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醋(不拘多少,只搅拌上件麸等湿润为度)。

  上于银器炒令极热,摊卧褥下,将所患腿脚,就卧熏蒸,薄衣被盖,得汗出匀遍,约半个时辰,撤去炒麸,止就铺褥中卧,待一两时辰,觉汗稍解,再用收阳粉扑敷汗孔毕,然后出铺,卧中勿见风。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腰以下至足,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两足至膝冷如冰,不能自举,或因酒热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独活 川芎 天麻 当归 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好酒调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周痹,身体疼痛,腰脚 痹。

  生石菖蒲(九节者,去毛,切焙) 生地黄(焙) 生商陆根(洗净,切焙) 生枸杞根(切焙,以上各一斤) 生姜(去皮,切焙,二斤) 生乌头(去皮脐,四两)

  上先焙了,各秤分两,复以醇酒一斗五升,淹浸一宿,漉出曝干,复内酒中,令酒尽,再曝干,捣为细末,每服半钱,以清酒一盏调下,渐加至一钱,空心临卧各一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

  天雄(炮,去皮脐,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官桂(去皮,一两半) 干姜(炮,二两) 防风(去叉,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风寒湿痹留着不去,四肢痒麻,拘挛浮肿。

  赤茯苓(去皮) 桑白皮(各二两) 防己 官桂(去皮) 川芎芍药 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干) 当归(以上各一两半) 甘草(炙,三两)

  上 咀,每服六钱,水二盏,枣三枚,去核煎至一盏,去滓,空心临睡服。如欲出汗,服药了以生姜热粥投之,汗出慎外风。一方去防己,用防风。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夫香港脚者,有南北之分。孙真人云: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而为脱衣跣足,当风取凉,皆成香港脚。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冷之地者,则湿冷之气蒸人经络,病发必热而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地者,则湿冷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肢皆为转筋。世有勤工学之士,久坐久立于湿地,冷风来入经络,不觉成病也。《内经》曰:当风取凉,醉以入房,能成此疾也。东垣云:《千金》《外台》《总录》所录,皆系南方卑湿,雾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阳气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则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此由血气衰弱,受清湿之邪气,与血并行肤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弱,故令痹弱也,后人名曰香港脚。《针经》云:有道以来,有道以去,治之多以艾 为佳,以导引湿气出外,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所制之方,寒药少,热药多,用麻黄川乌姜附之属。《内经》云:湿淫于内,以苦发之,麻黄苦温,发散者也,川乌辛热,走而不能守,通行经络,姜附辛甘大热,助阳退阴,亦散清热之邪。又察足之三阴三阳 ,是何经络所起,以引用药为主治。更审六气,何气客之,治以佐使之药。《医学发明》曰:《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俗饮 酪而肉食。凡饮 酪者,以饮多速饮为能。经曰:因而大饮则气逆。又云:食入于阴,行气为阳,乃反阴道是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湿热之物,饮之属也。加以奉养太过,亦滋其湿,水性润下,气不能煦,故下注于足胫,积久而成肿满疼痛。此饮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评虚实论》曰:谷入多而气少,湿居下也,况酪醇酒之湿热蓄于谷者也?《至真要大论》云:太阴之胜,火气内菀,流散于外,足胫 肿,饮发于中, 肿于下,此之谓也。故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则胃气不能施行,脾气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肾,湿流于足胫,加之房事不节,阳虚阴盛,遂成香港脚。孙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

  亦此意也。东垣云:夫香港脚之疾,实水湿之所为也。盖湿之害人皮肉筋脉而属于下,然亦有二焉: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内而致者也。其治法自应不同,故诸公详析而论之。严氏曰:古无香港脚之说,《内经》名厥,两汉名缓风,后谓之香港脚,名虽不同,其实一也。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方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疼,此其候之不同也,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凡此皆由肾虚而生。然妇人亦病香港脚者,必因血海虚,乘七情,遂成斯疾。且妇人病此者众,皆因血海虚而得之,与男子肾虚相类矣。男女用药固无异,但兼以治忧恚之药,无不效也。须量人盛衰,微加滋补,不然则气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热而作,理之必然,陈无择曰:香港脚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故与中风寒暑湿为异耳。兼有所杂生诸病,未易分别,须寻三阴三阳病所在后,察脉虚实为治。《发明》曰:《内经》论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江东岭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川蒸菀,风湿毒瓦斯为甚,感之遂成瘴毒香港脚。《外台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则心烦,烦则香港脚发。又禁大语,大语则伤肺,肺伤亦发动。

  又不得露足当风,冷水洗足,虽夏月常须闭护,慎之慎之,《发明》曰:第一凡酒及 酪勿使过度,过度则损伤脾胃,下注于足胫 肿,遂成香港脚。第一欲不可纵,嗜欲则香港脚发。凡饮食之后宜缓行,经云:逸者行之。又云:病在脾,忌温食饱食,湿地濡衣。杨大受云:脚气之疾,自古皆当疏下,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过,则损伤脾胃,使营运之气,不能上行,反下注为香港脚也。又不可不及,不及则使气壅不得消散,立方于后,详虚实而用之。羌活导滞汤、导水丸、除湿丹,此药如香港脚在表在气血之分而疏下,随宜而用之。《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渫洗者,皆医之大禁也。杨大受云:香港脚是为壅疾,当以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恶血而去其重势。经曰:蓄则肿热,砭射之也。夫前代各人所论,其香港脚所感不一,有在表而得之,有在气血之分而得之,或从风寒暑湿得之,或因虚实而得之,在乎医者诊视果决而治之。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香港脚初发,一身尽疼,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药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汤。

