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证治全书


  痛而舌下生如细豆一粒。再心口之上,隐隐内作微痛,此皆肺中生毒之征也,即用甘桔汤服之。服下如觉稍安,肺之患毒无疑矣。以犀黄丸十服,分十日同桔梗汤早晚轮服痊愈。此是预识预治之法。若见脚痛医脚,咳嗽医咳,迁延日久,脓成肺坏,多致不救。且如舌下一粒患未成脓,其色必淡,患愈亦消,患笃其色紫黑,倘用刀点立死。此证吐出脓色皆白,稠浊腥有一块塞上塞下,塞至数次方能吐出恶脓,日服至愈。凡患此证者,终身戒食鸭蛋、白鲞、红萝卜,石首鱼、甲鱼,食则复发莫治。

  甘桔汤生甘草 桔梗(各三钱)

  上水煎,去渣,温服。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忌服破气辛热药,调息丸主之。

  调息丸海石 白豆蔻 橘皮 射干 紫菀 旋复花 桑白发 白芥子 桔梗 上为末,石碱水丸。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伏梁:心之积也,起脐下,大如臀至心下久则令人心烦。因心经气血两虚,以致邪留不去。

  伏丸主之。

  震伏丸郁金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五灵脂 当归 延胡索 赤芍 远志 石菖蒲 茯神牡蛎上为末,酒丸。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痞气:脾之积也,脾虚血瘀气郁,患居中脘。患处皮肤定无毫毛,须看准以笔圈记,用消痞膏贴之。初起贴膏一张可消,年久须贴两张方消,内服克坚酒,至愈乃至。

  一、有痞块成形,如龟鳖状,乃病者食鳖肉积毒所致,当用鳖甲膏醋炙脆,和京三棱、莪术、青皮、香附为末,乌梅醋煮捣丸酒下,其物化血水,从大便出。

  克坚酒水红花(三钱净末)

  上用火酒二斤浸之,时时呷服。或用水红花子熬膏,每日取二钱酒化下。

  消痞膏方有秘传消痞膏,香油斤许密佗熬(六两,)再入阿魏(五钱)羌活倍(一两),水红花子(一两,麝香调,退火摊膏随患贴,积年恶痞化全消。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肥气,肝之积也,在左胁下如覆杯,痛引小腹。由气血两虚,逆气瘀血相并而成。宜和肝散积行血,瘠肥丸主之。

  瘠肥丸川芎(一两) 当归(一两) 肉桂(五钱) 沉香(五钱) 红花(一两) 延胡索(一两) 香附(一两) 莪术(五钱) 赤芍(一两) 青皮(一两)

  上为末,酒丸或醋丸,每服二、三钱。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奔豚,肾之积也,其积无形,发于少腹,上冲至心欲死,若豚窜奔突之状,复还乃止,上下治宜泻肾补心,桂枝加当归茯苓汤主之。

  桂枝加当归茯苓汤桂枝 白芍 甘草(炙) 当归 茯苓 生姜 大枣上水煎,温服。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胃脘胀痛,心下渐高,坚硬拒按,寒热如疟,身皮甲错,饮食不进,或咳嗽或呕脓唾血,皆胃中生毒之证,急宜忍冬汤、犀黄丸早晚轮服愈之。

  忍冬汤忍冬藤(四两) 生甘草(三钱)

  上煎服。能饮,酒煎服。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卷四 内景证治(计八证)

  内景

  患在小腹之内,腹皮肿急,按之如掌,坚硬而热,微痛,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腹色如故,丸、薏苡仁汤轮服。如脓成腹中胀痛,里急后重则以薏苡仁汤加大黄一钱五分、当归三钱以下其脓,接服蜡矾丸收功。患者若遇事惊恐动跳,则肠断而死,坐卧转侧皆宜徐缓防护,少进薄粥,静养调摄,庶可保生无虞。脐间出脓者不治。

  薏苡仁汤薏苡仁(五钱,炒) 栝蒌仁(三钱) 丹皮(二钱) 桃仁(二钱,去皮尖)

  上水煎,去渣温服。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蜡矾丸(备用二。)

  腹内生疮不可药治者,取皂针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七分温服,其浓血悉从小便出,极效。不饮酒者水煎亦可。

  卷四 恶疮证治(计五证)

  天行疮

  天行发斑,状如火烧,疮有豌豆大,头面肢体,须臾周遍,皆有白浆,数日则死,乃湿邪恶毒,积聚日久而患也。用蜜水煎升麻,时时服之。更以升麻取汁,棉蘸拭之。

  卷四 恶疮证治(计五证)

  顽疮

  凡疮患历年不愈,肌寒口冷,顽不结痂,名曰顽疮。取马齿苋捣烂敷,不过二、三次即愈。

  卷四 恶疮证治(计五证)

  癞风疮

  恶疮似癞,年久不愈,用蛇蜕一条,烧存性,猪脂调敷。内仍以温酒调服。

  卷四 恶疮证治(计五证)

