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证治全书


  又方用生过三胎母猪粪,烧灰存性,入生桐油调搽疮上,神效。

  人参败毒散(通用三。)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于小腿,血凝气滞,男人谓之烂腿,女人谓之裙风。初起或腿上抓破,或生小疮湿痒,因孔大小剪如膏药一方,针刺二、三十眼,取光面贴孔,日煎紫花地丁汤洗孔并洗膏二次。三日毒水流净,色变红活,以飞过伏龙肝撒上,仍用前膏贴外收功。戒多立行走房事发物。凡妇人须待月信之后贴起。

  乌金膏乌铅(一斤) 砒(三钱)

  上同入铫熔化,次日铅面刮下者,名金顶砒,再以铅溶化浇薄如纸片听用。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小腿,红肿放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时医惟知以刀镰血出,或以鳝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对调腻浓,每日拂上二、三次,数日全愈不复发。忌食猪肉。

  附方(存验。)

  用马前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其痛止。

  又方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边根叶捣烂,放木盆内,以滚水冲入,脚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软帛洗之立愈。十余年者,不过洗三、四次不发矣。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肾虚,风邪乘于 胫,皮肤如癣,搔痒起,久则成脓水淋漓,渐延上股。甚则延及遍身,日生散祛风邪,若脾胃虚弱者,兼服补中益气汤,外以葱椒汤洗,绣球丸擦之。

  四生散黄 独活 白附子 白蒺藜(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一枚批开,入药末,湿纸包煨熟,空心连腰子细嚼,盐汤下。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绣球丸(方见疥疮下。)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两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色赤肿痛溃脓,乃湿热下注,内服仙方活命饮加牛膝以片,甚至腿肉浮肿,皆属脾肾亏损,难治。须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加防风、独活,痛加丹皮、山栀仁,甚者加炒黄柏,兼服六味地黄丸,外以贯众煎汤淋洗,五倍子细末津调,于逐疮四后,亦当接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补精气为善。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绕胫结核数枚,不红微痛或不痛,初起以子龙丸,每服三分,淡姜汤每日服三次,至消乃止,膏,渐冀收功。

  子龙丸(通用五十六。)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一名壅疾。)

  头疼发热恶寒,状类伤寒,始必两脚酸软。惟湿乃香港脚主病,湿伤脾胃,外复感风寒暑湿,肿者为湿香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香港脚壅疾也,喜通恶塞,宜用抉壅汤,热加黄柏,寒加肉桂,愈后接服六斤丸调补。香港脚能令人死,红肿如云,根自足起,上升入心,则呕血而死。

  肾目与额皆黑,则冲胸喘急而死。

  一、香港脚疮,胫足胖肿,生疮痒痛,出黄水,结黄痂,颇类黄水疮。惟身体壮热,心神烦躁,经久难痊,用抉壅汤加黄柏、山栀,外敷五美散。

  人两 忽然红肿发热,两胫俱浮作痛。颇类伤寒证中原有香港脚之条。然香港脚非伤寒也,香港脚感染湿热,证从下受,伤寒感冒风寒,先从上受,故伤寒乃阳证,而香港脚乃阴病也。夫湿热下感,宜从下治,消其湿热,湿热下行,身热自解,若用风药解之,反湿邪上犯,以风药多阳升之药也,宜用消 饮。

  抉壅汤苍术 苡仁 木瓜 牛膝 川芎 羌活 独活 木通 防风上水煎热服。

  六斤丸木瓜 牛膝 肉苁蓉(去甲膜,洗淡) 明天麻 枸杞子 鹿角胶(各一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黄酒下百丸。久服香港脚可以除根。

  消 饮茯苓(一两) 茵陈(一钱) 防己(一钱) 炒栀子(一钱) 苡仁(一两) 泽泻(三钱) 木瓜(一钱)

