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灵枢》又曰:足厥阴肝之经,病遗溺闭癃。
戴人分析为二:闭为小溲不行,癃为淋沥而下,诸方谓之血淋证也。《原病式》曰:淋小便涩痛也,因热结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以其热甚,客于肾肝,阴分血受热也。下焦有热,则热郁膀胱,膀胱为津液之府,胞为受纳之司,故热入膀胱,胞中外热,阴络内溢,故不得小便而溺血也。诸方论有五淋之名,所感不一,病则大同小异,皆由热郁之所致。或谓有冷淋者,误也。殊不知溲下淋沥疼痛,忍之身必战栗而增寒,故似乎冷。若遂以为冷,此不明矣。气运变化之机,亢则害,承乃制,战栗似寒,经属于火,反兼水化之象,乃热甚而郁结不开,或热出砂石者,或如脂膏者,亦非冷凝也。是若热在脬中,煎熬日渍,轻则凝如脂膏,甚则结如砂石。且如汤瓶煎炼日久,熬成汤碱,又如清水煎汤,热甚则沸溢,自然混浊也。《脉经》曰:少阴脉数,妇人则阴中生疮,男子则气淋,热结下焦,令人淋闭不通。淋之为病,小便数而涩,小腹痛引脐中。《原病式》又曰:淋小便涩而不通也为热,遗尿不禁者为冷,岂知热甚客于肾部,干于厥阴之经,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神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漩溺遗失,不能收禁也。经云:目得血而能视,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夫血随气运,气血宣行,则其中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灵枢》又曰:肾主二阴。然水衰虚而怫,溲客其部,二阴郁结而痿痹,神无所用,溲便遗失而不能禁止,然则热证明矣。《痹论》云: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夫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今风寒湿邪,客于胞中则不能化出,故胞满水道不通,其证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是足太阳经。其直上行者,交额入络,脑气下灌于鼻窍,则为清涕也。严氏有五林之分:气石血膏劳是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尿不得率出;膏淋尿似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者,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热燥,七情郁结所致。癃闭淋闭皆一类也,世之所用黄芩、山栀、伏苓、瞿麦、通草、生地黄、郁李仁之类寒药,治之则已,其方乃是也。或谓患淋而服茴香、益智、滑石之药而愈者,然则非冷欤?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要药也。又云:足少阴肾脉涩,则病溲血。又论曰:热在下焦则溺血。详此溲血者,诸方所谓尿血病也。若此,与淋血同欤异欤?淋痛而溲不痛,得无异乎?本虽出于热淋血者,肾虚有热也。法当补益,不痛为虚,宜补之谓也。此则多因忧劳房室过度,肾虚有热而致,陈无择治之发灰散,发乃血之余,以属补阴甚捷。审此二说,切其所感之由,治之亦足以有考云。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经蕴热,脏腑秘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皆治之。
方见火门。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渴微热,小便赤涩,或欲成淋。
石莲肉(去心) 白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 黄 (蜜炙) 黄芩(以上各钱半。) 车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如发热加柴胡薄荷各一钱。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伏暑积热,小便赤涩如淋。
方见暑门。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如豆汁,或出砂石,并皆治之。
石苇(去毛) 葵子 木通 瞿麦 芍药 白术 滑石(以上各一钱半) 王不留行 当归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如作末,每服二钱,小麦煎汤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虚蕴热,小便赤淋,或成淋痛。
生地黄(四钱) 木通(三钱) 甘草(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竹叶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诸病后体虚触热,热结下焦,遂成淋疾,小便赤涩,数起少出,茎痛如刺并皆治之。
地肤子 猪苓(各一钱半) 海藻(洗去碱) 甘草梢 瞿麦(去梗) 通草 黄芩 知母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止,脐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皆治之。
山茵陈 淡竹叶(各一钱) 木通 滑石 甘草(炙,各一钱半) 山栀子仁(炒) 赤芍药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不通,或尿血。
琥珀(不以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灯心煎汤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诸淋。
通草 葵子 茅根 王不留行 蒲黄(炒) 桃胶 瞿麦 滑石(各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淋闭作痛,有时尿血,下焦结热。
瞿麦穗 山栀子仁(炒) 甘草(各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车前子散 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淡竹叶 赤茯苓 荆芥穗(各二钱半) 灯心(二十茎)
上作一服,新汲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血淋尿血。
瞿麦穗 赤芍药 车前子 白茅根(如无根,用茅花) 赤茯苓 桑白皮(炒) 石苇(去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血余烧灰一钱,食前沸汤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淋沥,及下焦湿热,气不施化,或五种淋疾,癃闭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滑石 瞿麦穗 通草(以上各一钱半) 杏仁(去皮尖,麸炒,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灯心二十茎,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淡竹叶 当归(去芦,酒浸) 蒲黄(炒) 藕节 山栀子仁 甘草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五淋涩痛,小便有脓血出。
