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挫闪腰痛,不能转侧。

  上用陈久神曲一大块,烧通红,淬老酒,去神曲,通口吞青蛾丸两服顿愈。一方不用青蛾丸,只服酒后,仰卧片时,未效再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上以茴香根同红曲擂烂,好热酒调服。

  一方只用茴香根擂烂,好酒下立愈。雪溪传,甚妙。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五种腰痛,连脚膝筋脉拘急酸疼。

  萆 牛膝(各三两) 羌活 附子(炮,去皮脐) 狗脊 杜仲(锉,炒去丝) 桂心桑上细锉,用生绢袋盛,以酒二斗浸,密封七日后开,每于食前温服一盏。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脚风湿劳损,手足麻痹,筋骨疼痛,老寿长服此药,活气血,驻颜色,补萆 (四两) 甜瓜子(三两,炒) 破故纸(炒) 杜仲(锉,炒去丝) 巴戟(去心) 牛膝(去芦,酒浸) 葫芦巴(炒) 木通(以上各二两) 虎骨(酥炙) 骨碎补(去毛) 乳香(另研) 槟榔 没药(另研) 木香(以上各一两半) 黑附子(一两)

  胡桃(一百个,去皮,另上为细末,入胡桃肉再研细,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痛强直,不能俯仰,及筋脉拘急。

  附子(炮) 当归(锉炒,各一两半) 防风(二两) 杜仲(去皮,锉炒,去丝) 玄胡索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此系第一方筋骨药。能去筋脉骨节手足腰背诸般疼痛、挛缩不伸之患乳香(一两,另研) 白芍药 川乌(生,去皮脐) 草乌(生,去皮脐) 白胶香 木鳖子上为细末,用赤小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木瓜汤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忌热物片时。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肾脏风虚冷滞,腰间久痛,连腿膝麻痹,或时疼痛,乏力羸瘦。

  沉香 桂心 萆 熟干地黄 白茯苓 海桐皮 槟榔 杜仲(去粗皮,炙黄) 石斛(去根) 牛膝 羌活 漏芦(以上各三分) 川芎 木香 当归(锉,微炒) 白术 防风(以上各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晚间食前再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胯疼痛,四肢少力,不能饮食。

  牛膝 诃黎勒(煨,用皮) 附子(炮) 当归(锉,以上各一两) 干姜(炮) 川芎(各半黄香熟,一两上为细末,酒煮糊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冷滞风气攻刺,腰胯疼痛。

  独活 附子(炮,各一两) 牛膝(二两) 赤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微炒,以上各三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胯连脚膝晓夜疼痛。

  虎胫骨(酥炙) 败龟(酥炙) 当归 川芎 萆 牛膝 桂心 羌活(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脚疼痛不止,神效。

  补骨脂(微炒) 牛膝(去苗,各三两) 骨碎补(一两) 桂心(一两半) 槟榔(二两) 安上为细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腰膝疼痛,筋脉拘急。

  败龟版 虎骨(二味,各醋浸一宿,蘸醋炙,令黄为度) 肉苁蓉(酒浸一宿) 牛膝(酒(醋淬七次) 破故纸上为细末,以浸苁蓉牛膝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脚筋骨疼痛,不能步履,其效如神。

  苍术(去皮,一两) 全蝎(半两) 天麻(三钱) 黑附子(炮,去皮脐) 草乌(去尖,各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淋黑豆酒调下。药气所至,麻痹少时,须臾疾随药气顿愈,知是原,因暑中取凉食瓜,至秋忽然右腰腿间疼痛,连及膝胫,曲折不能,经月右脚难于举动,凡治腰脚药服之无效,得此养肾散才一服,移刻举身麻痹,不数服脚能屈伸,再一服即康宁。又本州盐酒年四十岁,虚损,两脚不能行步,进此药二服,迤逦可行,三服驰走。虑祖常易简方 缪,谓有子弟者,忽两足拳挛,连腰疼楚,脉弦紧甚,此证两感,寒多于风,只投《百一选方》养肾散随效。惠 李参议亦尝谓余曰:其家曾有妇人,腰脚不能转动,用此药即效,皆风寒两感。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居处卑湿,或雨露所袭,湿伤肾经,腰重冷痛,如带五千钱,冷如水洗,少宽,不渴,小便自利。

  茯苓 干姜(各五钱) 白术(二钱半) 甘草(一钱,炙)

  上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盏煎,不拘时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肾经不足,风冷乘之,腰痛如折,痛引背膂俯仰,或劳役伤于肾,或寝湿地伤损,风寒客搏,皆令腰痛。

  威灵仙 桂心 当归(各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或茴香汤下,妇人桂心煎汤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腰痛,闪肭血滞,腹中 痛,产后服之,更妙。

  玄胡索(微炒) 当归 桂心(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温酒调服。一方加杜仲,或加桃仁牛膝续断亦可。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冷气流注,腰疼不可俯仰。

  黑牵牛 玄胡索(微炒) 补骨脂(三味另炒另捣,取末,各一两)

