴火上炎,或风寒所感。主治之法:若阴血虚者,用芎、归、熟地、参、术。肺气伤者,用四君、芎、归、桔梗。阴火上炎者,六味地黄加参术。风寒所感者,补中益气加桔梗、紫苏。若瘀血入肺发喘,急用二味参苏饮,多有得生者。若兼口鼻起黑,或鼻出血,急用前散,亦有得生者。然而,所患悉因胃气不足,盖胃为五脏之根本,人身之根蒂,胃气一虚,五脏失所,百病生焉。但患者多谓腠理不密所致,殊不知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亦因土虚不能生金,而腠理不密,外邪所感。只阴火上炎亦壮土,金生肾水以制火为善。若迳治其病,则误矣。

  治验

  一产妇咳嗽声重,鼻塞流涕,此风寒所感,用参苏饮一钟,顿愈六七,乃与补中益气加桔梗、茯苓、半夏,一剂而痊,又与六君加黄,以实其腠理而安。

  一产妇朝吐痰,夕发热,兼之无寐,泥用清痰降火,肌体日瘦,饮食日少,前症愈甚。余曰:早间吐痰,脾气虚也;夜间发热,肝血虚也;昼夜无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以次调补,不月而痊。

  一产妇咳嗽痰盛,面赤口干,内热晡热,彻作无时,此阴火上炎,当补脾肾,遂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产妇咳而腹满,不食涕唾,面肿气逆,此病在胃,关于肺,用异功散而愈。

  时疫堕胎咳嗽见小产。

  [卷下] 产后疟疾

  产后疟疾,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或因外邪所感,或郁怒伤脾,或暑邪所伏,审系饮食,用六君加桔梗、苍术、藿香。如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如外邪少而饮食多,用人参养胃汤。饮食劳役,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加炮姜,虚寒用六君加姜、桂。元气脱陷,急加附子。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泻不食,腹痛烦渴,发热谵语,或手足逆冷,寒战如栗,虽见百症,当峻温补,其病自退,若误用清脾、截疟之类,多致不起。

  治验

  一产妇患疟,发热作渴,胸膈胀满,遍身作痛,三日不食,咽酸嗳气,此是饮食所伤,脾胃不能消化,用六君加神曲、山楂,四剂而不作酸,乃去神曲、山楂,又数剂而饮食进,其大便不通,至三十五日,计进饮食七十余碗,腹始闷,令用猪胆汁导而通之,其粪且不甚燥。

  一产妇患疟久不愈,百病蜂起,其脉或洪大,或微细,或弦紧,或沉伏,难以名状,用六君加炮姜二十余剂,脉症稍得;又用参术煎膏,佐以归脾汤,百余剂而瘥。

  一产妇朝寒暮热,或不时寒热,久不愈,用六君子、补中益气兼服,百余剂而寻愈。

  产后疟疾心脾痛见小产。

  [卷下] 产后泻痢

  (二症治同兼呕吐)产后泻痢,或因饮食伤损脾土,或脾土虚不能消食,当审而治之。若米食所伤,用六君加谷。若面食所伤,用六君加麦。若肉食所伤,用六君加山楂、神曲。凡兼呕吐,皆加藿香。若兼咽酸或呕吐,用前药送越鞠丸。若肝木来侮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姜。若寒水反来侮土,用钱氏益黄散。若久泻,或元气下陷,兼补中益气汤以升发阳气。若泻痢色黄,乃脾土真气,宜加木香、肉果。若属脾土虚寒,当用六君加木香、姜、桂。若脾肾虚寒,用补中益气及四神丸。若属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若小便涩滞,肢体渐肿,或兼喘咳,用金匮肾气丸以补脾肾,利水道。若胃气虚弱,而四肢浮肿,治须补胃为主。若久而不愈,或非饮食所伤而致,乃属肾气亏损。盖胞胎主于任而系于肾,况九月十月,乃肾与膀胱所养,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三药以补肾,若用分利导水之剂,是虚其虚也。

  治验

  一产妇泻痢,发热作渴,吐痰甚多,肌体消瘦,饮食少思,或胸膈痞满,或小腹胀坠年余矣,余以为脾胃泻,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汤,三月余而痊。

  一妇人产后泄泻,兼呕吐咽酸,面目浮肿,此脾气虚寒,先用六君加炮姜为主,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康。

  一产妇泻痢年余,形体骨立,内热晡热,自汗盗汗,口舌糜烂,日吐痰三碗许,脉洪大,重按全无,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而假热,然痰者乃脾虚不能统摄归源也,用八味丸补火以生土,用补中益气汤兼补肺金而脾胃健。

  一产妇腹痛后重,去痢无度,形体倦怠,饮食不进,与死为邻,此脾肾俱虚,用四神丸、十全大补汤而愈。但饮食难化,肢体倦怠,用补益汤调理而康。

  一妇人五月患痢,日夜无度,小腹坠痛,发热恶寒,用六君子汤送香连丸,二服渐愈,仍以前汤送四神丸,四服痊愈。至七月终,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舌干燥,饮食无味,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洒淅恶寒,凄惨不乐,此肺之脾胃虚,而阳气寒不伸也,用升阳益胃汤而痊。