  罕疮

  毒疮浮肿,叫号不得眠。用独蒜头两颗捣烂,麻油调和浓敷,干则易之。

  卷四 恶疮证治(计五证)

  无名疮

  凡恶疮人不能识者,用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新汲水调为锭,如麦粒大,每用一锭,葱姜服之,汗出即愈。若疮势紧急者,须连进五七粒效。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血拥

  周身忽然肉如锥刺,既痒且痛,不能饮食名血拥。用赤皮葱烧灰,水淋汁洗,内服淡豆豉汤数盏即愈。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棠梨泡

  周身起泡如甘棠梨状,破则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其泡复生,抽尽肌肉则死。急用三棱、莪术各二两为末,分三服,酒调连进即愈。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肉人

  顶上生疮如樱桃有五色,破则自顶分裂,连皮剥脱至足,名曰肉人。逐日饮牛乳自消。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肢

  寒热数日,四肢坚硬如石,击之如钟磬声,日渐瘦损。用吴萸、木耳等分,煎汤频服。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肉蝶

  因艾灸疮,疮痂退落后疮内鲜肉作片,飞如蝶状,腾空而去,痛不可言,是血肉俱热。

  用朴硝、大黄( )各五钱为末,水调下,微利即愈。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肉线

  妇人产后垂出肉线,长三、四寸,触之痛引心腹。用老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匀袋盛姜就近熏之,冷则再换。一日夜缩入大半,二日尽入。但不可使线断,断则殒命。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产妇腹中痒

  妇人产后,腹中作痒,用箭竿及旋,安卧床席下,勿令妇人知。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气旋

  疟后口鼻中气出盘旋不散,凝如黑色,过十日渐至肩与肉相连,坚胜金石,无由饮食。

  用泽泻煎汤日饮三盏,连服五日愈。

  卷四 奇疾证治(计九证)

  气奔

  人忽然周身皮里混混如浪声,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不能解。用苦参、人参、细辛、青盐各一两,水煎慢慢饮完即愈。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号虫

  虫形如蟹,为筋肉所化,走于皮中作声如儿啼。用雷丸、雄黄等分末,掺猪肉上,炙肉食之即愈。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厉虱

  卧时忽浑身虱出约至四、五升,致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痛痒不可言状。惟吃水卧床,昼夜号哭,舌尖血出不止,身齿俱黑,唇动鼻开。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红线虫

  遍身皮内有红虫如线,长二、三寸,时或游动,了了可见,痒不可当,医莫能治。宜用水蛙为脯,早晚食之,月余虫乃自消。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续命虫

  肚腹胀大,肉中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用鹤虱末,水调服五钱自愈。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湿虫

  腹中胀如铁石,脐中出水,旋变作虫行之状,绕匝周身,扒搔不尽。用苍术浓煎汤浴之,仍以苍术细末入麝香少许调服。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腐虫

  口鼻出腥臭水,以碗盛之,状如铁色,虾鱼走跃,捉之即化为水,此肉坏也。但多食鸡即愈。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肉蛆

  头皮内时有蛆行,用竹刀割破,以丝瓜叶挤汁搽之,蛆出尽愈。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信虫

  妇人每临经时腰腹胀痛,玉户淫淫虫出如鼠粘子状,绿色者数十枚,后经水随至。盖厥阴风而生诸虫是也。用酒制黄连为君,白术、香附为臣,研末粥丸空腹吞之,月余则经至无虫矣

  卷四 怪虫证治(计九证)

  月望虫

  妇人月经流出,皆作禽兽之状,欲来伤人,先以棉塞阴户,用没药一两白汤调服顿愈。

  卷四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金疮

  金疮有刀斧箭镞伤,瓷锋伤,须看伤痕深浅,总以止血定痛为主。轻者皮肉破损,出血不止则先以花蕊石散掺之,并以热童便调服一钱,其瘀血化为黄水。倘血出过多,其人面黄眼黑者,则不可专攻瘀血,宜用八珍汤急固根本,加苏木、红花调之可也。更有血亡,身体强痉,口禁不能言,似中风者,只宜大补气血,按发痉治法救之,若作中风治,万无一生。

  凡兵器所伤,出血而渴甚者,不可即与饮食,恐簇毛在创内,须食干物并油腻,切忌食粥,酸盐。八者犯之未有不死者。其不治之证有十一:一曰伤腰户天仓。二曰伤臂中跳脉及髀中阴股。三曰伤心及乳。四曰伤尻尾。五曰伤小便。六曰伤五脏。七曰脑髓出。八曰脑破、声哑、直视。九曰痛不在伤处。十曰血出不止,前赤后黑。十一曰肌肉臭腐。有一于此皆不能治。除此当诊其脉,血未出脉宜洪大,血既出脉宜虚细。沉小者生,数实浮大者死。血出过多而脉微缓者生,劲急者死。