  羌活 独活 当归(以上各二钱) 防己(一钱半) 大黄(四钱) 枳实(炒,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风寒暑湿,流注足三阳经,手足拘挛疼痛,行步艰难,增寒发热,自汗恶风,头眩腰重,关节掣痛,大小便秘涩,或腹痛呕吐下利,两腿顽麻,并皆治之。

  麻黄(去节) 干葛 细辛 浓朴(去粗皮,姜制炒) 茯苓(去皮) 防己 羌活 枳壳(去穣,麸炒) 防风(去芦) 麦门冬(去心) 黄芩(以上各一钱) 肉桂(去皮) 柴胡(去芦) 半夏(汤泡) 小草 白姜(炮) 甘草(炙,以上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空心服。自汗加牡蛎白术,去麻黄,肿满加泽泻木通,热甚无汗加干葛橘皮前胡,腹痛吐利去黄芩,加芍药及炮附子,大便秘加大黄竹沥,喘满加杏仁桑白皮紫苏。凡有此病,参详逐一加减,无不愈者。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三阳经香港脚流注,脚踝上 热赤肿,寒热如疟,自汗恶风,或无汗恶寒。

  羌活 独活 柴胡(去芦) 前胡(去芦) 枳壳(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川芎 甘草(炙,以上各一钱) 苍术(米泔水浸炒) 大黄(蒸,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皮肤搔痒赤疹,加蝉蜕煎服。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风湿流注,两脚酸疼。

  方见寒门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风湿香港脚疼痛,疏通气道。

  槟榔 木瓜(各一钱) 香附子 紫苏(各三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葱白二根,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赤肿,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恶闻食气,喘满自汗。

  大黄(蒸) 细辛(去芦) 茯苓 杏仁(去皮尖,另研) 羌活 前胡 黄芩 枳壳(去穣,麸炒) 浓朴(姜制,炒) 甘草(炙,各一钱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盅,空心服。腹痛加芍药,喘急加桑白皮紫苏,小便秘加泽泻,四肢疮痒加升麻,并各等分。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香港脚上攻,头目昏眩,脚膝酸疼,行步艰苦,气不和,喘满迫促,并皆治之。

  乌药 茯神(去皮木) 白芷 当归(去芦) 白术 五味子 川芎 紫苏子 人参(去芦) 干木瓜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香港脚,小便不通,淋闭胀满。

  木通 当归 栀子仁 赤芍药 赤茯苓 甘草(生用,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一切脚痛。

  槟榔 香附子(去毛) 陈皮(去白) 紫苏叶 木瓜(去穣) 五加皮 甘草(炙,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妇人香港脚,多由血虚,加当归一钱。室女脚痛,多由血实,加芍药一钱半。如大便秘结,虚弱者加枳实,壮盛者加大黄。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腰脚挛痹,关节重痛,增寒发热,无汗恶寒,或自汗恶风,头疼眩晕。

  麻黄 干葛 茯苓 苍术(米泔水浸) 防己 羌活 防风 桂心(不见火) 细辛 甘草(炙,各一钱二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空心服。自汗去麻黄,加肉桂芍药,重者加白术陈皮,无汗减桂,加杏仁泽泻等分。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足少阳经为风寒暑湿流注,发热腰脚疼痛,呕吐不食。

  半夏(汤泡) 干葛 细辛 麦门冬(去心) 桂心(去皮) 白术 茯苓 干姜(炮)

  防风 黄芩 柴胡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空心服,热闷加竹沥,喘急加杏仁桑白皮。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不可忍。

  方见腰痛门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远年近日干湿香港脚。

  川乌(炮,去皮脐,切作片,炒令色变) 虎胫骨(酥炙) 海桐皮 川萆 (各一两)

  川牛膝(去芦,酒浸) 肉苁蓉(酒浸,各一两半) 金毛狗脊(燎去毛,半两)

  上为细末,用木瓜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肾经虚弱,坐卧当风着湿,所得腰痛,若不速治,流入脚膝,乃为偏枯冷痹,缓弱重疼,或腰挛疼痛,脚重湿痹,并宜服之。

  方见腰痛门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肝肾脾三经,气虚为风寒暑湿相搏,流注经络,治疗不痊。凡遇六化更变,七情不宁,必至发动,或肿满,或顽痹,增寒壮热,呕吐自汗。

  黄 (与续断同入) 苍术(与橘皮同入) 威灵仙(去土,与苦葶苈同入) 乌药(去木,与黄松节同入,各半两)

  上以大木瓜四个,切盖去穣,入前件药,仍以盖簪定,酒洒蒸熟,三蒸三晒,取药出,焙干为末,碾木瓜为膏搜和,捣千杵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世传木瓜丸最多,惟此有效,当敬之,黄松节即茯苓中木。

  卷之三十九 香港脚门(附论)

  香港脚通治方

  治香港脚上攻,心肾相击,足心隐痛,小腹不仁,烦渴,小便或秘或利,关节挛痹疼痛,神效不可尽述。

  肉苁蓉(酒浸) 狗脊(燎去毛) 萆 茯苓(去皮) 牛膝(酒浸) 远志(去心,炒) 地肤子 石斛(以上各一两) 熟地黄(酒浸,焙干) 杜仲(去皮,锉炒,各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