琥珀 海金沙 没药 蒲黄(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通草煎汤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不通。
葵子 茯苓(去皮,各半两)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经蕴热,小便赤少,及五淋涩痛。
木通 黄芩(各一两) 生干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木通煎汤送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渴而小便不利,邪热在上焦气分也。
茯苓(去皮) 猪苓(去皮) 泽泻(以上各二钱) 车前子(炒) 琥珀 木通 瞿麦 蓄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热服。此证八正散五苓散多宜服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不通,小腹痛不可忍。
木通 滑石(各半两) 牵牛(取头末,二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灯心十茎,葱白一根,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五淋。
猪苓 赤茯苓 阿胶(炒) 泽泻 滑石(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冷气凝滞,小便淋沥作痛,身体冷。
木香 木通 槟榔 舶上茴香(焙) 当归 青皮(去白) 泽泻 赤芍药 辣桂 橘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诸淋急痛。
海金沙(七钱) 滑石(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半,用灯心木通麦门冬,用新汲水煎,入蜜少许,食前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血淋。
上用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蒲黄(生用) 木通 荆芥 车前子 桑白皮(炒) 滑石 灯心 赤芍药 赤茯苓 甘草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葱白紫苏煎汤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火炎上,肾水不升,致使水火不得相济,故火独炎上,水流下淋,膀而脬囊中积热。或癃闭不通,或遗泄不禁,或白浊如泔水,或膏淋如脓,或砂石,或如粉糊相似,俱为热证,此药治之。
郁金 黄连(各一两) 琥珀(研) 大黄(酒浸) 黄芩(以上各二两) 白茯苓 滑石(各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诸淋。
淡竹叶 车前子 大枣 乌豆(炒,去壳) 灯心 甘草(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经有热,唇焦面赤,小便不通。
木通 连翘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一二钱,不拘时用麦门冬煎汤调服,或灯心煎汤亦可。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禀赋虚弱,小便数,亦不禁。
肉苁蓉(八两) 熟地黄(六两) 五味子(四两) 菟丝(捣饼,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盐酒送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频数。
川萆 (一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酒送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多。
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盐酒送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肾与膀胱虚冷,不能约制,故遗尿失禁,或睡自出。
鸡肠(烧存性) 牡蛎粉 白茯苓 桑螵蛸(各二钱) 辣桂 龙骨(各一钱半)
上作二帖,每贴用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妇人生产,伤动尿脬破,终日不能小便,但漏湿不能干,宜服。
黄丝绢(生者,用一尺,剪碎) 白牡丹皮(末,千叶者可用,他无妨) 白芨(末,一钱)
上用水一碗,煮至绢烂如饧,空心顿服,时时不得作一声,如作声无效。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膀胱经积热,以致小便癃闭淋沥。
琥珀(另研) 赤茯苓(去皮) 滑石(桂府者,另研) 知母(去毛) 黄柏(去粗皮) 蛤粉(另研) 川木通(去皮) 当归 泽泻(以上各二两) 人参 赤芍药 山栀子仁 黄连(去须)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入另研药研匀,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早晨用温白汤送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香港脚,一切湿证。
海马 海蛤 赤茯苓 川木通 琥珀 滑石 忘忧根 白丁香 通草 猪苓(去皮)
鬼棘针 苦葶苈(纸衬炒) 蓄 车前子(微炒) 越桃(炒,即山栀子) 瞿麦穗 泽泻茴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三十茎同煎,取清汁八分,内麝香末一字,拌匀放温,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诸淋不通皆可服。
沉香 琥珀(各三钱) 通草 忘忧根 蓄 小茴香(炒) 木通 麒麟竭 滑石 海金沙 木香(各半两)
上为粗散,每服一两,水二盏半,灯心一把,竹叶十片,连根葱白三枝,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如便块加大黄半两,水道涩痛加山栀子半两,淋血加生地黄一两,瀑流水煎,极验。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五淋涩痛。
海金沙 肉桂 甘草(炙,以上各二钱) 赤茯苓 猪苓 白术 芍药(以上各三钱)
泽泻(五钱) 滑石(七钱) 石苇(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灯心三十茎,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