  一、杀伤未透膜者,急用乳香、没药(皆去油)各末二钱和匀,以小便半盏、酒半盏调末通口服。患处以金疮必效散敷之。

  一、所伤疮口出血不止者,用水调千脚泥敷出血处四边。如伤头面,则敷颈周遭;伤手则敷臂;伤足则敷腿,可以截住其血,令不来潮,其伤口得以用药敷贴。

  一、金疮久不合口,用撮合散敷之。

  一、箭入肉内,钳不出者,用螳螂一个,巴豆半个共研敷伤处,微痒忍之。候急痒时乃撼拔之,以黄连贯众汤温洗,海螵蛸末敷之。或以花蕊石散敷患四围亦可。

  一、毒箭伤人,最恶有二种。交广蛮夷,用 铜作箭镞,人若中之,才伤皮肉,便闷脓沸烂毒也。又一种是草乌膏,喂涂箭镞名射冈,人若中之,见血封喉而死。急用蓝靛汁一碗灌之,外亦抹沫伤处。如无蓝靛则以青布渍汁饮之。一法用黑大豆,猪、羊血,内服,外敷解毒亦效。

  一、金疮腹破肠出者,看其肠若仅一半可治。先以大麦煮粥取浓汁温洗其肠,用桑白皮尖茸。外用生人长发密缝腹伤口之里肉,留外皮,撒撮合散以待生肌敛口。缝后勿惊笑,以米饮少少饮之,渐增。待二十日再吃浓粥调理而愈。

  一、耳鼻被伤落,用人发入阳城罐以盐泥固济, 过为末,乘急以所伤耳鼻蘸药缀故处,以软绢缚定。

  一、筋断,用白胶香一味为细末敷之,或以旋复草根捣烂汁,以筋相对而封之,即相续如故,百不失一。

  一、阴茎割去流血疼痛,即以所割之茎,炙干为末,酒服每一钱。

  一、指断,用真苏木末敷之,外取蚕茧包缚完固,数日指接如故。

  金疮必效散龙骨( ) 乳香(制去油) 没药(制去油) 花蕊石(火 红,放地上冷定后再 ,凡七次) 麝香(三分)

  上共碾细末研匀,瓷瓶密贮听用。

  花蕊石散花蕊石 硫黄上罐盛,盐泥固济,火 自辰至酉。从下生火,冷一宿次早取出研细收贮。每以末撒患处(研花蕊石忌铁器。)

  胜金散参三七上一味磨粉,米醋调敷,溃者干敷立愈。

  撒合散真降香 五倍子 制松香(各等分)

  上共研细粉,收贮听用。

  卷四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刎伤

  凡看此证,不伤气嗓者易治。然气嗓在食嗓之前,或原生左前右前,故有左手剖者,多伤气断,危险之症也。治皆同法,先用护管药及扎法,如法治之可愈。但其脉洪大疾而无至数者,脱症也。若上护管药后,脉见和平而静者又属可生。大凡始终宜脉小而四至者,是有胃气易愈。其结喉之间,割在中三路,若割在上下,不能用扎法之处必死。然上中下及两旁可以用扎法者可救,但视其轻重若何。重者全在扎处得力,上护管药一复时,方能接续。此药只可上一次,接不接,生死判矣。接之后能低声言语,进汤药者生,反此者莫救。或半复时内汤药漏出一半者,俟次日必不漏而管接矣。倘仍漏,急用手解去,加上护管药,亦必接矣。总以头一次上药周密无渗漏之虞,次日生死方定。第三日口中不知松香味则管缝矣。虽能饮食必以大便过通为稳。内以续筋、养血、去痰、消食、散瘀为主,后三方,逐次服之。忌食花椒、生姜、大蒜、肚、肺。盖气血壅逆于肺,宜泻不宜补。惟白水煮健猪肉、腰子、黑鱼、炖鲫鱼、甜酱油,其菜蔬总不可煎炒。

  扎法用旧包头一个扎二寸半阔要平正,以浓皮纸搓软,布二层于包头上,再挑护管药布于纸上,上,以便联系,如无天鹅绒,则用金毛狗代之。着有胆力三、五人,将患者扶起正坐,头稍仰,看其喉管端正,上下相对,将包头之药,对正刀口,一合而上,不可走气吹去药末,要紧,头伏稍低,合定其药,不可摇动。包头连扎二道,打结于项旁。包头要平正,不可陷动刀口,陷则内管撑开不连。临合口时,以意消息,内管对不对。连不连,方为合法,若偏脱则内气不通矣。又要先扎紧七、八分,少刻即松,总要松紧得宜。次用浓火纸半斤,衬于脑后,主扶立端正。以白布绑扎二道,打结项旁,使头不致仰侧。恐其项软,急卧于草地铺上,宜背后高,枕头中凹,两旁高使项常曲而不直。俟新肉生时,渐仰直可也。头渐有力去白布一道,火纸软,翻转再扎。过大半日喉管将续,加上止血生肌续筋骨药,再布天鹅绒一层于药上,如前上药法扎法一样,亦只可上一次,次日口中不知松香味,内管已实矣,则上生肌药。俟有大半新肉及新肉难生者,上玉红膏可望愈也。然总以先接内管为急,其外止血生肌皆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