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瘴气恶心,四肢疼痛,口吐酸水,不思饮食,增寒壮热,发过引饮,二广八闽多山岚烟雾,蛇虺郁毒之气,当秋七八月之间,芒华发时,此时疾大作,谓之黄芒瘴,又谓之黄茅瘴是也。盖人或因饥饱,或由虚怯,或冲烟雾,或涉溪涧,遂得此疾,谓之黑脚瘴、蛤蟆瘴、哑瘴,其名不一,并皆治之。

  香椿嫩叶(三两,酒浸,炒) 南壁土(向日者) 甘草(炙) 腊茶(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用酒调下。如患久者,更入甘遂柴胡各半两,空心临卧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山岚疟,南方山岭瘴气,令人寒热发作无时,痿黄肿满,四肢痹弱。

  鲮鲤甲(炙,五枚) 鳖甲(去裙袢,醋炙黄) 乌贼 鱼骨(去甲) 附子(炮裂,去皮脐上细锉,以酒二升半,煎渍一宿,疟发前稍稍服之,勿绝药味,兼以酒涂身体,服药良久,方可进食。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疗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及疟痰滞发歇不定,久不瘥者。

  常山(三两) 鳖甲(炙) 升麻 乌贼鱼骨(去甲) 附子(各一两)

  上并切,绢袋盛,以酒六升渍之,少令近火,转之一宿,每服一合匕,发可数服,或吐,忌猪肉生葱生菜苋菜。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山岚瘴疟,寒热久不瘥。

  常山(半两) 青蒿 知母(各一两)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取下暑毒瘴毒。

  圆白半夏(生) 乌梅肉 川巴豆(不去油) 母丁香(每件各一枚)

  上为末,姜汁煮,面糊丸,如麻子大,上下以浓纸盖贴,有油晒又再易纸,每服五丸,临卧冷水下。此方舟人于海角遇白衣人授之。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受瘴结成气块,腹中不能消散,服之效。

  荜茇 大黄(各一两,俱生用)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冷酒下,日三服。

  治瘴疟,经久不瘥,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能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不便。

  附子(二枚,一枚生,去皮脐,一枚炮熟,去皮脐,盐水浸,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红枣七枚,煎至七分,去滓摊冷,吞灵砂丹五十粒或百粒,未效,再以七枣汤吞黄芽丹二十丸,仍服黑锡丹以坠痰,亦可顺元气,凡此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山岚瘴气。

  苍术(去粗皮,炒) 甘草(盐擦,炙,各二两) 防风(细切) 白芍药(去皮) 浓朴(去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热服,服毕少时,以姜葱作羹或作粥,吃了避风坐卧,身体滋润即愈,两滓又合煎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热,小便黄赤茵陈蒿 山栀子(去皮) 柴胡 黄芩(去黑心) 桔梗(炒) 牡丹皮(去心) 贝母荆芥穗(去梗) 升麻 半夏(汤泡浸七次,焙) 羌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独活 麻黄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一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但此疟止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热多寒少,食后吃此药。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瘅疟,积热痰盛,寒少热多,烦躁引饮。

  大青(一两,茎叶紫者是,不紫即是远志,不可用也,如无真者,以青黛代之) 大黄(醋上粗捣筛,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气盛热多,宜服得利,或热稍退即止。人宿有冷疾,年四十以上者,虽有热证,不宜多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瘅疟,但热不寒,烦渴不止。

  常山(锉炒,半两) 甘草(锉炒,二分) 青蒿(焙,一分) 乌梅(七枚,捶碎,去核,焙)

  上粗筛,却以小便一盏,水一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当发日空心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瘅疟,但热不寒。

  上用黄丹 过,临发时蜜汤调下,稍大能饮酒,用酒调下。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间日疟。

  砒霜(研,一钱) 大枣(三枚,煮去皮核) 黑豆(小者二十一粒,水浸去皮)

  上须于重午七夕日修合,研丸如碗豆大,以丹砂为衣,合时忌妇人鸡犬见,于发日早晨将一丸面北香上度过,用冷茶清送下,忌热物一复时。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常山 竹叶(各三两) 秫米(一百粒) 石膏(八两)

  上 咀,以水八升,铜器中渍药,露置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明日取药,病患房中,以铜器缓火煎取三升,分三服,清旦一服,未发前候一食顷一服,临发一服,服讫静室中卧,莫共人语,当日勿洗手面及漱口,勿进食,取过时不发,少顷乃澡洗进食,并用药汁涂五心胸前头面,药滓置头边。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间日疟。

  常山(一两) 糯米 黑豆(各一百粒) 蒜(独头者一颗,去根茎,横切)

  上 咀,以清酒一升,病未发前一日,以酒浸药于碗中,以白纸覆之,碗上横一刀,欲发时三分饮一分,如未吐更服一分,得吐则瘥。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痰疟,发作有时,热多寒少,头痛,额角并胸前肌肉 动,食才入口,即吐出,面色带赤,宜服此。

  半夏(汤浸洗,去滑为末,生姜汁搜和作饼,曝干) 藿香 羌活 川芎(各一分) 牵牛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白汤调下。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截疟消痰。

  虢丹 穿山甲(灰火中炮焦,各一分) 土朱(半两)

  上为末,以独蒜煨去皮,研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乌梅紫苏汤送下。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 疟以时发。

  鳖甲(半两,醋炙) 乌贼鱼骨(去甲) 常山(各二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酒一盏半,渍药一宿,明日以酒先涂五心,遇发时疟断,若不断,可饮药酒一二盏,即瘥。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五脏气虚,阴阳相胜作 疟,不问寒热先后,与夫独作叠作间日,及痰痞塞不通,发作无时,或寒多热少,或单寒者,悉皆治之。

