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风寒伏留阳经,气厥痰饮,一切头痛。
防风(去芦) 半夏(生用) 天麻(以上各半两) 南星(汤泡) 川乌(去皮脐) 干姜(炮,以上各一两) 川芎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捻作饼子,每服三五饼,食后同荆芥穗细嚼,茶酒任下。一方加细辛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风寒入脑,太阳头痛。
方见风门。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
方见风门。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专治天行大头,累试神效。
方见伤寒门。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新沐感风,名曰首风。旋晕昏眩,偏正头疼。
川芎(四两) 天麻(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不拘时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久新偏正头疼,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上攻,头目眩晕,心烦,百节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风化谈,清利头目。
川乌(炮,去皮脐) 防风 川芎 荆芥 僵蚕(炒,去丝) 石膏( ) 甘草(炙,以上芷(以上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临睡用细茶汤调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男女偏正头疼,夹脑风,太阳穴痛,坐卧不安。
川乌(生,去皮脐) 辰砂(研,各一两) 南星(生用,二两)
上为细末,用酒调涂痛处,小儿贴囟门。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偏正头疼久不愈,善疗热损,目脑痛不止。
羌活 防风 黄连(以上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半)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黄芩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茶清少许调如膏,抹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服。头疼甚加细辛二钱,痰厥头疼多加半夏,偏头疼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一切头风。
光草乌(炮,裂) 细辛(去土,各五钱) 好茶(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临卧浓茶点服。
星乌散,治诸般头风,二三十年不愈者,只二三服效。
天南星 川乌(生,去皮尖,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细茶一钱,薄荷七叶,盐梅一个,同煎一二沸,入生姜汁些少,温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诸头风,如斧劈,痛不可忍者。
川乌(一两)
上为末,烧烟熏碗内,热茶清泡碗内烟气服之,大效。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偏头疼。
川芎(二两) 香附(四两,炒,去毛)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茶清调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偏正头疼,连睛疼。
石膏 鼠粘子(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白芷须经日晒香,草乌等分炒令黄,半钱细末葱茶点,此是头疼决捷方。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老少头风总一般,良姜细辛等僵蚕。白梅汤点三分许,才发之时服便安。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偏正头疼,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服芎蝎等药不效者十服愈,及治喷嚏稠浓。
川芎 朱砂(研,内一两为灰) 石膏(研) 片脑(以上各四两)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门冬(去心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风,牙痛赤眼,脑泻耳鸣。
焰硝(一两) 青黛 川芎 薄荷(各一钱)
上为细末,口噙水,用此药些少搐鼻。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证同前。
盆硝(一两) 雄黄 乳香 没药 川芎 石膏(以上各一钱) 全蝎(一对)
上为细末,根据前法搐鼻,又治暴赤眼,及治蜈蚣蛇蝎伤。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证同前。
玄胡索 猪牙皂角( 存性,取净末各一钱) 青黛(半钱)
上为细末,滴水和捻作小饼子,如前以水化开,用竹筒吹入鼻内,男左女右吹之。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脑逆头疼,牙亦疼。
白附子(一两) 麻黄(不去节) 南星 川乌(以上各半两) 蝎梢(五个) 干姜(炮) 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温酒调服,去枕卧片时。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风疼痛。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用葱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用茶清送下。
升苍荷叶散 《活法机要》云:夫雷头风者,震卦主之,诸药不效,与证不相对也,宜用此方。
升麻 苍术(制,各一两) 荷叶(十个,全者)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半,食后煎服,或烧荷叶一个,研细煎调。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 郁金 芍药 荆芥穗 芒硝(以上各半两) 薄荷叶 乳香 没药(以上各一钱)
片脑(半钱)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鼻内搐之。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诸般头疼,百药不效者。
麝香(少许) 茶芽(一两) 川芎 细辛 荆芥 川乌 甘草(以上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一切头疼,但发热者不宜服,其余痰厥饮厥肾气气厥等证,偏正头疼不可此药,并如圣饼子服之,但多服自能作效。如气虚年高之人,仍服养正丹黑锡丹调钟乳粉间服。诸证头疼,紧捷之法,无以逾此。但头疼多用石膏,盖取其能坠性寒,故以钟乳粉代之,肾厥头疼,尤得其治。或疑钟乳粉 炼之药,则以软石服之亦验。