  上煨蒜研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葱酒盐汤任下。一方不用玄胡索,补骨脂用麸炒为末,酒糊丸。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专治腰痛。

  杜仲(炒) 橘核(取仁,炒)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盐酒调服。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腰痛不可忍。

  补骨脂(二两,酒浸一宿,用麸炒为末入) 杏仁(汤泡,去皮尖,研) 桃仁(泡,去皮上和匀,以浸药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或盐酒送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治坠堕闪肭,血气凝滞腰痛。

  子 当归(酒浸,焙) 威灵仙 破故纸(炒) 杜仲(炒) 桂心(以上各五钱)

  乳香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盐汤或盐酒任下。

  卷之二十七 腰痛门(附论)

  腰痛通治方

  杜仲(炒,去丝) 木香(各四两) 官桂(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此药活血化气。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病两胁,痛引少腹,善怒,何谓?夫肝厥阴脉,自足而上,环阴器底少腹,又上贯肝膈,布胁肋,故两胁下痛引少腹。《刺热篇》云:肝热亦令胁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咳论》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亦能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 亦胁也。《举痛论》: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故胁引少腹而痛,以岁运论之:岁木太过,金反胜之,则胁痛;岁火太过,水反胜之,胸中痛,胁支满痛;岁金太过,病两胁下小腹痛,木胜金复,则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六元正纪》曰:木郁之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至真大要》曰:阳明在泉,心胁痛不能反侧。《缪刺篇》云: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标本论》曰:心病先心痛,一日咳传肺,三日肺传肝,胁支痛而满,肝病头目眩,胁支满痛也。且夫左右胁者,阴阳之道路也,故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以左属肝而藏血,肝阳也,血阴也,乃为外阳而内阴也;右属肺而主气,肺阴也,气阳也,乃为外阴而内阳也。或谓肝血蓄于左,胁作块而痛者,为肝积,名肥气丸;肺气郁于右,胁痞硬而痛,咳喘为肺积,名息贲也。而脾所系于右,其经湿胜故痰饮,湿能化之,随经流入于右,左胁痛者,多因留血而作。右胁痛者,悉是痰气,两胁痛者,岂可一概而言哉?论病之由,当分外之六淫,内之五邪。若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 仆伤形者,或因痰积流注于右,与血相搏,皆能为痛。张仲景论伤寒少阳,耳聋胁痛甚者,此是肝胆之气郁而作痛,且胁痛之病,诸经论之详矣。其脉弦涩者顺,洪大者逆。

  治法当推其岁气,分其左右,辨其气血痰积,量其形证虚实,有药施治,无不取效收十金之功矣。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胁下痛不可忍者。

  川芎 干姜 桂枝 枳壳(麸炒) 细辛 芍药 麻黄 人参(去芦) 防风(以上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紫苏叶 桑白皮(炙) 五味子(去梗) 桔梗(去芦) 草果仁 大腹皮 白茯苓 陈皮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入盐少许,煎至一盅,空心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枳壳(麸炒) 细辛 川芎 干葛 防风 甘草 桔梗(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枳壳(麸炒) 细辛 川芎 干葛 防风 甘草 桔梗(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左胁刺痛不可忍者。

  枳实 川芎(各半两) 粉草(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酒调亦可,食远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胁间痛,如有物刺,是气疾也。

  枳壳(麸炒,二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浓煎,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香附子(炒) 橘红 半夏(姜制,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两胁疼痛。

  枳实(麸炒,一两) 白芍药 川芎 人参(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空心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腹胁胀满,痞闷噎塞,一切气痞,腰胁刺痛。

  方见气门。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五脏不和,三焦气壅,心胸痞闷,噎塞不通,腹胁胀痛,呕吐不食。

  方见气门。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伤寒胁疼。

  柴胡 黄芩(各二钱) 人参 半夏(各一钱半) 牡蛎粉 枳壳(麸炒)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盅,食远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心胸似有针刺疼痛,叫声彻日,六脉沉伏,按之此药屡试神验。常服疏通滞气,止刺痛,极效。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大黄(以上各四两) 牵牛(取头末半斤,半生半炒)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生姜汤送下,食前服,量虚实加减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芫华 菊花 踯躅花(各等分)

  上用布囊贮,蒸热以熨痛上,冷复易之。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胁肋苦痛。

  木通(去节) 青皮(去白) 萝卜子(炒) 茴香(炒) 川楝子(取肉,用巴豆半两,同炒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用葱白汤调服即愈,甚者不过三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妇人胁痛。

  白芍药 玄胡索(炒) 肉桂(以上各一两) 香附子(二两,醋一升,盐半两,同煮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白汤调服。

  卷之二十八 胁痛门(附论)

  胁痛通治方

  治息积病,胁下满逆,妨闷喘息,不便呼吸,引痛不可针灸,宜导引服药。

  白术 枳实 官桂(以上各一两半) 人参(二两) 陈皮 桔梗(醋炒) 甘草(炙,以上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不拘时温酒送下,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