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专治谷疸。

  苦参(三两) 龙胆草(一两) 牛胆(一个,取汁)

  上为细末,用牛胆汁入少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热水或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女劳疸。

  滑石(一两半) 白矾(一两,枯)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大麦粥清,食前调服,以小便出黄水为度。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胆,大小便秘涩,脏腑壅热。

  黄连 川大黄(各二两,用好醋拌炒)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水调服,日三。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胆通用。

  葶苈(隔纸炒) 龙胆草 山栀子 茵陈 黄芩(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胆,遍身如金色,累效。

  瓜蒂(二钱) 母丁香(一钱)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半钱。)

  上为细末,每夜吹两鼻孔内,嗅入便睡,明日取下黄水,次服黄连散。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汗,身肿汗出,出已辄轻,久久必身润胸中痛,腰以下无汗,其腰皮中,剧者不能饮食,烦躁,小便不利。

  桂枝(二钱) 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炙) 黄 (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三枚,煎至一盅,食远服,仍饮热粥,以助药力。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时行病急黄,及瘴疟疫疠。

  栀子仁 茵陈 芒硝 大黄(蒸,以上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炒,七钱) 豆豉(汤浸软,另碾) 鳖甲(醋炙) 常山(以上各半两) 巴豆(去皮膜油,二钱)

  上为细末,饧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远用米饮送下,吐利是效,未效加一丸。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胆,食已即饥,身体面目爪甲牙齿及小便悉黄,寒热,或身体多赤多青。

  皆由酒食过度,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而成。

  茵陈 木通 大黄(炒) 栀子仁(以上各一两) 石膏(二两) 栝蒌(一个) 甘草(炙,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一茎,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大小便秘,加枳实赤茯苓葶苈。又有伤寒瘀血不解,郁发于表,发为黄胆,其脉浮紧,当以汗解,独煎好麻黄汤饮之。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汗身体肿,发热不渴,汗出染衣黄色。

  黄 (去芦,蜜炙) 赤芍药 茵陈蒿(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麦门冬(去心) 淡豉(各上 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方入竹叶十四片,不用姜。一方无甘草。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黄如柏汁,脉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中,从外而得之。

  黄 (锉,五两) 芍药 官桂(去粗皮,各三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用苦酒一盏半,同煎取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服之当心烦,苦酒助故也。一方用苦酒三合,水一盏半,同煎服。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急黄,心膈烦躁,目赤痛。

  犀角屑 黄芩 升麻 栀子仁(以上各一两) 茵陈 朴硝(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上用蔓菁子捣末,平旦以井花水服一匙,日再,加至两匙,以知为度。每夜小便中浸少许帛子,各书记日,色渐退白则瘥,不过服五升而愈。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阴黄,不欲闻人言,小便不利。

  秦艽(去苗土,一两) 旋复花 赤茯苓(去皮) 甘草(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匕,以牛乳汁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三十七 五疸门

  五疸通治方

  治黄胆,小便赤涩,心神烦闷。

  瞿麦 麦门冬(去心) 茵陈 黄芩(以上各一两) 栀子(二两) 大黄(一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服,以小便利为度。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素问》云: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其名有五,皆由此三气客于五脏而成。遇春得者为筋痹,中于肝则筋挛,夜卧惊恐,饮食多而小便数;遇夏得者为血痹,中于心则血脉不通,心下鼓气,暴上逆喘,嗌干喜噫;遇仲夏得者为肌痹,中于脾则四肢怠惰,发咳呕汁;遇秋得者为皮痹,中于肺则皮无所知,烦满时呕气奔痛;遇冬而得者为骨痹,中于肾则骨重不可举,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大抵风胜则游走上下,无所留止,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为驰纵筋脉不收也,此名风痹;寒胜,四肢挛痛,关节浮肿,为痛痹;湿气留而不移,汗多,四脚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为着痹;风寒湿合而为痹,则皮肤顽浓,或肌肉酸痛,此为邪中周身。搏于血脉,积年不已,则成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头发脱落,为本痹;其中又有胞痹肠痹血痹热痹数者之异。名胞痹者,小肠膀胱按之内痛而满,水道不化,上为清涕;肠痹者,三气乘虚,客于大肠,其病数饮,中气喘急,时作飧泄,小便不通;血痹者,邪入于阴血之分,其状体常如被微风所吹,骨弱劳瘦,汗出,卧则不时摇动;热痹者,盖脏腑移热,复遇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 痹 然而闷也。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舌反坏,皮肤色变。经曰:痹之为病,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凡痛者,寒多也。不痛不仁者,病久邪深,荣卫行涩,经络不通,皮肤不营,因而不痛不仁也。若阴气多阳气少,与病相益,故寒也;若阴气少阳气多,病气胜阳遭阴,故热也。至于汗多而濡者,是湿甚也。痹而不痛者,在骨则重着,在脉则血凝,在筋则屈不伸,在肉则痹不仁,在皮则寒。此五者皆不痛也。外有支饮,亦令人痹。支饮之病,饮之为痰故也。治之之法,当辨其三气,留在何经部分,或表或里,虚实偏胜,推其因,详其证,果因三气为病,随经治之,或不因三气,从他痹而为病者,当随他病而治之。又有水痹与白虎历节风之证,岂可一概施之?在乎医者诚心究治,则庶几不瘥矣。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冷痹,手足腰痛沉重,及身体烦疼,背项拘急。