  水煎服,一剂小便利,二剂身热解,再用二剂两脚肿消,再二剂全愈。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香港脚成漏,跟有小孔,深半寸,其痛异常,用初取湿人中白火 ,有水出,滴入疮口。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有人腿肚生一疮,久遂成漏,百治不效,自度必死,一村夫见之曰,此鳝漏也,用锻石温汤泡熏洗,觉痒即是也。洗不数次即愈。锻石烫洗后,用陈锻石敷之更妙。按鳝漏生腿肚初起类湿疮,痒痛相兼,破烂孔数处,其孔深如钻眼,津流黄水,绵绵不已,复入疮孔,多致恶寒肌冷。

  卷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用生甘草(五钱) 煮豆腐一块极老敷上,一时许取去,另用:血余(五钱) 旧船底上石灰(三钱) 陀僧(一钱五分) 黄柏(四钱) 生肌散(三钱)

  共末,用麻油熬成膏,多敷即愈。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踝下曰足。足背曰跗,一名足趺,俗名足面。足后跟曰跟。足指曰趾,趾者别于手也。

  足之为聚纹毛。足下面着地者为踵,俗名脚底版。

  足大趾外侧属肝,内侧属脾,脾筋、脉皆起于足大趾,隐白穴为脾井,溜于节后陷中大都穴为脾荣,注于内侧核骨下太白穴为脾 ,循大趾本节后一寸公孙穴为脾络,历内踝前三分陷中穴之次。肝筋、脉皆起于足大指外侧丛毛之际,大敦穴为肝井,溜于趾缝中行间穴为肝荥,行跗上注于本节后二寸动脉中太冲穴为肝 ,结于内踝前一寸中封穴之为肝经,循踝上五寸蠡沟穴为肝络,直上内辅骨下横纹尽处曲泉穴为肝合,阴股五里阴 之次。

  足二趾(即大趾之次趾。)

  足三趾(一名中趾。)属胃,胃筋、脉起于足中趾内侧,历兑穴为胃井,溜于次趾外侧陷中内庭穴为胃荥,注入内庭后二寸陷谷穴为胃 ,过于跗上去内庭五寸冲阳穴为胃原,自足跗直上循足胫历腕上系草鞋处解溪穴为胃经,又历外踝上八寸丰隆穴为胃络,结于膝下三寸三里穴为胃合,上膝循伏兔结于髀膝上起肉处为中趾内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四趾(即小趾之次趾。)属胆,胆筋起足四趾外端,窍阴穴之次为胆井,趾岐骨间有侠溪穴为胆荥,侠溪上寸半有临泣穴为胆 ,侠溪上四寸五分有丘墟穴为胆原,外踝上四寸阳辅穴为胆经,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为胆合,由是上走髀,分为两歧,前者结伏兔,后者结于尻,直者上季胁,其支自阳白直下出膝外 循经抵外踝至足 入四趾之间,支者别附上入大趾贯爪甲后足小趾,趾下属肾,外侧属膀胱,筋、脉俱起小趾之下,斜趋足心涌泉穴为肾井,又斜趋内,自跟别至跟后踝中大骨上两筋间有大钟穴为肾络,踝上二寸复溜穴为肾经,上 (腿中肚曰 )。出 内廉结于内辅骨下阴谷穴之次为肾合,从是并太阳之筋上循阴股。

  膀胱筋起小趾外侧,至爪甲一分至阴穴之次为膀胱井,历本节之前陷中有通谷穴为膀胱荥,为中为膀胱合,由 直上结于臀,其脉从腰抵 出小趾外侧。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名足跗发。) 足背上为足背发凡脚赤肿痛溃脓,足三阳湿热可治。微赤微肿脓清或出水,足三阴亏损难治。湿热者用仙方活命饮,既溃用内托散加金银花,外贴膏出脓而愈。亏损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听其渐愈,盖四肢皆禀气于胃,胃气血盛则善步,胃血气少则少肉善寒,渐成痿厥足痹,故足疾必。急着肉灸之,以行壅滞助阳气,内服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以壮脾土,滋化源,亦有生者。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名足心发,俗名病穿版,又名穿窟天蛇。)