  [卷下] 附方并注

  加味逍遥散

  治血虚有热,遍身搔痒,或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小便涩滞等症。

  甘草(炙)当归(炒)芍药(酒炒)茯苓白术(炒)柴胡(各一钱)牡丹皮山栀(炒。各五分)上水煎服。

  逍遥散

  即前方去丹皮、山栀。

  归脾汤

  治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怠惰嗜卧,饮食不思。

  人参白术白茯苓黄(炒)当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分)上姜枣水煎服。

  加味归脾汤

  即前方加柴胡、山栀。

  补中益气汤

  治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发热,或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黄(炙,一钱五分)甘草(炙)人参当归(酒拌)白术(炒。各一钱)升麻柴胡(各三分)陈皮(一钱)上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

  即异功散加半夏。

  十全大补汤

  治诸脏亏损,气血俱虚,恶寒发热;或自汗盗汗,便血吐血;或大便不实,饮食少思;或胸腹作痛,口舌生疮;或耳目不明,牙齿不固。

  人参白术白茯苓黄当归川芎熟地黄(酒洗蒸焙)白芍药(炒。各一钱)肉桂甘上姜枣水煎服。

  八珍汤

  治脾胃亏损,气血俱虚,乃内伤之症。盖人之生,以脾胃为主,脾胃一虚,诸脏失所,百病生焉。即前方大补汤,去黄、肉桂。

  当归补血汤

  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

  当归(三钱)黄(炙,一两)上水煎服。

  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牙齿或牙根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

  当归身(酒拌,一钱)黄连生地黄(酒拌)升麻(各二钱)牡丹皮(一钱五分)上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

  治脾胃有热,口内生疮,或齿作痛,或龈腐烂。即前方加犀角、连翘、甘草。

  小柴胡汤

  治肝胆经症,寒热往来,或晡热潮热,不欲饮食;或口苦耳聋,咳嗽发热,或胁痛满,转侧不便;或泻痢咳嗽,呕吐酸水。

  柴胡(二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人参(一钱)甘草(炙,五分)上姜枣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

  治妇女经行,感冒发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或素血虚,大劳大怒火动,热入血室亦能致。此即前方加生地黄。

  当归六黄汤

  治气血虚,而发热盗汗等症。

  当归(二钱)黄(炒)生地黄熟地黄(各一钱)黄连(炒焦)黄芩(炒焦)黄柏(炒焦。各五分)上水煎服。

  黄芩清肺饮

  治肺热而小便不利。

  黄芩山栀(各一钱)上水煎服。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六味丸

  (一名地黄丸,加肉桂一两名加减八味丸)治肾虚发热,作渴唾痰,小便淋沥,头晕眼花,咽燥唇裂,齿不坚固,腰腿酸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喑,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熟地黄(半斤,杵膏)山茱萸肉干山药(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上各另为末,和地黄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滚汤下。地黄须自制。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或脐腹疼痛,或多漩溺。即前方加桂附各一两。

  加减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肉桂一两。

  加减济生肾气丸

  治脾肾虚,腰重脚肿,湿饮留积,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甚;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白茯苓(三两)附子(半两)川牛膝桂心泽泻车前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各一两)熟地黄(四两,掏碎,酒拌杵膏)上为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四物二连汤

  治血虚发热,或口舌生疮,或昼安夜热。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胡黄连宣黄连(各一钱)上作一剂,水煎服。

  白虎汤

  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

  知母(一钱五分)石膏(四钱)粳米(一合)上作一剂,水煎服。

  钱氏益黄散

  治脾土虚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陈皮(一两)青皮诃子肉甘草(炙)丁香(二钱)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二神丸

  治脾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生用)上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人参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饮食少思,肚腹膨胀。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一钱)上姜枣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手足俱冷,饮食不入,或肠鸣切痛,呕逆吐泻。即前方加附子一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损,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肢体消瘦,或胸膈虚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虚弱,停食而患疟痢,或疟痢因脾胃虚而不能愈。

  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各一钱)上姜枣水煎服。

  若因肝木克脾土而致,宜加柴胡、芍药。若命门火衰而患,宜兼八味丸。

  异功散

  即前汤加陈皮,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满不食,面浮气逆等症。

  人参橘皮汤

  治脾胃虚弱,气滞恶阻,呕吐痰水。

  甘草(三分)浓朴(制)白茯苓(去皮。各五分)人参陈皮白术麦门(去心。各一钱)上用淡竹茹一块姜水煎温服。

  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陈、枳壳。若因饮食停滞,宜用六君子加枳壳。若因脾胃虚,宜用异功

  竹叶汤

  治妊娠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曰子烦。

  白茯苓麦门黄芩(各三两)上每服四钱,竹叶五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