  附子(一枚,炮裂,以盐水泡再泡,如此七次,不浸去皮脐,一方以陈壁土为糊,泡浸七次。)

  上 咀,分作二服,水半碗,生姜七片,枣七枚,煎至八分盏,当发日,去滓空心温服。川乌亦可。一方名冷附汤,去枣煎熟,露一宿,五更初冷服。

  凡患疟疾,无过是痰实,痞塞不通,脾气弱,虚热在上停于胸膈,不得入于脏腑,所以五更冷服,乃使药下达,壮脾胃,去痰实,降虚热,养心气,屡试验。治疟虚寒久不瘥者,空心服,仍食枣三个。一方葱白七寸同煎。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疟久不瘥,或止或发,继月连年,诸药无效者。

  狗头骨 鼠头骨 牛头骨 虎头骨 兔头骨 狸头骨 龙角 猢狲头骨 马头骨 天灵盖鳖甲 龟甲 阿魏(细研) 麝香(别研,各半两) 蛇头(一枚) 雄黄(细研,一两) 朱上为末,入别研药和令匀,以软饭和丸,如鸡头大,以青绢裹,男左女右,中指上系一丸,未定,即以醋茶下一丸。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疟久不瘥。

  鲮鲤甲(酒浸,炙黄) 鳖甲(去裙栏,醋浸,炙黄,各半两) 乌贼鱼骨(去甲) 常山(各三分) 乌梅肉(微炒,一分) 竹叶(一握) 豉(一合) 桃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双上锉如麻豆大,用生绢袋盛,以酒三升浸,经一宿,每日空腹温服半盏,良久取吐,如不吐,至巳午时再服三两,服如不瘥,隔日更根据前服之。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狐粪 雄黄 阿魏 黄丹 朱砂 丁香(各一两) 麝香(一分)

  上同研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以绯帛裹一丸,男左女右,系其臂上。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蜘蛛(五枚,大者去脚,研如膏) 蛇蜕皮(一条,全者,烧灰) 蝙蝠(一枚,炙微焦)

  上为末研匀,五月五日合,以蜘蛛膏入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空心温酒下,小儿茶下二丸。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疟百方不瘥者宜服。

  砒霜(一钱,研) 乳香(半两,研)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秤一两)

  上为细末,于重午日正午时,用粽子尖和为丸,如皂角子,大发时以醋汤下一丸,更不再服,如非重午日,须两服瘥。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久疟及诸疟疾。

  上用三姓人家寒食日食用白面,每一家取一匙,于五月五日午时,采青蒿擂取自然汁,和前面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当发日早晨取无根井水送下。一方用黄丹一匙,炒过,与面一处碾和匀。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劳疟。

  鳖甲(去裙袢,醋炙) 黄 (锉) 牛膝(酒浸,切焙) 天灵盖(酥炙) 菟丝子(酒浸,别捣) 续断(各半两) 羌活(去芦) 柴胡(去苗) 赤茯苓(去皮) 生干地黄(焙) 木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川芎 山茱萸(去核) 独活(去芦) 藿香(各一分) 麝香(研,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盐少许,同煎七分,空心和滓服,或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亦得。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劳疟及瘴鬼等疟,悉皆治之。

  乌梅肉(微炒)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微皮,炙干) 鳖甲(去裙袢,醋涂炙令黄)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以上各一两) 香豉(一合,炒干) 麝香(半两,细研)

  常山上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未发前空心温酒下三十丸,至发时又服三十丸,每日服之,以瘥为度。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久疟成痨。

  白茯苓 槟榔 常山 秦艽 柴胡 黄芩 半夏 官桂 白术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盏,露一宿,次早温去滓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鬼疟猢狲头骨 虎头骨 猫儿头骨 砒霜(细研) 常山 朱砂(细研) 乳香(细研) 麝香(上为末,研令匀,取五月五日午时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皂角子大,以绯绢裹一丸,男左女右,臂上系之,发时于净室内,焚香恭信解下,男左女右,以手把之,时时就鼻嗅之,四五度效。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砒霜(细研) 朱砂(细研) 乳香(细研,各半两) 麝香(细研) 阿魏(细研) 安息香上为末研匀,以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未发前,男左女右,手把一丸,便卧一炊时,久便瘥。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鬼疟虎头骨(酒炙,三两) 藜芦(六两) 雄黄(研) 鬼臼 天雄(炮,去皮脐) 芜荑(炒)

  上为细末,入别研雄黄末令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令患者头上戴一丸,立瘥。若除伏尸于房内,四角烧四粒,除疫气,于床前烧一粒,或热甚,男左女右臂上带一粒,则便愈矣。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一切远年疟结成症瘕。

  雄黄(研) 丹砂(研) 麝香(研,各半两) 鳖甲(去裙袢,醋炙,)龟甲(醋炙)

  木香 虎头骨(酒炙) 羚羊角(镑屑) 犀角(镑屑) 白薇 玄参 当归(切焙) 知母防风(去皮) 麻黄(去根节) 龙胆(去苗) 牡蛎(烧赤) 猪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 茯神(去木) 升麻 槟榔(锉) 地骨皮 赤芍药 栀子仁 黄连(去须) 乌梅肉 阿魏 安息香(研) 桃仁(汤浸上除别研外,余药为细末,合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粥饮下,未发前服。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足阳明胃疟(附论)

  治疟母,停水结癖,腹胁坚痛。

  芫花(炒,二两) 朱砂(细研,五钱)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去癖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剂,下后即愈。

  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