  生足底涌泉穴,乃肾经虚损之证,当别红白,按阳痈阴疽则例治之。

  一、凡足心或热或痒痛或麻或肿胀,皆肾虚,六味、八味消息用之。

  一、有足心疼如中箭,忽发忽歇,此肾之风毒,泻肾则愈,六味地黄汤加独活、黄柏。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五。)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生足趾,初起色白,麻痛或不痛者名脱疽。初起色赤,肿痛如汤泼火燎者名敦痈。脱疽以手部脱疽法治之,敦痈以胫部毒热流注法治之。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灵枢》云: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急治之,百日死。发于足旁名曰厉痈,其状不大,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按此二证,亦不外乎色红色白痈疽别治。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古名兔啮,俗名脚挛跟。)

  足跟肿痛,或疮如豆粒,当辨其色红色白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但此乃二跷发源之处,肾经,随宜取用,以滋化源。盖患先得于虚,既溃脓水淋漓,以虚益虚,虽大补气血犹恐不及,若专治其外,务末忘本,必不能愈。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名琉璃发。)

  生足跟旁,形如枣栗,色黄而亮,肿若琉璃,由行崎岖之路,劳伤筋脉而成。初用仙方活命饮加木香,宣通壅滞,脓熟针之,余按阳痈则例治法。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生足掌,初如火燎,随生紫白黄泡,闷肿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泡,皮浓难于自破,三、五,次用线针将泡挑破,泄去毒水,贴洞天膏,内服解毒泻肝汤。如湿重流水者,则以五美散撒之,更用膏盖贴。

  解毒泻肝汤防风 山栀 石膏 黄芩 苍术 木通 生甘草(各二钱)

  上加灯心三十根,水酒各半煎,食前服。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初起紫白泡,疼痛彻骨,渐至腐烂深孔,紫黑血水腥秽,日久不愈,宜用葱汤洗净,铅粉散敷之愈。

  铅粉散黑铅(四钱,铁杓内化开倾入水中,取起再化,如此百遍,以铅净为度,去水取澄者三钱) 制松脂(一钱) 飞黄丹 轻粉(各五分) 麝香(一分)

  上共为细末,麻油调匀,涂疮口,油纸盖之。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作牛乘 。)

  生于脚掌,皮硬高肿,色黄疼痛,不能步履,由脚热着冷水,寒热搏滞而成。宜略去老皮,,洞天膏贴之,四围顽皮浮起,则轻轻剪去,搽生肌药而愈。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俗名烂脚丫。)

  脚丫起粟米白泡极痒,搓至皮烂,津腥臭水,觉疼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如故,经年不愈,间服自愈,外以五美散掺之。

  烂脚趾缝方鲜鹅掌黄皮阴干,烧灰存性为末,掺之极效。

  又方好黄丹一味,掺三、五次即愈。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趾甲旁起一 肉突出,溃烂浸黄水,疼痛难忍,常时举发者名甲疽。用 毒油,日三次,毒消口敛。

   毒油黄 (二两,酒浸一宿) 野狼毒(一两) 猪脂(五两)

  上微火上煎取二两,绞去渣,退火气,以封疮口效。

  又方(存验。)

  用绿矾置铁片上 沸,色赤如熔金者为真。沸定取起,研末,以盐汤调搽之。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足趾甲入肉作疮,不能行履,用陈皮浓煎汤浸之,良久甲肉自离,轻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或绿矾 末敷之,蚀恶肉,生新肉,细细剪去甲角,旬日即效。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俗名鸡眼。)

  生于脚趾,形如鸡眼,根陷内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维艰,女子每因缠伤或着窄鞋,男子因窄鞋远行,皆生此疾。用紫玉簪根捣涂。

  又方用葱剖开,将有汁沫一边贴之,包住数次,即消。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两足心凸肿,上生黑豆疮,硬如钉,胫骨生碎孔髓流出,身发寒颤,惟思饮食,此是肝肾冷热相吞。用韭子煎汤日服,外以炮川乌末敷之。

  卷三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有指头忽先发痒,已而作痛,指甲现黑色,第二日脚趾俱黑,三日连足面俱黑至脚上胫骨。