  当归(去芦,酒浸) 赤芍药 黄 (去芦) 片姜黄 羌活(以上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服。一方加防风二钱。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风寒湿之气,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

  片姜黄 羌活 白术 防己(以上各二钱半)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节疼痛,发作不定。

  羌活(二钱) 秦艽(去芦) 当归(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防风(去芦) 骨碎补 木香 桃仁(去皮尖,麸炒) 牛膝(去芦,酒浸) 川芎 桂心(以上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血痹,皮肤不仁。

  防风(二钱) 赤茯苓(去皮) 川独活 桂心(去皮) 秦艽(去芦) 赤芍药 杏仁(去皮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一方有葛根麻黄,无独活赤芍药。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五种痹痛,身腿臂间发作不定者。

  川芎 附子(炮,去皮脐) 黄 (去芦) 白术 当归 柴胡(去芦) 防风(去芦)

  熟地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空心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历节风痛,不可屈伸。

  乌头(五枚,锉碎,以蜜二盏,煎取一盏,去乌头) 麻黄(去节) 黄 芍药 甘草(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入前蜜再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白虎历节,牙痛如捶,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芍药(以上各一钱半) 白术(二钱) 茯苓(去皮) 桂心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一方去桂,用熟地黄二钱。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停蓄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赤茯苓(去皮) 半夏(汤泡七次) 陈皮(以上各二钱) 枳实(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血气涩滞,手足拘挛,风痹等疾,并皆治之。

  杜仲(去皮,姜炒) 防风 桂心 川续断 人参 当归 秦艽 白茯苓 川芎 黄细辛 白芍药 川独活 川牛膝 生地黄 甘草(炙,各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臂痛,腰下疼痛。

  当归 赤芍药 海桐皮 白术(以上各二钱) 羌活 片姜黄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腰上疾,食后服,腰下疾,食前服,一方加防己,名增味五痹汤。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着痹留注四肢,麻痹拘挛浮肿。

  赤茯苓 川芎 防风 桑白皮 官桂 麻黄 芍药 当归 甘草(炙,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红枣二枚,煎至一盅,空心服之。欲汗以姜粥投之,汗出为度。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白虎风,肢节疼痛,发则不可忍。

  虎骨(酥炙,二两) 全蝎(去毒) 甘草(炙,各半两) 麝香(一分,另研) 川牛膝(去心(不见火) 乳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用豆淋酒调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风湿流注,四肢浮肿,肌肉麻痹。

  川续断 当归(炒) 萆 附子 防风 天麻(以上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川芎(七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诸风,历节疼痛,肿满。

  川乌(一枚,生用) 全蝎(二七个,去毒) 麝香(半钱,另研) 黑豆(七十粒,生去皮)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睡用冷酒送下,微汗不妨。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筋脉挛急,诸风皆治。

  升麻(二钱) 茯神(去皮木) 犀角(镑) 羚羊角(镑) 人参 防风 羌活(以上各一钱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去滓,入竹沥少许,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寒证麻痹。

  方见寒门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

  薏苡仁 当归 芍药 肉桂(去皮) 麻黄 甘草(炙,以上各一两) 苍术(四两,去粗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若病患汗出者,去麻黄。若病患有热者,去肉桂,虚实加减服之。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两头尖 五灵脂(各半两) 草乌 乳香 没药(各三分)

  上为细末,捣生葱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临睡时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忌热物。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两手指麻木。

  人参 生甘草(各半两) 炙甘草 升麻(各二钱) 黄 (八钱) 白芍药(三钱) 柴胡(二钱半) 五味子(一百五十粒。)

  上 咀,分作四帖,每贴用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风痹手脚不仁。

  羌活 汉防己 防风 酸枣仁 道人头 川芎(以上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 麻黄(去根节) 天麻(以上各一两半) 黄松节 薏苡仁(各二两) 荆芥(一握)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温酒调服。

  卷之三十八 五痹门(附论)

  五痹通治方

  治风痹气滞,血脉凝涩,筋脉拘挛,肢节腰膝强痛,行步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