生附子 生乌头 天南星 干姜 细辛 川芎(以上各一两) 甘草(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茶芽少许,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如中脘素寒者,不用茶芽。
若气壅盛,只用川芎一两,细辛半两,甘草二分,煎如前法。
一方治头痛,细辛二钱,川芎白芷减半为细末,搐鼻。
一方高良姜晒干,不见火,碾为细末,口含水少许,搐鼻中,如此数次即愈。久患头疼,尤能作效。
一方治气虚头疼,附子一只,生去皮脐,切作片,用生姜自然汁一大盏,浸一宿,漫火炙干,再炙,候渗尽姜汁为度,以高良姜等分为末,脑茶调服,名必效散。
一方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为末,每服一字,茶清调服。有人患眼疼,先令含水,以此药搐鼻,其效尤验。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痛。
川芎 细辛 蔓荆子 本(以上各二两) 羌活(二两半) 防风(一两半) 白芷(半两)
上 咀,每服二两,水煎去滓,临卧旋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诸般头疼不可忍者。
川乌(炮,去皮脐) 御米壳(去蒂,蜜炒) 橘皮 甘草(以上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丁香(一钱) 白芷(半两) 瓜蒂(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字吹入鼻中,即瘥。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气攻头痛如破。
葫芦巴(炒) 三棱(锉,醋浸炒干)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及治瘴疟瘥后头痛,服之即愈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疼,眼睛如刀刺。
全蝎(糯米炒) 大川乌(去皮尖,微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韭根取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用薄荷茶清送下。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天南星 川芎(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连须葱白同捣烂作饼,贴于太阳痛处。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蓖麻子 乳香(各等分)
上同捣烂作饼,贴太阳穴上,如痛定急去,顶上解开头发出气,即去药。一方无乳香。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上用蒜一颗,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患仰卧垂头,以铜箸点少许,滴入鼻中,急令搐入脑,眼中泪出瘥。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上用水调决明子末,贴太阳穴。一方作枕,去头风明目。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痛面赤,烦闷咽干,上膈风痰,头目昏晕,百节疼痛,项背拘急。
川芎 防风 僵蚕 独活(以上各一两) 桔梗(三两) 细辛 羌活 白附子 甘草(以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茶酒化下。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头痛目晕,及喉痹缠喉风。
上于五月五日,取长蚯蚓不拘多少,以片脑麝香各少许,相和同研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生姜汁涂鼻中,逐边各内一丸,立愈。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治真头痛。
茴香(炒) 附子(制) 葫芦巴 破故纸(炒) 川楝子 巴戟(以上各一两) 肉豆蔻(制上为末,同研匀,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空心姜盐汤送下。一方有阳起石。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黄 (一钱半) 人参(一钱,使) 白芍药(使) 当归(使) 陈皮(佐) 白术(佐,以上芎(使,各二分) 炙《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今年高气弱,又加发汗,卫外之气愈损,故以黄甘温,补卫实表为君,人参甘温当归辛温,气补血,芍药酸寒,收卫气为臣,白术陈皮炙甘草苦甘温,养胃气,生发阳气,上实皮毛,肥腠理为佐,柴胡升麻苦平,引少阳阳明之气上升,通百脉灌周身者也,川芎蔓荆子细辛,温体轻浮,清利空窍为使也。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服之减半,再服而愈。
明年春,赴诏至六盘,出曹郎中以古风赠云:东垣李明之,尝以能医鸣,易水得奥诀,为竭黄金嬴,一灯静室穷《内经》,黄帝拊掌歧伯惊,日储月积不易售,半世丰得三折肱,所长用药有活法,秘方堆案白兔生,不闻李延同居且同病,一汗一下得其平,乃知古人一证处一方,后世以方合证此理殊未明,公心审是者谁子,直以异己喧谤声,先生饮恨卧黄壤,门生赖汝卓卓医中英,活人事业将与相,一旦去已权非轻,连年应召天策府,廉台草木皆欣荣,好藏漆叶青粘散,莫使樊阿独植名。
卷之二十四 头痛头风大头风门(附论)
头痛头风大头风通治方
燕京温官人,年小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五七千壮,至年老虽冬天大寒,犹喜寒风,其头痛则愈。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五七灸之过也。
羌活根(三钱) 知母(酒浸) 黄芩(酒浸,各一钱半) 黄柏(酒浸) 炙甘草 黄(以本(以上各五分) 蔓荆子辛红花(各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后服。
中书左丞姚公茂,年六十七,宿有时毒,至元戊辰春,因酒再发,头面赤肿而痛,耳前后尤甚,胸中烦闷,咽嗌不利,身半以下恶寒,足 尤甚,由是以床炕相接,身半以上卧于床,身半之下卧于炕,饮食减少,精神困弱,脉得浮数,按之弦细,上热下寒明矣。《内经》云:热胜则肿。春气者病在头。《难经》云:热在头身宜砭刺之,取其易散故也。遂于肿上约五十余刺,其血紫黑,如露珠之状,顷时肿痛消散。又于气海穴中,大艾炷灸百壮,乃助下焦阳虚,退其阴寒,次于三里二穴中,各灸三七壮,治足 冷,亦引导热气下行故也。遂处方云: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度其制度,君以黄芩黄连,苦寒酒炒,亦为因用以泻其上热,桔梗甘草辛甘温上升,佐诸苦药以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发散上热以为臣,连翘苦辛平,以散结消肿,当归身辛温和血止痛,大黄苦寒,酒煨,引苦性上行至巅,驱热而下,以为使也,投剂之后,肿痛全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日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